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遠近叢書:天》講述了:中國古話說“人之不同,各如其面”。朝夕相處的人尚且不相同,何況遠隔重洋,在完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呢?事實上,就是同一個人,從不同的角度和眼光來看,也全然不同;中國古代詩人蘇軾(1037-1101)早就說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個封閉的自我是不可能真正認識自己的:一個封閉的民族也不可能真正了解自己的長處和弱點。
湯一介 ·理論 ·3.5萬字
本書寫于抗日戰爭時期,是國學大師錢穆繼其《國史大綱》后,第一部系統闡述他對中國文化看法的著作,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學術代表作。書中就通史中有關文化史一端作導論。故此書當與《國史大綱》合讀,方能獲得著者寫作之大意所在。本書雖主要在專論中國方面,實亦兼論及中西文化異同問題。錢先生對中西文化問題之商榷討論屢有著作,而大體論點并無越出本書所提主要綱宗之外。
錢穆 ·理論 ·13.3萬字
本書為劉東先生對中西文化進行長期比較思考的結晶。書名“長問西東”從清華校歌“無問西東”中來。作者深入究詰“無問西東”下的西方話語隱喻,示例性地掃描了歷史哲學、國際漢學、比較文學、美學、地域文化、大學研究、文化批評等領域,而又旁及邊疆史學、人類學與藝術社會學,顯示了寬廣的關切領域和深沉的問題意識。在如此發散的思緒中,卻又緊扣思想的主線,即中國與西方的文化邊界。作者認為,只有緊緊扣住這條邊界線,才能展示近百年來最為激烈的沖突;并且,在如此震蕩的界面上,可能正孕育著未來文明的增長點。全書行文流暢、論說精彩,推理細密繁復、結論斬截自信,顯示了作者恢廓的學術抱負和深刻的現實關懷。
劉東 ·理論 ·21.3萬字
本書以文學—文化批評和民俗學田野作業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將壯族民間文學及其特征置于整個壯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與社會群體文化結構的網絡之中,探討其在由本土文化(稻作文化、歌詠習俗、師巫傳統)和外來文化(即漢族文化)因素構成的“文化場”中的表現形態與文本意義。全書共18萬字,分五章,第一章解讀和闡釋文化場概念,并在此基礎上宏觀分析壯族民間文學生成、發展的文化土壤和壯族民間文學的稻作文化、歌詠文化、師巫文化及外來文化意蘊。第二、三、四、五章即在第一章總述的基礎上論述歌詠文化、稻作文化、師巫文化、漢族文化對壯族民間文學的影響。
楊樹喆 ·理論 ·19萬字
日本天皇文化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日本文化的謎題之一,日本天皇制自確立一千多年來沒有發生過易姓革命,具有濃厚的政治文化特色。從某種意義上說,不了解日本天皇制度,就無法把握日本歷史文化。本書通過分析《古事記》中關于日本皇室起源的系列神話,探究日本天皇制的理論基礎和發展脈絡,為讀者進一步了解日本歷史文化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界,以期加深中日兩國歷史文化的交流。
莊培章 ·理論 ·29.1萬字
曲譜自元代誕生以來,形態上陸續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這些形態變化歸根結底反映的是曲文化的發展變遷。本書從曲譜研究的角度——以曲譜形態為切入口,探討曲譜的形態軌跡乃是受到其背后文化的推動而形成,展示的是曲文化在元明清三代的發展變遷。本書始關注曲譜間的“聯系”。認為,曲譜非一部部單獨的個體,而是相互間充滿關聯。它們之間的調整、變化,其實都是在適應時代文化的需求。
許莉莉 ·理論 ·13.6萬字
《鄉土中國文化重建與新農民想象》,從人類文明變遷、社會轉型、文化重建的大視野,來探尋百年鄉土中國文學史中的審美想象和農民“新人”形象的審美建構,力圖為21世紀正在進行中的鄉土中國社會轉型、文化重建提供來自歷史的、文化的、審美的精神鏡鑒和思想資源,推進中華現代文化的建設和新世紀中國文學的繁榮發展。百年來鄉土中國歷經“千年未有之劇變”,而且這一社會轉型、文化重構,依然持續性存在于當代中國歷史歷程之中。事實上,作為一個“鄉土中國”及其“農民新人”形象,這是眾多地域文化、代表性作家的審美結晶,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歷史文化的積淀成果和文化形態之所在,更是百年來民族文化思維、審美想象的獨特思想邏輯的特征。
張麗軍 ·理論 ·35.7萬字
本書沿著“走近葛蘭西、辨析葛蘭西、走出葛蘭西”的研究路徑,在評析葛蘭西文化領導權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延展,嘗試性提出了“WWWH話語領導權”理論和“彈性邊界三階論”,并在當代國際政治交往語境中運用葛蘭西思想分析比較了中國的“互不干涉內政”外交話語和瑞士的“中立”外交話語,是一種“西為中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嘗試。
葉惠珍 ·理論 ·21.8萬字
美國道爾頓學校是海倫·帕克赫斯特于1919年創辦的一所12年一貫制私立學校。長期以來,道爾頓學校是美國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典范。道爾頓學校聲名卓著的奧秘在于獨特的教育理念和訓練方法,遵循的基本理念是自由和合作。《道爾頓教育計劃》介紹了美國著名的道爾頓學校的獨特教育理念,也是對美國20世紀20年代以來出現的一種卓有成效的教學組織形式的總結和概括。作者思想機敏而深刻,筆調流暢而生動,其所遵循的理念也與我國的素質教育的重點不謀而合。本書為漢譯修訂版,納入“北大開放教育文叢”,裝幀和叢書統一。
(美)海倫·帕克赫斯特 ·理論 ·11.9萬字
傳奇即南戲在明清時期的新發展,是中國古代戲曲史上的重要戲曲形式。本書對明清傳奇作了較全面深入的考論。首先,聯系不同時期的社會特點,從宏觀上對明清傳奇的創作傾向和作家流派作了考察與論述。其次,對明清時期一些重要的傳奇作家與作品如梁辰魚與《浣沙記》、湯顯祖、沈璟、吳炳、馮夢龍、南洪北孔、《雷峰塔》等作了專題研究。全書也以此為依據,分為上下兩編。另外,本書還對明清時期的一些戲曲論著及有關傳奇創作的理論問題進行了論述。在論述中,既顧及史的線索,又突出重點,即通過一個個專題研究,既能看到明清傳奇發展的全貌,又能看到明清傳奇發展長河中的一個個閃光點。
俞為民 ·理論 ·32萬字
《國學大師談國學》由概覽篇、明德篇、資政篇、修身篇、齊家篇、史鑒篇、藝文篇、問學篇、宗教篇、交流篇10篇構成,主要包括:鄧實:古學復興論;陳獨秀:寸鐵·國學;馬瀛:國學名稱之由來;李大釗:今與古;成仿吾:國學運動之我見;聞一多:論振興國學;曹聚仁: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節選);蔡尚思:國學二字之解釋;張岱年:說“國學”;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么用等。
梁啟超 ·理論 ·23.5萬字
本書以“歷史—記憶—再現”為內在邏輯,通過追問“文藝評論何為?”“文藝評論是否依然有效?”“文藝評論是否足夠?”“如何實現文藝評論在解構基礎上的建構潛能?”“文藝評論何以激發人文學科的想象力?”等問題,結合經典文學及影像文本分析,深入探討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時代化、中國化的最新動態,闡釋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文藝評論的價值內涵與實踐路徑,勾勒新時代文藝批評與文化研究的地形圖一隅。
鄒贊 ·理論 ·27萬字
《四川新媒體發展研究》研究四川新媒體的發展歷程、現狀、存在問題及應對措施。該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四川傳統媒體的新媒體發展,包括報業新媒體、廣播新媒體、電視新媒體、出版新媒體的發展等四章;第二部分四川網絡媒體的發展,包括新聞類網站、車載移動電視、政務微博、高校微博、高校微信公眾號、網絡文學、網絡大電影的發展等七章;第三部分四川新媒體商務的發展,包括新媒體廣告、旅游新媒體、微博網紅、共享單車、電商產業、互聯網餐飲的發展等六章。
田大菊 石磊 ·理論 ·14.9萬字
推進文化改革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體一位”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要求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也要求精神財富的極大豐富。2015年年我國文化改革發展不斷推進、亮點頻頻,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產品。
侯萬軍 ·理論 ·5316字
嚴紹璗,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擔任北大比較文學研究所所長、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日本佛教大學文學部、日本文部省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等。著有《日本的中國學家》《中日古代文學關系史稿》《中國文學在日本》、《日本中國學史稿》等14種專著。發表論文、譯文170余篇。這部“嚴紹璗文集”全面收錄了嚴紹璗先生治學50多年各方面的成就,本冊為“國際中國學研究”,主要闡述對于“國際中國學“這一學術概念的論見,對日本中國學領域研究狀況的考察,以及對日本在明治維新后,日本在意識形態上的轉型,所引起的日本在中國學研究上發生的一系列變化的研究。
嚴紹璗 ·理論 ·26萬字
本書主推“差異即對話”命題,一方面意在反對某些后現代和后殖民理論家之固執于絕對的不可言說、絕對的他者,以文化差異和特色拒絕異質文化的進入,拒絕文明互鑒、文明對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解構價值觀上的西方霸權主義,將西方價值地方化、語境化、文化化,其最終目標則是形成“價值星叢”或“文化星叢”。這意味著,差異既以事物自身為根基,但同時又不屬于事物自身。差異位居事物之間,標識事物之間的關系,是諸事物之“間在”。本書其他篇章多是對文化理論、文學理論以及美學等領域的一些新現象和新問題的探討,追求學科內、學科間與超學科之價值。
金惠敏 ·理論 ·16.8萬字
對我們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壞處:首先,會大大妨礙我們了解自己祖國的歷史。其次,會使我們對生活中許多和傳統文化有關的現象感到費,解。此外,不懂文化常識,還可能使我們在許多場合“出糗”。為了使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豐富的文化常識,擴大自己的文化視野,《每天讀點文化常識(插圖典藏本)》選取了讀者感興趣又實用的文化常識,內容豐富,集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于一體,涵蓋了在生活中及與人交往談話中所能涉及到的幾乎所有領域,如天文歷法,民族地理,王朝皇族,官制法律,禮儀宗法,軍事兵器,宗教風俗,飲食器用,建筑交通,文化藝術,醫藥科技等。
鄧多編著 ·理論 ·18.9萬字
新北京第三代是北京地區的共和國同齡人,這批與新中國一起成長的優秀作家組成當代文壇半壁江山,影響深遠。本書收集整理了其中100多名作家的作品及史料,然后采取“生命史”與“心理學”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縱向把握他們成長的心靈歷程,橫向剖析他們各個階段的心理狀態,從整體特征、全托記憶、時空經驗、親子矛盾、懷舊情緒等角度切入,系統研究了他們的心靈發展歷程。
楊志 ·理論 ·15.4萬字
“歷盡了,渺渺途程,漠漠平林,壘壘高山,滾滾大江”……戰亂烽火下的弦歌不輟,薄暮余暉中的驪歌永別。
岱峻 ·理論 ·20.9萬字
華人咖啡界老頑童韓懷宗經典杰作,第三波精品咖啡大百科。十年來,無數中國咖啡玩家都在反復閱讀這套經典!幾代新人小白通過《精品咖啡學》入坑咖啡!無數玩家從此學會挑選、制作、品鑒一杯專屬于自己的好咖啡!無數咖啡館主、咖啡師、從業者,因本書而更加堅定了對咖啡的畢生熱愛……咖啡簡史、三波進化、名店介紹、產地尋奇、古今品種、名豆賞評、國際趨勢、流行文化、未來走向……從一粒生豆到一杯好咖啡,第三波精品咖啡的種種奧秘,盡在本書!現在,全球的咖啡時尚,從天天都要喝咖啡的第一波咖啡速食化,到星巴克引領重焙潮流的第二波咖啡精品化,終于來到了反璞歸真的第三波咖啡美學化。啡不再只講重烘焙、拉花和配方豆。返璞歸真,深究地域之味、產區水土和咖啡品種,重視低污染后制處理和產地直送,降低烘焙度,用科學詮釋美學,才是精品咖啡的精髓所在。
韓懷宗 ·理論 ·18.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