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世界佛教通史(第10卷)韓國佛教:從佛教傳入至公元20世紀
會員

本書是世界佛教通史叢書之中國佛教卷,介紹了韓國越南佛教發展情況。主要內容如下:上編韓國佛教一、三國時期的佛教。三國史略,佛教初傳次第,三國佛教勢力的消長,新羅佛教的振興。二、統一新羅佛教概況。三國一統與統一精神之強化,佛教與儒家“孝”道之融合,統一新羅中期以后的傳統佛教,入華求法請益僧人的活動情況。三、元曉、義湘與華嚴宗教學。元曉的生平,元曉的著述及其主要思想,義湘的生平,《華嚴一乘法界圖》與義湘的華嚴思想。四、密教與法相宗。密教的傳播,法相唯識學的傳播。五、統一新羅中期以后的禪宗。禪宗及其在新羅的初傳情況,以禪門九山為中心的禪宗傳承(上),以禪門九山為中心的禪宗傳承(下)。六、高麗前期的佛教與政治。后三國時期的佛教,佛教與高麗建國,高麗前期國家對佛教的扶持。七、高麗前期活躍的佛教各宗派。禪門九山的最后形成,高麗前期教宗各派的情況,義天與天臺宗。八、知訥與曹溪宗。知訥生活的時代,知訥的生平,知訥的思想(上),知訥的思想(下)。九、高麗后期的佛教概況。佛教與社會,知訥之后的禪門宗匠,教派各宗簡況。十、李朝前期佛教。李氏王朝前期的佛教政策,不絕如縷的佛教法脈。十一、休靜與李朝中期佛教。休靜的生平及思想,休靜的弟子們,善修、覺性與碧巖派。十二、李朝后期佛教。英祖和正祖時期的佛教,純祖至李王時期的佛教。十三、近代韓國佛教述略。朝鮮總督府的佛教政策,近代韓國佛教的代表人物。

何勁松 ·理論 ·45.3萬字

道教圖文百科1000問
會員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源于黃帝和老子,創教于張道陵,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它追求宇宙和諧、國家太平,相信修道積德定能安樂幸福,長生久視;以神仙信仰為核心內容,修道成仙為終極目標,尊奉老子為道祖,張道陵為教祖。道教以它清靜無為、修道成仙的特質,使現世的人們求得了生命的寧謐和圓滿,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甚至是學究天人的李白、蘇東坡,都對它如癡如醉,可以說是地地道道的漢民族的心靈救治良方,是漂泊無依的靈魂的精神家園。也許正基于此,魯迅先生認為“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根據以往的閱讀經驗,如果想要了解紛繁蕪雜的道教世界,讀者就不得不閱讀大量的典籍,還需不斷梳理歸納,而這對于普通讀者來說,未免太過辛苦了。本書旨在簡化這個過程,在普通讀者和道教世界之間搭建一座橋梁。本書最大的特點是以問答的形式,將包羅萬象的道教知識體系細化為12個清晰可辨、易于梳理的章節。從道教的歷史淵源入手,逐步展示了道教的教派、教義、典籍、神仙、修真養生、煉丹術、法術、科儀、日常生活、名山宮觀和對后世的影響。既可以全文閱讀掌握道教知識,也可以從個人的興趣點出發,將本書當做一本具有實用功能的百科全書進行查閱。此外,書中還對民間流傳的道教神仙故事進行系統記述,使全文閱讀輕松愉快。本書延續了“寶典館”圖文百科的一貫風格,采用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的語言風格并配以大量精美的圖片,包括道教藝術珍品、精美國畫、出土古文物、現代攝影及手繪線描圖等,不僅對洋洋大觀的道教藝術作了全面、細致的展現,還對了解道教的發展歷史、符咒語、修真養生術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此書出版的目的非常單純,希望這本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道教圖文百科”能幫助廣大道教愛好者和信眾認識道教、解讀道義,對道教及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更為深刻的了解。

李綠野編著 ·普及讀物 ·44.3萬字

安士全書白話解(全2冊)
會員

《安士全書》被號稱中國凈土宗十三祖的民國高僧印光法師稱為“善世第一奇書”,康熙朝狀元彭定求曾說:“非謂讀此可以作狀元宰相,而狀元宰相決不可不讀此書。”印光大師推崇本書為“注此篇者之冠”;王財貴先生序曰“每一讀之,有不覺嘉祥之氣油然而生,誠天下一大奇書也!”《安士全書》塵封半個世紀后,首次公開面世,乃佛教界之大事,得到了當代佛教界權威人士的關心和支持。人民文學出版社古典文學編輯室負責人、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顧問、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周紹良為《安士全書白話解》題詞。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宗教學會副會吳立民教授《安士全書白話解題寫》書名!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法音》主編凈慧法師給予了親切的關懷!《安士全書》為清朝周安士先生所著,包括“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萬圣先資”、“欲海回狂”、“西歸直指”四部,在佛教界被認為準佛經。本書以佛教思想為主線,匯集了許多歷史故事,深刻地詮釋了中圈儒釋道三教文化,融知識性、趣味性、哲理性為一體,雅俗共賞,啟迪智慧,有益于勸人為善、濟世救人、凈化心靈、消除煩惱、大徹大悟。原書全部為古文,已不便今人閱讀。經曾琦云先生今譯并注釋,本書得以出版,得到了當代佛教界權威人士的關心和支持。本書為《安士全書》全集,包括上下兩冊。

(清)周安士著 曾琦云譯著 ·佛教 ·44.2萬字

宗教學(修訂本)
會員

本著在積極借鑒國內外優秀成果的基礎上,以歷史與邏輯相一致的方法,對宗教學諸原理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梳理和闡釋。分為“概論篇”、“歷史篇”、“本質篇”、“功能篇”、“時代篇”和“宗教與社會主義篇”等六大知識板塊。其中,“概論篇”旨在闡述宗教學的學科性質和學科結構,強調宗教學范疇的兩個基本向度,即“歷史向度”和“邏輯向度”,從而為全教材的內容提供一個制高點,特別是為第2板塊和第3板塊,即“歷史篇”和“本質篇”做出鋪墊。“歷史篇”旨在具體闡述宗教學(宗教)的“歷史向度”,闡述宗教的起源與發展,是對宗教的一種“歷時性”研究。“本質篇”旨在具體闡述宗教學(宗教)的“邏輯向度”,依據列寧關于從現象到本質、從初級本質到二級本質的說法,將宗教的本質區分為“宗教的要素”、“宗教的特殊本質”和“宗教的普遍本質”,提出并論證宗教本質的“三層次說”,是對宗教的一種“共時性”研究。“功能篇”可以看作是“本質篇”的一種延伸,因為宗教的功能乃宗教本質的一種顯現。“時代篇”將著重闡述關乎當今世界和平和發展的兩大話題,即宗教的世俗化和宗教對話。“宗教與社會主義篇”將著重闡述社會主義國家存在的兩個基本宗教問題,即宗教存在的長期性和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時代篇”和“宗教與社會主義篇”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歷史篇”的一個繼續和延伸,另一方面又可以看作是“本質篇”和“功能篇”的一個繼續和延伸。系統性、連貫性、科學性和邏輯嚴謹性是本著的重要理論特征。

段德智 ·理論 ·44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荥阳市| 叙永县| 湟中县| 仪征市| 乐昌市| 宜兰县| 常山县| 博罗县| 辉南县| 遂川县| 彝良县| 丹东市| 开封县| 衡阳县| 嵩明县| 东台市| 金堂县| 光山县| 沅陵县| 阆中市| 合江县| 永福县| 漠河县| 宿迁市| 灵石县| 大洼县| 娱乐| 芒康县| 忻城县| 邓州市| 上虞市| 阿克苏市| 内江市| 荆州市| 壶关县| 岳池县| 吉安县| 枞阳县| 延长县| 古蔺县| 双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