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主要采用傳統方言學和方言地理學的方法,利用大連地區18個漢語方言點(14個漢族漢語方言點、4個滿族漢語方言點)田野調查的材料,進行大連方言的語音專題性研究以及地域差異、民族差異的研究,以期揭示大連方言的全貌,加強大連方言形成歷史的研究,為遼寧省膠遼官話的研究提供參考;并結合前人的相關研究成果,將大連方言與山東膠遼官話、與北京官話進行對比,深化大連方言的語音演變研究,推動大連方言與山東膠遼官話、與北京官話的接觸研究。
劉麗麗 ·文化研究 ·11.5萬字
跳五猖又稱五猖會、跳菩薩,這一儀式是胥河兩岸古代村民對西漢張渤(民稱祠山大帝)開鑿長興荊溪河,引流至廣德的功績崇敬與緬懷而設的,2014年11月,安徽定埠(安徽郎溪縣梅渚鎮)跳五猖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民間“跳五猖”具有悠久的歷史,它是在楚文化的基礎上附有儺戲驅納祥的性質。"五猖"參與人數眾多,道具華蓋、面具、服飾都以紅、藍、黃、黑、白五色相配,其意分別代表東、南、西、北、中五方天帝,又暗合木、火、金、水、土五行之色。本書內容由論文“張渤信仰儀式的跳五猖”、調查報告、跳五猖七十問三大部分組成,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安徽郎溪縣梅渚鎮跳五猖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流行區域、儀式概況、流儀式程等等,是目前介紹這一文化現象最為系統全面的專著。另外,書稿還附上了梅渚鎮其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蘇皖降福會、小馬燈和大小鑼鼓,這幾個文化現象與跳五猖既有關聯,又有區別,有助于從另一個側面了解跳五猖,也反映了梅渚鎮歷史文化的豐富和多元。
茆耕茹 ·文化研究 ·10.8萬字
《中華年節食觀》分為上下兩篇,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中華年節飲食的理論與實踐。全面介紹了中華傳統節日、節氣,以及在我國有一定影響的宗教節日的飲食文化與特點;總結和探討了中華年節筵宴的特征、分類、要求和格局,以及年節筵宴氛圍烘托的形式與手段;用現代食品營養與衛生學的觀點剖析了年節膳食的營養與衛生安全問題。根據中華年節飲食的特點和年節筵席的排菜格局,結合作者對我國年節膳食的總結和研究,系統闡述了年節傳統風味食品的制作技術和年節筵席的制作要領,展示了很多鮮為人知的菜肴配方和秘訣,其中有上千年中華飲食文化遺產的傳承,也有符合現代人飲食取向的創新。
潘東潮 魏峰主編 ·民俗文化 ·21.8萬字
《域外漢籍研究集刊》自2005年張伯偉教授創刊出版第一輯以來,一直秉持“推崇嚴謹樸實,力黜虛誕浮華;向往學思并進,鄙棄事理相絕;主張多方取徑,避免固執偏狹”的學術導向。自第二十一輯開始,《集刊》改為輪值主編制?!队蛲鉂h籍研究集刊》第二十三輯作為“隋唐中國與域外文獻”專號,由童嶺教授主編。就如下內容收錄國內外高水平論文:1.海外佚存的中古經、史、子、集四部漢籍研究;2.海外所藏突厥、回鶻、粟特等史料文獻研究;3.隋唐時代西域及絲綢之路佚籍(包含非漢語文獻);4.隋唐時代東亞佛教典籍與佛教思想;5.遣唐使等國際文化交流與使節交往研究;6.中古時代東亞世界的天命觀、王權觀等知識史研究;7.中古時代的歷史書寫(以域外舊鈔本、石刻等為中心)。
童嶺 ·文化研究 ·33.5萬字
本書是介紹中國畫的知識普及讀物。本書以國畫愛好者的角度對中國畫進行解讀,消除讀者對國畫藝術高不可攀的刻板印象,從歷史、畫作內容、畫家生平等幾個方面普及中國畫相關知識。以風趣幽默又不失嚴肅的文筆闡述獨到的鑒賞觀點,揭開古畫的高冷神秘面紗,帶人感受古畫大師獨特鮮明的個人風格,領略古畫沉淀千百年的優雅之美。
魏茹冰 曹昕玥 ·隨筆 ·6萬字
為系統整理、展示“千年古邑文化武平”的獨特風情和深厚底蘊,推動歷史文化挖掘研究、宣傳闡釋和傳承弘揚,中共武平縣委宣傳部組織編撰這套系列文化叢書,命名為“梁野文庫”?!队七h的古道:武平古代交通印記》即其中之一。書中梳理薈萃了武平境內古道、古橋、古亭、古渡、古埠等交通“五古”的基本情況,藉以折射武平古代交通概貌及其歷史演變,同時,作為“千年武平”的一個側影,供讀者管窺。
陳廈生 ·地域文化 ·12.7萬字
中東地區綻放了人類文明最早的花朵,對整個人類社會的影響延續至今。然而,多年以來,人們對中東地區的歷史知之甚少,唯一的史料就是《圣經》。然而由于《圣經》的宗教屬性,18、19世紀的許多學者對其中的歷史記載并不重視,認為只是古代的傳說。但是,隨著19世紀在伊拉克、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地的重要考古發現,人們意識到了《圣經》的歷史價值,因此重新將其作為重要的考古參考,并取得了許多有意思的發現。
(英)彼得·馬斯特斯 ·文化史 ·6.1萬字
重回20世紀外交現場,見證戰爭世紀中催生新秩序的大國角力。劍橋大學教授讀出檔案之中的鮮活歷史,還原二戰、冷戰、越戰、中東沖突背后的外交戰。六場峰會,百年進程,攸關數十億人命運的談判與妥協。曾經,幾個大國元首會面,就足以左右全世界人的命運。1938年,慕尼黑會議,張伯倫和希特勒會面,此后納粹更加肆無忌憚,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生靈涂炭。1945年,雅爾塔會議,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密會八日,確立戰后國際格局。雅爾塔會議是希望的序曲,也被視為冷戰的前奏。1961年,維也納會議,這是冷戰開始后首度重啟峰會,在肯尼迪與赫魯曉夫火藥味十足的碰撞之后,是古巴導彈危機,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1972年,莫斯科會議,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互相讓步,冷戰走向緩和。1978年,戴維營會議,卡特、貝京和薩達特分別代表美國、以色列和埃及,為中東和平斡旋。成果斐然,卻未能持久。1985年,日內瓦會議,里根和戈爾巴喬夫破冰會晤,冷戰走向和平結束。六場峰會,十四個站在權力之巔的人各懷心事,為利益,為野心,為理念,或為實現戰爭的企圖,或為達成和平的愿景,在外交場上展開競逐。
(英)戴維·雷諾茲 ·民俗文化 ·30萬字
本書主要圍繞海峽西岸城市群發展的經濟一體化、產業高級化、區域城鎮化、社會生態文明化四個方面的主題展開研究,其中經濟一體化和產業高級化方面的主題為研究重點。產業結構升級是貫穿全書的重要引導。全書通過統計分析和計量建模,對海峽西岸城市群發展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揭示經濟一體化和產業結構升級對海峽西岸城市群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陳燕武 ·文化研究 ·18.3萬字
關于“黃河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曾作出重要論述,他指出:“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北緯⒆阒腥A文明的高度,著眼于黃河流域的不同地域文化,深入探索黃河文化的整體性、歷史性、多樣性、時代性。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對黃河文化作歷史性考察,下編對黃河文化分門別類作重點論述,以期深入細致地闡明黃河文化的整體面貌。上編共包含10章,主要對黃河文化的孕育、形成、發展進行歷史回顧,并圍繞黃河文化發展史中具有典型性的文化現象、歷史事件展開論述。下編共包含12章,涉及黃河流域的區域文化、歷史名人、文學藝術、科技教育、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民間藝術、民族服飾等方面的情況。
王志民主編 ·地域文化 ·54.9萬字
從第一次仰望星空開始,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歇。在文明進化的每一段進程中,星空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的智人祖先仰望星空,將其當作時鐘,計算時間的流逝。這意味著他們開始揣摩周圍的世界,思索如何在其中生存,以及他們在其中所處的位置和意義。星空引發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偉大的認知革命!按照傳統的觀念,農業觸發了文明的誕生。但這本書認為,天文才是文明之源!為了修建針對星空的固定儀式場所,人類開始走向定居,走向農業時代。農業重新界定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星空既是敬奉神明之所,也可以用作觀看天象之處。對星空的崇拜,推動人類社會進入信仰的時代。而這一時期形成的宇宙觀主導人類思想近2000年,甚至時至今日仍舊束縛著一些人的思想?,F代科學探索宇宙的歷史,也是人類理性崛起的歷史。科學革命的到來,讓星空變成物理的場域,不再是神圣的天堂……隨著人類對宇宙認知的演化,這種不斷變化的認知也在影響并塑造著我們的文化、宗教、藝術和社會。可以說,對星空的理解,始終支配著人類在大地上的生活。仰望夜空試圖尋求意義正是我們人類難以磨滅的特征之一。從石器時代到太空時代,本書探索了世界各地對星空共同的迷戀。
(英)斯圖爾特·克拉克 ·文化史 ·12.4萬字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民藝的人文形態及內涵,既是傳統經濟和農耕社會的產物,也賦予了記憶中江南集鎮特有的風情。小民的風流,手藝的黃昏,使得這些關于往年民生的文字具有了黑白影像的效果——一種內在靈魂的延續。作者選擇的舒展的敘述角度,讓人很容易從這些泥軟土香的地域文化中獲得了有益的東西。同時,又是那么善于捕撈過往的生活情趣,緩緩述及自小所生活的有各種手藝人的街道,透過嬉戲玩樂的少小天真,闖入一個個手藝傳承的行當,見證了底層小民們那一幕幕頗富社會學和民俗學意義的生存場景。追憶往事,記錄匠人,用散淡自在的文字和插圖留住逐漸陌生的民間行當,讓后人不僅知道這些鄉土風物的名詞,真切地感知生存的無奈和自由的不可企及……甚至還要從這一篇篇具體的人物故事中,去分擔日益遠逝的那個時代的憂傷和灼痛。
談正衡 ·隨筆 ·14.4萬字
在中國西北地區,有一座神奇的山脈,它雄渾壯麗,巍峨聳立,南北走向、綿延縱亙250千米,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阻擋住了西伯利亞寒流和騰格里沙漠的東襲,攬引了黃河北上、并行相依,這就是馳名中外的賀蘭山?!百R蘭”之名源于古代北方民族的“胡語”,其意是把這座起伏有形、色彩斑斕的山比喻為“青白色的馬”。依偎在賀蘭山與黃河之畔的是聞名遐邇的“塞上江南”寧夏。這里是我國北方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區的交通要道,“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也是中原農耕民族與北方游牧民族密切交往和爭奪的地方,這里留下了各民族活動的豐富遺跡。
銀川賀蘭山巖畫志編纂委員會 ·地域文化 ·22萬字
斯蒂芬·平克在這本令人震撼的著作里告訴我們:暴力其實在減少,我們正生活在歷史上特別和平的時代。他以暴力水平為標尺,用“六大趨勢”重新歸納了人類的文明進程,并展示了大量數據資料和上百幅圖表,量化了暴力減少的趨勢。平克認為,解釋暴力減少的關鍵在于理解將我們推向暴力的“五種心魔”和將我們帶離暴力的“四位善良天使”,以及這些內生的心理機制如何影響人的行為。人性并沒有改變,但諸多有利的外生力量(如政府組織、識字率、商業和都市的文明進程等)出現,讓天使壓制了心魔,使我們越來越有能力控制沖動,對他人懷有同情,寧愿做交易而不是搶劫,揭露那些毒害人心的意識形態,發揮理性的力量,克制暴力的誘惑,導致暴力的減少。平克以他的獨特視角和充分證據,啟發我們進一步反思我們對人性、進步和現代化的固有觀念。本書的結論必然會引起爭論,但這只是一個開端,它將引導我們用更科學的視角、更開放的心態來思考人類社會的未來命運。
(美)斯蒂芬·平克 ·文化史 ·61.2萬字
阿根廷的西班牙語中為什么會夾雜那么多的意大利詞語?為什么華人和猶太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少數中間人群體?生活在俄羅斯、巴拉圭、澳大利亞和其他不同社會里的德國人為什么會在職業選擇、生活方式上存在類似的代際規律?世界范圍內有超過1億的移民,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現象,大多數關于移民問題的觀察和評論都偏向與當下政治格局、社會環境的聯系,但這樣視角可能只關注了這個大議題的一個側面,失去了更宏觀深刻的視角——一種世界的視角。托馬斯·索威爾的這本《移民與文化》為我們從歷史中找到了移民問題的新注腳,展示了世界移民在較長的歷史進程中的演變過程,擁有一種全球化的新面向。我們將在這本書里看到德國裔、日本裔、意大利裔、華裔、猶太裔和印度裔身上具備的不同文化特性,這種特性即使在顛沛流離中也未曾消泯。對于特定的種族而言,他們在新居住地扮演的角色,他們的適應能力和知識技能,以及他們本身具有的某種結構性特征,又讓他們在遷徙、被同化和主動融入的過程中經歷著各自的傷痛與收獲。
(美)托馬斯·索威爾 ·文化史 ·28.3萬字
《清代楚辭學文獻考釋》,陳欣著,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清代楚辭學文獻考論及闡釋研究”的最終成果。此書以清代楚辭學文獻為研究對象,而清代楚辭學文獻又極為豐富,其流傳下來的總量幾乎超越此前歷代楚辭學文獻的總和,可謂汗牛充棟,真正得到整理與研究的是極少數。因此清代楚辭學文獻亟待學界的梳理與研究?!肚宕o學文獻考釋》全面而系統地考論清代楚辭學文獻和學者資料,在地域文化和闡釋學的視野下,運用文獻學與文藝學結合、歷時演變與共時差異并行考察的方法,再現清代楚辭學的發展軌跡、特征和成就,以彌補現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和研究視角的缺失。有助于更清晰地、立體地把握清代楚辭學的研究理路、內在聯系和整體風貌,進而借助新的學術時空觀,為當下楚辭學研究提供新的觀念、視角和方法。
陳欣 ·文化研究 ·30.6萬字
《元曲家考略》是我國小說戲曲研究家孫楷第先生早年的學術成果,亦是孫楷第先生學術代表作之一。全書分甲乙丙丁四稿,收錄元代曲家計八十五人。孫先生遍檢歷代圖書,反復論證考辨,于多位元曲家姓字、身世、作品等久懸疑案,頗得正解,是元曲研究者不可多得的參考用書。又,元人鐘嗣成所著《錄鬼簿》,系中國歷史上首部為雜劇曲家、藝人立傳之作。所錄百數十人,俱評斷妙絕,有清代揚州詩局刻本傳世。揚州詩局所刻書籍雕鏤精良,字體秀逸,不亞宋版,被視為我國古籍刊刻名品,孫先生有手批《錄鬼簿》一冊,為民國時期上海古書流通處影印揚州詩局刻清代藏書家曹寅楝亭藏本,朱、墨、橙、藍四色精校,尤可見先生為學勤苦嚴謹,并可參見前輩學者治學之法,茲特為原本影印,以饗讀者。
孫楷第 ·文化研究 ·9.8萬字
本書是作者八年親歷6個非洲國家的真實記錄。當年,作者作為《人民日報》駐非洲的常任記者,以具體生動的筆觸,運用大量鮮活翔實的第一手材料,向讀者全方位、寬領域、多角度、深層次地層示了世紀之交的非洲大陸和源遠流長、平等友好、互利共贏、真誠支持的中非關系。該書內容豐富,圖文并茂,以圖片和文字兩條主線貫穿全書,以講故事的輕松方式,告訴讀者一個現代與傳統相接、機遇與挑戰并存、現實與理想交匯、繁榮與復興在望的真實而立體的非洲,使遙遠的非洲大陸可見可聞可感可知可信,為中國讀者認識非洲開啟了一扇嶄新的“窗戶”,讓您能夠“鳥瞰非洲”。
李新烽 ·地域文化 ·28.2萬字
婚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是時代的反應和體現,是夫妻的憑證。一紙婚書包含了經濟政治、社會家庭、科技文化歷史等許多信息內容。本書收錄了作者十幾年收藏的幾千件實物中挑選出的400多件有代表性的婚姻文書,時間跨越自清感豐以來的150多年的歷史,內容涵蓋婚書契約、庚貼命書、求允婚帖、買賣婚書、禮單聘書、娃娃親、童養媳婚書等方方面面,有解放區的、中央蘇區的,有日偽政權的……。內容遍及全國大部份省市。全書較為全面詳實的反應了自古以來,我國婚姻文化禮儀習俗演變的過程,編有許多珍貴的資料。既是一部提供專業人士、收藏愛好者查閱參考的工具書,又是一部集知識性可讀性觀賞性與一體的書籍。實物展出時受到觀眾和愛好者的廣泛關注,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多次作了播報。
王文君 ·民俗文化 ·1.2萬字
石庫門是近代上海的老房子,絞圈房是上海真正的本地老房子??上в捎诜N種原因,上海絞圈房一直默默無聞,以致到了瀕危階段。本書探討了上海絞圈房的來歷,闡述了絞圈房的建筑和審美特征,分析了絞圈房中的中華傳統文化特色,介紹了絞圈房的歷史分布和亟待保護的現狀。這是一本全面系統介紹上海絞圈房的書籍,由從小出生于絞圈房的作家和高級建筑師執筆撰寫,前有兩位建筑界專家寫的序文,后附有10多位上海絞圈房主人和家屬的親歷文章,在知識性的基礎上,又更添真實性。全書近10萬字,近百張圖片。
朱亞夫 婁承浩 ·地域文化 ·7.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