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文化常識:二十四節氣與節日》全面介紹了中國節氣與節日的相關知識。對每一個節氣和重要的傳統節日,結合史料記載與民間傳說,詳細梳理了它們的歷史背景、民俗習慣、文化淵源等。全書內容全面詳實,文風通俗易懂,配以雅致插圖與古詩詞,是一本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文化讀物。
李一鳴 ·中國文化 ·13.2萬字
《莎士比亞的女人們》是美國知名學者弗蘭克·哈里斯《1855—1931》于1912年在美國出版的一部研究莎士比亞作品人物與作者關系的一部學術著作。該書試圖分析并描述(即便是形象模糊的)進入詩人莎士比亞生活中,或者是影響了其藝術創作的所有(共四位)女人:他的母親、他的妻子、他的情人、他的女兒。弗蘭克·哈里斯說:“的確,如果藝術家可以算是上帝派來的密探,那么,他則把自己所有的崇敬都奉獻給被柯勒律治稱作‘思蠢的使命’——滿懷激情地掀開萬象神秘的面紗、不計代價地揭示人生的哲理與真諦?!睆倪@本書中,我們發現“莎士比亞的女人”關注的包括而不限于女人,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入研究莎士比亞的獨特視角和一系列真知灼見。本書最大的特點是:深入文本、縱橫開闔、緊扣環節、論述有據。
(美)弗蘭克·哈里斯 ·文化研究 ·14.4萬字
《品牌廣西:中國特產之鄉卷》是讀者了解廣西特產、進行鄉土特產深度游的指南。
本書編寫組 ·地域文化 ·8萬字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老子、孔子、孟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等先哲宛如璀璨的星辰,始終閃耀著深邃的思想光芒。本書是著名學者鮑鵬山解讀先秦諸子的匠心之作。作者在嚴謹的學術研究基礎上,以優美的筆法對先秦諸子的思想和智慧進行了別開生面的解讀和妙趣橫生的闡釋,給讀者以深刻的思想啟迪與精神滋養。
鮑鵬山 ·中國文化 ·7.8萬字
《易經》被稱為無字天書,其本源和精髓在于無字部分,即陰爻、陽爻,這不僅是卦的基本符號,也是宇宙的基本符號。本書與古今中外對《易經》的各種解讀區別之處在于,作者提供了一個全新解讀《易經》的視角,即提出了陰陽比的概念。作者通過反復推演,算出各個卦系的陰陽比,揭示了宇宙中各個層次都有一定數的陰陽體,因陰陽比不同,陰陽體也各不相同,但在每個層次的總體上,所有陰陽體是對稱和平衡的,同時也是對立和互補的。本書適合對傳統文化感興趣者閱讀。
謝文緯 ·中國文化 ·9.9萬字
本書主要是對舜帝的影響及其“舜文化傳統”的流變進行研究?!八次幕瘋鹘y”主題,側重探討了舜文化“和”的精神內核,諸子百家對“舜”的認識等等,意欲發掘原典文化中仍可閃耀于當代的文化因子?!八次幕漠敶忈尅?,一是對“舜文化傳統”的學術成果做了一個全景式的掃描,一是對舜文化傳統影響下文學變遷的詮釋。從而可見舜文化傳統的影響力和研究的全學科性、全方位性。
潘雁飛 ·文化研究 ·15.8萬字
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其文化、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在國際社會備受矚目。在國家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北京文化的對外傳播具有典型意義。本報告關注2016~2017年北京對外文化傳播的整體發展狀況,對其進行調查、分析和預測,圍繞藝術、旅游、新聞出版、民間外交主題展開論述,力求揭示國際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領域的新形勢對北京對外文化傳播產生的影響,并分析其規律,預測其發展趨勢。
邱鳴 梁虹主編 ·文化交流 ·14.9萬字
地名是歷史的產物、地理的反映,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被聯合國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深港的地名文化既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既有華夏主體(中原文化)的影響,又有嶺南特質;既是多元的,又有獨樹一幟的改革創新文化,甚至西域文化的熏染。本書全面系統研究深港地名共性特征、地域特色,并比較二者的不同之處,分析深港地名文化景觀形成的機制,考察深港地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地名規范化的建議,考論部分深港地名的由來及演變,以期對弘揚嶺南地域文化和創新文化、保護深港兩地的地名文化遺產、開發兩地的地名資源有所裨益,并為兩地的地名規范化工作提供參考。
卞仁海 ·文化研究 ·11.4萬字
《水經注全鑒》是北魏晚期酈道元所著地理名著,共四十卷?!端涀ⅰ芬蜃ⅰ端洝范妹?,看似為《水經》之注,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中國古代全面、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北魏)酈道元著 東籬子解譯 ·中國文化 ·17.3萬字
吃好吃的,看好看的,是飲食男女的天性,是人之大欲,“食色”正是人間煙火,是日常生活。本書從古人的日常生活細節出發,細說飲食、服飾、行旅、草木、節令、百戲、歌謠等主題,天人關系、時空想象、宗教信仰、倫理道德、思維慣性、治國理念、養生觀念、時令民俗、審美風尚、娛樂休閑等盡在其中。在“物質和精神打成一片”的傳統里,邂逅最尋常的人性和最樸素的情感。小品文風,清新自然,讀之有趣,富有余韻,既“可信”,又“可愛”。
郗文倩 ·中國文化 ·19.9萬字
本書是一部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家風故事讀本,選取周公等自周代到清代的二十位先賢,彰顯家風對于這些圣賢豪杰的人格塑造和人生業績所起的重要作用,將傳統家風的基本條目、義理融于故事,完整地呈現了他們的高尚人格與家風傳承。
李存山主編 ·中國文化 ·16.8萬字
胡同里,臥虎藏龍,坐落著衙門府邸、廟宇觀庵、商家店鋪,以及數不勝數的普通民宅;有將軍學士,有俠客義士,有走街串巷的小販,也有倚門賣笑的風塵女子;有影響國家的廟堂大政,也有鄰里鄰居的家長里短,還有辛苦掙命的苦難艱辛。興衰滄桑,見證數百年風雨變遷。
班宏躍編著 ·地域文化 ·8.5萬字
新北京第三代是北京地區的共和國同齡人,這批與新中國一起成長的優秀作家組成當代文壇半壁江山,影響深遠。本書收集整理了其中100多名作家的作品及史料,然后采取“生命史”與“心理學”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縱向把握他們成長的心靈歷程,橫向剖析他們各個階段的心理狀態,從整體特征、全托記憶、時空經驗、親子矛盾、懷舊情緒等角度切入,系統研究了他們的心靈發展歷程。
楊志 ·理論 ·15.4萬字
秦東境內華岳高聳,黃渭洛三河匯流,是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素有“山河圣地,八省通衢”的美譽,不僅自然風光壯美,而且歷史文化積淀深厚。自古以來,無數歷史名人詩壇巨子為之傾倒,留下了大量歌詠的詩篇;境內各縣市的“八景詩”,更使這片神奇熱土的自然人文景觀熠熠生輝。為發掘、整理、弘揚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本書的兩位著者多年以來在現存的有關文化典籍中細心爬搜、輯錄,精心選擇,共選取歌詠該地自然人文景觀詩歌四百余首,認真加以注釋,以期在保存這份珍貴文化遺產的同時,為新時期該地的經濟文化建設作出貢獻。
嚴安政 曹靜 ·地域文化 ·18.2萬字
暢銷20年,加印38次,全彩修訂。臺灣地區家喻戶曉的電視節目《每日一字》獨家授權,臺灣中小學生人手一冊。100幅名畫作注,從甲骨文起源講到字體流變與演進,字字有來頭。本書從字義發展及一般人最易混淆誤用的字詞進行分析與解讀,并列舉大量的古人經典示例,有很高的實用價值,收到了取精用宏的效果。
林黎 ·中國文化 ·6.5萬字
瓷器是生活中常見的器物,卻記錄了人類歷史和文明。本書通過講述瓷器發展歷史上多個重要節點,勾勒整個中國瓷器發展歷程。從青白瓷到青花瓷,從鈞窯到琺瑯彩,從宋瓷到清三代,是瓷器的故事,也是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和工藝。用文明的碎片,拼出中國瓷業的興衰起落、傳承斷裂。通過此書,可以了解我們的祖先,了解我們自己,了解悠久的中華文明。
涂睿明 ·文化研究 ·5萬字
本書是作者采取文獻梳理和實地考察結合的方法進行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地名文化研究的一次嘗試。在大量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從隴山開始,到玉門關、陽關結束,作者對考察沿線重要的自然地理實體和社會人文要素類地名計160余條,逐一進行考察和實證。由于作者自身的學術積淀和研究方法難以達到對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地名文化巨細無遺的程度,因此疏失在所難免。其中錯誤和未盡之處,敬祈海內智識,不吝賜教。
武江民 黨國鋒 武優善 趙軍 ·地域文化 ·19.8萬字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是優秀文明成果的典范,具有豐富的文學和文化價值。本書以詞為載體,借二十四個詞牌貼合各節氣的典型特征,詠唱萬物之靈秀,賞析節氣之多樣性,科普節氣之基本知識。二十四節氣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經由文化與科學的結合,展示自然之美。本書以詞為媒,激發人們品讀節氣詞的興趣,幫助人們多角度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成為本書真正的“作者”,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邵澤華 ·中國文化 ·7.1萬字
本書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思想、理論和方法,描繪出新時期鄉村知識分子、鄉村文化建設及二者關系的三張文華“圖譜”。主張充實以鄉村知識分子為核心的文化孵育活動內涵,讓“孵文化”成為聯結農民群眾“種文化”和政府部門“送文化”的樞紐。倡導在重視農耕文化傳統和發輝自然生態優勢的基礎上,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文鄉村建設理念。
雷家軍 ·文化事業 ·18.9萬字
廢墟中誕生的包豪斯,驚艷世界百年,并成為塑造現代社會的藝術傳奇。本書收集了100個包豪斯核心關鍵詞,將包豪斯的理念、作品和藝術家交織在一起,追溯了那些大膽追求創新與富有開創意義的故事。讓我們追隨瓦爾特·格羅皮烏斯、保羅·克利、瓦西里·康定斯基等包豪斯大師的足跡,探索以色彩、原料和幾何元素為代表的設計理念,是如何在繪畫、編織、攝影、舞臺、建筑、廣告等等領域大放異彩,其藝術形式又是如何不斷演變、生發甚至時而矛盾,卻始終向往自由實驗與自由創新的。通過書中的文字與珍稀圖像,人們將感受到百年包豪斯所蘊含的理性、叛逆與先鋒精神。
(英)弗朗西斯·安布勒 ·文化史 ·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