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正蒙 正蒙注
《注解正蒙》為清初理學名臣李光地所撰,共二卷,是研究張載《正蒙》思想和《正蒙》清代注釋的重要文獻資料。張載《正蒙》義奧難解,李光地的注解則多疏通、闡發(fā)張載未詳言之意,且對于先儒對文意解讀的互異之處,一一辨明是非,四庫館臣認為其是明初以來諸家注釋中的“善本”。李光地是清初朱子學的領(lǐng)袖人物,其在注解《正蒙》時亦呈現(xiàn)出“以程朱解張載”的傾向,但其所詮釋的天道論、心性論、修養(yǎng)功夫論等,亦有不少自己的獨特見解,非常值得研究。此次點校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注解正蒙》二卷本為底本,對校本四種,參校本兩種。《正蒙注》為清初江南學者張?zhí)呐c周芳二人合撰,是《正蒙》清代重要注本之一。《正蒙注》在《正蒙》每篇篇首均闡明篇旨綱要,并于篇中每一小段后總結(jié)段意,對于讀者理解文意有較大幫助。其注解,解釋詞義詳明,闡述句義通達,時富新意。從思想上而言,張?zhí)摹⒅芊嫉摹墩勺ⅰ放c李光地的《注解正蒙》相似,亦呈現(xiàn)出以程朱理學為宗的特色,如《正蒙注》指出了《正蒙》大多數(shù)用語的儒家經(jīng)典來源,并指出張載所詮釋的含義與經(jīng)典本身的差異,尤其注重張載和程朱對經(jīng)典的不同理解之處,體現(xiàn)了對程朱理學的強烈認同。此次點校以上海圖書館藏康熙四十六年刻本為底本,以《正蒙合校集釋》、《張載集》為參校本。
·16.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