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以《新華日報》刊發的抗戰木刻版畫為主線,匯集《新華日報》刊發的抗戰木刻版畫史料以及抗戰木刻版畫研究性文章,系統地呈現了老一輩版畫家創作的具有時代印記的經典版畫作品,揭示了在艱難的戰爭歲月里,版畫家們以新興的木刻藝術形式反映抗戰的悲壯,呼喚民族的崛起。對激勵民族解放的信心、鼓舞抗戰的斗志起到了重大作用。本書的當下意義在于回望歷史,不忘初心,銘記我們的信仰,鼓足前行的力量。
魏長健 ·文化研究 ·3.4萬字
本書是彭陽文化叢書中的其中一卷,分作者精選了彭陽籍詩人楊建虎、袁治中、權錦虎等的現代詩詩作,這些詩作形式各異,別具一格,從不同方面反映了現代社會人們的心路,以及西部的風土人情和地方特色,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彭陽獨特的文化氛圍和豐富的文化底蘊。
馬文山主編 ·地域文化 ·1.2萬字
《節日之書》是一本解讀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的知識讀本和經典佳作,是知名學者余世存書寫的屬于中國人的“生活簡史”。本書解讀了春節、元宵、上巳、社日、寒食、清明、端午、夏至、七夕、中元、中秋、重陽、臘八、年關、過年15個傳統節日,從歷史故事、思想傳承、風俗禮節、文學作品、生活方式等方面,全方位講述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精髓。傳統節日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是中國人的情感紐帶。愛情和親情,生離和死別,不同的節日中包含著不同的生活情緒。節日來源于時間,只有理解這些時間,才能理解我們那些源遠流長、世代流傳的慶典、儀式、信仰、禁忌。更重要的,只有理解這些時間,才能理解我們跟這個世界深刻的聯系。
余世存 ·中國文化 ·9.4萬字
“在今天,許多家庭都陷入了卷和焦慮的狀態,這本書給我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教育資源,讓我們知道自己和家人如何相互成全,共同面對外部環境的考驗。”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每個人的經歷無法復制,但關于“家”的真理始終相通。更好的家風才能助人更好地成事。16個中國家族的傳承傳記,揭示百年世家傳承不斷的秘密。……一代人的時勢權力并不重要,“家”的上升在于成員間的精神譜系。優秀家族的傳承靠的不是基因,而是精神上的家風!梁漱溟、貝聿銘、錢學森、南懷瑾……呈現這些芝蘭玉樹的名士,在時代的浪潮中,如何堅守本心,把握自己的命運。
余世存 ·中國文化 ·12.2萬字
《時間之書》是了解中國二十四節氣和傳統文化的入門書和經典佳作,是知名學者余世存書寫的屬于中國人的“時間簡史”。節氣是中國人生存的背景和時間,也是生產和生活的指南。本書以宏大的筆觸和獨特的視角介紹了節氣在天文、氣候、農業、養生、歷史、美學、哲學觀念等方面的常識。節氣也跟我們對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受和認知有關,蘊藏著中國人洞察天地的智慧和生存哲學,是先民立身處世的生活和安身立命的參照。重溫節氣不僅僅是追憶逝去的田園牧歌,更是溫故知新的尋根感悟之旅。了解節氣的諸多含義,重獲時間的節律和精氣神兒,才能建立起獨屬于自己的生活秩序,在時間中獲得安頓。
余世存 ·中國文化 ·10.8萬字
《人人都讀得懂的〈易經〉》是一部通俗、系統詮釋中國易經文化的著作,繼承傳播了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是《易經》通俗化、大眾化普及的優秀作品。劉祺庸認為,易經主要強調兩個字:“道”和“德”。學習《易經》,要尊道崇德。“道”是規律,“德”就是按規律辦事,并養成正確的行為規范。基本要求是,思考問題動機純正,行事態度端正,品性行為符合規律或原則,不主觀妄斷,隨順自然,戒慎恐懼。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就是加強道德修養。劉祺庸用直白的語言、熟悉的典故介紹了《易經》這樣的國學經典,既能增長國學知識,也能引導讀者走出精神危機。
劉祺庸 ·文化研究 ·12.1萬字
《超文化:文化與全球化》:超文化旅行者從一個此處去往另一個此處,超文化因而是一種關于此在的文化。超文化旅行者在向文化觀光敞開大門的事件的超空間中旅行,因此,超文化旅行者對文化的體驗就是文化—旅行。《什么是權力?》:權力有時與法律相關,有時與專斷相結合。鑒于這種理論上的混亂,應當尋找一個靈活的權力概念,能夠把不同的權力觀念統一起來。需要制定一種權力的基本形式,通過轉變內部的結構要素,從而產生出不同的表現形式。本書正是基于這一理論預設。在對盧曼、卡內蒂、福柯、海德格爾、施米特、阿倫特、哈貝馬斯等人逐一進行檢閱和辨析后,作者提請我們注意尼采權力意志的另一面向:“它不為自己謀求任何東西,卻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儀式的消失:當下的世界》:在本書中,儀式標示的并非人心所向之地。相反,作為一個用來對比、襯托的外殼,它使我們的“當下”得見更為清晰的輪廓。不帶懷舊情緒地勾勒出儀式消失的譜系,并不能說是一部解放史。沿著這個譜系會出現“當下”之癥,首先是對共同體的侵蝕。與此同時,本書還會思考其他生命形式,它們或許可以將社會從其集體自戀中解放出來。
(德)韓炳哲 ·理論 ·14.9萬字
本書從南懷瑾先生的四十余本著述中,精心摘錄出南先生講述的中國人所耳熟能詳的老話、格言、諺語等共近二百條。全書分為上下冊,上冊為內養篇,包括德行之本、改命之基、學習之竅、躬行之要四個主題,下冊為外用篇,包括齊家之寶、處世之方、明辨之法、經綸之道四個主題,涉及修身養性、家庭教育、為人處世等各個方面。不同于大部頭的紙質書,本書采用小開本的設計,精致文雅,體例明晰,如同手冊,方便現代人隨身攜帶,或置于案頭床邊,利用空閑或碎片化時間隨時學習,隨時體悟,皆有所得。
南懷瑾講述 南懷瑾文教基金會編 ·隨筆 ·10.8萬字
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人物的是是非非、分分合合一直令讀者津津樂道。曾仕強教授根據其獨創的“氣球理論”,從三國故事中發現了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將三國故事的情節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為人處世相對應,從中會發現宇宙間的所有變化,都受一只看不見的手——規律左右。人類看得見的所有作為,其實都逃不開看不見的手的掌控,順應規律會事半功倍,逆規律而行則會事倍功半。看不見的手也要和人心變化相配合。魏、蜀、吳俱已滅亡,但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傳承卻從未中斷。讀國學,不只是看個熱鬧,還要從中看出中國人的特性、中國人的傳統、中國人獨有的文化特色。
曾仕強 ·隨筆 ·18.4萬字
本書探討的主題是地質學對人類思想的重大貢獻——“深時”的發現及其理論淵源。地球歷史是一段古老、浩瀚而我們只能通過隱喻來理解的歷史。本書圍繞“時間之箭”(敘事歷史,方向性和獨特性)和“時間之環”(內在規律,周期和重復)的二分法,結合圖像學的闡釋,重新審視和解讀了“深時”思想在西方地質學領域三位先驅及其經典著作——托馬斯·伯內特的《地球的神圣理論》、詹姆斯·赫頓的《地球理論》和查爾斯·萊爾的《地質學原理》,由此重構了地球歷史的發展脈絡。
(美)斯蒂芬·杰·古爾德 ·文化研究 ·11.8萬字
“不學禮,無以立。”中華民族是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禮儀不僅是自身修養的部分,也是文化繼承的一部分。本書從廣博的中華傳統禮儀中精選出“社交禮儀”“日常生活禮儀”“家庭禮儀”和“節日風俗禮儀”四個部分,通過貼近現實生活的題材內容,小讀者領略中華傳統禮儀文化的魅力。
劉鶴 ·中國文化 ·4.8萬字
作者用中國人獨有的樂天情懷和京味調侃,爆料自己初到日本的各種笑話,與妻子上演的國際文化“冷幽默”,以及自己經歷過的各種趣事。用真實細膩的筆觸,描述草根的動人生活情境,讓日本再也沒有隱私,展現日本從未有過的陽光面。
薩蘇 ·各國文化 ·17.1萬字
“古靈寶經”是指敦煌本陸修靜《靈寶經目》所著錄的一批早期道教靈寶經典,是近半個世紀以來國際道教研究最為集中的領域之一。本書對古靈寶經的基本問題進行了更加專門也富有創見的研究,深入探討了古靈寶經的分類法和研究方法問題,并對如何進行該領域的學術創新和學術批評等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王承文 ·文化研究 ·36.6萬字
《精華薈萃的中國兵書》是一部濃縮了中國古代兵法精華的經典著作,匯集了從《六韜》《孫子兵法》到《三十六計》《武經總要》等眾多著名兵書的智慧。這本書不僅展現了古代將領們在戰場上的卓越謀略,還深入探討了他們在治軍、用兵、治國等各個方面的獨到見解。從戰爭藝術到國家治理,書中內容涵蓋廣泛,系統地揭示了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與應用。
秦思 ·中國文化 ·8.6萬字
《享譽世界的文學名著》是一部匯聚全球文學經典的巨作,精選了歷史上眾多深刻影響世界的著名文學作品。書中涵蓋了《紅樓夢》《聊齋志異》《史記》《儒林外史》等中國古代名著,以及其他享譽世界的文學珍品。這些作品不僅是各個時代文化的代表,更在思想、藝術、語言等多方面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秦齊 ·中國文化 ·8.4萬字
《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學》是一部深刻探究中國文學精髓的巨著,帶領讀者穿越數千年的歷史長河,細品中華文化的璀璨光輝。本書從《詩經》、《楚辭》的源頭講起,細致分析唐宋詩歌的繁榮、明清小說的成熟與戲劇文學的興盛,全面展現了中國古代文學的多樣性與獨特性。書中不僅涵蓋了文學形式的演變與發展,更深入探討了這些經典作品所承載的社會背景與文化內涵。
柳詩洱 ·中國文化 ·8.8萬字
本書聚焦于種種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與技術——有神話里的,也有現實中的。作者阿德里安娜·梅厄透過2500多年前的希臘神話,析出了“生命技藝”(通過工藝創造生命)的概念,而后以此為線索,沿著“神話敘事的龐大河網及其所有支流”探尋摸索,足跡遍布古希臘、古羅馬、古印度、古埃及乃至古代中國。在這些收集而來的精彩故事中,人造生命、自動機器、模擬生命、人工智能和人類增強技術等現代概念屢屢出現,仿佛是穿越回古代世界的未來來客,在引人入勝的同時又發人深省——因為探討這些“生命技藝”所帶來的倫理問題也是本書重要的議題之一。來自遠古世界的預示與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在作者筆下攜手登臺,構成了一本人工智能時代扣人心弦的神話故事新編。
(美)阿德里安娜·梅厄 ·文化研究 ·16.8萬字
《最壯麗的世界線:盧昌海科學史隨筆集》是關于科學史,主要介紹了燦爛的古希臘科學,從泰勒斯、畢達哥拉斯一直到阿基米德,展示了科學是如何起源的,科學本質以及科學到底是什么,作者帶領我們回到科學原點,追尋大師的蹤跡,從經典著作和大師生平去探尋科學的真諦,詮釋科學之美。
盧昌海 ·隨筆 ·9.9萬字
作為文創產業的關鍵一環,我國博物館文創產業近十年出現了爆發式增長。以此為背景,《新時代文創產品設計》系統介紹了中國博物館文創產業的發展歷程,對現狀進行了較為深刻的研究和思考,就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發展趨勢及設計理念提出了創造性的見解。尤其對博物館文創產品核心價值、文創產品設計工作目標、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發展趨勢等,做出了細致深入的梳理分析與產業思考。
白藕 ·文化產業 ·21.9萬字
臺北,曾經是一個湖,而今已由水城變為一座陸城。2010年作家舒國治出版《水城臺北》,謝海盟讀后深受啟發,于是風雨無阻地在臺北城整整走了七年,每日步行至少五個小時,踏查臺北城殘存的水路痕跡,打撈出那些被掩埋、已消失的河流,告訴它們,你的名字叫什么?憑借實地踏查與嚴謹考據所展開的“找河之旅”,不僅記錄下掩埋在現代都市底下的“水城臺北”,也復活了河神曾經見證、如今已被人們遺忘的城市歷史和島嶼記憶:萬盛街的如火歲月、三毛的舒蘭街、王文興的紀州庵、牯嶺街95巷、上埤的浮水蓮花、東西神大排、舒暢公公的如意新村、郭松棻筆下的溫州街、大安支線的黃金歲月、帶著無數臺北人記憶的瑠公圳……《尋找河神》是一個年輕人對所在城市的深情凝視,克制中有孤意,冷峻下見深情。它既是一部豐富詳實、極具啟示的城市河流志,思考人與土地、人與建筑的關系,探尋何為理想城市及實現路徑,也是一本探索城市人文記憶的思想隨筆,這是《尋找河神》在自然與人文方面的雙重書寫意義。
謝海盟 ·隨筆 ·15.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