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黑格爾美學思想新探:以“藝術終結”論為中心
會員

本書以大量國內外文獻資料為依據,以黑格爾整個哲學、美學思想及其歷史發展為背景,對其影響巨大但分歧也很大的“藝術終結論”做出新的思考和探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見解:如提出應該區分《美學》一書中對“終結”(Ende)與“解體”(Aufl?sung)二詞的不同使用,以獲得黑格爾使用“終結”一詞的真義;應該區分邏輯的與歷史的所謂藝術“終結”或“解體”,著重從黑格爾哲學、美學邏輯構架角度解讀其關于藝術“終結”或“解體”的內在邏輯含義;進而揭示黑格爾對藝術美本質的規定是其藝術“解體”、“終結”論背后的邏輯根據。又如從黑格爾整個哲學、美學體系出發,理解黑格爾關于絕對精神自我認識的三種基本方式——藝術、宗教、哲學——的劃分及其邏輯關系,批判“藝術死亡”說;按照黑格爾辯證思維的邏輯,對藝術、宗教、哲學三個環節的過渡關系,做“揚棄”、辯證綜合的闡釋,駁斥“藝術被替換”說;對藝術的三種歷史類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的環節轉化關系,也做辯證綜合的理解,搞清楚浪漫型藝術的“終結”不等于整個藝術的終結,并指出浪漫型藝術之后,會出現另一種新的當代藝術形態——自由藝術。再如丹托對黑格爾“藝術終結論”的創造性誤讀及美學史上的重大貢獻。如此等等。在此基礎上,進而對黑格爾整個美學思想做出一些新的闡述和評價。

朱立元 ·西方哲學 ·14.4萬字

泰阿泰德(漢譯世界學術名著)
會員

《泰阿泰德》是柏拉圖的一篇重要作品,通常被認為處于從中期向晚期對話錄過渡的階段。這篇對話錄由兩場談話組成,歐幾里德和特爾普西翁簡短的鋪墊性的談話,以及他們通過文字記錄回憶起的作為本篇對話錄主體的蘇格拉、塞奧多洛、泰阿泰德的談話。蘇格拉底、塞奧多洛和泰阿泰德之間的哲學談話的主題是探究“知識”的本性。蘇格拉底提出“知識究竟會是什么”的問題,泰阿泰德先后提供了三種知識的定義:1.知識是感覺;2.知識是正確的判斷;3.知識是帶有理據的正確判斷。蘇格拉底對這三個定義一一進行了辨析。第一個定義的討論涉及了普羅塔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的主張以及赫拉克利特“一切皆流”主張,還有恩培多克勒的認識論以及詩人荷馬等的主張。第二定義涉及“假信念”的可能性問題,讓人印象最深刻是其中提到的關于心靈活動方面的“蠟板比喻”和“鳥籠比喻”。第三定義討論的關鍵之處在于澄清什么是“理據”。通過辨析,蘇拉拉底指出,知識不是感覺,也不是真判斷,也不是加上理據的真判斷。盡管對話以無結論告終,但是它仍然蘊含著柏拉圖對“知識”之本性的根本性理解。《泰阿泰德》無疑是一部具有開創意義而又影響深遠的經典哲學著作,歷史上的許多著名哲學家,包括萊布尼茨、貝克萊和維特根斯坦,對它都有品評,而且當今的知識論研究者仍然不斷提及這部著作。

(古希臘)柏拉圖 ·西方哲學 ·8.9萬字

哲學科學全書綱要(1827年版)
會員

《哲學科學全書綱要》在黑格爾那里是同一著作三次出版,是一本書,三個版。這一著作每個版本的核心構成是三個部分,分為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每一個版本都是一本書,由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這樣三個部分構成的一本書。但是黑格爾的一些學生和友人在黑格爾逝世后給他出文集時卻完全改變了他這一著作的原則和制式。在這個大家通稱為“友人版”的文集內,《哲學科學全書綱要》的編者是專取黑格爾這一著作1830年第三版,在其內另加大量“附釋”,將其一本書內的三個部分擴展成各各獨立的三本書。這樣一來黑格爾的《哲學科學全書綱要》第三版這本書在友人版那里就成了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三大本書。這帶來了嚴重后果,使人誤以為黑格爾的《哲學科學全書綱要》似乎就是他們所編成的那三大本書,這種誤解流行于無數業余愛好者,也流行于許多專業工作者。它完全不成其為“綱要”。那些“附釋”的編輯雜亂無章。編者甚至擅自改變黑格爾的本文。由于這類致命的缺陷,德國黑格爾檔案館在戰后編輯出版黑格爾新的文集時,徹底否定了友人版的那種做法,完全拋棄友人版編撰的那三本書,按照新的出版學原則恢復了黑格爾這一著作的原來制式,把黑格爾《哲學科學全書綱要》這一著作照原樣出成1817年,1827年,1830年三個版本。譯者所根據的就是黑格爾檔案館編出的這一著作的這三個版本,在翻譯它們時力求達到它們之間同者使同,異者使異。

(德)黑格爾 ·西方哲學 ·30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青县| 独山县| 望都县| 莎车县| 灵山县| 兴海县| 建昌县| 隆尧县| 北票市| 依安县| 安图县| 黄浦区| 祁东县| 东山县| 逊克县| 利津县| 淮北市| 临海市| 海盐县| 新田县| 应用必备| 许昌县| 综艺| 南澳县| 虎林市| 谢通门县| 松桃| 封开县| 宁河县| 水富县| 榆树市| 丰顺县| 华池县| 扬中市| 辽中县| 兴文县| 仁怀市| 崇信县| 江华| 郎溪县| 舞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