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馬克思博士論文黑格爾辯證法和哲學一般的批判》(賀麟全集第九卷)是賀麟譯述馬克思早年經典哲學論著的重要成果。收入發表于1842年的博士論文《德謨克里特的自然哲學與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該文對于用辯證法觀點研究古代自然哲學史有很大貢獻,1958年由賀麟完成中譯,196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后收入《馬恩全集》。
馬克思 ·馬哲 ·9.2萬字
這不僅僅是一本《資本論》的入門書,它還將教你如何把《資本論》變成武器!日本出版3個月,即售出10萬余冊。《中國青年報》推薦,日本馬克思主義者、思想史家白井聰著,《輕松讀》姊妹篇。本書著眼于資本論中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思考的最重要的概念,以及其今后如何發展進行解說。從馬克思主義出發,推論出只有社會主義與共同富裕才是人類走向未來的正確之路。書中并非只有對于馬克思的《資本論》的解說,而是從《資本論》的內容聯系到現代社會,以商品、包攝(或稱邏輯歸納)、剩余價值、原始積累、階級斗爭、共同富裕等為切入點,思考為什么階級社會的本質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在當今社會生存等問題。
(日)白井聰 ·馬哲 ·11.1萬字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馬克思的一部未完成的獨立著作。它代表著馬克思主義的三個基本組成部分形成過程中的一個階段。特別是把異化問題跟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結合起來,是馬克思思想發展上的一次飛躍。因此,盡管《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不是一部完整的著作,它卻是馬克思的很好作品之一。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所闡發的思想,不僅直接為《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識形態》,而且也在某種意義上為《資本論》做了理論上的準備。
馬克思 ·馬哲 ·10.7萬字
《大眾哲學》是艾思奇20世紀30年代為通俗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而寫的優秀著作。作者以通俗淺易的語言、生動的案例,對哲學與日常生活的關系,什么是哲學,唯心論、二元論和唯物論,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及主要范疇等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的介紹闡釋。寫法推陳出新,開時代之風氣,使哲學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貼近普通民眾。本書自出版以來影響和教育了幾代人,至今仍有其理論和現實的價值。
艾思奇 ·馬哲 ·17.6萬字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導讀》共三章,分別為“《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的寫作原因”、“《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的主要內容”、“《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發表的重大意義”。《<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導讀》以《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寫作背景和內容結構為切入點,引領讀者對《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這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進行研讀,利于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年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缺陷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所在。
榮鑫 劉志洪編著 ·馬哲 ·10.5萬字
本書主要對《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一書進行導讀。書稿首先提綱挈領地描述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寫作背景、書的結構、基本特點與出版情況,然后解析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主要思想。書稿主要從三個方面對《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思想進行了分析:首先是對黑格爾思辨的理性國家觀與王權理論的批判,其次是對黑格爾行政權理論的批判,再次是對黑格爾立法權理論的批判。最后就《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歷史地位與現實意義進行了評述。
何歷宇編著 ·馬哲 ·10.5萬字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導讀》書稿分為“歷史背景”“論歷史唯物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源泉”“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歷史意義和當代價值”六部分,以《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的寫作背景、重點內容、主要觀點、重要影響及其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為脈絡,通過專家層面的特色解讀,把專業研究成果轉化為通俗理論作品,把深奧的理論詮釋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普及讀物,有效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以經典體現馬克思主義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張婭編著 ·馬哲 ·7.4萬字
本書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叢書第二輯的一種,主要描述了《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的時代背景、寫作目的及歷史影響,分析了本書的主要思想,包括:黑格爾哲學的合理內核、內在矛盾及其解體,費爾巴哈哲學的基本內核及其局限,費爾巴哈哲學的歷史唯心主義觀點批判;在此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及其偉大意義進行了評述。最后論述了《費爾巴哈論》對當代中國的重要現實意義。
周強 孫厚權編著 ·馬哲 ·8.5萬字
本書是德國馬克思學研究專家伊林費徹爾的著作,費徹爾從馬克思的文本出發,對馬克思的思想觀點進行了考證,回顧了整個馬克思思想發展進步的歷程,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德)伊林·費徹爾 ·馬哲 ·10.9萬字
《哲學與生活》是艾思奇的一部通俗哲學經典,開哲學大眾化之一代風氣。該書主要收錄了艾思奇在上海《讀書生活》雜志擔任編輯時,為回答讀者提問所發表的文章,旨在用通俗的語言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在這些文章中他從“生活”入手,力圖從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中,提煉出抽象的哲學道理,同時又用這些道理來指導現實的生活,從而讓人們樹立牢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
艾思奇 ·馬哲 ·8.3萬字
本書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叢書第二輯的一種,主首先介紹了《神圣家族》的寫作緣由及其成書過程,然后分析該書的文本結構及其批判青年黑格爾派的理論要旨,隨后依照原著結構逐節進行解讀。書稿主要闡發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變化脈絡和理論發展邏輯,描繪歷史唯物主義思想的初始形態,進而指出《神圣家族》的理論意義及現實影響,提倡真正理解和體現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宋永平 劉曉勇編著 ·馬哲 ·10.9萬字
本書通過對馬克思走向政治經濟學批判的三次飛躍的分析,發出了“回歸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呼喚;用馬克思兩大發現的整體視角剖析了資本主義的“經濟人”,并基于此對當今學術界的一些人無原則地宣揚“經濟人”展開了批判;揭示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術界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三種路向,特別是批判了對馬克思主義做啟蒙主義和后現代主義解釋的缺陷;歸納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道路的雙向促進;用馬克思主義公平觀審視了社會的不平等,用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審視了生態危機;描述了“馬中西”三大資源在中國道路中的交互匯通。
陳學明 姜國敏 ·馬哲 ·18.5萬字
王曉紅博士2002年人吉林大學,在高清海先生門下深造。2004年,先生仙去,她轉而跟我學習,于是我們既是師兄弟又成為師生。在高清海先生智慧之光的照耀下,王曉紅博士對馬克思的哲學革命和理論性質有很深入的理解,使她敢于去觸碰已經被許多人論述過的理論問題,從人性理論變革的角度去闡釋馬克思的哲學革命。在書中,王曉紅博士對這一問題作了深入、細致而又十分清晰的闡釋,既貫徹了高清海先生對馬克思實踐思維方式哲學的理解,又有自己的思考。本書可以看做是對馬克思人性理論的全面而有權威性的論著。
王曉紅 ·馬哲 ·20萬字
斯賓塞的《社會靜力學》已為學人熟知,然則其中的倫理學說卻在《論正義》中才得以連貫闡述,《論正義》是《倫理學原理》的第四部分,是其社會進化論在社會倫理領域的運用。《論正義》與《社會靜力學》的結論盡管基本一致――道德法則表達的是完美社會中的完美之人,國家的職責在于防止侵害個人自然權利的不義行為,但是,《論正義》卻也體現了其學術觀點的轉變:首先,放棄了對社會倫理問題的超自然解釋,而接近采取進化論的解釋;其次,明確了道德倫理的生物學起源。由此,倘若要全面理解斯賓塞的社會進化論,本書應為必須。本書亦能為法學、政治學、倫理學、社會學領域的研究者與實踐者提供助益。
(英)赫伯特·斯賓塞 ·馬哲 ·17.2萬字
本書為十多位馬克思主義研究學者在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博士點所作的報告和該博士點師生的研討報告。其內容包括關于實現“中國夢”、“綠色革命”等一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汪青松 秦文 黃紅 ·馬哲 ·17.4萬字
《培根論說文集》薈萃了培根在政治、經濟、文化、社交、情感、論作偽與掩飾等各個方面的59篇文章,包括其《四偶像》和《所羅門院》等名篇。
(英)培根 ·馬哲 ·15.1萬字
文化是當今哲學關注的熱點,文化問題是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文化自信中的傳統與當代》以歷史唯物主義為理論出發點,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對文化及其基本問題、歷史唯物主義與中國道路、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以及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闡述,熔文史哲于一爐,富有哲學的崇高、史學的深邃和文學的優美,對于提高民族文化自信、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陳先達 ·馬哲 ·13.6萬字
本書通過對辯證法和諧訴求的歷史考察和現實研究,重新審視了哲學史發展過程中辯證法理論在運思方式上所發生的不同轉向,揭示了辯證法理論的實踐根基和與時俱進的品格,從學理上說明了和諧社會構建的必然性。并在全面分析現時代凸顯辯證法和諧訴求的理論資源與現實要素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理論與和諧社會思想的內在關聯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對辯證法的和諧境界試探進行了框架建構和多維闡釋。
呂翠微 ·馬哲 ·16.6萬字
本書的核心目的是重新界定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為了達成這一目的,作者借鑒了日本學者宇野弘藏和關根友彥所發展的政治經濟學理論,把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劃分為三個相對獨立的分析層次:純粹資本主義社會理論,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理論和歷史變遷理論。作者在本書的各個章節中富有啟發性地探討了黑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韋伯所代表的反本質主義經濟學、阿爾都塞的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和德里達的解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等理論。本書最的特點在于,它試圖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同時包容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解構主義這兩個對立的最。其結果如何,只能留給每一位讀者自己去判斷。
(加)羅伯特·阿爾布瑞頓 ·馬哲 ·18.4萬字
該書從無產階級與農民的統一戰線、無產階級與小資產階級的統一戰線、無產階級與知識分子的統一戰線、無產階級政黨與資產階級民主政黨的統一戰線、統一戰線中的民族問題、統一戰線中的宗教問題、國際統一戰線等方面對列寧統一戰線思想進行歸納和闡述。同時,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角度,追溯列寧統一戰線思想的理論來源——馬克思、恩格斯的統一戰線思想,闡述列寧之后的馬克思主義者對其統一戰線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斯大林對列寧統一戰線思想的繼承與背離及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對列寧統一戰線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譚元敏 ·馬哲 ·17.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