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道德經》亦稱《老子》,或稱《五千言》,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更是中華文明的智慧源泉。本書在原文的基礎上,加了精細的注釋譯文,闡述其微言大義,便于您閱讀和理解;還以現代人的視角,在對原著箴言進行經典解讀的同時聯系當下,意在揚棄封建糟粕,賦予時代新義,為您處理社會問題提供有益的借鑒。精煉的文字力求妙傳其清韻,豐富其內涵,是一部有益于人們陶冶情操、磨煉意志、奮發向上的經典讀物。
孫敬武編著 ·中國哲學 ·14.6萬字
本書針對2019年實施的《中華通韻》,配合現代韻體作品創作者的用韻需要,將古今新舊韻書匯編成書。本書可謂“小而全”,可以兼容當前使用的各種普通話音系韻書;并且可以有比較地使用傳統的《詞林正韻》(含《佩文詩韻》《平水韻》)、《中原音韻》,充分體現了“知古倡今,雙軌并行”的用韻原則,是一本便于攜帶、方便檢用、適合現代人進行舊體詩詞創作的小型韻書,是廣大韻體文讀者和創作者不可或缺的必備工具書。
湖北省荊門聶紺弩詩詞研究基金會 ·中國哲學 ·4.5萬字
《晏子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齊國政治家晏嬰言行的一部歷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間傳說匯編而成,書中記載了很多晏嬰勸告君主勤政,不要貪圖享樂,以及愛護百姓、任用賢能和虛心納諫的事例,成為后世人學習的榜樣。晏嬰自身也是非常節儉,備受后世統治者崇敬。
(春秋)晏嬰著 東籬子解譯 ·中國哲學 ·19.8萬字
范仲淹主持的慶歷新政,是以整飭吏治為首要,以改革科舉、興辦學校、砥礪士風、培養人才為本源,兼及經濟和軍事等領域。雖然其整飭吏治僅及一年就夭折了,但其改革科舉、興辦學校、砥礪士風、培養人才則對以后宋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范仲淹門下多延賢士,如胡瑗、孫復、石介、李覯等皆與之從游。慶歷之際,學統四起。三蘇的蜀學、王安石的新學、周敦頤的濂學、張載的關學和二程的洛學等,都與范仲淹及慶歷新政有著密切的關系。宋儒的“內圣”與“外王”是相貫通的。南宋理學時代,與其稱為“后王安石時代”,不如稱為“后范仲淹時代”。
李存山 ·中國哲學 ·11.9萬字
沒有自我,也沒關系。車輪由一個大圓筒和30個輪輻組成,輪子因為中間是空的才可以當車輪用;碗也是因為中間是空的所以可以當碗用;房間也是因為中間是空的才可以當成房間用,所以,才會創造出“無就是有的用處”。因為沒有自我,你的現實生活其實并沒有你想得那么困難。反而變得富足了。所以,沒事的,不用擔心。
(韓)百紙 ·中國哲學 ·5.9萬字
啟超的《孔子》寫于1920年,不僅論述了孔子的事跡、孔子提綱,還談了孔學與《易》、《春秋》的關系,可謂對孔子學說做了明晰的闡釋,將我們引入孔子思想的殿堂?!度寮艺軐W》是梁啟超晚年在清華國學院的講課稿,由其弟子周傳儒記錄。作者以高超的總體把握、深刻的洞察,駕輕就熟地將儒家學說的發展脈絡,娓娓道來。還抓住了儒家思想的三個核心問題,進行了精彩分析,內含深刻新穎的見解,令人嘆服。
梁啟超 ·中國哲學 ·11.7萬字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后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并分為81章。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圣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文學翻譯是兩種語言、兩種文化的統一,是藝術的高級形式。本書是作者多年來對《老子》研究的基礎上,吃透《老子》的精華,批判前人對《老子》的翻譯,在科學的文學翻譯理論指導下,對《老子》的精華部分進行了全新的翻譯。對介紹中國文化走出國門有重大意義,也是翻譯專業學生學習、實踐必不可少的翻譯參考書籍。
許淵沖 ·中國哲學 ·8.1萬字
這本《生存道》是《星云大師談幸福》和《星云大師談智慧》的合集。涉及星云大師的人生哲學,如何智慧的生活,如何最有效的獲取幸福,娓娓道出最返璞歸真的生活大智慧,讀來令人受益匪淺。
星云大師 ·中國哲學 ·10.9萬字
附錄原貌重現·生僻字注音·古籍專家李東東精深解讀。逐字逐句講透原文,人人都能看懂鬼谷天書!本書是以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清嘉慶十年(1805)秦氏石研齋《鬼谷子注》刊本為原文依據,力求為讀者呈現原汁原味的《鬼谷子》。書中內容形式為導讀+解題+原文+注釋+譯文+附錄,并對原文中的生僻字進行了注音,方便閱讀的同時,也幫助讀者理解《鬼谷子》的原意、釋義和深意,讀完不僅可以全懂,而且人人都能讀懂鬼谷天書。翻開本書,識人、交友、布局、談判、全懂了!
(戰國)鬼谷子著 (清)秦恩復???李東東譯注 ·中國哲學 ·13.7萬字
本書是作者長期研究出土易學的成果集結。前兩章,分別討論了數字卦問題,梳理了《說卦》三篇后得和汲冢竹書《易》等問題,解決了“《周易》卦爻畫的性質和來源是什么”的重大疑難問題。中間五章,研究了馬王堆帛書《易傳》的文本和思想;從解《易》原則、陰陽說、乾坤說及今本、帛書之思想比較四個方面,全面概括和論述了帛書《易傳》哲學思想的基本要點及其學術價值;還論證了《繆和》《昭力》二篇的“子曰”和“孔子曰”的觀點。最后兩章,梳理和分析了《老子》《周易》這兩種經典的文本演變特征及文本思想之相互作用的關系,并從出土易學材料的角度論述了《周易》經學的哲學解釋問題。
丁四新 ·中國哲學 ·13.2萬字
原著《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作者中既有王侯將相、民間歌手,也有文人學者、底層勞動者。《尚書》也稱《書》《書經》,是中國第一部歷史文獻匯編?!抖Y記》是戰國到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抖Y記》有兩種傳本,一種是戴德所編,稱《大戴禮記》,另一種是戴德之侄戴圣選編,稱《小戴禮記》?!吨芤住芬卜Q《易》《易經》,《史記》稱周文王推演周易并作爻辭。《左傳》也稱《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史記》認為作者是春秋時期的左丘明,清代今文經學家認為系劉歆改編。
陳杰思 ·中國哲學 ·13萬字
長篇文化哲學散文《老子如是說》,利用東西方一些哲學成果,以當代人的科學思維,特別是宇宙學的新認識,冷靜地剖析、客觀地批判與弘揚并重,科學化地解讀《老子》,破譯《老子》深刻的哲學密碼,溯本求源,最大限度地接近《老子》哲學的本真,敘前人之未敘。啟迪思想,照亮心靈,凈化道德,革新習俗,引人看清自己,看清自己性格的兩面,更能了解我們中華民族性格的多面性與深刻性。文筆幽美鮮活靚麗,恣肆縱橫。
杜明權 ·中國哲學 ·17.9萬字
清初八大山人是獨創派藝術家,也是一位深邃的思者。作為一位僧人藝術家,他所服膺的禪宗曹洞宗思想旨趣在其一生藝術創造中烙下深深印跡。曹洞宗以“渠正是咱,咱非渠”學說為宗旨,其創始人洞山良價一日過河涉水,看到水中自己的影子,豁然開悟。作偈中有“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的話。影子(渠)由我(咱)照出,而我非影子。良價在返自觀照中,發現了真性。八大山人“畫者東西影”的藝術哲學,正是以生命真性為中心而展開的。
朱良志 ·中國哲學 ·17.6萬字
《管子》四篇(〈內業〉、〈白心〉、〈心術〉上下)是戰國稷下黃老道家的代表作,本書旨在闡發稷下黃老派思想。全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二部分《管子》四篇注譯與詮釋是本書的中心部分。其余兩個部分的文章和解釋都是圍繞著這四篇所做的思想闡發及材料補充。本書力圖保持古代道家思想精髓,通過作者的解析,讀者從中品味到道家較為原始的思想蘊含。
陳鼓應 ·中國哲學 ·14.7萬字
《知行合一王陽明》一書共分為三篇,分別收錄了王勉三、梁啟超、馬宗榮三位學者對王陽明生平的介紹、對王陽明知行合一學說的討論以及對王陽明其他主要思想的闡述。本書以圖文并茂式的描寫、文白相間的語言,全面、深入的展示了王陽明跌宕起伏的一生和功耀千古的思想學說,不僅能為廣大領導干部提供一個多維度了解王陽明、學習王陽明的平臺,也能夠使諸多黨員和普通群眾從中領會全能大儒的精神力量,感悟“知行合一”的精神內涵,從而不斷進步,提升自我,砥礪人生。
王勉三 梁啟超 馬宗榮 ·中國哲學 ·10.9萬字
張載一生著述頗豐,有《文集》《易說》《春秋說》《經學理窟》等,《正蒙》是他經過長期思考撰成的著作,是其哲學思想的最終歸結。因此,該書不僅受到理學家的推崇,其他學者也十分重視。該書還收錄了明末清初王夫之的注釋。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所湯勤福教授為本書撰寫了導讀。
(宋)張載撰 (清)王夫之注 湯勤福導讀 ·中國哲學 ·16.2萬字
本書詳細介紹了諸葛亮、顏之推、謝安、范仲淹、歐陽修、包拯、蘇洵、朱熹、張英、曾國藩10位歷史名人的治家之道,這些家訓沉淀著豐富而又厚重的智慧,具有豐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義。也正是由于這些家訓的存在,才使得一個人、一個家族,乃至整個國家都擁有了靈魂,使得華夏文明亙古長青。這是一部治家圖書,也是一部修身指南。這些古圣先賢所留下來的家訓給我們帶來了諄諄教誨,也令我們感受到了一股浩然正氣。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這正是我們所要牢記的,而這種高尚的情操也時刻激勵著世人。
季風 ·中國哲學 ·9.4萬字
《性命古訓辨證》是傅斯年先生論中國古代思想發展史的一部杰出著作,它將商周甲骨文、金文到先秦諸子典籍中的“性”“命”二字逐一統計并分析,以其來源與演變論述先秦諸子的思想,最后推斷宋明理學為先秦思想的承繼與總結。此書從訓詁學、考據學、語言學方法入手以微觀字形、字義建構宏觀思想史,鮮明地體現了傅氏“哲學乃語言學之副產品”的治學思想和嚴謹的學術風格。
傅斯年 ·中國哲學 ·10.2萬字
辜鴻銘英譯的《中庸》與《大學》比較系統、完整地歸納了與“現代化”相對的“古典”精神。其中,《中庸》主要揭示了宇宙萬物與人性的本質,而《大學》則主要闡述了人類社會應如何去合理地發展這些本質。打開這本書,我們可以走進辜鴻銘通過英譯、解讀這兩本書而給我們描繪出的一個氣象恢宏的“古典”精神世界。評述者通過翻譯并解讀辜鴻銘英譯《中庸》《大學》,歸納其所包含的哲學體系,并為我們當前所遇到并在思考的“現代化”過程中的諸多問題,提供了一種哲學意義上的參考。
辜鴻銘英譯 王京濤譯注 ·中國哲學 ·11.5萬字
在新時代,我們應該如何認識傳統文化?中華民族如何復興?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先生重新審視傳統文化、國學,重塑儒學的社會價值,闡明中華民族復興的條件。中國人重視的“以人為本”“協和萬邦”“極高明而道中庸”等處世原則,都是“日用而不知”的文化傳統。陳來先生倡導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希望現代人學習王陽明、朱熹等大思想家的智慧,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
陳來 ·中國哲學 ·13.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