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孫子兵法譯注》的內容,包括黃樸民老師對《孫子兵法》的題解、注釋、翻譯、札記和附錄等。其中題解概括了各篇的中心思想,并分析了其內在的理論邏輯和基本特色;札記是黃樸民老師對《孫子兵法》的一些獨到心得;附錄則有鄭友賢的《十家注孫子遺說并序》,《史記》孫子本傳,以及歷代名家評孫子。其《孫子兵法》原文的底本選用了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1年出版的影宋本《十一家注孫子》。
孫子著 黃樸民譯注 ·文化研究 ·15.2萬字
《長物志》共十二志,分屬制器、栽植、造園諸學科,含衣、食、住、用、行、游等各方面的生活內容。其中,室廬、花木、水石、禽魚、蔬果等志,闡述了中國古代園林生活的構建要素,指出了這些要素的互用關系及其選用原則。而書畫、幾榻、器具、衣飾、舟車、位置、香茗七志,其記述,或重制法,或重擺放,或重材質,卻都體現了古代士大夫階層掩去人巧,不使人巧外露的審美心志。《長物志》講求的并非材料價值,而是黯雅古樸的材質與形態美感,其營建的古雅天然的物態環境,不僅是古代文人對精致生活的一貫追求,而且是風雅文士溫文氣質的物化表達。
文震亨 ·民俗文化 ·15.2萬字
《浙江童謠全集》內容分兩個部分:一、浙江童謠文本。輯者收集了浙江全境86個縣(市、區)的童謠2200多首,從中篩選了1380首錄入集內,為有心于童謠及民間文化的人們提供豐富的童謠資源。二、浙江童謠輯錄研究簡史。簡要地勾勒了從上古于越時期開始的浙江童謠發展歷史,尤其對清代之后的輯錄研究歷史作了較為詳細的梳理。
王瑞祥編 ·地域文化 ·15.2萬字
本書研究的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前的澳門新聞出版事業,研究的年限為1557年葡人正式入居澳門至1840年,時間跨度近300年,包括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和羅明堅的宗教出版活動、基督教新教傳教士馬禮遜的宗教和新聞出版活動,以及林則徐和馬禮遜的譯報活動等。本書在廓清歷史疑團、填補中國新聞史上澳門部分的一段歷史空白的同時,從不同角度總結了鴉片戰爭前澳門新聞出版事業在澳門史、中國新聞史、出版技術史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意義,具有較大的學術價值。
林玉鳳 ·文化史 ·15.2萬字
意大利是一個迷人的國度,每個角落都充滿著獨特的風景與故事。本書不僅是一部游記,更是一部探索文明的導游手冊。作者記敘了一場跨時三年的意大利壯游之旅,分三條路線穿越這片秀麗的土地,帶領讀者體驗近六十座城市和小鎮的非凡魅力。從城市到鄉村、從地理到人文,作者以詩意的筆觸定格意大利壯美的自然景觀,用平實的語言解讀其深厚的歷史底蘊,為每一道佳肴或美酒做出人文品鑒,為每一座城鎮描繪出獨特的文化名片。閱讀本書,你將開啟一場紙上的文化漫游,挖掘趣聞逸事、感受異國風情,在古老的智慧與新時代的思潮中穿梭,在思想的飛躍中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
靜介 ·各國文化 ·15.2萬字
在故事中吸取營養,讓中華美德薪火相傳,讓孩子成為體現時代進步要求的新道德規范的實踐者。給兒童最好的教育讓他們知道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精髓。
王新龍編著 ·中國文化 ·15.2萬字
作者從浩如煙海的古藉文獻和燦若星空的評論文章中,依山鑄銅,沙里淘金,整合了歷代經學大家和歷史學者的不同觀點,分別從十三經的成書過程、主要內容、中心思想、歷代影響等進行論述,詳盡闡述了各大門派為自己著書立說的起因與時代變遷的直接關聯。十三經的發展史伴隨著中國改朝換代的群雄爭霸史,寫盡了百姓的悲歡離合,寫盡了歷朝歷代的文人志士憂國憂民的一片熱忱,對于初次接觸十三經的學子來說,這是一本啟蒙書;對于系統學習和研究中國文化的學者來說,這是一本索引考;對于頗有造詣的史學家、經學家來說,這是一本推廣和普及教育的好幫手。
魏天作 ·中國文化 ·15.2萬字
所謂蒙學,即中國傳統文化的啟蒙教育,其具體的讀物有《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聲律啟蒙》《幼學瓊林》《增廣賢文》《聲律啟蒙》等,均被譽為蒙學中的經典,書中許多名言警句膾炙人口、代代相傳。這些經典已成為喚醒人性的著作,它們能夠開啟人生的智慧,也能夠觸發人的心靈,更能夠培養一個人優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必將終生受益!
東籬子編譯 ·中國文化 ·15.2萬字
本書是一部極具哈爾濱情味的史詩性作品。十九世紀末葉,隨著中東鐵路的建設,哈爾濱作為一座國際大都市崛起于東北亞的心臟地帶。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俄國爆發國內戰爭,哥薩克士兵謝苗退居哈爾濱。他解救了正處于饑餓瀕死困境中的俄羅斯貴族之女薇拉,與之結為夫婦,在哈爾濱菅草嶺開辦牧場,飼養奶牛。他(她)們作為第一代哈爾濱俄僑,開創了哈爾濱乳業的先河。二人生活雖貧苦,但自由豪爽、優雅高貴的氣質不改,為保存俄羅斯國寶受盡艱辛。六十年代初,二人再次漂泊,遠赴澳大利亞,不幸感染登革出血熱,雙雙身亡。
李文方 ·地域文化 ·15.2萬字
《江南詩性文化》是作者劉士林十多年來關于“江南文化”思考的學術隨筆合集,從“時間與文脈”“空間與變遷”“此在與詩境”三個層面對江南詩性文化的產生、發展變化及個人體驗等方面進行闡釋。江南詩性文化善于處理和協調“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社會和個人”的矛盾關系,能最大限度實現物質與精神、功利主義與審美主義的融合發展,對社會來說,可以為推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協調發展提供重要的思想文化資源,指導長三角一體化的城市發展方向;對個人來說,書中描繪的諸多江南生活細節,可以思考如何在當下物質世界生活得更詩意。
劉士林 ·隨筆 ·15.2萬字
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課題“東北(遼寧)老工業基地‘勞模文化史料編纂及當代價值研究’”相關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共分為勞模與勞模文化、勞模文化史料、勞模文化價值三大板塊。第一板塊集中展示了對勞模、勞模文化、勞模精神等相關內容的研究;第二板塊是對以黑、吉、遼三省為代表的東北地區的勞模文化史料研究的概述;第三板塊則是在前兩個板塊的基礎上集中展示不同學者對勞模文化的時代價值及其在社會發展中作用的相關研究。
田鵬穎 ·地域文化 ·15.2萬字
本書匯聚上一年上海公共文化服務發展領域的研究成果,探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背景下,在上海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進程中,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既囊括了新空間建設、鄉村振興、事業單位機構重組、融合發展等全國公共文化領域的新近熱點,也凸顯了高質量博物館群建設、延時服務、數字化建設等上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特色與成就,以期為上海為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以及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供智力支持。
鄭崇選主編 ·文化事業 ·15.2萬字
本書為“城市映像”系列之一。本書精選關于北京的散文50篇,收錄了梁實秋、朱自清、老舍、朱湘、汪曾祺、鄧云鄉、張中行等名家經典之作,從北京的風景、風俗、吃食、人物和對北京難以割舍的情感方面,展示百年間都城京華的盛景與風情。
孫曄 ·地域文化 ·15.1萬字
這個時代政局動蕩、戰火紛飛,這個時代思想活躍、文化繁榮。《洛神賦》:“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中輕逸飄搖的“流風回雪”之姿成為這一時代的底色。風流瀟灑、不滯于物、不拘禮節也成為打在這一時代士人身上的標簽,最終轉化為中國文化的精神品質一直影響至今。書中以嵇康、阮籍等人物和荀彧之死等為人所熟知的歷史事件切入,從政治與思想互動關系的角度闡述六朝精神史的變遷,理解士人是如何在積極入仕廟堂的同時,又可以在精神上處于山林之間。
李磊 ·文化研究 ·15.1萬字
雷蒙德?威廉斯是英國文化硏究理論的奠基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西方最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之一。他秉承了英國學者以文學話語介入社會批判的文化傳統,堅持文化唯物主義立場,批判精英主義文化觀念,重視對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文化研究。本書梳理雷蒙德?威嫩斯的文化社會會學理論,有助于讀者了解英國文化研究的歷史源流與理論發展。
樊柯 ·理論 ·15.1萬字
本書通過全面介紹西方文化與教育先進理念,和西方文化與教育歷史中總結出來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最優秀經驗,借鑒引進大量在西方已經幾百年甚至數千年實踐成功案例,力圖為國內文化教育改革與創新提供有意義、有價值的參考,具有全面性、啟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期望與一切從事西方文化與教育史研究、學習的廣大同仁找到共鳴。
張明 于井堯編著 ·文化史 ·15.1萬字
《曹雪十論》一書圍繞曹雪芹其人其事、曹雪芹卒年研究批判、曹雪芹“身份表述”、《春柳堂詩稿》相關信息考辨及曹雪芹京西居所、行跡研究等等內容展開研究,全面收錄了多篇關于曹雪芹的學術主題研究文章。本書內容詳盡,所載文章觀點具有一定學術價值。
樊志斌 ·中國文化 ·15.1萬字
有別于狹義上的神話概念,政治神話通常是文明時代人們出于特定意識形態目的,圍繞現實中重要政治人物構建而成的神秘化故事。政治神話的素材主要來自歷史時期流傳下來的神話、宗教等神秘主義因素,其敘事情節則與被神化者所處的社會環境及其現實需要相關。公元3至6世紀(魏晉南北朝時期)孳生的許多北方民族政治神話,為當時的歷史文化涂上了異樣的色彩。這些政治神話是中原漢文化傳統中神祕思想、宗教意識與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文化因素相撞擊、融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多元性、現實性特征。深入闡釋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神話的成因、樣態及內涵,不僅有助于揭示中國古代神話的豐富性和獨特性,而且有助于進一步認識中國古代民族融合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胡祥琴 ·民族文化 ·15.1萬字
1985年安徽省文科“高考狀元”、魯迅文學獎得主盛瓊,幾年前提出的“快樂教育”法則,曾被媒體譽為“狀元育女心經”,給很多中國家庭帶來啟迪和影響。如今,她的女兒盛羅蘭已經長大成人。本書是她和女兒關于成長主題,首次合作完成的最新文章合集。在這本書里,青春靚麗、好學敏思的女兒,真實地記錄下自己的成長腳步。而人到中年、勤于反思的母親,回望自己的人生,也寫下了諸多感人肺腑的身心體驗。兩代人,因為平等、坦誠、開放的交流,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知己和朋友。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讓我們跟隨這對母女,分享她們一路相伴、一路對話、一路成長的真誠感悟……
盛瓊 盛羅蘭 ·隨筆 ·15.1萬字
本套書將思維導圖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讓孩子在全新的思維方式下了解更多中華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本書共包括3本書《思維導圖說中國傳統節日》《思維導圖說二十四節氣》《思維導圖說中國傳統文化》。從看故事、學知識念古詩、學思維導圖繪畫思路、畫思維導圖等方面,讓孩子全方位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對應部分的思維導圖有相關的繪制講解,既能讓孩子了解傳統文化的知識,又能學會繪制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可以激發孩子的想象力、提高記憶力、專注力,為孩子今后的學習提供一種良好的思維方式。每一小節最后留有一頁練習頁,可以讓孩子自己動手畫出自己心中的思維導圖。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用一個新的方式讓孩子走進中華傳統文化,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王會東 李超 王陽 ·中國文化 ·15.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