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跟隨小川糸,走進一間間炊煙蒸騰、充滿聲響的廚房,料理入口的瞬間,森林動物的呼吸聲、魚鰭擺動洋流的海潮味兒、舒爽山風帶來的葡萄香氣彷佛都能瞬間進入你的感官……每一篇短文,每一種美食,都是作家和料理人寫給料理之神的信件,希望可以得到自然和料理之神的饋贈。觸摸食材、嗅聞氣味時,食材會告訴你料理它們最/棒的方法,這是極為感性、難以言喻的感動,那是地球的訊息,是來自大地的味道,那是料理之神的聲音。
(日)小川糸 ·飲食文化 ·6.3萬字
一餐一飯,體會中華飲食神髓,一朝一夕,烹飪日常生活至味。英國美食作家扶霞,癡迷中國美食,千里迢迢來到四川,潛心研究川菜的起源、發展與烹飪技法。在《川菜》一書中,扶霞將20多年的經驗匯集一冊。諸多關于地域環境、歷史文化和人文風貌的觀察分析述諸筆端。全書涵蓋200道經典川菜食譜、56種烹飪手法、23種獨特調味。從鍋碗瓢盆到配料香料;從大眾熟知的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夫妻肺片、水煮牛肉,到當地才能吃到的自貢小煎雞、橋頭一嫩、活水豆花、峨眉豆腐腦、蛋烘糕。在諸多滋味中,也嘗到了活色生香的生活。走進扶霞眼中的川菜,讓世界更了解中國,也讓中國人站在世界的坐標里認識自己的文化,以及自己的一日三餐。
(英)扶霞·鄧洛普 ·飲食文化 ·25.3萬字
廚房,是家的中心,匯聚了萬千家庭的煙火氣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演著人們的生活百味。而一間現代化的廚房,見證著家庭的小變化和時代的大變遷。廚房隨著家庭居住環境的改變發生變化,引領著現代科技感廚具的升級。廚房營造了品位生活方式和現代審美,倡導著了健康飲食生活。廚房中的人則展現著他們的理想人生。廚房是凝結愛與美好生活的空間,廚房中上演的美食生活與愛的傳遞浸潤著人們的心靈,讓精致生活走近你我的家?!爸袊聫N房”幫我們一邊傳承老味道,一邊追尋新口味,讓中式烹飪在當下綻放全新光彩。
老板電器等 ·飲食文化 ·5.7萬字
《隨園食單》,將飲食上升為大雅學問,寫吃貨嚴苛的要求:一碗粥,必水米融洽,柔膩如一。曾在某觀察家用餐,諸菜尚可,飯粥卻粗糲,我勉強咽下,回去就生了一場大?。∫槐P菜,若用肉,不要超出8兩,若用雞、魚,最多不過6兩。有人會問:不夠吃怎么辦?答案是:吃完再炒。鯽魚,要選扁身且帶白色者,肉質鮮嫩松和,熟后一提,骨肉自然分離。圓身黑背的鯽魚,肉質僵硬多刺,簡直是鯽魚中的“地痞魚”。豬有43種做法,而甲魚只有6種;雞分5個部分可吃,而鹿最佳者,只在尾上一道漿。做一餐飯有14個注意事項,而且絕對不能涮火鍋……《隨園食單》,乾隆才子、詩壇盟主袁枚四十年美食實踐的產物。蔬飯之間,是閑情,是雅趣。
(清)袁枚 ·飲食文化 ·2.8萬字
全書以喚醒內心世界的心聲為主題,以滿足人們“在家禪修,靜心素食”的需求精選108道禪食。制作步驟詳盡,穿插來源故事,凸顯對人內心的關照和人文關懷。
(美)尼莎·卡托納 ·飲食文化 ·8.1萬字
從穿行節令的私房美食,順應天時的四季養生,到親手復刻國宴菜,重現國禮級味道。從入門到進階,重塑家宴、宴客文化和菜肴原生至美。套裝包含:《國宴》《節氣廚房》《咖啡咖啡處處開》《隨園食單》。
姜晟穎 袁枚等 ·飲食文化 ·46.2萬字
民以食為天。從古至今,人們都把吃飯看做是繁衍生息的第一需要。美食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味覺感受,而且已然成為一副體現民族素養、人文地理、歷史沿革、世事滄桑的畫卷?,F代人對于美食方面的要求,不僅要能滿足自己的實用需要,亦對審美方面提出了相當的要求,他們不僅要品嘗美味,還要感受文化和情趣方面的熏陶。
安然 ·飲食文化 ·8.5萬字
法餐的繁瑣精致,儼然高逼格高價格料理的代名詞。但它今天的地位和形象,其實并沒有多長的歷史,是在短短五百年里完成了一次華麗的逆襲。精美的菜肴、雅致的環境、講究的禮儀,再加上優雅專業的伺者和盛氣凌人的大廚,法餐的高大上,不只體現為其霸氣外露的形式感。要想在米其林星級餐廳優雅地享用一餐,光帶張嘴可不夠,鵝肝松露、面包果醬,你都得懂行,才不丟分、不跌份。本書將和大家分享關于法餐的掌故和知識,讓你吃得明白,吃得漂亮。
謝天 劉小俊 ·飲食文化 ·8.5萬字
這是熱銷的《簡·味》的修訂版。這是一本讓你做出驚喜飯菜的靈感集。這些靈感是極簡的,沒有多余的食材和冗長的步驟。這些靈感是健康且美味的,告別油膩的大魚大肉,用新鮮的蔬果和谷物善待自己,還原食物最自然的味道。令人驚喜的飯菜,正是一次次心血來潮與突發奇想的成果。這便是做飯的樂趣。
張小馬 ·飲食文化 ·1.8萬字
《滿漢全席》即是以此為主題,介紹了天龍宴、萬壽宴、凱旋宴、鹿鳴宴等八度,無論口感、營養、造型或色、香、味、型均達到完美境界。融入歷史典故,圖文并茂再現中國傳統宮廷御膳,恢弘大氣,制作精細,文化底蘊深厚。
宋波 ·飲食文化 ·2.8萬字
本書作者吳瑞卿是個長期穿梭于中國與歐美各地,又學貫中西的老饕,她吃盡天下美食,強調是隨緣,講究口味,小食大菜都可以吃出滋味。從這些隨緣而來的食福中,她不但滿足了口腹之欲,亦將飲食文化和歷史滄桑、地域風物、人物事件共冶一爐,透過飲食文字展現歷史、人物、情感、地域風情。此外,作者也旁征博引古今飲食書籍精粹,和讀者分享古今老饕的心得,使得古今老饕的思想文化在本書中相互輝映。
吳瑞卿 ·飲食文化 ·11.2萬字
本書隸屬于“味道的傳承”系列。本書記錄的是川菜的傳承與發展。從這套書中,讀者可以品十年磨一劍的名廚勵志人生和手藝傳承,感受精益求精、庖丁解牛的匠人精神,讀妙趣橫生的食材和美饌故事。
董克平主編 ·飲食文化 ·5.4萬字
一代名廚的個人奮斗歷史,見證新時代的中餐發展歷程。十五道魯菜代表菜品制作,精彩演繹中國味道的傳承與創新。
董克平主編 ·飲食文化 ·17.3萬字
因《魚翅與花椒》書而在國內聲名鵲起的英國著名美食作家扶霞鄧洛普此番精心整理修訂了自己創作的多篇發表于《金融時報》《紐約時報》《美食雜志》《洛杉磯時報》等知名媒體的隨筆佳作,并將其匯集成書。這部美食隨筆集共分為“吃東吃西”、“奇菜異味”、“心胃相通”以及“食之史”四大主題,扶霞用自己一貫的細膩與幽默筆觸生動描寫了東西方飲食文化的各種差異、中式菜著的多種味型和關于美食的各種軼聞趣事。
(英)扶霞·鄧洛普 ·飲食文化 ·10.3萬字
食素,有些人因為信仰,有些人因為減肥。然而,本書的初衷很簡單——愛與健康。因為愛你,助你健康,希望你一世安康,伴我長長久久。亮晶晶的明油不是素菜,“仿葷”更不是素菜。只有盡量減少調味過程,充分發揮食材的本味,通過組合搭配來達到平衡可口的味道,才是對得起身體的好素食。書中共介紹了101道素菜,25道主食、51道素菜和25道湯羹。一頓完整的雙人餐,選擇多多花樣多多,嘗試幾次,也許你也會愛上素食。
兔子步 ·飲食文化 ·1.9萬字
分辨每一條鰹魚、每一鍋高湯的不同滋味,修煉可以鎖住食材切口水分的刀工,烤出外皮酥脆、肉質軟嫩鮮甜的香魚,尋找能夠帶出食材原味的微妙酸度,表達白飯的樂趣,等待柿子最美味的時刻來臨,讓菜單成為令人喜悅的安排……日本料理的神髓究竟是什么?以日本美食征服世界味蕾,坐擁東京米其林指南“一門天下”盛譽的傳奇料理人小山裕久,用他從業三十年的經驗和熱情娓娓講述——美味的頂點只在一瞬間,而料理人的畢生追求,就是讓這個瞬間在客人的口中綻放。
(日)小山裕久 ·飲食文化 ·9.8萬字
端午節、中秋節、春節、元宵節......中國傳統節日怎么過;春分、立秋、夏至、立冬,不時不食,漸近自然。從當代中國人最熟悉的歷史時期和美食文化著手,介紹了中國的飲食發展之道。追溯美食歷史,再現古人的飲食生活。從古人的生活中發現中國人追尋自然的生活美學。
張佳瑋 ·飲食文化 ·5.8萬字
“京味兒”說起來面兒挺廣,北京人說話、北京的老胡同、北京的曲藝雜耍兒……這些個東西擱一塊兒就是“京味兒”。今兒個這本書說的是“京味兒”的吃食。春天的春餅,夏天離不開的芝麻醬,初秋吃的燒茄子,冬天上得了大席面的大白菜……其實也沒什么特別的東西,可就是不特別的東西,北京人吃起來可特有講究。怎么講究?您慢慢看。
崔岱遠 ·飲食文化 ·9萬字
本書從清代美食家、文學家袁枚的雅致文字和樂活哲學中挖掘內容,介紹三百余道隨園菜品,包括海鮮、江鮮、特牲、雜牲等類別。為了增添食單的吸引力,營造古樸典雅的調性,本書還配有多幅插畫。為了使讀者在美文、美圖中完成一次舌尖上的“穿越”,書中另附部分菜品的復刻方法。青年美食家采用常見的原料、現代化的烹飪設備,結合傳統的烹飪方式,復刻隨園菜品。跟隨書中的步驟制作,讀者也能品嘗到古代美食。本書適合全年齡段的傳統文化愛好者、美學愛好者和美食愛好者閱讀。
(清)袁枚 ·飲食文化 ·3.3萬字
本書以菌子為媒介,串聯起自然、飲食、歷史、軼事,展示了具有人情味、煙火氣的云南生活圖景,點滴細節喚醒記憶深處的故鄉、親情、友情、人情,勾起對彩云之南的向往。被視為理想生活之地的彩云之南,處處是菌子留下的痕跡,四季輪轉中,云南人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多姿多彩。春雨過后迎來了第一波“頭水菌”,懷著既擔心中毒又深深地為這一口鮮而上癮的矛盾心理開始了吃菌序曲;當夏時節,在舊時車站,菌農在火車停靠的間隙飛快與乘客交易剛采到的新鮮菌子;秋風乍起吹來北風的鮮,佛教圣地大理雞足山的冷菌應節而生,大理的白族朋友也頗有仙風道骨;作為西餐三大頂級食材之一的松露,在云南只是平平無奇的“豬拱菌”,制成塊菌泡酒,深冬三五好友圍爐夜話時來上一盞。菌子早已盤根錯節深入云南的風土,云南人在菌子生活中建立起了世界觀。配以“中國植物科學畫第一人”曾孝濂、博物畫家楊建昆繪制的近60幅博物畫,構成一部生動的地方志,作者聶榮慶娓娓道來面目鮮活的市井人物與云南“雞樅”的茶米油鹽與人生奇遇。
聶榮慶著 曾孝濂等繪 ·飲食文化 ·11.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