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運用現代性理論,劃定中國現代美學思潮范圍,并且以美學思潮為單位來建構中國現代美學史。本書在對這些思潮的敘述中,選取了有代表性的美學家進行了考察,并且以美學思潮的更替展現了中國現代美學的歷史演變規律。本書導論部分從理論上闡述了現代性與美學思潮的關系,并且進行了中國美學思潮的總體闡釋。正文有七章,分別論述了中國現代美學思潮的各種形態。其敘述歷史跨度從晚清到2010年代,是國內目前最全、最新的中國現代美學史著作之一,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楊春時主編 ·美學 ·40.6萬字
研究尼采當以尼采發表的著作為主,重要的是研讀尼采或充滿激情或深具匠心地寫下并發表的文字。盡管尼采的書顯得好看,實在不容易讀(首先是不容易譯),編譯尼采著作,不僅當以尼采的著作為主,得同時注重注釋和解讀。
(美)朗佩特 ·西方哲學 ·40.5萬字
《反思與境界》主要內容:2005年11月5-7日由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市哲學會、國際儒聯、南陽市政府和馮友蘭研究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紀念馮友蘭先生誕辰110周年暨馮友蘭學術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馮友蘭先生去世后至2005年其間共召開過規模較大的六次學術研討會。第六屆研討會應該說是規模最大的一次。來自國內各高校、研究機構和香港、臺灣地區及美國、韓國、日本等近200余位學者出席了此次大會。北京大學老校長、原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孫,著名作家宗璞,馮友蘭家鄉河南省南陽市的代表等參加了會議開幕式。《反思與境界》收錄了這次研討會上的經典論文。
胡軍 ·中國哲學 ·40.4萬字
本書是中文世界第一本詳細描述和專門研究17、18、19世紀法國近代哲學史的著作。作者給我們描述了從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開始直到19世紀末法國近代哲學的全部歷史,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了形構法國哲學傳統的笛卡爾的理性主義和二元論、伽森狄的溫和懷疑論和原子論、帕斯卡爾的非理性主義及其人學和馬勒伯朗士的宗教哲學等思想體系的主要內容和理論特色;還從社會政治哲學、精神哲學、歷史哲學和文化哲學著眼對于18世紀的法國啟蒙哲學的歷史地位和理論貢獻做出了新的評價,并從機械論的唯物主義和進化論的唯物主義的差異賦予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一種新的理解。此外,本書作為全新的修訂本,以德·特拉西、梅納·德·比朗、庫贊、勒努維埃、孔德、拉韋松、富耶為主要代表人物,分別從觀念學學派、折中主義哲學、新批判主義哲學、實證主義哲學和精神論運動的角度補充論述了19世紀法國哲學的發展特點。
馮俊 ·西方哲學 ·40.4萬字
本書探討其思想內涵與發展線索,既有深細的個案研究,又以問題為中心條分縷析地把握陽明學的發展,尤為突出的是思想討論深入,理論分析常常發前人所未發。本書所達到的深度和廣度都超越了前輩學者。此次增訂新版,使全書更為完善。
彭國翔 ·知識讀物 ·40.4萬字
本書由“古典儒家研究”“新儒學與新新儒學”“儒家精神論”“儒家的現代轉化”四部分組成。全書以獨特而深入的視角論述了儒學、新儒學和新新儒學中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闡釋了儒家的精神性,討論了儒家思想的現代轉化以及儒學的當代意義。
成中英 ·邏輯學 ·40.3萬字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歷程回憶·馬克思主義卷》內容包括:改革開放30年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最具影響力的30件大事、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60年、在堅持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道路上探索前進、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深化歷史唯物主義、新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基本經驗、研究和批判新自由主義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關于研究批判新自由主義的對話、拓展與深化當代資本主義理論研究等。
程恩富 傅青元主編 樊建新副主編 ·馬哲 ·40.2萬字
13世紀初,朱子學傳播海外,邁進了一個新的發展時代。在韓國和日本,朱子學成為近世東亞文明共同分享的學術傳統,東亞文明的共同體現。以朱子學為核心的價值觀,得到東南亞社會的普遍認同,成為一種配合經濟增長的有利的人文因素。在西傳過程中,歐洲傳教士對朱子學的解釋,為歐洲啟蒙思想家和古典哲學的開創提供了一種思想資源。在北美,當代學者以較為熟練的西方現代哲學語言來闡明朱子學,重視對朱子思想的研究,推動現代新儒學的發展。本書以二十幾位外國哲學思想家為主,著眼于中外哲學對話,從中看到朱子學在海外“得新意,長新格”。朱子學作為一門學問,作為一種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思想學說體系,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它具有“世界朱子學”的意義。
張品端 ·中國哲學 ·40.1萬字
在理論主題和思想方法上,“西方馬克思主義”鮮明地呈現出一種“文化的轉向”,從一定意義上可以稱之為“文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的轉向》一書集中探討了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的這種文化轉向,著重分析了盧卡奇、葛蘭西、布洛赫、霍克海默、阿多爾諾、馬爾庫塞、哈貝馬斯、薩特、阿爾都塞、威廉斯、霍爾、伊格爾頓、杰姆遜、拉克勞等代表人物的哲學思想及其文化批判理論,凸顯出“文化”在他們的理論重建中的核心作用,同時也討論了這種“文化主義”的理論取向及其思想價值。其中,特別關注了英國新左派的“文化研究”和后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政治理論,從一定意義上拓展了國內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理論視野。
歐陽謙等 ·理論流派 ·40.1萬字
本書旨在走出一條不是“寓教于樂”而是“寓教于經”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新路子。與其他學術作品相比,本書有以下幾個特征:(1)在漢、德、英、法、俄五個文本之間出現差異時,會以德文原版為比照,指出有什么樣的差異。對于一些可能產生爭議的部分,進行了詳細的分析。(2)在英、德、法、俄文本中,重要的詞幾乎都字對字地標出漢語的詞義,這樣在讀漢譯本發生理解上的分歧時,可以便捷地找到這些譯本中的相應的詞,更容易達成共識。在標詞的時候,本人對每個詞的詞義都進行了詳盡的研究,然后再選出最恰當的或最容易誤解的詞義,因此在選詞上是比較講究的。(3)對德、英、法、俄文本中的一些關鍵詞做了拓展性研究,讓人感覺到各種不同語言在詞義上的差別,說明做經典著作的原版研究需要依據原版語言的必要性,同時激發人的發散性和創造性思考,并用簡潔的散文方式寫作,能夠增強這本書的趣味性和可讀性,從而能夠增強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品的傳播力。共產主義信仰的建立的前提是人必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本書在拓展研究中加強了道德和藝術方面的內容。高尚的道德要求個人要超越自私,而偉大的藝術則幫助人從美的角度陶冶這樣的道德情操。
韋正翔 ·馬哲 ·40.1萬字
本書以一問一答的形式為讀者展示充滿智慧的中外哲學大家、源遠流長的哲學流派、晦澀難懂的哲學概念、發人深省的哲學名言、博大精深的哲學名著、綿延不絕的哲學斗爭、異彩紛呈的哲學學說和令人津津樂道的哲人軼事。讓讀者輕松領略哲學的魅力與智慧。
雅瑟 楊麗麗 ·經典著作 ·40萬字
本書是休謨的代表作。在本書中,休謨試圖通過對人性的研究來揭示制約人的理智、情感和道德行為的準則。全書分三卷,分別是“論知性”、“論情感”和“論道德”。正文前有一篇簡短的“引論”,主要說明了人性科學的重要性和意義。第一卷主題是認識論,主要說明了知識的起源、分類和范圍,人的認識能力和界限,以及推理的性質和作用等認識論的內容。第二卷是第一卷的繼續,其主題是情感的起源、性質和活動,并為下一卷關于道德問題的討論打下基礎。其中對意志和自由的討論有相對的獨立性。第三卷是在前兩卷基礎上對道德問題的全面闡述。
(英)大衛·休謨 ·知識讀物 ·39.9萬字
本書是當代德國哲學和社會學理論大師尤爾根哈貝馬斯的論文集,收入五編、九篇論文,時間涵蓋1963—1977年。在這十五年間,哈貝馬斯作為批判社會理論的旗手,一直在與對手論戰,并且在本書收錄的九篇論文中反思和追問此種批判社會理論自己的方法論立場。為此,他在書中探討了實證主義、闡釋學、社會科學的功能主義、認識論與歷史哲學等關鍵問題,尋找他自己提出的交往行動理論在這些大問題中的角色和效力。讀者閱讀此書,不僅可以了解哈貝馬斯在社會科學領域核心問題上的基本觀點,也可以追隨哈貝馬斯與各方學者論戰的足跡,從哈貝馬斯個人觀點形成史的角度解讀大師本人。本書作為把握社會科學關鍵問題、理解哈貝馬斯思想脈絡的重要著作,幾十年來一直是德國哲學社會科學專業學生的重要參考書,也是當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主要問題和解決可能性的權威性指南讀本。
(德)尤爾根·哈貝馬斯 ·西方哲學 ·39.6萬字
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是西方哲學史上一本劃時代的著作。它從認識何以可能出發,對唯理認和經驗論進行了批判、揚棄,認為人類知識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人的感官提供的后天感知經驗,另一個是人類思維中先天的、給知識帶來必然性和普遍性的先天形式和范疇,它們只適用于現象界,而不適用于超驗的本體——自在之物。康德哲學推翻了舊形而上學的統治,被稱作哲學上的“哥白尼革命”。《純粹理性批判》與康德的另兩部著作,《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被稱為三大批判。
(德)康德 ·西方哲學 ·39.6萬字
《人類的知識(其范圍與限度)》中我曾試圖以我所能達到的最廣闊的眼界來研究一個很大的問題:既然人們和世界接觸的時間短暫,觀察事物又不免帶有個人偏見和局限性,那以人們又是怎樣得以獲知他們的全部知識的?相信我們的知識這種信念有一部分是幻覺嗎?如果不是,那么我們除了依靠感官之外,還必須知道些什么?我在以前寫的一些書中談過這個問題的某些部分,所以我只好在較大的文章結構中重復我在別處已經考察過的某些問題的討論。但是我已經在不妨礙我的主題的條件下,對這類重復做了最大的壓縮。
(英)伯特蘭·羅素 ·經典著作 ·39.6萬字
勇所著《晚明士人的講學活動與學派建構——以李材(1529—1607)為中心的研究》一書,以明儒李材的講學活動與學派建構為中心,探討從16世紀初到17世紀末,理學群體中新興學說和學派的產生、傳播、擴展與傳承的模式,并著重從思想史的角度,解釋這種模式產生和運行的思想根源與內在動力。全書正文共七章,主要內容分為上下兩編,上編以宏觀綜論的方式,從理學經典《大學》的文本變動和詮釋競爭切入,探討中晚明理學學說和學派建構的理論根據;下編以李材的“止修”學說及其講學活動作為個案研究,探討理學學說和學派的傳播及傳承的社會化途徑。
劉勇 ·中國哲學 ·39.6萬字
作為道家重要的代表人物,莊子和老子并稱為“老莊”。道家和儒家、墨家形成鼎足之勢,影響了中國文化兩千多年。《莊子》是繼《老子》之后體現道家思想的另一部重要之作,是中國古代精神自由史上的第一名著,在中國古典文學、哲學、藝術、思想史上均具有不可動搖的“絕對經典”地位。全書分內篇、外篇、雜篇三大部分,原有五十二篇,現存三十三篇,包羅萬象,對宇宙大道、人與自然萬物的關系、生命的價值、道德的標準等,都有詳細的論述,以其深邃的思想內容和奇詭的創作手法,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莊子》一書融合了寓言的生動、哲理的思辨、生活的鮮活。但是,想要真正讀懂它,體悟它,運用它卻并非易事。為了讓讀者能更好地理解《莊子》,讀出真正的“逍遙”,將莊子的智慧應用于日常生活,《莊子全書》將《莊子》的三十三篇全部收錄其中,并參考了大量和《莊子》有關的資料,以確保全書的嚴謹性、權威性。
思履 ·中國哲學 ·39.5萬字
民族本是人文社會科學乃至生命科學研究的一大主題,不同學科的民族研究有必要相互參照。得益于國家近年來對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重視,近年來興起了一波多學科及跨學科的民族理論研究,哲學學科也積極參與,本文集即薈集了一批哲學學者有關民族與中華民族研究的論文,涉及文明論及其比較、現代性、民族性與民族主義、馬克思主義民族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國家及其認同建構等多個論域,應有望拓展和深化民族理論研究。
鄒詩鵬主編 ·理論流派 ·39.4萬字
本書以高技術風險與風險社會的關系為立論基礎,認為發展納米技術最大的問題是其風險的不確定性。發展納米技術,必須采取有效方式應對其風險。在深入分析審視納米技術的健康風險、環境風險、社會風險與軍事風險及其倫理問題基礎上,借鑒責任倫理的思想資源,提出規避納米技術風險的倫理建議,即強化各倫理主體的責任意識,建立風險共擔而又責任明確的責任體系。基于這一認識,全書分為三部分共七章。第一章為第一部分,從理論層面對高技術風險及其倫理規約進行探討,為納米技術倫理問題研究奠定理論基礎;第二、三、四、五、六章為第二部分,采取“總—分”的結構對納米技術的風險與倫理問題進行具體探討;第七章為第三部分,主要探討納米技術的風險管理與責任共擔問題。
劉松濤 ·倫理學 ·39.4萬字
本書收入康德宗教哲學全部相關著述,含《純然理性界限內的宗教》、《證明上帝存在的惟一可能的證據》、《一位視靈者的夢》等著作和《論神義論中一切哲學嘗試的失敗》、《哲學學科與神學學科的爭執》等文章、論著摘編,書中所收入的著作、文章均由譯者增譯了《科學院版編者導言》和科學院版編者注,并在必要的地方加了少量的譯者注。
(德)康德 ·西方哲學 ·39.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