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孟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一脈的重要代表,他的思想數千年來被反復述說和研究、卻仍然無法被窮盡,直到今天仍影響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書是關于孟子的一本學術普及讀物,作者以《孟子》為原始文本,參考了史書上的有關記載以及現存的研究成果,系統介紹了孟子的生平,講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社會經濟思想、天人學說、生態學說、人性學說、人格修養和境界等主要思想及其歷史地位等,并著重辨析了“新儒學中的孟子”,客觀公允地介紹了孟子作為儒家學派重要代表的巨大貢獻和學術成就。
蒙培元 ·中國哲學 ·13.5萬字
作者延續《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中最后一卷的問題意識,將“有關中國革命及其意識形態的歷史分析”作為全書的研究宗旨,致力于將中國20世紀的思想和歷史建構為思想的對象。全書共三部,主題分別為:第一部“世紀的誕生:中國革命與政治的邏輯”;第二部“世紀的多重時間:帝國、革命與跨體系的運動”;第三部“世紀的綿延:重新政治化與齊物平等的哲學”,展現了他長期以來對“短20世紀”的中國從時間到空間、從歷史到社會、從政治到信仰之巨變的宏大研究。
汪暉 ·中國哲學 ·35.8萬字
本書以歷朝歷代成就大業者的故事為藍本,一一講述賢者用人的智慧:齊桓公重用管仲,成就了一番春秋霸業;秦始皇重用韓非、李斯,橫掃六國,一統天下;劉邦掌控張良、韓信而成為西漢的開國之君;劉備以隆中對識得諸葛亮,而成就“三分天下”之勢;唐太宗采用“慎擇”的用人方式,終有“貞觀之治”的盛景;朱元璋憑借自己的真誠感動了心如死灰的前朝落魄士子劉伯溫,使他終歸自己帳下……舉不勝舉的領導者展示著他們高超的用人藝術。用人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只有講方法、講藝術才會有更佳的效果。
郝勇編著 ·中國哲學 ·23萬字
以哲學為視角,梳理兩千余年政治哲學的發展脈絡,探尋中國古代王朝的統治邏輯。歷史作家郭建龍“密碼三部曲”之一,另有《財政密碼》《軍事密碼》。俞敏洪、劉蘇里、余世存、楊斌、施展、羅振宇、李碩、張明揚鼎力推薦!本書從西漢講起,敘述大一統時代到來之后的思想流變。通過講解哲學發展的來龍去脈,讓讀者清晰地看到中國哲學如何演化、為什么這么演化,理解政治與哲學互動的奧秘。中央王朝的政治哲學可以被視作思想格式化與反格式化的歷史。作者在本書中將其分為兩個大的周
郭建龍 ·中國哲學 ·31.8萬字
邵雍是北宋理學建立時期的重要哲學家、易學家,其思想具有高度的獨創性。然而,與同為北宋五子的周敦頤、張載、二程四子相比,邵雍的哲學因其異質性和復雜性,而鮮有深入的綜括研究。《觀物》一書旨在完成這個頗具難度的課題。全書視野開闊、考辨扎實、分析細密,對邵雍的生平、著作與哲學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是邵雍研究的最新成果,對宋明理學等相關研究也具參考意義。作者認為,邵雍哲學的精神在于“觀物”之理。這一主題內在地開出了兩方面的路向:其一,邵雍以高度形式化的數理原則,空前具體地描述了“物”的條理、結構與規律,突顯了存在的確定性、物理的秩序性與世界的一貫性;其二,邵雍儒道兼綜的思想底色,催生出了獨特的“觀”的心性哲學與人生態度。只有通過對邵雍“觀物”之理的深入抉發,才能明確認識到:邵雍龐大高嚴的物理建構與自在灑脫的人格氣象,既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質,也內在于時代的普遍思潮之中,他用一種極為特殊的思想形態,為即將到來的理學時代作了剛柔兩方面的奠基。
李震 ·中國哲學 ·36.9萬字
這本《韓非與法家思想》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該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 ·中國哲學 ·3萬字
道家思想的千年不衰在于它幫助人們在出世和入世之間找到了平衡點,既取得了世俗的成功,又不失去自我的精神家園。然而無論是《道德經》還是《莊子》都太過玄妙深奧,艱澀難懂。本書將《道德經》和《莊子》輯錄在一起,總結了道家的智慧精華。從生死、機心、名利、養生、自由等幾個方面,以理論和事例相結合的形式將老子和莊子的智慧闡述出來。希望以此來安頓人們的心靈,啟發人們超脫現實世界的物欲之海、名利之場,過上一種合理節欲、有利身心的生活,提高大家的生命質量。
慧鈺 ·中國哲學 ·17.9萬字
中國的哲學源頭可追溯到先秦諸子百家思想,其中尤以儒、道兩家為主流,而莊周的《莊子》可謂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和儒家強調積極入世并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相反,道家崇尚出世,由老聃的“無為而治”到莊周的“無為而無不為”,莊周在這條路上走得比老聃更遠。
劉亞玲編著 ·中國哲學 ·14.5萬字
本書是已經出版的《論語通解(一)》一書的姊妹篇,續集,內容包括作者第十四講至二十四將的內容。本書作者以親和力的語言和輕松的講座方式呈現給讀者。作者通過自己對《論語》經典著作的深刻地理解和切身地體悟,結合當前讀者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進行了通俗地講解和闡釋。
鐘永圣 ·中國哲學 ·24.9萬字
王陽明的心學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論;“知行合一”的認識論;“致良知”的修養學說。他認為,心,乃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心外無理,心外無物,這也是其心學說的基本觀點。知行要合一,言行要一致,每個人都要踐行自覺的道德規范。任何外在的行動、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統一于心。善與惡產生的源頭是人們自己的心,從“良知”出發,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為圣人。
弘逸 ·中國哲學 ·17.7萬字
“求學”,既有作者對不懈追求學問的自勵,也有對繼續求學醫院的表達。收入本書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間的作品。其時,作者在北京聯合大學和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機關任職。本書主要是對作者這段那時間工作和學習的一種記錄,或一種既你那,包括論文、調研報告、讀書筆記、講稿等。
席文啟 ·中國哲學 ·38.5萬字
長篇文化哲學散文《老子如是說》,利用東西方一些哲學成果,以當代人的科學思維,特別是宇宙學的新認識,冷靜地剖析、客觀地批判與弘揚并重,科學化地解讀《老子》,破譯《老子》深刻的哲學密碼,溯本求源,最大限度地接近《老子》哲學的本真,敘前人之未敘。啟迪思想,照亮心靈,凈化道德,革新習俗,引人看清自己,看清自己性格的兩面,更能了解我們中華民族性格的多面性與深刻性。文筆幽美鮮活靚麗,恣肆縱橫。
杜明權 ·中國哲學 ·17.9萬字
本書利用經典詮釋學、哲學、文化人類學、比較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審視、反思譚嗣同的哲學思想;通過對譚嗣同所關注的哲學問題的具體解讀以及與其他人的比較分析,對譚嗣同仁學視域下的以太觀、三綱觀、平等觀和孔學觀視域下的諸子觀、經典觀等進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力圖全方位、多維度地呈現和還原譚嗣同的哲學思想。
魏義霞 ·中國哲學 ·44.7萬字
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提出了“天人合一”“清靜無為”“有容乃大”“大智若愚”等觀點,寄寓著豐厚的做人哲理,凝結著深邃的處世智慧。心中有“道”,所以氣度非凡,憑借強大的正能量震懾場面、影響他人,左右事態的發展。漫步人生,以道來處事,以氣場來應對各種形形色色的人,那么生活就會變得輕松和愉快,走到哪里都是如魚得水的感覺。人生即是道場,想要活得精彩,活出灑脫,可以修煉道的氣場,從自在中修身、養性、助人、成事。
弘逸 ·中國哲學 ·17.6萬字
《易經》是我國一部古老而深邃的經典,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喻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如何讀懂這部經典呢?《系辭》是我們解開這部經典的鑰匙。《系辭上下》是孔夫子讀《易經》所寫下的讀后感,把易之大道做了精細的闡發,所以解讀了《系辭》,就可以明了圣人心意,共振圣人情志,修賢人之德,成賢人之業,進而天下之理得矣。《系辭》認為,《周易》是一部講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四種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觀變,三是制器,四才是卜占。《周易》是憂患之書,是道德教訓之書,讀《易》要于憂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為化兇為吉的手段。讀懂《系辭》是我們參透《易經》的必由之路。
徐丙昕 ·中國哲學 ·20.5萬字
本書將有清一代的學術演進,分為清初學術、乾嘉學派與乾嘉學術、晚清學術三個階段,并對這三個階段做了整體性的研究,既有宏觀的把握與識斷,也有微觀的考辨與探析,體現了目前清代學術研究的最新成就和高度。本著作運用學術史與社會史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不僅全面、系統、深刻地揭示了有清一代學術發展的源流嬗變,而且對學術演進與世運變遷、政治文化導向等之間的密切聯系,給予了充分關注,深入闡釋。這是一部功底扎實、內容豐厚、史論結合、視野開闊、多維創新的重要清代學術史著作。本書的出版,將有力地推進清代學術史研究的深化和提升。
陳祖武 ·中國哲學 ·37.9萬字
陰陽家所倡導的陰陽五行觀念自西漢時起成為中國傳統社會無所不在的文化要素,故欲了解中國古代的宇宙圖式、政治運作、制度設計、生活方式、價值取向乃至身心修煉,則不能不對陰陽家和陰陽五行思想有所認識。本書上篇以陰陽五行觀念為主軸,辨析其發生演變之源流,及其對儒學、易學、醫學、仙學、理學之滲透,明其道而述其學;下篇則選擇星占、風水、相人、算命四種術數加以扼要之介紹,窺其術而析其技,裨使閱者能得陰陽家和陰陽五行思想之大略。
陸玉林 唐有伯 ·中國哲學 ·18.1萬字
《讀點大師:胡適人生講演集·博愛》收錄胡適先生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關于人生問題的講演實錄,內容詳盡充實,原汁原味地再現一代大師的講演風采,還原當時中國社會的風起云涌,讓我們領略特定時代風口浪尖上催生的偉大思想和智慧結晶。胡適先生主張修己以安天下:“為己而后可以為人,求學而后可以救國”,這種圓融的態度在當時曾引起軒然大波,但在今天看來,這種通達的思想未嘗不是飽含著熱情和希望,將民族的氣節和精神有力地傳承下去。他給讀者帶來的不一樣的聲音,足可以引起我們對人生更深層的思考。
胡適 ·中國哲學 ·16.5萬字
本書主要是參照《帛書易》的思想成果對通行本《周易》進行的通俗化解讀,計劃為廣大易學愛好者提供一本入門讀物。根據《帛書易》的研究會發現,通行本《周易》有許多地方在錯解和誤讀。雖然學界關于《帛書易》形成了豐富的思想成果,基本都集中在文字的考釋,而缺少一種整體性的關照。尤其是,把這些考釋成果融入到通行本《易經》之中,并進行通俗化的解讀的文本還看到有人做過。除了參照《帛書易》外,本書還主要參照的解易文本有:《周易鄭玄注》《周易王弼注》《周易正義》《伊川易傳》《周易本義》《周易折中》等
王緒琴 ·中國哲學 ·17.6萬字
本書系根據辜鴻銘第一本著論語的英文版翻而來。本書一個重要特點是引用歌德、卡萊爾、阿諾德、莎士比亞等西方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的話來注釋某些經文,對于幫助讀者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無疑是很有意義的。作者還在注釋中將書中出現的中國人物、中國朝代與西方歷史上具有相似特點的人物和時間段作橫向比較,有助于讀者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人更好地把握儒家經典的內容。
辜鴻銘 ·中國哲學 ·14.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