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2015)》項目目標主要是分析2014-2015年(含2014年全年和2015年初)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重點探討我國文化產業各行業領域內比較有代表性的創新行為和商業模式案例。同時,也在報告中對相關文化產業的政策體系進行系統的考察和分析。由于本報告是文化產業的年度發展報告,因此不僅要在報告中體現出對我國的文化產業進行年度盤點的特色,還體現出對我國的文化產業進行跟蹤研究的特點。
葉朗 ·文化產業 ·37.5萬字
《國學大綱》是學者汪震和王正己合著的一部國學論著。《國學大綱》原為民國中學生經典國學教材,其中所含國學常識,條理清晰,不甚艱深,又不失偏頗。文經史哲,皆有涉及;總論分述,各有所長。《胡適談讀書與做人》分為“談讀書”與“談做人”兩部分。“談讀書”從讀書的原因講起,再論讀書的方法、習慣、樂趣,并夾以文學評論;“談做人”先總論人生,進而談論容忍與自由,修養與哲學。《經典常談》是朱自清撰寫的一部講述國學經典文化的著作,意在啟發一般人親近經典的興趣,將他們引到經典的大路上去。
胡適 朱自清 汪震等 ·中國文化 ·46.6萬字
《外國文學經典生成與傳播研究》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成果,為8卷系列學術專著。該著作在外國文學經典生成研究方面,聚焦于源語國的經典生成,強調社會語境、文化傳統、審美與倫理需求以及科技革命的作用,并且注重文本考據;在經典傳播研究方面,聚焦于譯入語國的經典再生成,尤其在關注翻譯傳播和跨媒介傳播,認為文學經典正是從不斷的翻譯和影視改編等跨媒介傳播過程中獲得再生,獲得流傳。本書是該套叢書的總論卷。
傅守祥等 ·文化研究 ·39.5萬字
本書基于地方文獻中稀見禁戲史料的爬梳與解讀,從政治統制、法律禁飭、宗教裁禁、道德勸誡、風俗整頓等層面展開禁戲制度化的過程的研究。在討論權力控制、文化規約與心理束縛對清代戲曲演劇的復雜作用的同時,也特別關注禮樂、禮制下行,通過官箴學則、鄉約家訓、士紳言論對民間意識形態的建構,并延及民間演劇的非法與合法、制度禁戲的限力與縫隙、演劇的上行與下行、分層與疊層、禁戲語境下民間小戲的生存策略等問題。
丁淑梅 ·文化研究 ·22.7萬字
本書幾乎涵蓋了當今世界各個領域的最恐怖、最玄妙的各種謎團,生活中無奇不有的怪現象,帶你在懸疑叢生的敘述中品味神奇的大千世界。
姜波 ·神秘文化 ·37.7萬字
本集刊以學術研究為主,內容主要為域外漢籍中有關語言、文學、歷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學術論文及書評。本輯有日本漢籍研究、朝鮮—韓國漢籍研究、越南漢籍研究、書評幾個專題。本集刊以學術研究為主,內容主要為域外漢籍中有關語言、文學、歷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學術論文及書評。本輯有日本漢籍研究、朝鮮—韓國漢籍研究、越南漢籍研究、書評幾個專題。本集刊以學術研究為主,內容主要為域外漢籍中有關語言、文學、歷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學術論文及書評。本輯有日本漢籍研究、朝鮮—韓國漢籍研究、越南漢籍研究、書評幾個專題。
張伯偉編 ·文化研究 ·35.7萬字
《詩經》是中國古代文學由口頭創作轉化為書寫創作的第一部詩歌總集。以往的《詩經》研究積累了很多成果,同時也制造了很多誤解,夏傳才先生利用自己多年研究《詩經》的全部經驗和真知灼見,利用新材料、新觀點對其進行綜合辨析,糾正誤讀,回歸常識,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詩經》讀本。本書分上下兩編,上編講《詩經》研究的十大基本問題;下編分十四類選講了百首最具代表性的詩。在充分吸收和尊重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處處體現著其卓爾不凡的個性解讀。
夏傳才 ·理論 ·29萬字
唐代是中外交通大發展的時期,也是各民族由矛盾、沖突走向交流、融合的時期。前輩學者如向達、陳寅恪等,對這一時期的民族問題與文藝之間的關系已有卓有成效的先行考察。本書在前人基礎上,通過理論背景、學術范式、史料基礎的梳理和總結,探索民族文學研究在唐代落地生根的可能。書中對唐代鮮卑、突厥、粟特等民族的文學情況進行了綜合研究和個案剖析,對中古胡、漢關系的歷史文化語境進行了多維度的闡釋。
龍成松 ·文化研究 ·26.5萬字
《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2017)》項目目標主要是分析2016-2017年(含2016年全年和2017年初)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重點探討我國文化產業各行業領域內比較有代表性的創新舉措和商業模式案例。同時,也在報告中對相關文化產業的政策體系進行系統的考察和分析。由于本報告是文化產業的年度發展報告,因此不僅要在報告中體現出對我國的文化產業進行年度盤點的特色,還體現出對我國的文化產業進行跟蹤研究的特點。
葉朗主編 ·文化產業 ·32.2萬字
《外國文學經典生成與傳播研究》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成果,為8卷系列學術專著。該著作在外國文學經典生成研究方面,聚焦于源語國的經典生成,強調社會語境、文化傳統、審美與倫理需求以及科技革命的作用,并且注重文本考據;在經典傳播研究方面,聚焦于譯入語國的經典再生成,尤其在關注翻譯傳播和跨媒介傳播,認為文學經典正是從不斷的翻譯和影視改編等跨媒介傳播過程中獲得再生,獲得流傳。本書是這套書的現代卷。
吳笛總主編 范捷平等 ·文化研究 ·38.4萬字
本書共分十二個專題講座,分別講解民間文化中的禮儀、飲食、建筑、起居、文學、游樂、禁忌、節日、婚假、喪葬等民俗和民間文化的知識。每個專題兩萬字左右。全書配圖約一百幅。既可以作為高校同類課程的通識教材,也可以作為一般讀者了解民間文化的入門讀物。
萬建中 ·中國文化 ·33.5萬字
本書講述了唐詩宋詞影響了此后中國人的心靈與情感,還為我們民族的審美觀打上了底色,他們在那交叉小徑般的詩詞花園里創造的美,有一種超越歲月的力量加持我們。更何況,沒有他們,沒有了這個已經閃耀了千百年的文化符號,我們的文明就沒有這么燦爛,我們的文學史就會少掉一張最靚麗的名片。若要問都5G時代了,我們干嗎還要去追尋那些遠逝了的古人?雖然我們今天已不再青睞詩書,而更愿意寄身互聯網的虛擬時空,但我們仍然可以從古人們千百年前的吟唱中找到我們的來路和前方,聽懂我們生命和情感的秘密。
宋執群 ·中國文化 ·24萬字
中國文化的大傳統就來源于神話時代的意識,它已構成民族文化的“文化基因”,在不斷輪回的朝代中彰顯。神話思維便是中國詩性智慧的根柢。漢畫像藝術,則是這一圖像世界的典型代表,漢代在神仙世界的營造中,刻畫了源于中國先秦時期最古老神話圖像呈現的智慧。本書就是在漢畫像圖像中尋求神話時代民族文化的大傳統、集體無意識意識的原型意象,借以展示中國神話之魅的審美特征。
朱存明等 ·文化研究 ·46.4萬字
《海南歷史文化》是海南大學主辦的以海南歷史文化為中心的專業性學術刊物,在國內相關學術領域,特別是地方史研究和唐、宋、明、清等斷代史研究領域產生了影響。本期為特刊,是為慶祝海南省歷史文化研究基地暨海南大學海南歷史文化研究基地成立十周年而選取的有代表性的專家論文成果匯編,共分為“歷史淵源”“文化嬗變”“黎族研究”“地方文化”“移民文化”“歷史人物”“海洋文化”7個部分。
李長青主編 ·地域文化 ·27.1萬字
許筠(1569—1618),字端甫,號蛟山、惺所、白月居士等,是朝鮮宣祖(1568—1608在位)、光海君(1609—1622在位)二朝著名文人學者,著述頗豐。許筠他雖是一個朝鮮人,但他熱衷收集中國的典籍,專注編撰中國的詩文集,積極與明朝各階層的人交往;他努力涉入中國文壇,又努力向中國介紹傳播朝鮮的書畫作品、文學創作,他是中朝文化、文學交流史上不容忽略的一位重要人物。許筠研究是一個熱門話題,無論是韓國還是中國,研究者甚眾,相關論文、專著也可謂汗牛充棟,要在此基礎上發人所未發頗為困難。本書在完成《許筠行實系年》的基礎上,從生平、思想、與明人的交流、詩歌理論、文學創作、典籍編撰等六個方面對許筠進行研究。在此過程中,尤其注意運用新材料及他人未關注的材料,從完全不同的角度來使用常見的材料,在研究的過程中,不做孤立的研究或論斷,既關注縱向的歷史脈絡,有關注橫向的四面輻射。本書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參考。
左江 ·中國文化 ·34.5萬字
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身為中國人,了解點中國文化很有必要。不管是學生為了考試提分還是成年人為了豐富自身文化素養,都要經常讀點國學常識。本書按國學淺淡、經學精粹、史學精粹、子學精粹、集學精粹、蒙學精粹、國學常識精選、國學趣典分類,精選了我國文化經典里的諸多名言警句和趣味典故,所選警句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名言,是必須傳習的文化精髓,具有現實的教育意義。書中所收錄的趣味典故,行文言簡意賅,熔趣味、知識、文化于一爐,對格物致知有極大的幫助。是了解古代文化,傳習古代經典,掌握古人智慧的優秀普及讀本。不管是國考還是日常閑談,國學常識都是一個人要了解的。不僅可以提升自身文化素養,也能在不經意間給自己帶來驚喜。本書內容精煉,適合碎片化閱讀。尤其對于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實用性更強。對于寫作者來說,完全可以拿本書作為寫作素材的來源。隨意摘取的一句話,就能讓文章更多文采。如能把其中的知識嫻熟于心,更能增添個人魅力。
王克忠主編 ·中國文化 ·33.6萬字
落后西歐文學至少100年的“晚生子”,如何實現逆襲?為什么俄羅斯文學有動人心魄的力量?是什么造就了俄羅斯文學最與眾不同之處?為什么我們今天仍然需要讀俄羅斯文學?——這些來自極北之地的書頁中,有別處罕見的精神品格。一個10世紀才擁有文字的國家,何以在19世紀登上世界文學的巔峰?百年來,中國人是怎樣接受俄羅斯文學的?作者張建華從普希金講起,直至契訶夫,通過俄羅斯文學史上的一顆顆文學巨星窺見俄羅斯民族的內心世界,領略別樣的人生世相、人性百態、靈魂奇觀。
張建華 ·文化史 ·26.7萬字
這本書意在探尋和挖掘先秦思想文化資源。全書十章,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概述先秦諸子百家,認為百家爭鳴實為儒、道、法、墨四家,而真正對傳統社會產生巨大影響的只有儒家和道家。儒、道兩家的思想精華集聚在《老子》《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本經典,內斂于道、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十個概念。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五章,闡述儒家思想,歸納為孔子之仁、孟子之義和荀子之禮,指出儒家以仁為核心,仁、義、禮相輔相成,從而構筑起宏偉的思想大廈。第三部分包括第六、七、八章,闡述道家思想,升華為老子之道和莊子之游,認為道家以道為邏輯預設,建構起本體哲學、政治哲學和人生哲學。第四部分即第九章,闡述法家思想,概括為韓非之法,指出法家以法為前提,法、術、勢三位一體,致力于筑牢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的思想基礎。第五部分即第十章,闡述墨家思想,概括為墨子之兼,認為墨家以兼愛為主旨,兼與別相對立,愛與利相結合,搭建起反映平民百姓訴求的思想體系。
夏海 ·中國文化 ·24萬字
《外國文學經典生成與傳播研究》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成果,為8卷系列學術專著。該著作在外國文學經典生成研究方面,聚焦于源語國的經典生成,強調社會語境、文化傳統、審美與倫理需求以及科技革命的作用,并且注重文本考據;在經典傳播研究方面,聚焦于譯入語國的經典再生成,尤其在關注翻譯傳播和跨媒介傳播,認為文學經典正是從不斷的翻譯和影視改編等跨媒介傳播過程中獲得再生,獲得流傳。本書是這套叢書的近代卷上。
彭少健 ·文化研究 ·37.4萬字
本書從漢代的民族文化理想追求這一歷史場域中去尋找《淮南子》審美理想的生成意義,進而以《淮南子》審美理想整體設計、審美范疇、大美形態、審美人格、藝術理想為內容體系,選取其中能概括每一命題的核心范疇、話語為綱目,建構起《淮南子》美學思想研究的完備形態。
方國武 ·文化研究 ·2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