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孫子兵法譯注》的內容,包括黃樸民老師對《孫子兵法》的題解、注釋、翻譯、札記和附錄等。其中題解概括了各篇的中心思想,并分析了其內在的理論邏輯和基本特色;札記是黃樸民老師對《孫子兵法》的一些獨到心得;附錄則有鄭友賢的《十家注孫子遺說并序》,《史記》孫子本傳,以及歷代名家評孫子。其《孫子兵法》原文的底本選用了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1年出版的影宋本《十一家注孫子》。
孫子著 黃樸民譯注 ·文化研究 ·15.2萬字
本書為榮格對道家經典《太乙金華宗旨》的長篇評述,為東西方思想深度碰撞的經典著作。20世紀20年代,德國著名漢學家衛禮賢將《太乙金華宗旨》譯成德文,榮格讀后大為贊嘆,聲稱此書幫他解決了研究集體無意識過程中遇到的困境。如榮格所說,中國用樸素的語言揭示出深刻的真理,帶來了金花的優雅芬芳,使西方人對于生命和道有了新的感受。
(瑞士)榮格 (德)衛禮賢 ·文化研究 ·6.3萬字
本書將《茶經》《續茶經》合編,除了因為兩者都是茶藝專著而且書名有傳承關系之外,更因為它們都具有深層的文化內涵,基本上將唐代之前和清代之前國人對于茶的理解和茶道的演變囊括其中,是非常值得一讀的國學經典。
(唐)陸羽 (清)陸廷燦著 翟文明編譯 ·文化研究 ·11萬字
這本小書將介紹那些暴躁易怒又爭吵不休的北歐諸神——以奧丁為首的阿薩神族、神秘的華納神族,以及他們所在的神話世界。文中有大量自古諾斯語翻譯而來的篇章,它們更真切地呈現出這一神話世界的樣貌,為我們描繪自創世至諸神的黃昏之間發生的那些事跡,其中包括諸神與巨人之間持久的矛盾沖突,男性和女性英雄所經歷的傳奇或不幸,發生在他們家族之間的爭端、復仇、聯姻和謀殺,以及諸神與凡人之間的交往,等等。
(英)卡羅琳·拉靈頓 ·文化研究 ·8.9萬字
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教授于2018年11月11日19時54分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為了紀念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我們特推出了曾仕強經典語錄及系列國學經典珍藏版圖書。曾仕強教授深諳中國傳統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孝經》有著深刻的研讀和理解。本書中,曾教授以建立良好家庭關系為要義,從家庭中的親子關系導引出孝治的觀念,更是將孝道擴大到治國、平天下的境界。曾仕強教授認為:天地是我們的根,父母是我們的本。做人不能忘本,飲水才會思源。相信大家的煩惱、痛苦、恐懼和困惑,或多或少都和家庭關系有關,希望你能從本書中有所收獲,探索中國式家庭倫理關系,建立更加和諧、友愛的家庭。
曾仕強 ·文化研究 ·7.8萬字
本書系統介紹中國歷代錢幣,包括貝幣、布幣、刀幣、蟻鼻錢、方孔錢,以及古代金銀鑄幣、銀元、銅元,以及民國錢幣和新中國錢幣,從中感受到中國錢幣之美的魅力。錢幣是一種特殊的既是貨幣又具文化內涵的符號。錢幣的實用價值不言而喻,雖說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錢幣也有相當的藝術價值,無論金屬幣還是紙幣,上面都凝聚著錢幣鑄造者的工藝,凝聚著錢幣設計者的藝術才華和巧思。錢幣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匯流交織,勾勒出中國錢幣的文化和歷史之美,可以欣賞,值得收藏。
沈泓 ·文化研究 ·9.8萬字
在互聯網時代,如何重拾傳統文化的珍寶?國人怎樣才能更加自信地面對世界,面對未來?樓宇烈先生圍繞中國文化的精神,以及如果運用傳統文化的智慧提升中國的軟實力兩大主題,以睿智的哲思顛覆習慣性的思維方式,為復興傳統文化描繪了行動路線圖。
樓宇烈 ·文化研究 ·10.8萬字
本書是研究日本文化和了解日本人的經典著作,在日本社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出版發行。作者根據文化類型理論,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把戰時在美國拘禁的日本人作為調查對象,同時大量參閱書刊和日本文學及電影,寫成報告。1946年,作者將研究報告整理出版成書,即《菊與刀》。報告中推斷出的結論是:日本政府會投降;美國不能直接統治日本;要保存并利用日本的原有行政機構。因為日本跟德國不同,不能用對付德國的辦法對付日本。戰爭結束,美國的決策者同這位人類學家的意見一致。事實發展同她的預料和建議一樣。
(美)魯思·本尼迪克特 ·文化研究 ·14.7萬字
本書中收錄了基礎漢字三百余字,著錄其在甲骨文中的諸多原形,對它們的源頭進行構造分析、釋義、例文解析。通過作者簡潔明了的論述,讀者可以直觀思考漢字的源流、嬗變,理解每個由筆畫、偏旁部首等構成的漢字在字形和字音、字義上的聯系,體會漢字背后蘊含的實際的人事物、抽象的感官情緒,深入由漢字組成的文字文化體系,感受古代中國的物質、觀念、精神。
(日)落合淳思 ·文化研究 ·14.7萬字
本書乃陳柱先生為暨南大學及大夏大學兩校講授《中庸》時的成果。作者多以自家心得注解《中庸》,其別無新意者則仍采鄭注,并選錄各家之說,尤于近代戴震、康有為、馬其昶及業師唐蔚芝先生之說,錄之甚眾,以備參考。同時,本書附有陳柱昔日講學南洋大學時所著《中庸通義》,實乃研讀《中庸》的經典文本。
陳柱 ·文化研究 ·4.5萬字
中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是一座智慧的寶藏,是我們祖先用智慧的雙手和頭腦歷經數千年的風雨創造和積累而成的,它如同河蚌中的沙粒經受了痛苦的磨煉和時間的考驗,最終升華為閃閃發光的珍珠。作為華夏兒女我們沒有理由不去閱讀這些歷史,沒有理由不繼承這些智慧精華并把它運用于實際。而今天我們所呈現給廣大讀者的是這其中忠臣良將的諫議謀略與銳利檄文。
秦榆 ·文化研究 ·16.2萬字
楚辭同“詩三百”一樣,是中國古典詩歌史上具有源頭性、典范性意義的作品。向來是古代文人培育詩學素養的奠基之作。因其地位尊崇,故而評注之作甚夥。《楚辭精讀》由南通大學“楚辭研究中心”專家施仲貞、張學城二先生撰著,憑借多年沉潛于文本的扎實功夫,于其精妙處多有發明,可引領讀者一窺堂奧。在諸多評注本之后,開啟了理解楚辭的又一獨特門徑。
施仲貞 張學城 ·文化研究 ·19.3萬字
科舉是中國及部分東亞國家在古代設科考試,選拔知識分子任官的制度,因此科舉與政治、社會密切相關,甚至成為統治者、權臣進行政治斗爭、實現政治意圖的重要手段。而統治者在通過對科舉考試內容的選定、完善和改革各種制度來體現自己意志的同時,還利用一些突發的科場事件,制造一些科舉案件,以打擊科舉舞弊的名義打擊對手。這些案件往往在證據鏈上存在缺失,案情存在諸多疑點,導致這些案件成為疑案、冤案。《科場疑案》選擇了從唐朝到清朝的10個典型案例,依據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案情的同時,對于案件的疑點進行分析,讓讀者不僅對疑案、冤案的發生原因有清楚的了解,而且對科舉制度有更加全面、客觀的認識。
李兵 ·文化研究 ·12.9萬字
近些年來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國傳統服飾也在此行列,特別是隨著漢服及古裝劇的熱度越來越高,人們對于傳統服飾的好奇與探求的欲望也在增加。然而不少影視劇為了美觀,加入了很多現代元素,也就是說,最直觀表現在我們眼前的“古裝”實際已經不是真正的古裝了。真實的古裝又會是什么樣子呢?本書將向讀者講解有關傳統服飾的知識。作者通過古代服飾、近現代服飾、妝容飾品、衣料工藝、影視劇中的古裝等五個部分,用幽默的語言、細致的論證和豐富的圖片,結合眾多古代繪畫、壁畫及雕塑等,講述中國服飾的點點滴滴,為讀者展現中國服飾的美。
春梅狐貍 ·文化研究 ·14.3萬字
曹伯韓先生以淺顯通暢的文字,對中國的語言文字、金石考證、四書五經、史學地理、先秦諸子、佛學思想、理學流派、詩詞文章、自然科學及藝術門類,作了全面的介紹。此書搭建了一個國學知識體系的框架,是國學愛好者的必備讀物。對年紀尚輕的大學生或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此書也可以作為探索國學入門的捷徑。
曹伯韓 ·文化研究 ·12萬字
古希臘人崇拜神,但并不賦予神明過分的崇高性,也不把神明作為道德衡量的標準,而是將其作為人生的折射。希臘神話正是以這種人本精神,以動人的故事和深邃的思想內涵,長久以來令人百讀不厭,成為后代文學藝術創作豐富的源泉。本書以希臘神話中的奧林匹斯主神為線索,介紹經典希臘神話故事的主要情節,多角度生層次解讀以希臘神話為主題的經典西方美術杰作,伸展展現有關主題在美術領域的發展與演變,以及探尋希臘文化的起源和影響。
江逐浪 ·文化研究 ·9萬字
自岡倉天心的英文著作TheBookofTea(《茶之書》)1906年在美國出版,立刻獲得了世界性的聲譽,進入了美國的教科書,至今已有十幾種語言譯本,百年暢銷不衰。岡倉天心以"茶道"為切入口,娓娓道來,條分縷析地剖陳日本古典美學的精髓,通過茶道的產生、流傳、儀式及其背后的哲學思想,來解釋東方日本的生活藝術和審美觀,為西方人理解東方文化及藝術之美打開了一道迷人的回廊,由此也被歐美人士譽為是日本第一次向世界輸出文化觀念的代表作。影響世界110年最富有詩意的世界茶典,以優美文辭入選美國中學教科書!一百年來用英語介紹東方思想的最富有洞察力的著作之一。
(日)岡倉天心 ·文化研究 ·4.9萬字
《中信國學大典·傳習錄》香港中華書局百年典藏,全套50冊;跨越經典巔峰、引領國學變革獨一無二的權威創作團隊,國學泰斗饒宗頤名譽主編,集結兩岸三地空前陣容,全球漢學界的頂尖學者傾力打造深具國際視野,展現中西文明的碰撞與交融,以現代眼光、世界眼光、未來眼光來撫慰人心的摩登新國學貼近當代社會的解讀,挖掘古代國學經典的當代意義。
吳震 孫欽香導讀及譯注 ·文化研究 ·16萬字
2015年,中國二十四節氣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本書旨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對二十四節氣知識進行普及性宣傳,對節氣內容加以品讀賞析,幫助讀者感知節氣內容的美感和文化魅力。本書尋根溯源,著眼現實,首次對二十四節氣及節氣文化進行系統、深入、細致的解讀,融入了大量歷史、人文、氣象、生活、自然、物候、傳統農耕、典故傳說、民諺民俗等各類知識與信息,融入了大量鮮活資料及生活體驗,同時從不同角度闡述了二十四節氣的文化意義及對生活的引領作用,從而富有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及實用性,使讀者感受到節氣轉換的每一步聲息。本書是一本通俗讀物,適合各層次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閱讀。
賴國清 ·文化研究 ·19.2萬字
本書精心選取林徽因關于建筑學方面的文章,包括中國古代建筑傳統及其歷史發展階段的詳細論述,以及外出考察古建筑的調查報告。既可以看做資深建筑學家的學術文章,也可以當成著名散文家有關建筑的優美篇章。書中亦附有專業圖表,圖文并茂,入之深而出之淺,既可作為建筑研究者的參考書,亦可成為普通讀者的建筑學入門讀物。
林徽因 ·文化研究 ·15.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