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香之為用從上古”,香料被人類使用的記載始于三千年前。歷代文人騷客與“香”素有不解之緣,他們通過詩詞歌賦、繪畫創作將香料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經過幾千年風風雨雨,“香”在社會生活中演變成一種獨特的文化,成為中華精粹中的翹楚。《香譜》共四卷,內容包括香之品、香之異、香之事、香之法等,是記載香料源流、工藝,香文化發展的浩博之作,完美呈現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狀態。
陳敬 ·中國文化 ·20.1萬字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專題介紹藏密唐卡藝術中的女性的作品。在神秘的西藏藝術中,女佛形象的豐富堪稱無與倫比,像二十一度母、明妃、吉祥天母等等。她們是誰?她們代表著什么?為什么她們在藏傳佛教中會占據著如此重要的地位?本書將告訴你這些問題的答案。書中精選的130幅繪制精美、異常珍貴的唐卡,以其眩目的美麗、奇妙的技法、超凡的視覺感受和令人震撼的沖力,形象展現了西藏神譜中女性的獨特魅力。并配以通俗易懂、簡潔精當的解說文字,向讀者講解畫作中的精妙細節,以及它們的宗教象征意義,揭籠罩在唐卡藝術中的女性身上的神秘面紗。
吉布 ·地域文化 ·10.9萬字
許倬云文明三書,是當代史學大家許倬云重磅力作。他在此三本書中,首次系統性講解文明史,70年博學深思熔鑄一爐,以獨樹一幟的“大歷史觀”勾勒世界文明發展線路圖——回溯過去的文明(《三千年文明大變局》),評述現在的文明(《世界何以至此》),探尋人類文明未來的走向(《我們去向何方》)。他以反思、審視的態度,直面當今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困境,力圖以中國文化為基點,開拓人類文明共同體的革新之路。“許倬云文明三書”是許倬云先生學術生涯上的又一濃墨重彩的一筆,光輝燦爛,蔚為大觀。
許倬云 ·文化史 ·34萬字
本書將中國歷代蒙學經典基本上全部予以收錄,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名物蒙求》、《治家格言》、《家誡要言》、《重訂增廣賢文》、《心相編》、《小兒語》、《續小兒語》、《女兒經》、《女小兒語》、《弟子職》、《千家詩》、《神童詩》、《續神童詩》、《幼學瓊林》、《笠翁對韻》、《龍文鞭影》等二十種,匯集了中國古代有關文史哲經、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名物典故、風俗人情、禮儀道德、優秀詩歌、勤勉故事等多方面的豐富內容。不僅適于少兒學習,也適于一般意義上的閱讀、鑒賞。
《中國蒙學經典大全集》 編委會 ·文化評述 ·57.6萬字
本書按照四種元素劃分成相應的章節:水、空氣、土和火,而第五章則專門講述包含一些無法分類的生靈在內的鬼怪世界。人類自誕生之日起,由于從祖先那里繼承的恐懼,一直被這些鬼怪所困擾。書中包含神話中的怪物,如美杜莎、彌諾陶洛斯或九頭蛇勒拿;被賦予象征意義和隱藏力量的真實動物,如鱷魚、貓或蠑螈:雜交和不可能存在的生物,如蛇怪;在所有文化都中普遍存在的生靈,如龍;或幾個世紀以來一直使我們恐懼的由人類想象出來的生靈,如狼人。這些怪物、動物和生靈構成了一個野獸世界。它們很少能做出任何善事,其中最好的怪物、動物和生靈也會構成令人不安的因素。其力量、殘酷性和象征性作用,無非是向我們展示我們自己的內心:一個既吸引我們又讓我們恐懼的魔幻和陰影世界。
(西班牙)康塞普西翁·佩雷阿 ·文化研究 ·7萬字
本書是一本全面介紹中國香道以及日本香道發展歷史以及香料的選擇和香道具、香事禮儀的圖書。書中詳細介紹了中日香道的發展歷史;香道主要原料沉香的基礎知識、鑒別與購買等基礎知識;同時書中詳細介紹了不同玩家適合品玩什么樣的香以及如何品玩;最后書中還介紹了多種不同的合香、香道具、各種品香方式等,是一本有關香道的百科全書。
蘇弘毅 ·文化評述 ·4.8萬字
每天早上,太陽神都是受到一個叫“阿柏卜”的惡魔的脅迫才升上山梁的,而惡魔則待在太陽升起的地方,隨時都可能將太陽神吞下。太陽神依憑自己的力量無法將惡魔驅走,但宙斯賜予了他咒語,一經誦念,便可麻痹阿柏卜的四肢。盡管神靈仁慈地、憐憫地對待眾生,但也無法將亡靈從生活在“尸體、靈魂和亡靈心臟”上的惡魔手中解救出來。所以亡靈們便祈求宙斯來幫助他們,得到咒語的保護。受宙斯咒語的啟發,很多古埃及祭司便寫了大量祭文,這些祭文在大約公元前3700年時已被廣泛應用,直到一世紀,它們仍享有很高的聲譽。在埃及古王朝時代,宙斯一直被當作是《埃及亡靈書》的作者。所有這些經文匯集在一起便形成了《埃及亡靈書》的舍班版本。
(美)華里士·布奇 ·神秘文化 ·15.6萬字
本書以作者20年的西藏游歷為基礎,在多年攝制、拍攝西藏紀錄片的過程中,他和他的攝制組多次走遍了西藏74個縣,拍攝了典型景觀和人物口述實錄,以及舞蹈、原生態音樂等。本書是講述他走遍西藏7個地級行政區,在各個縣、鄉遇到的人和事,以及他記錄這些拍攝過程中的事件。作者試圖向這個世界解讀西藏。作者將本書按照西藏的春、夏、秋、冬分為四個部分,每篇開端以壇城的制作過程作為穿插,用真誠的文字和極具視覺沖擊力的攝影作品記錄了西藏的全貌。
卡布 ·地域文化 ·29.8萬字
這是一次將藝術和歷史打通的開放性、綜合性研究的嘗試。藝術史著作卷帙浩繁,博物館更是包羅萬象,對特定題材、風格、技術、流派的展示,井然有序,眉目清晰。我們幾乎忘記了所面對的只是碎片的碎片,更忘記了碎片所經歷的種種劫難。本書試圖重新關注碎片這一特定的形態,它瓦解了藝術品的完整性和視覺邊界,也因此引導出一些不為我們所注意的新問題。本書的取材范圍不再限于繪畫或雕塑等某一種具體的藝術形式,而涉及造像、城市、建筑、器物、文學、金石和裝置等更廣泛的領域,試圖從毀滅、破碎、再生、聚合等多元的角度發掘物質性在藝術史研究中的潛力。
鄭巖 ·文化史 ·19.2萬字
本書為榮格對道家經典《太乙金華宗旨》的長篇評述,為東西方思想深度碰撞的經典著作。20世紀20年代,德國著名漢學家衛禮賢將《太乙金華宗旨》譯成德文,榮格讀后大為贊嘆,聲稱此書幫他解決了研究集體無意識過程中遇到的困境。如榮格所說,中國用樸素的語言揭示出深刻的真理,帶來了金花的優雅芬芳,使西方人對于生命和道有了新的感受。
(瑞士)榮格 (德)衛禮賢 ·文化研究 ·6.3萬字
1080字的蒙學經典,弟子有規,家風之始。
馮國超 ·民族文化 ·5.9萬字
這本小書將介紹那些暴躁易怒又爭吵不休的北歐諸神——以奧丁為首的阿薩神族、神秘的華納神族,以及他們所在的神話世界。文中有大量自古諾斯語翻譯而來的篇章,它們更真切地呈現出這一神話世界的樣貌,為我們描繪自創世至諸神的黃昏之間發生的那些事跡,其中包括諸神與巨人之間持久的矛盾沖突,男性和女性英雄所經歷的傳奇或不幸,發生在他們家族之間的爭端、復仇、聯姻和謀殺,以及諸神與凡人之間的交往,等等。
(英)卡羅琳·拉靈頓 ·文化研究 ·8.9萬字
文化遺產研究與人類學、民俗學、考古學、歷史學等學科存在著密切的關聯。對于像我國這樣歷史悠久、文明多樣、族群多元、生態多類的文化遺產,類型性的案例無疑具有相應的代表性。《中國文化遺產田野案例報告》旨在以人類學田野作業為基本手段,對我國主要的、具有區域特點和族群特色的文明類型,包括農耕文明、游牧文明、山地文明、海洋文明以及混合文明進行抽樣調研。
彭兆榮等 ·文化研究 ·38.6萬字
突厥是古代歐亞草原重要的游牧之一,曾一度成為雄跨歐亞草原的霸主,在歷史上有深遠的影響。本書在歐亞草原廣闊的歷史、地理和文化背景下,以通俗的語言介紹突厥民族的興起、發展和衰亡過程,及其與周邊各政權之間的關系,以及對于古代歐亞歷史的深刻影響。并利用最新的考古學、語言學成果,從多個側面展現突厥民族復雜多元的文化面貌。
陳凌 ·文化史 ·9.7萬字
一部深入探索中國歷史上八座著名古都——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鄭州——悠久歷史與滄桑變遷的厚重之作。本書通過豐富的歷史資料、生動的敘述與珍貴的資料,帶領讀者穿越時空,領略這些古都昔日的輝煌與今日的靜謐,感受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深邃。每一座古都都被賦予了獨特的篇章,詳細描繪了它們的興起、繁榮、衰落與復興的全過程。從西安的秦漢唐風,到洛陽的魏晉遺韻;從南京的六朝金粉,到北京的四合院與胡同文化;從開封的汴梁舊夢,到杭州的西湖煙雨;從安陽的殷墟甲骨,到鄭州的商城遺址……每一座城市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文化,講述著屬于自己的故事。《中國八大古都的滄海桑田》不僅是一部關于歷史與文化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與啟迪。通過對比古今,書中深刻揭示了歷史發展的規律與人類社會進步的軌跡,讓讀者在感受古都魅力的同時,也能對當下社會與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思考。此外,本書還特別注重保護與傳承的議題。在講述古都歷史的同時,也關注到了這些文化遺產在現代社會中的保護與利用問題,呼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讓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得以永續傳承,繼續照亮人類文明的進程。
高廣深 ·隨筆 ·13萬字
《周易程傳注評》從元仁宗下詔科舉考試,其中《易經》采用程頤《易傳》(《周易程傳》)與朱熹《本義》(《周易本義》),五百余年來,學子靡有不讀《程傳》者。由于其書平實明白,說理精到,復能因時立教,切于世用,故無分智愚靡有不好者。因此,清初大儒顧炎武說:“昔之說《易》者,無慮數千百家,然未見有過于《程傳》者。”《周易程傳注評》以簡明的文字,對《周易》的原典與《程傳》,做了必要的注釋與評析,除博采眾說,擇善而從外,于《程傳》若干疑點,亦做了比較與分析的工作,相信有助于讀者對義理派易學的經典名作—《周易程傳》,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黃忠天 ·中國文化 ·31.3萬字
本書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眾多專家共同編寫的關于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簡明讀本,出版50余年來前后歷經4次重要修訂,到今天仍然是大眾認識中國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礎參考書。全書分禮俗、宗法、飲食、衣飾等十四個方面。本書曾在港臺地區出版并被譯成日、韓等語言流行于海內外。本次修訂突破了以往的模式,特聘請在美國任教的漢學專家劉樂園(LewisEden),以中國考古學黃金時代的成果為出發點,通過近世考古發現與傳統文獻相結合的“古史新證”,從考古學和人類學的角度增補最新文化研究成果。修訂的文稿和圖片注釋無一句空話,深入淺出,新意連連,水平之高為數十年來同類出版物中之翹楚。修訂的內容中增加了一部分與文稿相配合的圖片,某些關鍵文物的照片解析力之高也是驚人的。完成后的修訂版文稿,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趣味性,修訂委員會還專門為有興趣的中學生閱讀本書掃清了字詞和基本概念上的障礙。
王力 ·中國文化 ·13.1萬字
本書以明清之際的中西文化交流史為主線,分別從“西學東漸”和“中學西傳”兩個角度展開研究。“西學東漸”部分有8章,“中學西傳”部分有2章。謂之通俗易懂,屬于有創新的、面向大眾的學術讀物。
張西平 ·文化史 ·24.6萬字
《黃河之旅》是比爾·波特繼《空谷幽蘭》和《禪的行囊》之后再次為廣大讀者帶來的充滿文化底蘊的行走筆記。書中記錄了比爾于1991年春進行的追尋中國母親河——黃河源頭的旅行,在這次旅行中,他探訪了黃河沿岸的重要歷史遺跡和自然景觀。憑借著對中國文化的執著與熱情和對黃河之源的強烈好奇,比爾從黃河入海口出發,戰勝重重困難,終于到達了約古宗列盆地的黃河源頭。
(美)比爾·波特 ·文化評述 ·9.7萬字
中秋歷史悠久,節俗豐富,是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關于中秋的傳說,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楊貴妃賜名、唐明皇游月宮等;關于節俗,有團圓、賞月、吃月餅、嘗新糧、鐵塔燃燈、舞香龍、錢塘觀潮、玩會餅博狀元、放孔明燈、拋帕招親、游月娘、燒瓦塔……在本書中,作者以時間為脈絡、地域為框架、節俗為肌理,深度剖析中秋的起源、流變、現狀。精心挑選與中秋相關的高清古圖55幅,打撈時光里獨屬于中秋的自在和詩性、浪漫與狂放。
黃濤 ·中國文化 ·8.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