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幽是隱微,玄是奧妙的黑,幽玄原指枯淡之心的深邃境地,諸行無常的人生真義。形而上的幽玄,在一首首和歌中發展出豐富的美學意涵,隱蔽、枯寂、妖艷、寫意,最后調和成一種在陰暗中追求的美感,攏之在內,時空無限,內在充實。引進陰影,而不是光。從陰翳中發現美,又為了美的目的利用陰翳。日式庭園、和室、壁龕……昏暗美感的空間中進駐了永恒的閑寂,靜謐、悠遠的幽玄余情,成為帶有神秘色彩的的東方美學經典。
(日)大西克禮 ·隨筆 ·11.8萬字
《國學大綱》是學者汪震和王正己合著的一部國學論著。《國學大綱》原為民國中學生經典國學教材,其中所含國學常識,條理清晰,不甚艱深,又不失偏頗。文經史哲,皆有涉及;總論分述,各有所長。《國學大綱》共分為九章,第一章綜述國學概義,余下各章分別從經學、史學、哲學、自然科學、文學、文字學等方面入手,用語淺白,介紹全面,脈絡清晰地將國學概況展示在讀者眼前,能滿足一般讀者了解國學之需要。
汪震 王正己 ·中國文化 ·6萬字
此書為散文家、戲曲理論家齊如山關于飲食文化的隨筆集。從中國傳統官席的必備菜式到街邊的各色雜食,從中西方甜食、面食的差異,到中國菜的烹飪方法,齊如山先生對中國飲食文化做了詳細的研究,闡釋了中國美食各方面的精髓,為后來的研究者們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齊如山 ·隨筆 ·4萬字
本書為傳統經典《論語》《大學》《中庸》的現代和解本,內容結構包含原文、語譯、和解三部分,原文甄選經典底本、再現古文風范,譯文參考通行譯本、白話流暢通達,和解遴選中外典籍、匯注思想源流,有助現代讀者重讀“我們的經典”,更好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余世存 李克 ·理論 ·12萬字
本書以幾個關鍵詞作為開啟日本文化觀察的獨特方式:京都、建筑、俳句、茶道、禪宗、美術、文學、電影、二次元,是一部從日本文化解讀入手,探討日本民族性的綜合性研究著作。本書作者團隊由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等諸多著名學府、多樣研究領域的日本研究名家學者組成,他們由最熟悉的文化符號進入,一端回溯古典美學,一端看顧現代生活,透視在本土文化、中華文化、西方文化共同影響下的日本文化基因。他們大多有旅日背景,曾在東京大學、關西大學等日本學府進行研究工作。這樣的跨國視角,更有利于帶領我們體味日本人獨有的感悟、困惑和思考,進入他們的歷史和內心,也有利于思考我們的當下。
孫歌 韓昇等著 ·文化研究 ·15.8萬字
本套書精選“三百千弟”(《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和“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12種我國古代啟蒙教育的經典,采用大字注音,并附有準確釋義,同時根據每節內容,配以精彩故事或文化常識、文學典故,閱讀性強,文、史、哲涉獵廣泛,專注塑造國學精神。在原文和故事中,配有原汁原味的古代珍稀插畫,或者相關的文物圖片,以反映傳統的生活情境,匯集豐富多彩的中華元素,打造與眾不同的國學盛宴。
蕭史 ·中國文化 ·3.4萬字
要想了解中國茶文化,有兩部經典不能不讀,一是唐代陸羽的《茶經》,一是清代陸廷燦的《續茶經》。陸羽《茶經》分上、中、下三卷,由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和十之圖組成,詳細介紹了茶的來源、茶具、茶的制造、茶器、煮茶之法、品茶、茶事、茶的產地等諸多方面,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總結唐代及唐代以前茶文化的綜合性著作。《茶經》使茶的品飲從粗放性走向程序和藝術化,成為茶文化著作的開山之作,陸羽也因此被譽為“茶神”“茶仙”。自唐至清的數百年間,產茶之地、制茶之法以及烹煮器具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茶經》中提到的茶具、茶器和品飲方法等已不可行。陸廷燦《續茶經》延續《茶經》體例,通過搜集唐以后茶文化文獻,為我們提供了一部“訂定補輯,頗切實用,而征引繁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語)的著作。《續茶經》在“續”中有創新,在《九之略》中突破《茶經》體例,收錄《茶事著述名目》《詩文名目》《詩文摘句》等篇章,極大豐富了《續茶經》內容。《十之圖》中收錄《茶具十二圖》等三組圖版,使我們能目睹其形制。附錄中的《茶法》清晰梳理自唐榷茶制度建立后其在宋元明清諸朝的發展情況。《續茶經》雖名為“續”,實則是一部獨立的著述,通過它可以了解唐以后茶文化的發展。從《茶經》到《續茶經》,大致拼接勾勒出了一部中國古代的茶文化史。同時,兩部書中記錄的茶人、茶事、茶詩文,展示了茶與人的關系,從中可以見到民生、民俗、宗教、醫藥、養生、社交等各方面的資料,可以說這是以茶為中心的一部縮略的社會史。
杜斌譯注 ·中國文化 ·15.3萬字
本書將思維導圖與中國傳統節日相結合,讓孩子在全新的思維方式下了解更多中國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本書共包括14個節日:春節、元宵節、社日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夏至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除夕節。從節日傳說、起源、習俗等多方面全面介紹中國傳統節日,讓孩子全方位了解我們的傳統節日。對應部分的思維導圖有相關的繪制講解,既能讓孩子了解傳統節日的知識,又能學會繪制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可以激發孩子的想象力、提高記憶力、專注力,為孩子今后的學習提供一種良好的思維方式。每一個節日最后留有一頁練習頁,讓孩子自己動手畫出自己心中的思維導圖。節日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讓孩子了解傳統風俗習慣、節日禮儀,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升孩子的文化涵養,讓孩子增長知識。培養孩子的主人翁姿態,讓孩子比大人更懂得節日的意義,讓每一個節日更有味道。
王會東編 袁浩繪畫 ·中國文化 ·5.1萬字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各國混戰,找不到出路,辜鴻銘此時提出歐洲各國應向中國傳統文化吸取精華,于是寫了《中國人的精神》,并開始把《論語》《中庸》《大學》翻譯成英文版。辜鴻銘認為,歐美的傳教士和漢學家歪曲了儒家經典的原義,糟蹋了中國文化,并導致西方人對中國人和中國文明產生種種偏見,因此決定親自為歐美人講解《論語》,這就是《辜鴻銘講論語》的由來。《辜鴻銘講論語》不但語言精練,詞意精達,而且在講解的過程當中縱貫中西,援引歌德、卡萊爾、阿諾德、莎士比亞等西方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的話來注釋某些經文,在注釋中將書中出現的中國人物、中國朝代與西方歷史上具有相似特點的人物和時間段作橫向比較,幫助那些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的西方人更好地把握儒家經典的內容。《辜鴻銘講》較之以前西方傳教士和漢學家的儒經譯本有了質的飛躍,可以說是近代講解《論語》的的一個里程碑。
辜鴻銘 ·中國文化 ·15.4萬字
幾千年以前,我們的祖先便開始探討人性問題。孟子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孟子·告子上》。荀子則針鋒相對,指出:“今人之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后正,得禮義然后治。”(《荀子·性惡》)。人性之善惡,是哲學家和思想家們探討爭論的話題,而世間存在邪惡之人卻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有邪惡之人,就會有邪惡的追求,而邪惡的追求,又誘發邪惡之人的產生。于是,邪惡之人便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邪惡追求就連綿不斷地繼續下去,為實現邪惡目的而使用的陰謀詭計便代復一代地產生出來。
石地 ·中國文化 ·11.8萬字
妖怪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滲透在日本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學者將妖怪研究視為理解日本歷史和民族性格的方法之一。在日本,每一座城市、每一個鄉村,甚至每一條街道,大到廟宇樓閣、小到鍋碗瓢勺,都有著屬于自己的神明與魔物。這背后藏著的是日本人對于自然、人文和社會的深層思索。世界上,僅有日本將“妖怪”作為一門大學問來研究,也只有日本,在其美術史上,為妖怪畫留出了專門的位置。鳥山石燕、歌川國芳、葛飾北齋、歌川豊國、落合芳幾、月岡芳年、佐脅嵩之等等,在這些著名妖怪畫大師的筆下,一個個傳說中的妖怪躍然紙上。書中每一個“妖怪小傳”讓我們或頓足、或動容,或深思,與其說其是怪談,不如說是在描摹人間世相。悠長的人生道理隱藏在故事背后,借著怪誕的名義,紛紛上演。
(日)歌川國芳等繪 王新禧編著 ·民俗文化 ·7.2萬字
本書是一本銷售文案創作指南,能為讀者提供系統的銷售文案創作方法,并詳細分析了轉化率高的銷售文案背后的創作邏輯及必備要素。通過閱讀本書,讀者能夠掌握銷售文案創作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以及能讓銷售文案賣貨的技巧和經典模式。本書還逐一介紹了新媒體與電商崛起背景下,幾種新興的銷售文案形式的創作方法,包括短視頻銷售文案、電商銷售文案、朋友圈銷售文案和直播銷售文案,適合短視頻平臺自媒體從業者、電商平臺經營者、微商從業者、直播平臺從業者閱讀。
王中偉 ·非遺 ·10.5萬字
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深度大揭秘:網紅文物,原來如此!了不起的典范文物,道不盡的歷史傳承!本書以輕松詼諧的口吻,似閑話家常一般,按書法、繪畫、陶瓷、青銅、雜項等類別將臺北故宮博物院十余件網紅文物及相關文物進行分類講述,娓娓道來它們背后的歷史與傳說,并從藝術史角度對其價值進行評述。全書敘述流暢明達,讓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鮮活起來,使讀者在欣賞藝術之美的同時,還能更好地領略中華文化深厚的底蘊。
邱建一 ·中國文化 ·18.1萬字
道家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思想資源,而《莊子》是道家的根本典籍之一,了解《莊子》這部經典,才能對道家思想乃至中國文化精神獲得初步的認識。對于現代讀者來說,閱讀《莊子》原典并進而理解莊子思想,有著一定的門檻和難度,這就需要一位合適的導讀者。復旦大學陳引馳教授研究《莊子》和道家文學數十年,已經出版關于《莊子》的書籍多種。這部《〈莊子〉通識》,作者更加有的放矢,針對有志于了解并閱讀《莊子》的讀者,既講《莊子》這部書,也講莊子思想的源流,更有對中國文化的解讀,引領讀者在《莊子》的世界中逍遙,在中國文化的海洋中遨游。
陳引馳 ·中國文化 ·6.8萬字
本書以漢承秦制鑄造半兩錢為切入點,論述秦半兩的深遠影響,同在另一方面也闡述其在生活中造成的種種不便,從而使得漢代統治者下決心將貨幣政策大刀闊斧改革一番,而這一改革在漢武帝時期終于得以實現。統鑄五銖錢這一措施不得不說是極其明智的,其為以后的經濟大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曾勛 鄭明武編著 ·中國文化 ·3.7萬字
《山海經》是一部充滿神奇色彩的中國古代經典著作,既是人文、自然地理的知識寶庫,又是中國神話寓言的集大成之作,深受古今眾多名家如司馬遷、陶淵明、魯迅、賈平凹等的推崇。魯迅在回憶童年的《阿長與》一文中,把繪圖的《山海經》稱為“最心愛的寶書”。知名青年作家小巖井譯注版本,立足于郭璞、袁珂等名家的校譯版本之上。分為原文、注釋、譯文、插圖四部分,精校原文,精簡注釋,逐句直譯,通俗易懂,是更適合年輕人閱讀的版本。插畫師日月引在參考幾百幅古版插畫基礎上全新繪制全彩插圖,畫風傳神,復原上古神奇異獸風貌,零距離感受東方鬼怪之美。這是一部集古典韻味與現代審美于一體的絕美《山海經》。
小巖井譯注 ·中國文化 ·12.5萬字
全書分為六章:第一章亞文化的后現代性,第二章縣域青年的亞文化生產,第三章縣域青年的亞文化認同,第四章社會對青年亞文化的刻板印象,第五章縣域青年的發展需要,第六章流行亞文化對縣域青年發展的影響。
黃勤錦 ·文化研究 ·16.5萬字
它是吉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凝結著中國人的倫理情感、生命意識、審美趣味與宗教情懷;他源遠流長,博大情深……
董勝 陳秀伶編著 ·中國文化 ·3.7萬字
沖虛古觀位于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境內的羅浮山下。公元327年,晉朝道教理論家葛洪在此修筑道觀,宋時定名為沖虛觀,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1985年,在黨和政府關懷下,沖虛古觀重修后恢復原貌,重振昔日輝煌,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弘揚道教精神,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本書由沖虛觀現任住持賴保榮組織編寫,以沖虛古觀的歷史為主線,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協助政府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賴保榮主編 ·地域文化 ·6.4萬字
收錄費孝通從1989年到2004年的文章,集中呈現了費孝通晚年對人與人、人與自然、國與國、文明與文明之間關系的重新思考,其中,“文化自覺”“美好社會”“美美與共”等膾炙人口的說法,是其針對西方流行的“文明沖突論”和文化相對主義,從中國文明本位出發貢獻給世界的極富中國思想特色的文明論與文化觀。
費孝通 ·理論 ·1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