登錄???|???注冊
《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四劇的合稱。因四劇皆有夢境,固有臨川四夢之說。臨川四夢作為戲曲文學及舞臺演出劇本的地位非常突出,其藝術造詣之高,對人生處境探索之深,對角色內心刻畫之細,可說在中國昆劇傳統中難有其比。臨川四夢雖是戲曲劇本,也是湯顯祖思考人世現實與生命意義的結晶,文辭優美,對人生的深刻反思亦超出了時代。
(明)湯顯祖 ·集部 ·26.8萬字
本書首次對已公布的所有戰國秦漢魏晉簡帛文獻中的量詞進行了窮盡性的系統的整理研究。首先將量詞分為三大類進行研究:一,自然單位量詞,下分個體單位量詞和集體單位量詞。二,借用單位和制度單位量詞,制度單位量詞分度量衡單位、面積單位、貨幣單位三類。三,動量詞。最后附“簡帛物量詞呈現總表”和“簡帛動量詞呈現總表”,通過這兩個表,可概覽簡帛量詞的全貌。然后對簡帛量詞的特征及其歷時發展進行研究。此外,對與量詞關系密切的數詞在簡帛中的使用情況也進行了整理研究,并對數詞同量詞、名詞在句子中配合的各種情況進行考察。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最后研究了簡帛量詞在構建量詞發展史上的價值。本書對漢語量詞史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很多結論均改寫了先秦兩漢魏晉量詞史。
張顯成 李建平 ·子部 ·33萬字
《虞初新志》二十卷,清初張潮輯,王根林校點。虞初原是西漢武帝時人,曾據《周書》改寫小說性質的《周說》900多篇,其后遂被當作小說的代稱。明代有人輯集南北朝至唐代的傳奇小說31篇,取名《虞初志》,張潮覺《虞初新志》所收范圍太窄,便廣收當時80多家200多篇作品,輯成《虞初新志》。
(清)張潮輯 王根林校點 ·集部 ·22.3萬字
西漢時期,先后封置八百余個侯國。數量如此眾多的侯國在地域分布上是否存在特征,一直不甚明了。馬孟龍的《西漢侯國地理》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結合傳世文獻、出土文獻,對西漢近八百個侯國的地理方位進行考證。同時采用“水平橫剖面”方法,復原七個具有明確年代斷限的西漢侯國地理分布剖面,并對每一個剖面所呈現出的侯國分布特征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之上,總結了西漢侯國地域分布特征發展、演變的總體趨勢。最后,本書還對有關西漢侯國地理分布、侯國遷徙等一系列專題進行了研究,揭示出一些以往未被注意的西漢政治制度、政治政策的變革。本書脫胎于全國百篇優博,是第一部以西漢侯國地理分布為研究方向的專著,全面展示西漢八百侯國的歷史變遷及地理分布,考辨精詳,新見迭出,辛德勇譽之為“讀書得間”,可為日后該領域的研究提供借鑒。
馬孟龍 ·古籍整理 ·34萬字
《禮記》是儒家經典之一,主要記載了先秦時期的禮儀制度的產生、內容以及變遷,是研究古史的重要材料,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內容繁多,涉及哲學、歷史、道德、祭祀、文藝、習俗等方方面面,還有大量的哲理名言、警句,精辟而意義深刻,對后人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本書對《禮記》進行了解譯,對艱深晦澀的文字注音、解釋,方便讀者閱讀理解并應用。讀者也可掃描書中二維碼,聆聽配樂朗誦章節。
(漢)戴圣 ·國學普及讀物 ·21萬字
清代王琦輯注的《李太白全集》是李白研究最重要的底本之一。當前研究多從文學文獻的角度解讀其版本價值和王琦的文學思想,從訓詁學和注釋學角度研究王琦注釋的成果相對較少。本書立意於此,以語言層面的基礎性注釋和文學性注釋為基本架構,從訓詁學和注釋學角度對王琦的注釋條分縷析,探討了王琦針對不同內容進行注釋的方法和特點,肯定了王琦溯源出處和採用徵引式注釋李白詩文的價值,客觀評價了王琦注本的成就和不足。
李紅霞 ·古籍整理 ·23.8萬字
《宋詞選》堪稱宋詞選本中的經典之作。選本打破了《宋詞三百首》等注重音律詞藻的選詞傳統,更重視詞作的思想內涵,故選本中稼軒詞選得最多,其次是東坡等,對歐陽修、晏殊、柳永、晏幾道這些詞人,也更注重擇明快者而錄之。同時,注釋詳盡,評述精辟、清晰,不僅能幫助讀者更好地領略宋詞的迷人風采,使讀者得到更多的人生體驗和美的陶冶,而且有益于養成對歷代詞作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故非常適合普通讀者閱讀。
胡云翼選注 ·古籍整理 ·20.4萬字
國學備覽3(山海經·穆天子傳·國語·戰國策):《山海經》張巖(北京藝術研究所)審定。我國最古老的地理學著作,最古的博物書、最古的神話小說故事。《穆天子傳》唐曉峰(北京大學)審定。我國最早的記載人物游歷故事的著作。《國語》戰國·佚名編著,張希清(北京大學)審定。我國最早的國別史。《戰國策》漢·劉向編著,欒保群(河北美術出版社)審定。戰國時期謀臣策士游說和辯論的文獻輯錄。
尹小林 趙敏俐主編 ·古籍整理 ·29.8萬字
你知道短短千余字的《三字經》中,都有哪些好玩的故事嗎?在這套書中,饅頭大師將帶領饅頭家族陪你展開一場紙面上的時空之旅,帶你學習從為人到處世,從文學到常識,從天文到地理,從哲學到歷史,從典籍到名人等百科知識。讀完之后,你會發現那些耳熟能詳的三字短句竟如此精彩,濃縮于其中的數千年中國文明史竟如此有趣。同時,你也會懂得一些該懂的道理,學會一些該學的知識。讓我們一起,相會在《三字經》包羅萬象的“三千世界”里吧!
張瑋 饅頭說團隊 ·國學普及讀物 ·28.2萬字
《論語》是以語錄體記述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是中國儒家文化的本源。本書則是作者以普通人的視角,對《論語》進行的解讀。作者圍繞著“正心修身”,以提高修養,探討社會現象為脈絡,逐章逐句解讀,希望以理論聯系實際,開啟、激發讀者的思考,從而達到互動交流的目的,共抵至境。本書的編撰體例包括原文、注析、人物簡介、譯文、歷代論引和札記等部分,旨在方便讀者閱讀,達到聯系現實、學以致用、提高修養的目的。
(戰國)孔丘原著 劉強編著 ·國學普及讀物 ·25.9萬字
國學備覽5(水經注·洛陽伽藍記·貞觀政要):《水經注》北魏·酈道元編著,華林甫(中國人民大學)審定。我國六世紀前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洛陽伽藍記》北魏·楊衒之編著,陶禮天(首都師范大學)審定。古代地理名著,寺塔記的典范之作。《貞觀政要》唐·吳兢編著,黃正建(中國社會科學院)審定。古代帝王統治術之專著,后世治國者之圭臬。
尹小林 趙敏俐主編 ·古籍整理 ·49.9萬字
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國內的傳統文化普及以及研究工作等,都面臨新的局面。本書匯集若干篇有關傳統經典研讀與國學教育普及的論文,其中既有對傳統經典的文本分析,也有對推動國學教育的實踐思考,二者密切關聯,相得益彰,表達了對國學研究和國學教育的關切,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當下的現實需求。
冷衛國 ·國學普及讀物 ·20.5萬字
《景德傳燈錄》為北宋真宗朝吳僧道原所作禪宗燈史。其書集錄自過去七佛,及歷代禪宗諸祖五家五十二世,共一千七百零一人的傳燈法系。此書編成之后,道原詣闕奉進,宋真宗命楊億等人加以刊定,并敕準編入大藏流通,因此《景德傳燈錄》在宋、元、明各代流行極廣,對教界文壇都有很深的影響。但是受近世禪宗研究重前期禪史研究的風氣影響,學界對此書的關注有限,很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馮國棟 ·子部 ·22.2萬字
《論語》是以語錄體記述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是中國儒家文化的本源。本書則是作者以普通人的視角,對《論語》進行的解讀。作者圍繞著“正心修身”,以提高修養,探討社會現象為脈絡,逐章逐句解讀,希望以理論聯系實際,開啟、激發讀者的思考,從而達到互動交流的目的,共抵至境。本書的編撰體例包括原文、注析、人物簡介、譯文、歷代論引和札記等七個部分,旨在方便讀者閱讀,達到聯系現實、學以致用、提高修養的目的。
劉強 ·國學普及讀物 ·25.9萬字
《聊齋志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奇書,也是一部不可不讀的奇書。全書借他人之口,以至神、仙、鬼、魅、狐、獸、精、怪之口,道出一個天經地義,人人應該享有,往往又百般坎坷,千般險阻、萬般無奈的“情”來。讓人感嘆不已。
于天池譯注 ·集部 ·20.7萬字
《莊子》是繼《老子》之后體現道家學說的一部極其重要的作品,包括內篇、外篇和雜篇。《莊子》一書,內容博大精深,行文恣肆汪洋,涵蓋了天道無為、萬物齊一、世間和出世間等重要思想法則和修身養性之道,是傳統文化中偉大不朽的經典之一,在中國文化的建構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次出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莊周 ·國學普及讀物 ·29.3萬字
為了讓現代人走進國學、理解國學,并在其自我修養、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中更好地汲取國學的智慧,本書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第一,通過對“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大學》八條目的系統解讀,把國學的內在邏輯從內向外、從個人向世界全面展開,讓今人尤其是普通讀者,全面理解古人是如何對待自身、家庭、社會、國家和世界的。第二,將國學的基本范疇——道、性、天、仁、德、氣、圣、體用等,進行了貫通性的分析,闡釋了其歷史由來和發展脈絡,劃清了它們與現成化抽象概念之間的邊界,并嘗試以之建立起現代人系統理解國學的基本構架。第三,全面論述了國學的工夫論,介紹了古人自我修養的具體方法,揭示了國學的實踐性,倡導把國學工夫融入現代生活方式中。第四,系統論述了國學的家庭觀、社會觀、政治觀,為今人進行社會實踐和國家治理提供了中國式的智慧經驗。國學是人的身心性命之學,國學的讀與做,就是把對國學的領會與人自身的生命體驗和人生踐履相融會,使之有益于人的自我實現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潘志堅 江洋 ·國學普及讀物 ·32.3萬字
國學備覽12(文心雕龍·詩品·二十四詩品·六一詩話·人間詞話·西廂記·竇娥冤·牡丹亭):《文心雕龍》南朝梁·劉勰編著,方銘(中國語言大學)審定。第一部系統的文學理論和文學評批巨著。《詩品》南朝梁·鍾嶸編著,曹旭(華東師范大學)審定。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評論著作”。《二十四詩品》唐·司空圖編著,樂黛云(北京大學)審定。專論中國文學風格的名著。《六一詩話》宋·歐陽修編著,劉德清(井岡山學院)審定。我國最早的詩話,開后代詩歌理論著作新體裁。《人間詞話》清·王國維編著,胡曉明(華東師范大學)審定。第一部融貫中西美學思想的文論名著。《西廂記》元·王實甫編著,黃仕忠(中山大學)審定。元代戲曲創作的最高水平。《竇娥冤》元·關漢卿編著,張燕瑾(首都師范大學)審定。我國古典悲劇的代表作。《牡丹亭》明·湯顯祖編著,汪龍麟(首都師范大學)審定。明代傳奇戲劇的壓卷之作。
尹小林 趙敏俐主編 ·古籍整理 ·21.8萬字
梁啟勛為中國二十世紀著名詞學家。與夏敬觀、劉毓盤、吳梅、王易、汪東、顧隨、任訥、陳匪石、劉永濟、蔡楨、俞平伯、夏承燾、唐圭璋、龍榆生、詹安泰、趙萬里等并為朱、況一脈。“曼殊室”是梁啟勛位于北京南長街的書齋名,《曼殊室隨筆》是梁啟勛1926年至1946年間的讀書隨筆,全書分為詞論、曲論、宗論、史論、雜論五卷,內容橫跨詞學、曲學、史學、哲學、心理學、天文學、生物學、民俗學等領域,兼及晚清掌故與民國趣聞,行文活潑不羈,警句迭出。梁啟勛學貫中西,書中時常融匯傳統儒釋道學說與西方思想觀念,展現出深刻的哲學思辨精神。此次出版,據上海書店《民國叢書》影印1948年上海中正書局排印本標點整理。
梁啟勛著 段雙喜標點 ·古籍整理 ·29.6萬字
本書精選了四書五經中的精彩內容,加之圖文配合,使閱讀變為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閱讀四書五經,可通曉古今智慧,塑造完整人格,豐富美好情感,同時也可改進我們的生活態度、工作態度和思維方式,成就不一樣的人生。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成。所謂四書,是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這四本書,它們為儒家傳道、授業的基本教材;所謂“五經”,是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和《春秋》這五本書的合稱,經朱熹編定之后廣為流傳。
(春秋)孔子等 ·經部 ·24.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