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國古代文化的經典:<周易>》將《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識介紹給讀者,力求能引導讀者對《周易》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金開誠 ·中國哲學 ·2.9萬字
本書從經學的角度闡釋《周易》易理,參考近百種易學著作,其中以胡瑗、程頤為主干,兼收史事宗,乃至象數派的某些解釋。文字通俗易懂,說理透徹深刻。
姜廣輝演講 吳國龍 普慶玲整理 ·中國哲學 ·16.7萬字
古典儒家思想對今天的中國和世界還有價值嗎?兩千多年前儒家的政治和倫理智慧和今天被作為普遍價值的民主與自由,是彼此相容,還是針鋒相對?《舊邦新命:古今中西參照下的古典儒家政治哲學》作者聚焦于儒家的政治哲學,并且承擔了從正面建設性地解決儒家思想與民主觀念能否相容的巨大挑戰。這一工作毫無疑問將對目前蓬勃發展的國學研究提供一條范列式的門徑。作者運用其對西方政治哲學基本理論的嫻熟理解,逶過細讀文本,別開生面地展現出了古典儒家那種富于情境性的智慧。同時作者也有意識地在附錄中,介紹了自己對古典文本頗有成效的解讀方法。就如作者所贊同的“接著講”的原則,古典儒家的政治智慧在闡釋和對話中復活并臣繼續生發,而作者的立場既非把儒家作為西方普遍觀念的映像,也不鼓吹儒家思想的特異性,而是將儒家思想作為中國參與當今擻界文化建設過程的主要角色,一個滋育我們創造或怒象一個更美好世界的源泉。
白彤東 ·中國哲學 ·14.9萬字
《中和論道》第三輯屬于中和集團與西北師范大學哲學學院共同主辦的“中和論道——哲學沙龍”系列叢書。本書以六次學術演講、評議與現場問答為基礎,整理結集而成。主講人來自清華大學、臺灣佛光大學、甘肅省委黨校與西北師范大學,講座內容既有艱深的哲學核心問題,例如形而上學的實質、自由意志與決定論,也有哲學史的深入思考,古可追溯到柏拉圖與開放社會,今可延伸到舍勒論羞恥與怨恨。除此之外,還有中國哲學、科學與人文的探究,如魏晉玄學的歷史圖像和科學的人文起源。總體來說,內容涉及哲學的許多重要論題,講演和現場互動緊密配合,精彩紛呈。
胡好主編 ·中國哲學 ·17.5萬字
《周易玩辭》十六卷,南宋項安世撰。該書《自序》中說:“以《易傳》之理觀吾書,則本末條貫無一不本于《易傳》者;以《易傳》之文觀吾書,則未免有使西河之民疑汝于夫子之怒。”這點出了該書兩個方面的特點,第一,就思想內容而言,該書所論大體遵循程頤《易傳》,未有明顯超越。第二,就解經方法而言,該書擺脫了程頤“得其義則象數在其中”的觀點,提出“因辭測象”的解《易》思路,并對易學史上的象數資源廣泛取用,通過比勘互證的方法力求發現象辭之間的邏輯關系。
(宋)項安世 ·中國哲學 ·18.2萬字
《春秋本例》二十卷,全名《西疇居士春秋本例》,北宋崔子方撰。本書大旨認為《春秋》編年以為體,舉時以為名,著日月以為例,而日月之例,又其本,故曰《本例》。全書凡一十六門,皆以日月時推之,而分著例、變例二則。義例之學秉承《公羊》《谷梁》傳統,是《春秋》研究史的一大特色。研《春秋》而講求義例者四十馀家,崔子方的《春秋本例》便是北宋“春秋學”的一部重要言例之作。《四庫全書總目》評曰:“說《春秋》者,古來有此一家,今亦未能遽廢焉。”納蘭性德《涪陵崔氏春秋本例序》評曰:“其義約而該,其辭簡而要,可謂善學《春秋》者也。”本書有《中華再造善本》影宋刻本、《通志堂經解》本、《四庫全書》本等,頗有校勘整理之必要。
(宋)崔子方著 侯倩點校 ·中國哲學 ·6.9萬字
王羲之是眾人皆知的“書圣”,他以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書法藝術獨步古今,魏晉玄學則是繼先秦、兩漢之后中國哲學的又一高峰,它不僅整合了秦漢儒道兩家思想,而且融合了西土的佛教義理,中國哲學的儒、釋、道精神內核由此形成,鼎盛的隋唐佛學隨之開啟,宋明理學也濫觴于此。“書圣”王羲之在東晉的出現,是玄學藝術化的體現,《書圣之玄》選取玄學代表人物郭象、嵇康為中心,研究王羲之的玄學思想和背景。全書穿針引線,將哲學思想和書法藝術一點一滴逐步打通。
王云飛 ·中國哲學 ·9.9萬字
兩千多年后,我們的人生依然需要莊子透視古今的超凡智慧。一部《莊子》,成就了多少文人雅士。“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正因為世道污濁,所以他才退隱,與世無爭。正因為人生有太多約束,所以他才強調逍遙。
李世化 ·中國哲學 ·18.8萬字
墨家作為與儒家對立的學術、政治團體,與聲勢浩大的儒家分庭抗禮,平分秋色,甚至后來居上,以至于“亞圣”孟子都不得不驚呼:“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墨家之所以能在戰國初期異軍突起,根本原因在于它比儒家更適應當時的社會發展需要,它提出的一些新的主張引起上至諸侯、下至黎庶的強烈興趣。墨家以尚同為政治主張的核心,以“兼相愛”為道德理想,以“交相利”為倫理原則,其邏輯學在中國邏輯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并唯一公開研究、討論宗教問題。墨家興起于春秋末期,活躍于整個戰國時期,漢初中絕,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段“絕唱”。本書在對《墨子》書進行系統梳理的基礎上,試圖用通俗的語言介紹墨子和墨家學說的主要內容。
李亞彬 ·中國哲學 ·9.9萬字
《探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是火箭軍工程大學政治系政治理論教研室副教授劉西山、李斌通過經典文獻研究法、思想與現實比較研究法、理論邏輯與歷史邏輯相統一的研究法著述的一本哲學作品。本專著意在揭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闡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繼承、貫徹和發展。主要包括: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的新時代形態,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分析解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了新時代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思想,開啟了人的全面發展新篇章。兩位作者在研究時,既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邏輯置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邏輯中,來揭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繼承和實現;又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邏輯置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邏輯中,來揭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與發展。
劉西山 李斌 ·中國哲學 ·17.7萬字
孔子是一位從古至今不斷被述說、被研究的思想家,同時又是很難定論的思想家,直到今天他的思想不僅影響到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而且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與西方文化以及各國文化進行平等對話、增進了解的過程中也是有獨特貢獻的。本書是關于孔子的一本學術普及讀物,作者以《論語》為原始文本,參考了史書上的有關記載以及現存的研究成果,系統介紹了孔子的生平,講述了孔子的主要思想如天人之學、仁的學說、禮的學說、德治學說、文藝思想、教育思想等,客觀公允地介紹了孔子作為儒家學派創始人的巨大貢獻和學術成就。
蒙培元 ·中國哲學 ·10.9萬字
儒家心性之學作為一種為己之學、成德之教,原本不是純粹的知識思辨,而是一種體知、體證于身心的學問。這也是近年來宋明理學研究所關注的一大議題。本書收錄的九篇論文,是作者關于王陽明及其后學致良知工夫的相關研究,也體現了作者對于如何詮釋儒家心性之學的相關思考。作者力圖擺脫哲學概念式的“工夫論”分析模式,從各種角度對心學“工夫”本身加以如實呈現、系統梳理。
張衛紅 ·中國哲學 ·10.8萬字
王陽明一生遵循孔子“述而不作”的思想,雖沒有專門解注《論語》的著作,但在他的文集中卻散見大量對《論語》的解注,通過解讀這些解注,本書認為,王陽明的心學思想是他從《論語》等典籍中體悟出來的,王陽明《論語》學中體現出了圣學、心學和實學相統一的特征,而圣學、心學和實學也是陽明學的三個重要特征。陽明學首先是圣學,因為圣學,才把它與佛、老區分開來;其次是心學,因為心學,才把它與程朱理學區分開來;最后是實學,因為實學,陽明學才易于實踐從而被人所接受。因此,王陽明《論語》學可稱得是上具體而微的陽明學,在陽明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牛冠恒 ·中國哲學 ·13.3萬字
本書《章太炎與明治思潮》奠基于作者對于日本思想史尤其是明治時期思想史的深入了解,通過仔細研讀章太炎的《訄書》和《民報》時期論著,對比其中引用西方思想文字和明治時期姉崎正治、中江兆民等著作,發現章太炎以明治思想家為媒介,大量引用了西方思想;或者說,章太炎對于西方思想的吸收與接受,是受到明治思潮所影響的。更進一步,章太炎在經歷了《訄書》時期對于西方、日本思想的吸收之后,從《民報》時期開始對西方思想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從而建立了自己建基于中國文化傳統之上獨特的哲學體系。本書是一部優秀的研究章太炎的論著,為國內學界呈現了一個不一樣的章太炎和章太炎研究方法,有助于深化學界對于章太炎的研究。
(日)小林武 ·中國哲學 ·10.8萬字
本書詳細介紹了諸葛亮、顏之推、謝安、范仲淹、歐陽修、包拯、蘇洵、朱熹、張英、曾國藩10位歷史名人的治家之道,這些家訓沉淀著豐富而又厚重的智慧,具有豐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義。也正是由于這些家訓的存在,才使得一個人、一個家族,乃至整個國家都擁有了靈魂,使得華夏文明亙古長青。這是一部治家圖書,也是一部修身指南。這些古圣先賢所留下來的家訓給我們帶來了諄諄教誨,也令我們感受到了一股浩然正氣。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這正是我們所要牢記的,而這種高尚的情操也時刻激勵著世人。
季風 ·中國哲學 ·9.4萬字
《弟子規》是非常富有儒家特色的文化讀物,是家長們啟蒙養正,教育后輩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集中國傳統家訓、家規、家教之大成,是當今社會孩子們從小做人處世的基本教導,是人生第一規。本書按照《弟子規》的原文進行詮釋和講解,主要分為“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七篇,書中大量引用了圣賢哲理妙論進行說理,穿插了一些古代經典故事和現實熱點,將《弟子規》蘊涵的智慧與人們習慣性的行為方式相結合,將傳統文化的厚重感與當今鮮明的時代感相結合,是國學愛好者、企事業員工和青年學生們提升個人修養、塑造健全人格、培養良好習慣的必備讀物。
諸葛文 ·中國哲學 ·12.3萬字
本書是嶺南學術文叢之一種,也是作者問永寧的論文合集,收錄了作者在學術道路中所作的若干文章,在文獻考證研究的基礎上,主要圍繞著易學的歷史發展、不同易學家的思想、經典文本《太玄》的考證等幾個方面進行闡發。對重要易學家思想的探索如楊簡、黎遂球、權克中(韓)、揚雄等,主要考察其人的易學思想及解易的方法,并對其思想進行評價與思考;對易學文本的考察則以《太玄》的作者、測詞、筮法、與古易的關系等為主,學理性強,展現了作者深厚而扎實的學術積累。書中還貫穿了作者的思考及對當今易學研究的一些看法,體現了作者的質疑反思精神。全書論據扎實,引證豐富,編排適當,行文流暢,既有歷史脈絡的梳理,也有經典文本的注解,是研究《太玄》與易學關系的重要參考,也是作者多年易學研究成果的展現,亦為當今學界的易學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考路徑。
問永寧 ·中國哲學 ·14.3萬字
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特邀嘉賓,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客座教授。知名中醫專家、中醫診斷學博士,北京電視臺《養生堂》欄目創始人之一、前任主編羅大倫重點新書。這是一本把《道德經》講活了的曠世經典。逐字逐句為您講透做人之道、做事之道、健康之道。做才是得道,做才能得到。知名中醫專家、中醫診斷學博士羅大倫從中醫修養身心的角度,為您逐句逐字解讀《道德經》,把其中的智慧總結提煉成通俗易懂的語言,帶您讀懂、讀透《道德經》,結合其中流傳千年的智慧,助您解決生活中的常見的各種實際問題。教您把自己的位置放低,把心放空,把名利看輕,把事做成,把身體照顧好。這是一本人人看得懂、用得上的《道德經》經典解讀本。
羅大倫 ·中國哲學 ·13.6萬字
本書收入了《開放的心靈與審美的心境——〈莊子〉內篇的心學》、《心通道境:心靈的內修與審美空間的外移——〈莊子〉外雜篇的心學》、《莊子論人性的真與美》、《莊子論情:無情、任情與安情》、《〈莊子〉抒情傳統在后代的回響》等論文,以及《〈莊子〉“心”、“性”、“情”三字出處索引》一個附錄,深入解析了莊子人性論中的情性觀,描述了哲學史上自然人性論的主線脈絡,揭示了莊子在道情、天情的統攝下,關照現實人生的“任其性命之情”與“安其性命之情”的理論走向。
陳鼓應 ·中國哲學 ·8.9萬字
本書《老子》原文選擇具有極強歷史延續性和文化實踐性的傳世通行善本,一字未動。注釋部分以盡可能符合老子原意為基本原則,從造字本意、相近年代典籍用法、原文互證、邏輯一致四個方面入手,逐字逐句對《老子》做了細致全面而又深入淺出的解讀,方便讀者理解掌握老子思想精髓,從而在實踐中得以運用。
(春秋)老子著 鄧景異注釋 ·中國哲學 ·7.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