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筆者結合50余年研習與教學、臨證經驗,采取經文要義、藥物解讀、名著選論、臨床應用注意等形式對《神農本草經》所收載常用中藥品種和臨床性能、功效進行全面解讀,以期幫助讀者尋根溯源,探究《神農本草經》的根本涵義,厘清《神農本草經》對藥物的認識與當今藥物作用的聯系,便于臨床正確選藥,提高療效。本書適合臨床中藥學人員、臨床醫師閱讀參考,亦適合中醫經典研習者學習使用。
祝之友 ·中醫 ·12萬字
《增補病機沙篆》,刊于1667年,明·李中梓著,全書2卷。分36門,記述常見內科疾病及部分男、婦科病,對疾病之概念、病因、病機、癥狀、分類、鑒別、治法、急救、預防都有論述,尤重病機的論述。對現代醫學來說,內容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李中梓 ·中醫 ·7.1萬字
《太醫局諸科程文格》,為宋代國家醫學考試試題問答記錄,宋代太醫局成安大夫、特差判何大任整理、編輯,系《四庫全書》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全書共9卷,載試題89道,可分為6類:一是“墨義”9題,內容為基礎醫學理論及相關學科知識;二是“脈義”8題,內容為脈學知識;三是“大義”37題,內容為病因病機與藏象學知識;四是“論方”8題,內容為方劑學知識,涉及方劑40首;五是“假令”18題,以測試考生對假設臨床病案及其變證的分析以及理法方藥的能力;六是“運氣”9題,內容為中醫運氣學知識。該書不僅對中醫理論的學習與臨床實踐有參考價值,而且對考察宋代的醫事制度與醫學發展情況,有較為重要的歷史價值。此次以四庫全書本為底本,以清光緒四年戊寅(1878)當歸草堂刻本、清光緒三十一年乙巳(1905)上海六藝書局石印本為校本,進行??弊⑨專员阌谥嗅t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參考使用。
(宋)何大任 ·中醫 ·10.1萬字
孫廣生主任醫師是孫氏骨傷流派第三代代表性傳人。湖南省名老中醫。本書收集其醫案100則,基本覆蓋骨傷各種病癥的治療經驗,體現了"形神并重、理筋正骨、整體調治、健脾和胃”的治療理念,書中內容實用,對臨床有指導意義。
廖懷章 ·中醫 ·16.5萬字
永嘉醫派是浙派中醫的主要學術流派之一。本書從永嘉醫派形成的背景和學術淵源、代表人物生平與著述、主要學術思想和成就、診療特色、學術傳承、對后世醫學發展的影響、著作在國外的傳播和回歸、原文選釋、方劑選錄和醫案選按等十個方面,深刻揭示了永嘉醫派的內涵和學術成就,具有資料發掘充分、內容豐富多彩、學術研討深入和切合臨床實用等特點,以利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同時也為中國醫史增添了色彩。適宜于廣大中醫藥人員,在校師生和自學中醫人員閱讀和參考。
劉時覺 ·中醫 ·9萬字
本書分別從飲食起居、精神調攝、運動導引、服藥衛生、預防疾病等方面,闡述老年養生的指導思想和具體方法。作者養生理論始終貫穿“道貴自然”的思想,主張養生應順應自然,生活習慣應合四時陰陽,并且緊密結合老年人自身的特點,把養生寓于日常生活瑣事之中。全書共5卷,前4卷涉及飲食起居及日常用品的保健措施。第5卷為粥譜,粥分上、中、下三品。本書為清代著名養生學家、文學家曹庭棟著,是匯集清以前各家養生思想,并結合作者自己的切身體會,總結編纂而成的養生學專著。作者非常重視養靜和顧護脾胃的重要性,并力推粥食在養生中的重要地位。所述內容具體生動、切實可行。本次是以清乾隆三十八年癸巳自刻本為底本進行整理出版。
(清)曹庭棟撰 王振國 劉瑞霞整理 ·中醫 ·5.5萬字
《求嗣指源》系求嗣專著,清代永福氏輯,初刻與道光五年(1825)。全書輯合《濟陰纂要》《種子妙法》二書而成,分別為初集、二集。初集為調經大法、調經諸方、求嗣總論、種子諸方;二集收載種子妙法、保身延嗣戒期。書中內容論述周詳,以綱統目,條理分明,選用成方大多切于實用,是一部研究求嗣的參考書。此次整理以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光緒二十二年丙申(1896)吉林三利泉記刻本為底本。
(清)永福氏 ·中醫 ·1.3萬字
中醫健康狀態信息采集是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通過望、聞、問、切采集受檢者臨床信息,從而為健康狀態評估、健康狀態調理提供依據的方法和過程。本分冊是《中醫健康管理服務規范》第一部分,是用于指導和規范中醫健康狀態信息采集的規范性文件。
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 ·中醫 ·1.3萬字
本書根據湖南省中藥材資源分布特點,結合野生撫育和規?;幏痘N植技術,對湘產特色藥材的種植技術進行詳解。全書共收載60種湖湘道地藥材,每位藥材皆從【來源】【植物形態】【種質資源及分布】【適宜種植產區】【生態習性】【栽培技術】【采收加工】【質量要求】【儲藏運輸】等方面進行介紹,凸顯每個區域的品種特色。
邵湘寧 張水寒 ·中醫 ·25.8萬字
《醫理真傳》刊行于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唐步祺先生認為:該書以理論指導臨床,從臨床來驗證理論,其卷一除約述祖國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外,有辨認一切陽虛癥法,辨認一切陰虛癥法二目,分辨陽虛、陰虛病情、病象各異,隨即于卷二、卷三分別列舉陽虛癥問答、陰虛癥問答各數十條實例,一一加以說明,卷四更就雜問及認病捷要總訣、用藥金針,一一指出,均極切實用而便于掌握。因其所長尤在治陽虛癥,屢用大劑量姜、桂、附治愈許多群醫束手的重病患者,被人們尊稱為“鄭火神”。今讀其書,陽虛、陰虛各立專卷,病況不同,方藥亦異,而各盡其圓通之妙,故雖長于治陽虛癥,實亦不能以偏概全。鄭欽安序言堪稱醫學絕唱:醫學一途,不難于用藥,而難于識癥。亦不難于識癥,而難于識陰陽。陰陽化生五行,其中消長盈虛,發為疾病,萬變萬化,豈易窺測?診候之際,猶多似是而非之處,辨察不明,鮮有不誤人者也。余蜀南臨邛人也,遷居于成都省城,學醫于止唐劉太老夫子,指示《黃帝內經》、《周易》太極、仲景立方立法之旨。余沉潛于斯二十馀載,始知人身陰陽合一之道,仲景立方垂法之美。所覽醫書七十馀種,每多各逞己見,亦未嘗不講仲景之法,然或言病而不道其病之所以然,或言方而不探其用方之所以妙,參差間出,使人入于其中而茫然。近閱閩省陳修園醫書一十三種,酌古準今,論深注淺,頗得仲景之微,亦且明透。其中分陰分陽之實據,用藥活潑之機關,間有略而未詳者。余不揣鄙陋,以管窺之見,謹將乾坤化育,人身性命立極,與夫氣機盈縮,內因、外因,陽虛、陰虛病情實據,用方用法,活潑圓通之妙,詳言數十條,以明仲景立法垂方之苦心,亦足以補修園先生之未逮。因志在活人,遂不知其言之妄也,高明諒之。
(清)鄭欽安著 李瀟整理 ·中醫 ·6.8萬字
一根艾條,幾個穴位,每天十幾分鐘,既補陽氣,又祛寒濕,用艾灸守護您和家人的健康。常見病對癥艾灸方法,男女老少不同人群的艾灸保健方法,配上快速取穴,讓您輕松學會艾灸。
劉乃剛 劉福水主編 ·中醫 ·4.4萬字
中醫學蘊含著豐富的預防醫學、健康管理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獨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歷經長期的實踐,逐步形成了中醫健康管理的理論體系和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技術方法。本書圖文并茂的方式,全面整理了中醫的特色學術本質和思維方式,對中醫工作者用傳統思維研究中醫及指導臨床辨證用藥都有較大的指導意義。
李俊 ·中醫 ·16.6萬字
健康貴在平時的調養、呵護。本書所介紹的,就是古今中外的長壽者們在這方面的心得體會,精粹簡練,卻效價極佳。重要的是,傳遞一種思想,介紹一種保健的理念和方法,引起人們的重視。每個話題言簡意賅,把實用的東西呈現出來,去掉虛無泛泛而談的東西,讓人輕輕松松每天學習和領悟一個養生的方法或者思想。
梅雨霖編著 ·中醫 ·9.7萬字
《佛州漢唐跟診日志——師從倪海廈先生見聞錄》一書自出版以來大獲好評,書中詳細記述了作者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梅里特島漢唐中醫學院跟診倪海廈先生的過程。作者能從一名資深計算機工程師跨行成為知名中醫師,全拜此次跟診所賜。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似乎個人努力較為重要,但師父領路卻是先決條件,多少蹉跎歲月而難有所成者,皆因無明師指點。中醫難,難在入門,故而此種第一手學習資料對有志學習中醫者有極大借鑒價值。為此,我們計劃出版第二版,主要在一版基礎上補充一些醫案醫技,把作者跟師過程中一些核心醫療技術進一步細化,進一步服務讀者,回饋社會。
(美)林大棟 ·中醫 ·14.8萬字
本書系中醫臨床必讀叢書之一。該叢書暢銷十余年,累計數百萬銷量,久居圖書暢銷榜前列。叢書所選醫籍,多為醫家推崇,尊為必讀經典醫籍,占有重要的學術地位。所選醫籍均為精善底本,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本次修訂針對原書錯訛之處進行訂正,更新使用說明等。全書3卷。卷上論述脾胃學說的主要觀點。卷中闡述脾胃病的具體治療。卷下論述脾胃與天地陰陽、升降浮沉的密切關系,并結合病癥提出治療方法。全書列方61首,其中補中益氣湯、升陽益胃湯等方劑,具有較好的療效,至今為中醫臨床沿用。
(金)李東垣撰 文魁 丁國華整理 ·中醫 ·5.7萬字
《醫法圓通》為清代名醫鄭壽全所著。四卷。以討論雜病和常見病癥為題目,辨明內外虛實、經方時方之要,再結合時弊詳加論說,頗切臨床實用。綜合類著作。本書成書于同治十三年(1874)。首論用藥弊端,倡治病辨證之理全在陰陽虛實四字,告誡醫者深究醫理,切莫做庸醫殺人。后分癥詳述辨治之法。卷一、二為雜病、婦、兒等科;卷三、四為傷寒、時病及雜論。所論宗仲景之學,且多有獨自見解。如提出失血者正氣實者少,反對概用瀉火涼藥。所繪六經病用藥圖簡捷明了。全書以醫論為主,結合臨證心得辨析病機及治法宜忌,對臨床研究有一定參考價值。
(清)鄭欽安著 張麗君等點校 ·中醫 ·8.4萬字
中醫傳統外治法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傳統療法包括了:針灸療法、刺血療法、推拿按摩、刮痧療法、敷貼療法、拔罐、火療、氣功等等。其中部分療法經過現代中醫學者的繼承與發展,結合現代醫學理論及現代中西醫結合探索的理論精華進行探索研究,形成了既繼承原傳統療法的特色與優點又具有創新性的新型臨床實用型傳統療法,如頭針法、靳三針療法、中醫無痛蜂療法、眼針療法、熱敏灸療法等等,從而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廣義中醫傳統療法。
成永明主編 ·中醫 ·14.6萬字
本書分別從認識疾病、預防治療、日常保養三個方面介紹了循環系統常見疾病。語言簡潔明了,通俗易懂,并配以簡單清晰的圖片,使讀者能夠很容易地了解循環系統疾病的相關知識,有利于廣大民眾了解和掌握一些典型循環系統疾病基礎知識,從而有助于預防這些疾病。
初楠主編 ·中醫 ·6.7萬字
《鐵如意軒醫書四種》,又名《錦縣徐氏醫書四種》《奉天徐氏鐵如意軒醫書四種》,包括《醫粹精言》四卷、《醫意》二卷、《醫意臟腑圖說》(又名《醫意內景圖說》)二卷、《醫醫瑣言》二卷(附《續醫醫瑣言》一卷),晚清醫家徐延祚編撰。其中,《醫粹精言》論及醫德、藏象、方藥、診法、治療、養生等多方面的內容;《醫意臟腑圖說》所論以臟腑骨度名位為主,兼涉經脈學說;《醫意》所論以外治法為主,旁涉藏象、經絡、診法理論;《醫醫瑣言》所載為醫話類文章。
(清)徐延祚 ·中醫 ·19.1萬字
《惲鐵樵方藥選》由惲氏《藥物學講義》及《驗方新按》《金匱翼方選按》組成。其中《藥物學講義》以1933年《鐵樵函授中醫學校講義十七種·藥物學講義》為底本,《驗方新按》與《金匱翼方選按》分另以1933年《鐵樵函授醫學講義二十種《驗方新按》《金匱翼方選按》為底本。
惲鐵樵 ·中醫 ·8.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