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金匱要略
《張仲景金匱要略》系清代醫家沈明宗對中醫經典《金匱要略》進行注解的著作,是學習研究《金匱要略》的重要參考讀物。書中首列《金匱要略》原文,后附作者對原文的注解,陰毒陽毒病證并附有其門人施圃的見解。本書以康熙三十一年致和堂本為底本校注而成,全書共24卷,基本對應《金匱要略》原書順序,正文前附有目錄。卷一將《金匱要略》首篇分為時令、問陰陽病十八、望色、聞聲、問治未病、五臟病喜惡、五臟攻法、方一首、誤治救逆、切脈、厥、喘息等內容進行注解;卷二至卷十七將《金匱要略》原書2-17篇所論內科病證在每卷分列注解,共48種;卷十八論瘡癰腸癰、金瘡、浸淫瘡;卷十九論趺蹶手指臂腫轉筋狐疝蛔蟲;卷二十論婦人雜病;卷二十一論妊娠;卷二十二論產后;卷二十三為雜療;卷二十四論禽獸魚蟲果實菜谷禁忌。全書正文前附“校注說明”,介紹本書版本和校勘方法;書末附有“校注后記”。本書是首次出版發行的《張仲景金匱要略》校注本,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讀者對象是具有一定中醫專業基礎并希望對中醫經典及文獻進一步學習和研究的人員。
·13.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