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此書為王琦醫書精選中的一種,本書篩選收錄了104首王琦教授用毛筆書寫的傳統處方,共分呼吸系統疾病方、消化系統疾病方、神經系統疾病方、循環系統疾病方、內分泌系統疾病方、雜病方、體質調理方、男科疾病方、婦科疾病方、膏方和外用處方等11個部分。每個處方除手稿圖片、印刷版文字,另有對每個處方或大致病情的簡短分析,既有書法的觀賞性,又體現處方用藥個中旨趣,以供學者領悟揣摩。
王琦著 張妍等整理 ·中醫 ·2.4萬字
《傷寒活人指掌補注辨疑》是明代傷寒學家童養學為糾正元代醫家吳恕《傷寒活人指掌》之訛繆而著之傷寒學術著作。書凡三卷。首卷述六經傳變。卷二列傷寒諸證(實際上包括溫病、疫癘和一些雜?。?,是其主要內容,以先列吳恕的賦文,然后分句詳解的體裁寫成。其內容包含注解、辨證法、診脈法、用藥法(內含方劑)及總論等內容。作者分別闡述自己觀點,對《傷寒活人指掌》“論證用藥”之諸“錯亂”一一駁正。卷三列方劑114首,是作者所“集得之古方”,其所選方劑與前兩卷病癥相對應。各方先出方名,次述主治,再列藥物組成及劑量,最后說明制劑方法。本次整理以明崇禎五年壬申(1632)金陵刻本為底本,以清順治十八年辛丑(1661)醉耕堂刻本和清光緒十年戊子(1888)刻本為校本。
(明)童養學 ·中醫 ·3萬字
自2017年11月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組織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統一考核。為幫助考生順利通過考試,我們組織專家編寫了這套《全國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核通關系列》。作者經深入解讀最新大綱、剖析歷年真題后,估測出真卷的考點分布,力求為考生還原最真實的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核環境,使考生在備考前對大量習題進行充分練習,從而全面了解自身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補缺。本書包含11個學科2500道題,每題附有參考答案和解析,方便考生逐步建立自己的解題思路,高效復習。
全國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核命題研究組編 ·中醫 ·50.1萬字
本書分為上篇(總論)和下篇(各論)兩大部分:總論分為三章。第一章為緒論,較全面地闡述了中醫臨床安全合理用藥的基本概念、意義及目的,以及追溯中醫臨床安全用藥的源流,介紹中國大陸和香港的有關法規,歸納中藥的安全性與中醫臨床合理用藥的基本要素等。第二章從藥物因素、醫學(用藥)因素、機體和環境因素,以及藥后調攝等方面闡述了與中醫臨床安全合理用藥的相關因素。第三章從中藥作用的基本原理、有毒中藥的安全合理用藥、各系統病證的用藥特點,以及中藥藥膳、特殊人群、病證用藥禁忌、正確書寫處方等方面闡述中醫臨床安全合理用藥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劉良主編 ·中醫 ·41.8萬字
本書共分四章。第一章針路歷程,為作者學醫成才及行醫歷程之回顧。第二章談針論道,是作者對一些針灸理論的探討,涉及針灸的療效、刺法量學、針灸心理學、火針療法及三通法的認識和理解。第三章臨床醫話,對一些臨床敏感話題如中醫與巫術的區別、針灸治病的機理、灸法可否治療熱證、針灸減肥的機理等做解答,還介紹了一些疾病的治療經驗和體會,涉及面較廣。第四章醫案精選,選擇46個疾病50余個案例,涵蓋內、婦、外、五官、骨傷科,介紹了針刺治療經過并附有按語。
楊光編著 ·中醫 ·11.7萬字
本標準規定了人體耳穴的名稱和耳穴的標準定位。包括耳郭方位術語、耳郭表面解剖名稱及有關術語、耳穴名稱與定位的說明、耳穴名稱與定位、耳穴名稱與定位命名原則及定位原則、耳郭基本標志點、線的劃定及耳郭分區說等內容。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 ·中醫 ·1.3萬字
《原機啟微》,成書于1379年,元·倪維德著,全書2卷,附錄1卷。上卷論眼科諸疾的病因、病機與治療;下卷為附方;附錄1卷載薛氏增補的眼科醫論7首以及部分眼科方劑。一些眼科名方如黃連羊肝丸、磁朱丸、石斛夜光丸等,仍為臨床習用。
倪維德 ·中醫 ·4.2萬字
本書為河北省第二批“師帶徒”老師、第五批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王九一臨床經驗集。全書主要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薪火相傳之醫論篇,主要介紹王九一學術思想。第二部分為薪火相傳之專病論治及病案舉例。
王九一主編 ·中醫 ·12.8萬字
本書稿為《中醫藥與中華文明》系列叢書的一本,本冊從中醫藥與哲學、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入手,讓讀者不僅領會中醫理論和中醫實踐的科學價值,體悟中華文明和中國智慧的博大精深,而且進一步認識馬克思主義真理對于挖掘、研究、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指導意義,認識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光輝前景。
茍天林編著 ·中醫 ·17.8萬字
本書首先詳細闡述四部脈法(人迎脈、寸口脈、沖陽脈、太溪脈)、金銀針、針刺順序、切脈針灸穴組命名規律、取穴方法(附有75穴取穴法)、進針手法等相關知識,然后詳解切脈針灸穴組70余組,分整體上下陰陽調整取穴、辨病取穴、對癥取穴三部分論述,每一穴組均寫明作用、主治病證;每穴均配有插圖,全書共計150余幅。全書文字簡練,重點突出,圖文并茂,方便記憶和臨床運用,適合切脈針灸初學者隨時翻閱學習,對臨床帶教也有很大幫助。
俞云主編 ·中醫 ·2.6萬字
本書針對臨床常見腫瘤以及發病率相對較低但中醫臨床確有優勢的部分腫瘤進行分篇論述,同時結合目前腫瘤治療毒副作用提出確實有效的中醫防治方案,并將目前中醫治療腫瘤的相關藥物做了歸納和梳理,便于查詢。具體內容包括:中醫類證鑒別、辨證分型與辨證施治、常用加減用藥、辨病用藥和中藥外治、中成藥、中藥單方驗方等。
李雁 朱為康主編 ·中醫 ·35.9萬字
山西老中醫閆云科先生先后跟隨梁致堂、李映淮、劉紹武諸先生臨床,臨床主張以病機為圭臬,抓主證作標靶,有是證用是方。著有《臨證實驗錄》《經方躬行錄》,并作為主要負責人整理出版山西李翰卿先生遺稿《傷寒論113方臨床使用經驗》。其對經方運用理法純熟,方藥精當,對經方理論也有自己獨到的認識,充分體現了中醫簡便廉驗的特色。本書系作者學習、運用經方之心得實錄。書中有類似方的比較及作者驗案、得失,分析詳明,文筆樸素,可讀性與指導性較強。
閆云科 ·中醫 ·8.5萬字
本書匯集四川基層名醫李榮光先生畢生的臨床經驗,學術思想、醫話擷英、臨床驗案皆從病案入手,抽絲剝繭般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機、辨證與治療,真實呈現了一位基層醫生幾十年的臨證體悟,可供中醫臨床工作者品讀參考。
李榮光 ·中醫 ·9.7萬字
中醫病因是聯結中醫理論與中醫臨床的橋梁性知識,然而,最新版的《中醫基礎理論》教材關于中醫病因的內容卻只有24頁紙,約3.5萬字的內容,將病因分為外感病因、內傷病因、病理產物性病因和其他病因4類,介紹各類病因的致病特點。但是,中醫病因的生物學基礎及其致病機制并不清楚。中醫病因學是一門研究致病因素的客觀實在及其致病機制的中醫基礎學科。傳統中醫學命名了少量的疾病,如瘧疾、痢疾、天花,但更關注大量的癥狀和癥狀組合(即證候);現代西醫學描述了少量的癥狀,如發熱、疼痛、發紺,但更強調大量的疾病和癥狀組合(即綜合征),如何使傳統中醫學的癥狀、證候與現代西醫學的疾病、綜合征相互融通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關鍵科學問題。
張啟明主編 ·中醫 ·27萬字
《本草綱目》所述內容實用,涉及知識廣博,不僅對中國古人的飲食養療產生了很大影響,而且對現代醫學、現代飲食學、現代養生學、現代保健品的開發,也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因此,本書在參考了多種版本的《本草綱目》基礎上,以面向大眾、經濟實用為目的,以盡可能展示原著的全貌和完整為前提,并適當地刪去了一些怪異難得的品物和一些缺乏科學性的醫方,以利于讀者更好地掌握日常飲食養療的知識,以便讀者更好地結合實際生活進行參照學習運用,真正獲得保健養生的幸福生活。
李時珍 ·中醫 ·3.7萬字
《劉涓子鬼遺方》,晉末劉涓子著,該書揭示了癰疽的病因、病機及其鑒別診斷,強調早期治療的重要性。治療方法上,以外治為主,運用針灸、外用藥、癰腫的穿刺、切開、排膿、引流等;同時也強調內治,主張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補氣生津為原則,為后世外科用消、托、補三法奠定了基礎。(本書與集團所屬出版單位業務范圍相一致)
(晉)劉涓子 ·中醫 ·2.3萬字
《古方匯精》,清代愛虛老人輯,刊行于清嘉慶九年(1804)。全書五卷,匯錄古醫書中的有效成方及單驗方共計400余首,分內癥、外科、婦科、兒科、奇癥五門。各門先設小引,以明該門制方大法,繼之分列諸方,各方注明其主治、處方及炮制、使用方法,便于學者對癥選方。另外,對婦人胎產、小兒變蒸、瘡瘍辨證等亦有所論述。本次整理以清嘉慶九年京江尊仁堂刻本為底本。
愛虛老人 ·中醫 ·6.8萬字
本書為國內首部全面系統介紹中藥熏蒸療法的專著,全書分總論和各論兩大部分,總論部分扼要敘述了中藥熏蒸療法的歷史沿革(包括最新研究進展)、作用機理、特點和適應范圍、種類及具體操作方法、中藥熏蒸療法的器械介紹以及熏蒸療法的使用注意等。各論部分以常見疾病為綱,以中藥熏蒸方為目,介紹內科、外科、骨傷科、婦科、兒科、男科、皮膚科、五官科及肛腸科等140多種常見疾病的中藥熏蒸療法,每種病癥首先簡要介紹主要癥狀、病因病機、常規治療及中藥熏蒸治療的優勢,隨后按中藥熏蒸方法不同而逐條分述,每一方法下又按藥物組成與方法、治療效果、典型病例、討論等逐項敘述。每章之后集中列出參考文獻,書后附有病名索引,以利讀者查詢。
梅全喜 何庭華 ·中醫 ·22.3萬字
焦樹德(1922-2008),國家第一批名老中醫,中醫大家,中國中醫藥學會中藥學會理事、中國中醫藥學會中醫風濕病學會主任,他提倡具有中醫特色的創新,在診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方面頗有心得,本書記錄了焦樹德教授100個臨證精選醫案,每案后有其學術繼承人閻小萍教授精辟按語。本書按原本風貌出版奉獻給大家,期望更多的同道、后學者悟之、學之、承之、揚之,為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繼承和發揚工作努力。
閻小萍 ·中醫 ·11.3萬字
《中醫必背紅寶書》精選中醫經典中的重要篇章、段落、條文,包括《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黃帝八十一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熱論》《溫病條辨》等。
劉更生主編 ·中醫 ·6.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