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
作品粉絲 7 人
全部作品
中醫紅外熱成像是指能夠敏感地接收人體新陳代謝所產生的熱輻射,并通過光電轉換、電信號處理等手段,將人體的溫度分布圖像轉換成視頻圖像,以表達人體表面的熱源分布、深度、強度、形態及走勢,從而全面、真實、客觀、動態地反映由人體代謝所表達的整體健康狀況的一項非接觸性的快速測溫技術。本《規范》的編寫和發布,對于規范中醫紅外熱成像攝像環境及相關概念,其保障規范實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適于中醫紅外熱成像環境檢測者和被檢測者在檢測過程中參考。
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 ·中醫 ·4380字
該《指南》的制定、頒布和實施,將推動中藥品質評價向感官、化學和生物評價相結合的方向發展,有效解決常規中藥品質評價方法難以反映其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的難題,為中藥產品實現辨質用藥、優質優價和科學監管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引領國際中草藥和植物藥質量控制的模式轉變和方法創新。
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 ·中醫 ·7997字
中醫健康狀態評估是在健康狀態信息采集的基礎上,對健康狀態進行分類判定的過程,是中醫健康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規范化的健康評估是保證健康調理實施效果的重要前提。本分冊是《中醫健康管理服務規范》第二部分,是用于指導和規范中醫健康狀態評估的規范性文件。
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 ·中醫 ·8360字
礬藤痔注射液是新型型中藥硬化固脫劑,具有雙重固脫,治脫不留瘀的特點,其組成為白礬、黃藤素、赤石脂,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同時適用于內痔、混合痔、直腸脫垂的治療[6]。礬藤痔注射液在臨床中應用極其廣泛,在全國多個省市的各級醫療機構均有使用,2020年發布的中醫肛腸科臨床診療指南已將礬藤痔注射液納入直腸前突、直腸脫垂的治療方案中[7]。為進一步指導臨床醫師正確了解礬藤痔注射液,明確其特點優勢和臨床應用要點,促進臨床合理應用,由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化辦公室發起,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牽頭,河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河北省中醫院)起草,聯合國內中醫、西醫臨床專家及藥學、方法學專家共同制定本項專家共識。共識制定的目的是明確礬藤痔注射液的適應癥定位為內痔、混合痔,指導從事肛腸科、普外科醫師運用礬藤痔注射液治療上述肛腸疾病,通過改善內痔、混合痔、直腸脫垂患者的臨床癥狀,從而使患者受益。
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 ·工具書 ·7443字
中醫健康狀態信息采集是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通過望、聞、問、切采集受檢者臨床信息,從而為健康狀態評估、健康狀態調理提供依據的方法和過程。本分冊是《中醫健康管理服務規范》第一部分,是用于指導和規范中醫健康狀態信息采集的規范性文件。
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 ·中醫 ·1.3萬字
中醫健康狀態跟蹤服務,是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建立健康狀態檔案,并通過對健康狀態的動態監測、健康教育和指導,從而提升公民健康素養、減少亞健康人群、促進疾病康復的動態服務過程。本分冊是《中醫健康管理服務規范》第四部分,是用于指導和規范中醫健康狀態跟蹤服務的規范性文件。
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 ·中醫 ·1.4萬字
中醫健康狀態調理是在健康狀態評估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中醫藥的優勢,運用多種中醫藥干預手段對健康狀態進行調理,從而提高人口健康素質的過程。本部分按照健康狀態將人群分為一般人群、重點人群、亞健康人群及慢性疾病人群,運用起居調理、情志調理、飲食藥膳調理、運動調理、傳統特色技術調理等進行相應干預,具有普適性。本分冊是《中醫健康管理服務規范》第三部分,是用于指導和規范中醫健康狀態調理的規范性文件。
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 ·中醫 ·2.1萬字
主要對中醫燒傷科常見病的診療提出指導性意見,本書可以供學習中醫燒傷科的專業醫師作為參考用書。本書由中華中醫藥學會提出并發布,由中華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歸口。本書是一本價值極高的中醫用書。
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 ·中醫 ·1.1萬字
藥食同源是指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的物品,具有傳統食用習慣,且列入國家中藥標準(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及相關中藥標準)中的動物和植物可使用部分(包括食品原料、香辛料和調味品)。藥食同源藥膳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運用藥食同源的基本思想,將藥食同源中藥與食物相配伍,經傳統或現代技術加工而成的,具有調養、康復、保健作用的一類膳食品。本書就只針對藥食同源藥膳的相關標準。作者簡介:中華中醫藥學會是我國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中醫藥學術團體。中華中醫藥學會接受業務主管部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的業務指導與監督管理。學會辦事機構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直屬事業單位。中華中醫藥學會是全國中醫藥科學技術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及中醫藥醫療、教育、科研、預防、康復、保健、生產、經營等單位自愿結成并依法登記成立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法人社會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中醫藥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紐帶,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是發展我國中醫藥科技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
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 ·中醫 ·2210字
《中醫神志病臨床診療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分為兩大部分,第一大部分為“中醫病證部分”,采用中醫病名,闡述中醫辨治,納入神志病科常見病種,包括癲病、癇病、狂病、百合病、卑惵、奔豚氣、笑病、怒病、憂思病、悲病、恐病、驚病、厥病、多寐、癡呆、臟躁、梅核氣、產后神志異常、經行神志異常、遺精、早泄、縮陽等22個部分;第二大部分為“西醫疾病部分”,采用西醫病名,以中醫辨治為核心,提供西醫診斷依據,適合病證結合臨床診療模式,納入中醫藥診療優勢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癥、神經衰弱、強迫癥、疑病癥、急性應激障礙、癔癥、癲癇所致精神障礙、嗜睡癥等8個部分。作者簡介中華中醫藥學會是我國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中醫藥學術團體。中華中醫藥學會接受業務主管部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的業務指導與監督管理。學會辦事機構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直屬事業單位。
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 ·中醫 ·6827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