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秦老業醫50余年,著述頗豐。其著作涉及中醫基礎理論和臨床多方面,頗多見解,尤其對《內經》進行了深入研究。臨床方面,對溫熱病、肝病、血液病、心臟疾患、潰瘍病等的治療,頗多見解。為當代中醫學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這些著作既繼承前人余緒,又發掘古義,昭示后人;既有獨出之理論見解,又有實踐心得,為豐富中醫學術寶庫作出了貢獻。
秦伯未 ·中醫 ·4.1萬字
近年來,不孕癥的發病率有明顯上升的趨勢,影響人類生殖健康。中醫藥在不孕癥的研究和治療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和特色。全國名中醫陳慧儂教授運用中醫藥治療不孕不育癥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取得很好的療效,被稱為“送子觀音”。本書在歸納中醫藥治療不孕癥的進展基礎上,挖掘提煉陳慧儂教授治療不孕癥的學術思想,系統梳理陳慧儂教授治療不孕癥的臨證思路和十法十方及其臨床應用,并總結陳慧儂教授治療不孕癥的臨床經驗以及核心思想,通過經驗集可以清晰地體會到全國名中醫陳慧儂教授的臨床思維活動,可以從中學習治療不孕不育癥的思路、方法和具體的用藥經驗;對中醫藥治療不孕不育癥,具有重要的參考和指導意義。本書適于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臨床、教學、科研工作者參考和借鑒。
陳慧儂 李衛紅主編 ·中醫 ·12.4萬字
《任應秋講〈黃帝內經〉》主要根據1978年任應秋在中醫首屆研究生班上的講課錄音整理而成,包括25篇《素問》文獻的全文講解、《靈樞》大部分文獻的提要講解和提問答疑。對沒有講課錄音的部分,依據任應秋主編的《黃帝內經章句索引》進行整理。本書將《黃帝內經》的段落結構及其段意完整地展現給讀者,比較系統地反映出任應秋治《內經》的主要方法、成果和學術觀點。本書以《內經》系統的文獻結構為線索進行整理,有較強的可讀性;同時把篇解、全文講解、分段提要、提問答疑等內容結合起來編排,又使此書具有拓展思維的功能;在書后還收錄了任應秋對學習《內經》方法的指導,可供讀者參考。
任廷革 ·中醫 ·24.4萬字
目前中國兒童體質有所下降,少兒亞健康人數不斷增多,許多家長已經覺醒過度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會給兒童帶來損害,急需尋找有效的非藥物療法。兒童灸、兒童拔罐、兒童刮痧是中國傳統特色療法,操作簡單,安全有效,簡單易學,是一門綠色自然療法,副作用少,特別是對提高兒童體質,增強兒童的抗病、愈病能力有較好的作用,也符合時代需求。
劉明軍 陳邵濤主編 ·中醫 ·7萬字
本書稿為《中醫藥與中華文明》系列叢書的一本,本冊從中醫藥與哲學、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入手,讓讀者不僅領會中醫理論和中醫實踐的科學價值,體悟中華文明和中國智慧的博大精深,而且進一步認識馬克思主義真理對于挖掘、研究、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指導意義,認識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光輝前景。
茍天林編著 ·中醫 ·17.8萬字
中醫是一門非常重視臨床的醫學,所以熟讀名醫的醫案是學習中醫的最好途徑。《名中醫治療眩暈醫案精選》收集整理近現代著名中醫,包括京城四大名醫、國醫大師、眩暈學科帶頭人治療眩暈的醫案,每一個醫案都精挑細選,要求必須有復診,而且有確切的療效,醫案最后還有分析總結,對于臨床中醫師尤其是基層中醫師有非常高的指導價值。
唐先平 鐘利群 潘險峰 ·中醫 ·18.2萬字
本書在介紹針刺的基本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詳細講解了一百余種常見病的針刺治療,其涵蓋了內外科雜病、痹證痛證、皮膚病癥、男性疾病、女性病癥、小兒疾病、美容病癥等各科。適用于針灸臨床與教學、中醫美容、養生館及針灸愛好者學習參考。
向陽 向云飛 ·中醫 ·5.6萬字
光輝燦爛的古代中原文明誕生了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中醫藥學的源頭就在中原。在南宋結束以前,中國醫藥文化的中心一直在中原,可以說在那漫長的古代歲月里,中原醫學的發展就充分代表了中醫學的發展道路。因此,研究中原醫學對探討整個中醫學的發展歷程,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這是第一部系統研究中原醫學的著作,有著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
許敬生 徐江雁主編 ·中醫 ·55.3萬字
本書為河北省第二批“師帶徒”老師、第五批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王九一臨床經驗集。全書主要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薪火相傳之醫論篇,主要介紹王九一學術思想。第二部分為薪火相傳之專病論治及病案舉例。
王九一主編 ·中醫 ·12.8萬字
本書精選劉學文教授臨證用方60余首,包括經方、時方、自擬方,緊緊圍繞其臨證實踐,從原方加減運用、治療病種、典型病案(200余則)、現代研究等方面進行翔實的介紹,突出對當前疑難雜癥的運用經驗,力求通過精練的按語啟迪后學,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本書是劉學文教授臨床教學經驗的一次總結。書中所選病例均為臨床中有效病例,方藥記錄詳細,不加修飾,充分展現原始病例診療情況。書中所記錄處方在臨床中歷經反復實踐,均取得較好療效,絕非個案。
劉學文 方振偉 薄文斌主編 ·中醫 ·22.5萬字
劉尚義教授在五十余年的醫學生涯中,善治疑難雜癥,在治療腫瘤方面也有明顯特色,在中醫界有重要影響,其主要特色理論是“引瘍入瘤”,即將中醫瘍科治療理論用于腫瘤治療,豐富了中醫腫瘤學的治療思想,得到了學術界的一致肯定,有重要的推廣價值。本書系統闡述了劉尚義教授“引瘍入瘤”學術思想,從瘍理診瘤、瘍法治瘤、瘍藥療瘤方面進行深入論述,并介紹了劉尚義教授治療結直腸癌、膀胱癌、胃癌等多種腫瘤疾病的具體經驗。這是國醫大師的經驗結晶,有創新性,也為臨床疑難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唐東昕 楊柱主編 ·中醫 ·16.7萬字
本書為《常見病外治療法叢書》中的一種。中醫外治是以突出“中醫外治法”為特色的中醫藥學術中醫外治療效獨特、作用迅速、歷史悠久,具有簡、便、廉、驗之特點:包括按摩、熏洗、敷貼、膏藥、臍療、足療、耳穴療法、針灸、物理療法等百余種方法。與內治法相比,具有“殊途同歸,異曲同工”之妙,對“不肯服藥之人,不能服藥之癥”,尤其對危重病癥,更能顯示出其治療之獨特,故有“良?。ǜ呙鞯尼t生)不廢外治”之說。外治法多達四百余種,概括起來可分兩大類:藥物外治法、非藥物外治法。在治療范圍上一般分內病外治、外病外治兩大類,具體到臨床外治法又分為內科外治法、外科外治法、婦科外治法、兒科外治法、骨科外治法等。
葉進 ·中醫 ·17.3萬字
《傷寒活人指掌補注辨疑》是明代傷寒學家童養學為糾正元代醫家吳恕《傷寒活人指掌》之訛繆而著之傷寒學術著作。書凡三卷。首卷述六經傳變。卷二列傷寒諸證(實際上包括溫病、疫癘和一些雜病),是其主要內容,以先列吳恕的賦文,然后分句詳解的體裁寫成。其內容包含注解、辨證法、診脈法、用藥法(內含方劑)及總論等內容。作者分別闡述自己觀點,對《傷寒活人指掌》“論證用藥”之諸“錯亂”一一駁正。卷三列方劑114首,是作者所“集得之古方”,其所選方劑與前兩卷病癥相對應。各方先出方名,次述主治,再列藥物組成及劑量,最后說明制劑方法。本次整理以明崇禎五年壬申(1632)金陵刻本為底本,以清順治十八年辛丑(1661)醉耕堂刻本和清光緒十年戊子(1888)刻本為校本。
(明)童養學 ·中醫 ·3萬字
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撰用《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肝膽論治正文625條,載方59首;下篇精選晉唐以下肝膽諸論,計載方141首,全書載方共計200首。該集,上溯經典,下逮百家,分類詳釋,廣集名注。熔肝膽平、病、診、治于一爐,合理、法、方、藥為一體,對古今中外肝膽要論進行了高度綜合。書中選文廣博,論理精詳,集歷代名家臨證之精華,每多卓見,使得肝膽理治自成體系,是一部全面系統且具有較高學術和臨床應用價值的肝膽專著,誠為中醫臨床、科研和基礎理論研究者必備之書。
劉渡舟 楊波 ·中醫 ·33.1萬字
以蔡慎初教授為指導老師的國家級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一直致力于從中焦論治各種內科疾病,特別是各種難治性疾病并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我們對“上下交損,當治其中”理論進行發掘與整理,并對臨床從中焦論治而取得良效的各種內科雜病進行病案整理。從理論與臨床角度闡述從中焦論治內科雜病的可行性與確切療效。名中醫學術思想對于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特色鮮明的治療原則指導下的遣方用藥,療效卓著,需要繼承和發揚,并結合完整的理論研究體系,加以發揮和突破。
葉人主編 ·中醫 ·10.2萬字
本書針對沒有專業醫學背景和相關知識儲備的家長,從小兒推拿基本技巧、手法、準備事項和注意事項、寶寶常用穴位詳解、寶寶常見問題的中醫辨證到寶寶常見的27種疾病的推拿手法,深入淺出地教給父母用自己的雙手和全部的愛為寶寶緩解病痛。本書還配有寶寶穴位和按摩手法的彩圖,讓家長一看就懂,一學就會,真正把小兒推拿這種綠色療法運用起來,讓寶寶更加健康。
緣緣 ·中醫 ·6.4萬字
作為病理科醫生,作者在工作上經常面對尸體、內臟和細胞,鮮有親身接觸病者。然而,多年來處理過的個案,在她眼中其實都是一個個完整的人——有思想、有感受,也有血汗和淚水。他們患病的心情、面對生離死別的反應、種種喜怒哀樂,作者都嘗試以同理心感受,用筆墨記錄這些令人感動慨嘆的故事。在本書中,作者以細膩、冷靜而帶溫度的文字,與讀者分享她讀醫與成為醫生的經歷、對生與死的觀察,以及在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徘徊。透過這些經歷與案例,讀者可對醫科生的苦與樂、病理科醫生的工作內容與專業觀點、疾病與死亡的另一面等有更深入的了解。
許嫣 ·中醫 ·6.7萬字
本書以中醫經典理論三焦及經絡學說為基礎,結合作者40年的臨床經驗。把三焦作為人體的橫線,經絡作為人體的縱線,縱橫確定病位,按發病部位辨證治療體表疾病,同時總結了作者個人的用藥經驗,配以典型醫案,思路明晰,可操作性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宮振甲 ·中醫 ·21.8萬字
中醫學蘊含著豐富的預防醫學、健康管理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獨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歷經長期的實踐,逐步形成了中醫健康管理的理論體系和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技術方法。中醫學作為一種自然哲學模式的醫學體系而出現,它蘊蓄著豐富的醫學美學觀念。這些樸素的醫學美學觀念,是由于長期以來醫家和病家的審美理想與中醫實踐和中醫理論相結合而逐漸形成的。本書深入挖掘樂在其中的理論內涵。
武峻艷 ·中醫 ·11.2萬字
本書圍繞20首臨床常用經方的基本理論、名家經驗以及個人應用體會,從“經典原文”“功效主治”“研方心得”“臨床應用”諸方面進行闡述,從淺入深,從易到難,從理論到臨床,從教材到名家,生動形象地將方劑的內容表達出來。對《傷寒論》中20首經方提出了新的觀點與見解。在臨床應用部分采納諸多名醫驗案,進行了合并闡釋,使其簡單化、直觀化。篇中附有各家論述,對《傷寒論》研究各流派的論述擇其要者加以匯總,觸類旁通,使讀者不拘泥其方。篇末附有方證鑒別診斷,對中醫學習者有一定參考價值。
張哲 于睿主編 ·中醫 ·13.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