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卷收入作者關于審美文化、文藝美學、傳媒藝術等領域的研究論文50余篇,從中可以見出作者對當代的審美文化的建構性理念,對于傳媒藝術的功能解析,對于視覺文化的批判性反思,對于藝術媒介、藝術語言作為藝術學理論的基本范疇,都有頗具深度的認識和理解,且有獨樹一幟的理論建樹。作者還將中國古代文藝理論作為文藝美學的重要資源,使古代文藝理論的當代價值得以彰顯。
張晶 ·美學 ·49.5萬字
本卷收入了作者的兩部學術專著:《禪與唐宋詩學》及《神思:藝術的精靈》。前者由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后者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6年出版,都有豐富的理論價值和獨創性的學術觀點。《禪與唐宋詩學》對唐宋時期盛行的佛教宗派禪宗的理論要義作了獨特的理解與闡釋,并對禪學觀念深層地影響唐宋詩歌風貌的因素作了獨到的剖析。《神思》一書則是以劉勰《文心雕龍》中的《神思》篇作為重點,將神思作為中國美學的重要范疇進行系統的研究,并從審美心理方面揭示其內在機制及獨特意義所在。
張晶 ·美學 ·31.3萬字
本卷收入作者早年出版的兩部學術專著:《遼金元詩歌史論》與《遼金詩學思想研究》。《遼金元詩歌史論》是張松如先生主編的“中國詩歌史論”叢書之一種,也是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領域中的開拓性著作。作者以具有自覺意識的文化史觀和文學史觀,建構了遼金元三代的詩史框架,并以三編分述了遼代詩歌、金代詩歌和元代詩歌的發展軌跡。《遼金詩學思想研究》則是從古代文論的角度來揭示遼金兩代詩學思想的理論內涵及其獨特的美學與文論價值。
張晶 ·美學 ·47.4萬字
本書是以“道德的政治”為核心和主題,在古今、中西的多重視域下對儒家政治哲學的內涵及其思想實質進行的整體性地理解和研究。本書既對儒家“道德的政治”思想之實質內涵、歷史傳統、構成方式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又從思維基礎、超越根據等方面對其進行了分梳。一方面回應了西方政治哲學中關于道德與政治關系的某些思想挑戰,主張政治應當具有道德性和應當性;另一方面從學理上澄清了對于儒家德治思想的某些誤解。作者指出,儒家“道德的政治”是超越于方法和手段之上的至善目標與價值理念,是引領道德的個人、道德的社會、道德的世界之建設的核心與樞紐,是將中國社會、中華民族建設成為以德相與、以德貫通、充滿凝聚力與向心力之整體的動力和基石。
荊雨 ·中國哲學 ·28.3萬字
本卷收入作者多年來遼金元詩學研究論文30余篇,其中多有個案研究,如關于王庭筠、趙秉文、李純甫、戴表元等;也有相當數量的論文是關于遼金元詩的整體特征、民族文化內涵、發展演進軌跡的探求。對于遼金元詩學,作者以民族文化心理作為其參照模型,揭示其內在的發展規律,確定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獨特地位。其中還有關于遼金元文學批評的相關論述。本卷還有畫論研究的專題論文12篇,是從美學角度來探討畫論中的一些命題。另有多篇學術性的書評及書序。
張晶 ·美學 ·42萬字
本卷收入作者多年來關于中國古代詩學及文學史研究的論文50余篇。其中不乏具有典型意義的個案研究,但更多的是從文學史和文論史的角度加以透視的詩學現象。這些論文雖然是以一些作家作品或詩史現象為研究對象,但仍有頗為鮮明的美學理論色彩,有普遍的文學史研究方法論意義。本卷更為鮮明地體現了作者的研究特色,即以中國哲學或美學的角度進行文學史的觀照,并提出一些重要的問題。如在“詩與禪”的單元中,通過禪學與詩學的關系,揭示了詩學中的重要特征。“詩詞審美”則通過對大量詩詞創作的整合及分析,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美學問題。
張晶 ·美學 ·49.6萬字
本書從鄭玄《大學注》及孔穎達《大學注》疏入手而進行的特別考察和分析,構建了《大學》學的漢唐階段的主題研究對象。接著又進一步引出對宋代朱熹到明代王陽明,即后世《大學》學的代表性著述與學說的發展演變過程展開考察和分析,這些都是很具有學術價值的思考和研究。此外,本書從考辨《大學》成書的不同觀點出發,細致梳理各家對《大學》詞、義的解釋,提出《大學》是一篇儒家的政治論文。這些歸納提煉及所作出的結論對于澄清漢唐、宋明時期《大學》學的宗旨、走向、理論價值和歷史影響等都是有益的,具有新意。
張興 ·理論流派 ·23.4萬字
提升科學論證能力的主要途徑在于改進思維方法,作為“科學邏輯”叢書之一,本書從科學論證的實用角度來編寫,不僅詳細介紹了科學論證的邏輯原理,而且結合豐富的科學案例來闡明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此論述科學的論證方法,從而啟發科學思維并提升讀者的科學論證技能。本書共分為十章,內容包括邏輯概論、論證語言、論證識別、論證重構、演繹論證、歸納論證、證據評估、論證評價、論證分析、論證構建,并附錄有科學論證測試,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實用性的特點。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院校邏輯學、論證與批判性思維、科學邏輯與科學思維方法等相關課程的教材或參考用書,也適合對此感興趣的各類讀者閱讀。
周建武 ·邏輯學 ·30.5萬字
本書以焦慮體驗為研究對象,在現代文化轉型的框架中集中探討焦慮體驗帶給現代人審美現念的變化,挖掘焦慮體驗作為一個現代美學問題的理論譜系和文化成因。在西方現代主義藝術、中國現代文學表意實踐文本和后現代媒介消費語境中,索解中西方焦慮體驗的不同審美表征和文化意蘊,同時將焦慮放在不同審美范疇中考察,探尋作為一個審美范疇,焦慮與傳統審美范疇的關聯性及其自身的獨立性。本書從審美話語與審美表意實踐的層面上,系統深入地分析了焦慮體驗的審美內涵和文化價值,拓展了現代美學的研究領域,為反思現代性問題提供了有益啟示,也為在全球化語境和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中探索現代人的生存之道提供了有益參考。
史修永 ·美學 ·25.9萬字
本書試圖用深邃的反思方式觸摸那些深奧的精神秘密—精神、靈魂、價值與詩意的秘密—這一秘密在人類有價值的深度體驗中比較充分地顯現出來。在本書中,信仰、精神、靈魂與詩意本質相同、方向一致,都從某個側面顯露了人類存在的根基。本書獨有并具有概括力的相互關聯的核心概念是:人的多重之我,神性—精神原型及神性—人對應、感應、順應與合一的存在結構—這是人的信仰型存在結構,也是人基本的精神性存在結構,也是詩意性存在的基本結構—以及在此基礎上的信仰—存在—詩意路線。本書認為:人的真正的存在就是面向神性(純存在性)而在,存在的復歸就是以和諧完整一致的方式從內在的深處歸向神性—精神原型。人的存在之核心實踐是內在超越的心靈實踐,其經常表現為有深度的價值體驗,其既具有內在性也具有超越性,來自人對存在的深邃之根的想象、理解、感悟與洞悉。
丁來先 ·中國哲學 ·26.7萬字
本書精選了陳志良有代表性的學術論文,內容包括:實踐唯物主義與主體性原則、思維方式論、對時代的哲學思考、荒誕與非系統論、虛擬哲學論等。
陳志良 ·邏輯學 ·41.9萬字
本書用簡明易懂的講解和實用易學的心智圖挖掘其創造潛能、思維潛能、精神潛能、記憶潛能、身體潛能、感覺潛能、計算潛能和文字表達潛能等,解決各類疑難問題,本書提供了一種快速學習的方法,能讓讀者學習到多種方法。
白虹編著 ·邏輯學 ·30.5萬字
哲學是智慧之學,能開拓人的眼界,使人能有創造性思維,對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是每個人都應該了解的一門學科。為了幫助讀者高效地掌握必需的哲學知識,星漢編撰的這本《圖解:哲學》采取了最為直觀的圖文呈現手法。
星漢 ·東方哲學 ·30.6萬字
這是一本活躍思維的大型工具書,我們將以圖解的方式幫你挖掘大腦潛能,以有效的形式助你活躍思維,提高分析和解決各種難題的能力。當你跟著本書的指引,通過認真思考和仔細觀察,成功地解決了問題之后,你會欣喜地發現,那些擁有卓絕成就的人所具備的超凡思維能力,并不是遙不可及的。通過本書的閱讀,你可以沖破思維定式,試著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不斷地進行逆向思維,換位思考,無論是參加世界500強企業面試,還是報考MBA等,都能輕松應對。運用從本書中學到的各種邏輯思維方法,能夠幫助你成功破解各種難題,讓你全面開發思維潛能,成長為社會精英和時代強者。
明道 ·邏輯學 ·28.2萬字
雖然只有短短五千多字,卻不妨礙《道德經》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哲學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來源,開創了中國古代哲學本體論的學說。在《道德經》中,老子用“道”來解釋宇宙萬物,將道看作萬物的本源。道先天地而生,至虛至無,卻是萬物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世間所有事物都要遵循于道,天地萬物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運動不止,垂示給人很多跡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德就是道發生作用的方式和成果。人們要通過德理解道:道是獨立不改的客觀規律,無所不包,周行不殆,對任何事物而言,都是絕對的,不可能被超越的。而任何事物對道而言,都是相對的,有限的,都有正反兩面,且正、反皆可相互轉化。一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重為輕根,靜為燥君”。老子的思想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對中國哲學影響匪淺。
老子 ·中國哲學 ·30萬字
《菜根譚》成書于明萬歷年間,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菜根”一詞本出自北宋學者汪信民的一句“人常咬得菜根,則酉事可做”。洪應明偶見此言,一時有感而發,便以此立意,定“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為主旨,寫下了幾百年傳世不衰的菜根箴言。這些箴言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深入淺出地講述了關于修養、處世、出世等多個方面的人生哲學。為使《菜根譚》更好地啟迪人生、造福社會,我們精心制作了本書,在精選原文的基礎上,加了精妙傳神的譯文,闡述其微言大義;以現代人的視角,在對原著箴言進行解讀的同時聯系當下,找到指導現實生活的經典智慧。既保留了原著的精華,又彰顯了《菜根譚》的現代價值和文化魅力。
洪應明 ·倫理學 ·27.4萬字
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方法必須先行。本書共13章,從科技創新與知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大數據思維變革、創新思維與技法、TRIZ(發明問題解決理論)創新方法的教育與培訓出發,全面講述了創新思維及方法。本書各章都精心安排了實驗與思考環節,實操性強,把創新方法的概念、理論和技術知識融入到實踐中,幫助讀者加深對學習的認識和理解,熟悉創新方法的實際應用。作為學習輔助,書后附錄中還提供了部分問題的參考答案。本書是有關科技創新、創新思維、TRIZ創新方法的一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優秀教材,可作為高等院校各個專業學習創新思維與科技創新、TRIZ創新方法的應用型教材,也可供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或作為繼續教育的教材。
周蘇 王碩蘋 ·思維科學 ·22.6萬字
提升科學分析能力的主要途徑在于改進思維方法,作為“科學邏輯”叢書之一,本書從科學分析的實用角度來編寫,不僅詳細介紹了科學演繹的邏輯原理,而且結合豐富的科學案例來闡明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此論述科學的分析方法,從而啟發科學思維并提升讀者的科學分析技能。本書內容包括緒論以及概念分析、邏輯定義、直言推理、三段論、復合推理、等值推理、混合推理、模態推理、關系推理、分析推理,并附錄了科學分析測試,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實用性的特點。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院校邏輯學、科學邏輯與科學思維方法等相關課程的教材或參考用書,也適合對此感興趣的各類讀者閱讀。
周建武 ·邏輯學 ·27.3萬字
提升科學推理能力的主要途徑在于改進思維方法,作為“科學邏輯”叢書之一,本書從科學推理的實用角度來編寫,不僅詳細介紹了科學思維的邏輯原理,而且結合豐富的科學案例來闡明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此論述科學的推理方法,從而啟發科學思維并提升讀者的科學推理技能。科學推理的邏輯重點是歸納邏輯。本書共分為九章,內容包括科學概論、歸納推理、類比推理、統計推理、因果分析、因果推理、因果探究、實踐推理、科學假說,附錄附有科學推理測試,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實用性的特點。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院校邏輯學、推理與批判性思維、科學邏輯與科學思維方法等相關課程的教材或參考用書,也適合對此感興趣的各類讀者閱讀。
周建武 ·邏輯學 ·33.4萬字
奠立“中正”之修的上古奇書。對大量專業術語進行注釋,為讀者全面掃除閱讀障礙。《周易》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亦稱易經,簡稱易。易的主要意思是變化,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雙邊關系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各樣的變化,并附以卦爻辭作簡要說明。周文王演周易,其背景是周文王與商紂王之間的斗爭。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相傳為周人所著。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于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干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金永譯解 ·中國哲學 ·2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