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國學概論:國學入門必讀第一書》由“國學概論”和“國學略說”兩部分構成,均為太炎先生晚年講授國學的成熟之論。全書文字淺顯易懂,旁征博引,既接地氣,又不失高雅,堪稱國學入門的首選讀物。“國學概論”主要論述中國經學、哲學、文學的發展演變,及其階段性特點、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可謂是中國經學、哲學、文學的一部綜論。“國學略說”主要講述了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五個國學門類的基本知識,見解獨到,鞭辟入里,是登堂入室的最佳指引。
章太炎 ·中國文化 ·17.7萬字
清代河湟地區在行政上基本實現了內地化,各民族交往頻繁,文化互動類型豐富。本書以官方正史、地方史志、私家著述和檔案資料為基礎,通過對清代河湟地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研究,探討了該地區族際交往、文化互動的一般規律和特殊性,指出“交融性而非區隔化”是其文化發展的核心特征。國家意志、地方利益和民族訴求的趨同促成了清代河湟地區各民族在生產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語言藝術以及價值觀念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共同性,使得各民族日益結成了牢固的經濟、文化和命運共同體,客觀上鞏固了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最終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區域性、基礎性和內在性的歷史力量。
魏梓秋 ·地域文化 ·18.1萬字
本書為梁濤講《孟子》系列之一。作者對《萬章》的講解通俗、富有新意,使讀者對儒家尤其是孟子的思想有了新的理解。《孟子·萬章》主要記錄孟子與萬章的對話,內容涉及孝道、親情、友情、出仕為官等。萬章是孟子的弟子,參與編著《孟子》一書,擅長提問,對《孟子》成書有重要作用。
梁濤 ·中國文化 ·10.1萬字
本書以蘇格蘭極具標志性的勇士、詩人與魔法等象征元素為線索,帶領讀者走進當地深厚燦爛的文化景觀,深度理解這塊英倫高地的啟蒙歷史、民族性格與文化態度。從華萊士抗英的山林,到歷史小說家司各特的紀念塔,再到哈利波特原型的中世紀城堡,全書充滿濃厚的文藝氣息,是建筑、歷史和文學的復調之旅,是對蘇格蘭人創造性的想象力和精神的致敬。
魯佳 ·各國文化 ·16.1萬字
《歲時節俗知多少》是一部介紹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普及讀物,旨在介紹中國的節令之美,包括四季節日的起源、來龍去脈,注重敘述節日中蘊含的農耕文明、傳統美德。年畫、剪紙、賞紅、龍舟、乞巧、拜月等各種美術、游藝之俗,是愛的教育、美的熏陶。圖文并茂,引經據典,全面揭示了中國傳統節令文化的深厚內涵。
馬大勇 ·中國文化 ·14.4萬字
二十年來松贊一直扎根西部鄉村,默默地在鄉村做了很多有意思、有溫度的文化實踐,也由此成為了一座連接城市和鄉村的橋梁。在大時代背景下,這些動人的故事能夠讓我們的讀者更好地理解西部大開發以及鄉村振興實踐中那些鮮活的細節。通過松贊這樣緩慢綻放在這片土地上的實例,三聯希望能為更多有志于西部有志于鄉村有志于文旅行業的讀者們打開一扇門,也期待有更多有識之士能投入到這樣的旅程中來。對于松贊來說,《隱秘之門》是一個起點。一方面,作為一本出版物,它讓松贊的客人們了解松贊這么些年究竟除了旅行和酒店還在做什么。松贊人的故事,令人看完一位人物還想繼續看下去;另一方面,這本書也跳出傳統,不僅讓每個松贊人和松贊家人從書中找到對“松贊”的共同認知。
松贊文旅集團編著 ·文化產業 ·9.9萬字
世界文明正在發生著變局!許倬云從全球大歷史的視角,以兩條主線分別勾勒出東西方文明三千年來發展的路線圖及各自的異同:兩者長期以來平行發展,也存在各自發展的“峰與谷”及轉折點;最終,中國形成大一統國家,歐洲走向了列國并立,直至現代民族國家的形成。明清以來中國一落千丈,歐洲人則發現新大陸,開啟了以工業革命為基礎的現代文明。從此以后,西方世界所形成的現代文明,引領著世界文明的方向。本書從地理環境、社會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以兩相對照的方式剖析了兩者的成敗因緣,并指明了中華文明復興可能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許倬云 ·文化史 ·12.2萬字
《中國文化概要》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外語學科的大發展,各個語種、各個層次的翻譯教材層出不窮,成百上千,那么我們今天編寫的翻譯教材又該怎樣體現翻譯學的學科特性呢?為此,我們邀集了國內翻譯學領域內的著名專家學者組成一個編委班子,策劃推出一套“翻譯專業必讀書系”,以期對國內剛剛起步的翻譯學學科理論建設和教學教材建設一盡我們的綿薄之力。本“書系”由兩個開放的系列組成。第一個系列是與MTI課程設置相配套,可作為MTI教學選用的教材系列。這套系列同時也能為廣大報考翻譯專業(方向)研究生學位的考生作為考研參考書,或作為進入正式MTI教學訓練學習的教學用書。第二系列是與翻譯學學科理論建設相關的譯學理論專著。
陶嘉煒 ·中國文化 ·12.6萬字
用英語解讀中國文化,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含52幅精美插畫,生動活潑,圖文并茂。《中國成語故事(英文版)》以地道流暢的英語,深入淺出地介紹了100則成語故事,每則故事配以彩色插畫,賞心悅目,圖文并茂,是讀者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生動材料。本書用英語講述了一百條中國成語背后的故事,帶你了解引人入勝的中國文化歷史。黔驢技窮、螳臂當車、天衣無縫、高山流水……這些故事無一不反映出中國人傳統的思維方式,同時也涉及了中國古代的諸多習俗。
張慈贇著 李超全繪 ·中國文化 ·4.2萬字
本書在前人基礎上對影響居民文化消費需求的一般因素進行概括提煉,進而提出影響區域文化消費的要素構成及其運行機制,并進行實證檢驗。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不同類型區域促進拉動文化消費的若干政策路徑,主要包括文化基礎設施等公共資源的優化配置、法律制度的健全等諸多方面。研究結論是對既有的文化消費需求影響理論的豐富與拓展,對全國以及不同區域的管理部門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參考作用,并為文化產業政策的制定與優化提供決策依據。
姜彩芬 ·文化產業 ·10.9萬字
一份嗅覺歷史文化調查檔案,一本富有詩意的氣味百科全書,一份氣味探索者的香水選購指南。在倫敦可持續遺產研究所的實驗室里,科學家們正試圖建立一個集體嗅覺體驗的“有意識的檔案”——氣味記憶的博物館,為了保護那些具有歷史價值的東西,并在未來能夠回憶起它們。基于這個想法,作者羅伯塔·戴安娜從嗅覺歷史文化調查開始,寫下了《氣味博物館》。她收集了38種氣味,并調查了每種氣味的來源,深挖了它們與文學文化聯系及其在香水中的應用,其中有大海的氣味、雨后泥土的氣味、剛割過的青草的氣味,童年的氣味——削過的鉛筆、馬戲團、馬路上的瀝青……這些人們最熟悉的氣味,在作者包羅萬象且充滿詩意的敘述中,具備了喚醒記憶的獨特能力。
(意)羅伯塔·戴安娜 ·文化史 ·9.7萬字
本書是用散文筆調寫成的集學術性、普及性、歌書形式為一體的廣西情歌專著。用文本細讀法,將廣西情歌文學與古典文學、民間文學、外國文學及其他文化門類進行比較。援引大量歌曲范例以及翻譯學、語言學、文字學、民族史、比較文學、文藝學、外國文論、音樂史等的研究成果,鋪敘廣西情歌文學審美的精彩,揭示廣西情歌的人類文化學意義和民族融合意義,揭秘創編山歌的具體技法,為重新了解、深刻認知廣西情歌提供新的知識基礎。
宋安群 ·民族文化 ·12萬字
傳播研究史是傳播學作為學科得以確立的基石,而本書是國內優秀的青年學者劉海龍對傳播學研究的歷史進行科學梳理和審慎思考的專著,內容分為十三個部分:1.傳播研究的另類起源(介紹新傳播研究史,關于傳播研究與戰爭、意識形態宣傳的關系);2.拉斯維爾:被誤讀的奠基人;3.哥倫比亞學派及其批評者;4.傳播研究中的功能主義;5.芝加哥學派與傳播研究:想像的歷史;6.宣傳研究與傳播研究的正當性問題(伯內斯);7.傳播教材在中國的翻譯與想像;8.中國傳播學引進中失蹤的批判學派;9.中國傳播研究的本土化問題;10.尋找聽眾:中國傳播研究的目標及服務對象;11.施拉姆的中國之行及其影響;12.公共關系的引進與1980年代新聞傳播研究;13.傳播研究本土化的兩個維度。作者分別從傳播學起源、傳播學流派和傳播學引進及本土化幾個關鍵問題展開論述,較為系統且頗具深度。
劉海龍 ·非遺 ·16.2萬字
關帝信仰雖源于中原,但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具有很大的影響。關帝帶上風靡藏區、獨一無二的完美英雄——格薩爾的面具,以格薩爾的稱謂流傳至今,體現了漢、滿、蒙、藏等民族通過宗教文化這一特殊紐帶相互聯系、彼此交流的歷史本相。本書通過對大量的藏文文獻資料,尤其是格薩爾拉康、功德林白度母殿所藏簽文的解讀,深刻揭示了關帝信仰轉化為格薩爾崇拜的傳播歷程及其意義。
加央平措 ·文化研究 ·12.3萬字
本書通過對我國清時期大量文明遺產(包括各類工藝品、美術作品、音樂舞蹈作品、文學作品、建筑、器具、各類文獻等)嚴謹詳細地審視,透過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維方式等多重因素對這些審美對象的滲透和影響,以及這些審美對象自身發展演變的規律的考察和研究,為我們清晰地展現和勾勒出中國清代審美文化史的演進軌跡。全書文字通暢易懂,并配以大量精美插圖,從而大大降低了接受難度。
王小舒 ·中國文化 ·7.6萬字
本書為“杭城活地圖”錢益知先生遺作,初名為“杭州地名史話”,是考察歷史悠久的杭州城各處地名前生今世的珍貴作品。從杭州地名探源、城垣街巷及河道橋梁地名、南宋皇城及城內諸山、西湖及各景點地名、西湖湖區景點地名、西湖北山景點地名、西湖西山景點地名、西湖南山景點地名等八大方面較為詳盡地考述了各處地名的來歷,間以地名的考證、掌故、名人軼事、文人題刻等,并配以插圖,集歷史、文化知識和閱讀趣味性為一體。
錢益知 ·地域文化 ·14.4萬字
在外人眼中,日和日本人本身是截然不同的矛盾體,但在日本人身上卻得到完美的統一,形成了獨特的日本性格。而造就這種性格的原因,除了偏居島國等地理因素外,歷史凝聚而成的文化傳統也不可忽視。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日本,解讀日本經濟軍事實力;審視你看似熟知的日本,剖析日本的歷史與文化;走進你一直向往的日本,深度解析日本風土人情;探秘你從未聽聞的日本,解密日本不能說的秘密。
王鵬華 ·各國文化 ·15.6萬字
本書由陜西省紀律檢查委員會組織編寫。第一部分名人家規,對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的陜西七部家規,按照家規簡介、家規摘編、專家觀點、采訪札記等體例,對七部家規進行圖文并茂式地完整展現。同時,還精選了省紀委秦風網發布的三部家規。第二部分家訓家規集錦,收集整理了我省部分優秀家訓家規。本書旨在通過講述三秦大地家規故事,展現陜西人民的家國情懷,使廣大讀者從中汲取規矩意識、紀律意識,力求更好地發揮家規文化的教化作用,樹立良好的家風。
中共陜西省紀委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 ·中國文化 ·8.3萬字
文藝復興,顧名思義,是文學與藝術的復興,也是古希臘文明的復興。文明的所有主要領域,即文學、藝術、科學等,都得到了全面的發展,誕生了眾多巨人與巨作。這些巨人與巨作,如永恒星辰,閃耀在歷史的天空中。自文藝復興之后,世界文化的發展可謂如江河湖海,洶涌澎湃,滔滔不絕,直至今天。
文聘元 ·文化史 ·14.1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傣歷新年——潑水節、潑水節的起源和傳說故事、象征新年的傣族潑水節、德昂族規模宏大的節日、阿昌族青年戀愛的節日、歌圩之日——三月三、壯族歌圩節傳說和節日習俗、侗族三月三的傳說和民俗、瑤族干巴節的傳說和民俗、畬族烏飯節的傳說和民俗、各地布依族的不同節俗、黎族三月三的傳說和民俗等內容。
陳秀伶 董勝編著 ·民俗文化 ·7.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