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新聞史的視角,按照時間線索打撈和挖掘了近現代中國史上的諸多細節和歷史真相,詳細梳理了1900—1949年的中國新聞人、報刊和重要新聞事件,涉及王韜、梁啟超、魯迅、胡適、徐志摩、邵飄萍、林白水、張季鸞、鄒韜奮、王蕓生、瞿秋白等近現代重要的歷史人物,以及《新民叢報》《大公報》《新青年》《新月》《語絲》《民立報》《現代評論》《申報》等知名報刊,還原了現代中國新聞史的發展歷程以及中國文人的時代氣質。
汪兆騫 ·文化史 ·20.8萬字
《幼學瓊林》是中國古代兒童的啟蒙讀物。初為明人登吉編著,本名《幼學須知》,清人鄒圣脈作了增補,改名為《幼學瓊林》。此書包羅廣泛,堪稱一部小型百科全書。此次整理,去除了清代人的舊注,用通俗的語言重新注釋、翻譯。原文加拼音便于誦讀,每篇加題解,便于讀者理解主旨。
張慧楠譯注 ·中國文化 ·34.3萬字
聽一曲廣陵散,始信有千古絕唱;做一回揚州夢,豈消用十年時光。《揚州傳:綠楊明月映珠簾》讓你驚艷于虹橋月色,陶醉于瓊花芳姿,消受那竹西佳處,震撼那曲江觀濤。作者韋明鏵,數十年來窮搜博采,發微抉隱,辛勤耕耘,著作等身,人譽為“揚州名片”“一個人就是一座城”。
韋明鏵 ·文化史 ·29.9萬字
關中擁有十分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最為典型的文化種類有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和農業文化。目前關中的文化旅游在整個旅游開發體系中所占比重較高,已經形成一定的吸引力,但仍有極大的開發空間。如何讓關中深厚的文化旅游發揮最大的價值,這就需要其顯性資源和隱性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尋求關中最具價值和壟斷性的文化來塑造其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和賣點。本書在研究文化旅游理論及實踐背景的基礎上,從文化與旅游融合的角度、開發的視野,以關中文化旅游開發為實證案例進行研究,對關中的文化旅游資源從多個維度進行系統分析和梳理,對關中文化旅游開發的市場需求、條件、現狀、問題等進行深度探索研究,最終回歸到具體個案,以經典文化旅游景區、景點、區域等為落腳點,探討關中文化旅游開發思路。本書可供政府管理人員、旅游企業相關從業人員,以及文化、經濟、歷史、城市規劃、區域開發、旅游規劃、人文地理等領域的研究人員及高校師生參閱。
崔琰 張曼 ·文化產業 ·21.1萬字
本書講述的,是六個深藏于故紙堆中的明代基層政治事件。作者從明代的一系列罕見民間檔案文書里,挖掘出這些塵封已久的故事。這些檔案是中國歷史中絕無僅有的奇跡,它們著眼于平民的政治生活,而且記錄極為詳盡。在這里,我們能看到樸實的百姓訴求、狡黠的民間智慧、骯臟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場均衡之術,從無數個真實的細節里,展現出一幅極其鮮活的政治生態圖景。這六個事件聚焦于一府一縣乃至一村之內,記錄的是最底層平民的真實政治生活:當遭遇稅收不公時,他們如何憤起抗爭;當家族權益受到損害時,他們如何興起訴訟;當政治利益與商業利益發生矛盾,他們如何與官府周旋博弈;當朝廷要求整頓戶籍,他們又是如何從中造假牟利……《學霸必須死——徽州絲絹案始末》:萬歷年間,一項不公正的稅收政策在徽州府引發了曠日持久的混亂。亂民、縣官、州府、戶部、首輔、皇帝等諸多利益集團的博弈之局。《筆與灰的抉擇——婺源龍脈保衛戰》:婺源縣一場持續了六十四年的經濟爭端,反映了一個縣級官員,是如何在重大議題上平衡一縣之利害的。《誰動了我的祖廟——楊干院律政風云》:歙縣一樁民間廟產爭奪案。訴訟雙方在這場綿延八年的官司中各展所長,用盡心思,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嘉靖法律大戲。《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檔案庫的前世今生》:一個坐落于后湖(玄武湖)中的冷門機構——大明黃冊庫從建立到衰敗的全過程。了解明代的基層統治,是如何一步步垮掉的。《胥吏的盛宴——彭縣小吏舞弊案》: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官司,卻引來了無數貪婪蚊蟲的叮咬。胥吏之惡,被刻畫得淋漓盡致。《正統年間的四條冤魂》:四個無辜的清白老百姓,是如何裹挾入朝廷斗爭的。作者力圖以冷靜克制的零度敘事,替那些生于塵埃、死于無聞的螻蟻之輩作傳,轉述他們湮沒于宏達歷史中的聲音。想要讀懂大明,想要讀懂中國古代政治,不可只注目于朝堂,亦要聽到最底層的吶喊。在一個個普通人的遭遇中,才蘊藏著最真實的規律。
馬伯庸 ·文化史 ·22.9萬字
本書圍繞紀錄片、電視劇、專題片、真人秀綜藝等創新性電視節目形態展開,遵循界定概念、追溯歷程、闡明特色、發現問題、提出對策的基本思路和寫作框架,以代表性的電視節目為典型個案,界定其概念和特征,說明其重要價值,追溯起源及其動因,描繪其流變歷程和當下狀況;從傳播契機、選題選材、內容結構、敘事模式、受眾定位、拍攝方式、表現形式、營銷方案等方面重點闡明其成功之道和特色經驗,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和缺憾,并從法律規制、政策引導、題材選擇、內容敘事、技術運用、影音文字表達、品牌塑造等維度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完善和提升的策略,以期推進電視節目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陳世華 ·文化產業 ·20.8萬字
本書以時間為線索介紹唐代詩歌的發展與變遷,以初、盛、中、晚唐各時期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為切入點,結合人物生平、文學史重要變化,唐代重大事件等,深入淺出對重要作家的主要作品進行解讀,勾勒出唐代詩歌發展與變遷的歷史過程。史料可靠豐富,有最新的研究成果,行文生動有趣可讀。
金鑫 ·文化史 ·24.4萬字
本書是向勇結合當前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以及相關政策,對文化產業的思考研究成果。通過三個篇章——上篇審美回歸:文化創意的視野與根基;中篇藝術立場:文化創意的價值與權識;下篇共生建構:文化創意的現場與行動,分別對文化產業應該向范式發展的方向做出了判斷,并得出結論,“向美而行”,滿足新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是不同的研究范式與文創實踐、城市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和歸宿。書稿有較強的理論價值,其中的案例具有一定的示范性。
向勇 ·理論 ·22.5萬字
本書是夏傳才先生的課堂講錄,全面吸納眾家研究成果之長,綜合評述十三部經典的來龍去脈、旨趣意涵,又不斷吸收新資料,邊講邊改,歷經十七年成書,深受歡迎,將古奧艱深、卷帙浩繁的十三部經典講解得清楚明白、意趣迭出,是了解“十三經”的基本入門書。
夏傳才 ·理論 ·29萬字
闡釋中國文化的內涵,力求使讀者深刻理解中國文化之源遠流長的真正核心。其中第一講至第五講選自柳詒徵的《中國文化史》,第六講至第十六講選自呂思勉的《呂著中國通史》。編輯過程中將柳著部分原文變章為節,幾節合為一講,講之題目自擬;呂著部分,將章改講,題目如舊。
呂思勉 柳詒徵 ·中國文化 ·25.9萬字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就江西綠色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江西樣板”“綠色生態是江西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等重要命題。綠色江西、美麗江西已經成為江西面向全國乃至世界的一張靚麗名片。本書從綠色文化理論淵源、江西綠色文化發展歷程、江西依法治綠護綠、綠色文化江西模式、綠色文化經驗借鑒、綠色文化時代價值、發展江西綠色文化體系等方面,對江西綠色文化進行系統研究,提出打造江西綠色文化高地的對策建議,既有助于澄清相關理論問題,也可以為相關部門提供決策資料和思路。
張艷國主編 ·理論 ·27.6萬字
冀東“三市”由于地理位置上的特點,相較于河北省其它行政區域,它們之間的文化關聯更緊密,文化接觸更頻繁,且具有一體化傾向。“冀東文化”雖然屬于燕趙文化的燕文化圈,但是其又具有自己的獨特性。冀東區域是冀東文學發生的現場及冀東文學意義的文化之根。本書以此為切入點,研究冀東文化的歷史生成,從而透視冀東文學中地域文化的特征、構成及其價值。
郭艷紅 鄒德文 ·地域文化 ·22.7萬字
巴里坤的美食、伊吾的棗騮馬、伊州的戈壁,哈密的一區兩縣因天山相隔,卻催生出同一片時空中完全迥異的美景與風情哈密旅游文化指南戈壁上的綠洲——孕育哈密文化的搖籃哈密一城,盡在此書中。
簡單 ·地域文化 ·26.4萬字
《跨文化研究》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跨文化研究院組織編撰的綜合性學術集刊,其主旨是矚望人文,學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籬,匯通人文,“六藝”兼容;立足語言文學,卻無學科本位,嘗試將文學、歷史、宗教、哲學、語言融于一體。書中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視野審視人類古今精神問題,通過對話與交流,致力于推進以中化西、中學西傳和中國文化的現代化,為拓展中國文化世界化的渠道,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做不懈的努力。
王柯平 胡繼華主編 ·文化交流 ·24.3萬字
本書收錄了《百家姓》中的全部504個姓氏的祠堂對聯,每一副對聯都包含著歷史來由,讀者從中可以了解和感受到各個姓氏的歷史名人,典故,古人智慧,家族榮光,進而追祖思遠,追根溯源,數典記祖,增加歷史文化風俗人情等方面的文化積淀,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有重大社會價值。之所以選宋版百家姓為寫作背景,是因為《百家姓》是一本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關于中華姓氏的書。它成書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后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60個。《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并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需要向讀者說明的是:本書的體例是根據《百家姓》的順序排列。每個姓氏先簡單介紹起源、郡望、堂號,再舉出通用的宗祠對聯,最后是專用的宗祠(家族祠堂、祖祠、支祠、家廟)對聯,兩部分對聯均按字數多少排列;至于有的姓氏一時沒找到專用的宗祠對聯,則只收錄部分通用對聯。全書最后有附錄(宗祠索引,本書主要參考文獻)。
李文鄭 ·中國文化 ·28.1萬字
本輯的主要內容是“西方靈魂學說及其在中國明清之際的譯介,并由此產生的中西文化之間的對話”,主要涉及兩個方面:從整體上把握西方靈魂論的發展脈絡。第二,西方靈魂論東漸研究。書稿在兩個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推進,提出了不少有說服力的新觀點、新論斷。其中呈現出來的中外文化交融,有助于為后續的中外文化交流提供經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相關領域的研究。尤其是對于西方哲學、神學史上至關重要的“靈魂”這一概念的東漸,是國內、外學界較少討論的問題。
中山大學西學東漸文獻館 ·文化研究 ·20.5萬字
“文化研究”(CulturalStudies)特指在當今世界產生廣泛影響的以大眾文化和媒介文化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術思潮、智識活動與跨學科研究。本書對“文化研究”的歷史語境、思想譜系、發展歷程、理論構型、批評實。其中,對文化研究的早期淵源、對伯明翰學派三大領軍人物、對文化研究的全球播撒和后現代轉向、對文化研究的理論范式、對文化研究與相關學科的關系以及文化研究的學術前瞻等問題的研究,為本書用力最勤之處。
陶水平 ·文化研究 ·49.8萬字
本書作為我國公共文化政策實踐領域最權威的年度研究成果之一,主要反映了近年來我國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站)、文藝院團等公共文化行業的最新進展,對基層文化單位的體制改革、服務創新、發展績效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做了個案剖析和解讀,可以為文化管理者、文化理論研究者和基層文化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傅才武 陳庚 ·中國文化 ·22.5萬字
《世界文化博覽》精選了大量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以精煉的文字從多方面加以說明與介紹。揭開歷史,一窺背后的故事,將人類歷史上的里程碑和轉折點,沖突和戰爭、創造和發現、崛起和衰落等,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其內容涵蓋了原始社會、傳媒通訊、人類軍事武器的產生、數學寶庫、西方文明的產生、人類走向宇航時代等。帶你領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濃縮世界文化知識精粹。旨在為讀者提高文化修養、豐富人生內涵、添加知識儲備、準備寫作素材、增加聚會談資……
陳曉丹編著 ·各國文化 ·20.3萬字
對于古老的中國文化,西方人總認為偉大而神秘。這神秘,既讓他們著迷,又讓他們困惑。而中國的五岳具有中國古老的本土文化的特質。蓋洛通過《中國五岳》試圖剝去五岳表面上的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外衣,探尋五岳源遠流長、生生不息。蓋洛認為這神圣氣息是中國文化的源泉和本質,是中國文化的神秘性所在。《中國五岳》不僅全面介紹了清末民初五岳的自然人文景觀,還詳實記錄了圍繞五岳的各色人等的生存狀態。作者對中西文化作出了比較客觀的對比,還對中國文化和中國國民性格有獨到的見解。尤為難得的是,《中國五岳》大量引用了中國古代的典籍、地方志、游記等資料,加之作者當時拍攝的大量珍貴的紀實性照片,不僅是一次五岳歷史文化探尋之旅,而且為現在乃至后世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美)威廉·埃德加·蓋洛 ·隨筆 ·20.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