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錢穆先生探討中國人的宇宙觀、人生觀的重要論著,是一部中國思想文化的養成史略。先生對中國古圣先賢的思想精華進行了細致的觀察,發明中國傳統文化中深奧朦朧的難點,特別是對儒家、道家的思想演變歷程做出了詳細的分析與梳理,全面展現了一代國學宗師對中華文化深刻的哲學思考。在歷史的思想路徑中破解中華民族的信仰密碼,本書將引領讀者跟隨錢穆先生一道,去追尋中國人真正的精神出處。
錢穆 ·理論流派 ·9.5萬字
本書為南懷瑾先生講述《孟子》最后一篇《盡心篇》的整理稿。《盡心篇》是《孟子》的完結篇,被南懷瑾先生視為孟子整個學術思想的中心,是孟子“在講完外用之道以后,講傳心的心法”,故尤加重視。全篇以“盡心”點題,以“修身立命”總領全篇,闡述了“良知良能”、“仁民愛物”、“民貴君輕”等一系列在孟子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概念和內涵,并進一步闡釋了孔子“鄉愿德賊”之說等。
南懷瑾 ·中國哲學 ·14.5萬字
這是一部研究矛盾即對立統一規律的專著。該書在掌握當代中國哲學對矛盾規律研究資料的基礎上,依托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以及西方哲學大家有關辯證法論著的深入研讀和理解,圍繞矛盾的涵義、矛盾的結構與特性、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辯證法特征,以及矛盾規律與系統規律的區別、真理與錯誤對立轉化關系等問題,進行了比較深入系統的研究和論述,富有新義和解釋力。
周寶璽 ·邏輯學 ·13.5萬字
這本書首先是一本更新換代型的《老子》讀本。作者結合最新的考古材料和前沿海內外研究成果,以縝密的考據和分析破舊立新,把所有重要的疑難問題都推到了證據和邏輯所能達到的極限,并力圖掃清每一個思維死角。這還是一本充滿思辨趣味的書,尤其適合那些懷有純粹的思辨興趣的讀者。循著作者的分析脈絡,我們會得到如此精彩的本格推理小說一般的閱讀享受。這還是一本豐富的文化史。作者以《老子》的文本為線索,從歷史上復雜的闡釋與實踐中勾勒出道家學說恢宏的文化版圖,而跨學科地旁征博引又有助于我們以全新的社會科學的眼光,以當代的人文素養,反觀兩千多年前的古老智慧。
熊逸 ·知識讀物 ·17.4萬字
本書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的深刻體察,作者精選中國文學、哲學等方面的元典之作進行解讀,讓讀者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歲月傳承。同時,從作者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總結和獨到見解中,我們也能得到人生的啟示。
林語堂 ·知識讀物 ·20.3萬字
忍是一種能力,一種修養,一種韜略“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點,增益其所不能;照顧大局,只要不妨大的原則,多多原諒人家。忍耐最難,但作為一個政治家,必須練習忍耐。”——毛澤東在1944年時對“忍耐”所做的一段精辟的剖析。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處人之所不能處。——馬南邨
(元)吳亮 (元)許名奎 ·東方哲學 ·20.5萬字
《沉思錄》是古羅馬帝王哲學家馬可·奧勒留所著,闡釋了靈魂與死亡的關系、自然與社會的關系、宇宙自然與人生的關系、理性與欲望的關系、自我與他人的關系等;他主張擯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而去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并付諸行動,以此達到內心的平靜。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西方哲學 ·8萬字
《陽明學述要》原名《王守仁》,初版于1930年。王陽明之學是明代理學的重鎮。錢先生把王陽明置于整個理學發展史中加以考察,以洗煉的筆法勾勒王學之大綱與流變,指出陽明思想的價值在于其以全新的方式解決了宋儒“萬物一體”和“變化氣質”的遺留問題,貢獻了獨特的“良知”理論。錢先生講王學,提醒讀者“脫棄訓詁和條理的眼光,直透大義,反向自心”,以求得王學之“真著精神處”,這是錢先生于王學的獨特之處。這是錢穆一生中唯一專門研究王陽明的學術著作,完整地呈現了錢穆早年研究王陽明的學術成果,也是了解陽明學極簡便的入門讀本。
錢穆 ·理論流派 ·5.3萬字
《傳習錄》是記錄王陽明思想的語錄體著作。最初由王陽明的首徒徐愛提議,經由路侃、南大吉、錢德洪等眾人之手,最后形成了現在通行的三卷本《傳習錄》。書后附有《朱子晚年定論》。全書采用學生問,王陽明答的形式展開,又收有一些書信,內容豐富。
陸永勝譯注 ·理論流派 ·33萬字
本書稿是作者學習《道德經》一書的心得的總結,以講座的方式呈現出來。作者結合現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將《道德經》中相關的語錄做了深入淺出的闡釋,語言生動,說理明晰,既能幫助當代讀者讀懂《道德經》,也能幫助人們將其中的精華運用到生活當中。
鐘永圣 ·中國哲學 ·30.6萬字
本書在忠于原著的基礎上,詳細注解并翻譯原文,有較為全面的譯析,并針對每章內容分別從為人之道、從政之道、經商之道等三大方面列舉大量妙趣橫生的古今中外案例,使讀者能夠更好地感悟兩千年前的哲人圣典。
文若愚 ·中國哲學 ·64.6萬字
《悟經》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它融合了儒、道、兵、法等歷代名人的思想,并將其加以客觀分析,全書共十一章,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的思想體系和道德標準,同時它又與當今人們為人處世的許多觀念有深度的契合。
王志剛 ·中國哲學 ·21.2萬字
《全部知識學的基礎》是德國古典哲學重要代表之一,費希特的主要哲學著作。在費希特的哲學體系里,《全部知識學的基礎》的地位和作用,約略相當于《邏輯學》在黑格爾的哲學體系里的地位和作用。它的構思成熟于1793年,當時費希特正在蘇黎世撰寫為法國革命辯護和爭取思想自由的政治論文。費希特自稱《全部知識學的基礎》是上述政論文章的額外收獲。所以說,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那樣,《全部知識學的基礎》表明德國古典哲學乃是法國革命在德國的反映。但是,由于種種歷史的原因,費希特只是作為德國的民族英雄為我國各界人士所熟知,他的哲學思想卻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更不用說對費希特哲學思想的深入研究了。
(德)約翰·歌特利布·費希特 ·經典著作 ·17.7萬字
《理解人性》旨在普及個體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本書不僅舉例說明了這些原理如何解釋我們與生活的世界和人類活動的關系,而且還闡明了這些原理在群體生活中的應用,對人的性格進行了科學的剖析。正如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所說,撰寫本書的目的有三個:第一,指出錯誤的個體行為會破壞社會和群居生活;第二,向普通大眾介紹辨別自身錯誤的方法;第三,告知他們應對方法.以達到人與社會環境的和諧。雖然人們常常認為商業或科學過失代價昂貴、應該受到譴責,但我們錯誤的生活方式可能會引起大得多的后果,常常危及性命!希望本書能助你好好地理解人性!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理論流派 ·13.2萬字
《道德經》(又名《老子》)一書分為81章,由“道經”和“德經”兩部分組成。盡管全書只有五千余字,但從古至今,研究《(道德經》的文字已經有幾千萬字之多,注解《道德經》的名家也有數十家。可以說,《道德經》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創性和啟發性的著作之一。本書從《道德經》中挑選出近百個影響深遠、富有哲理的句子,分為人生之道、處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謀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節,其中既有原文、譯文,還有后人評注、人生感悟,能讓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關治國、為人處世和個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觀點。若能把它用于實踐,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業,實現完滿的人生。
趙凡禹 ·中國哲學 ·15.9萬字
《讀透王陽明:心學教你內心強大的智慧》是一本大眾哲學類的圖書,書中以王陽明原話為基礎,配合一些生動的社會現實例子,在保證原汁原味的心學思想的基礎上,把王陽明思想與社會現實相結合,引導現代人尋找內心的純凈,學會屏蔽外界紛擾的影響,修煉內心的強大,探尋幸福的人生。心學之下,世間再無難事。王陽明的心學是無堅不摧的心靈武器。在這強大的“指導系”思想中,“致良知”將告訴你認知世界的真相,“知行合一”將引導你改造世界的腳步。追隨王陽明的心路歷程,就能深刻領會到“心學”最精妙的動人之處,能夠讓一顆迷茫、躁動的心淡然處事,安然辨物,化解一切難題。
冷湖 ·中國哲學 ·13.5萬字
《易》為五經之首,《易》是”人更三圣,世歷三古”。兩千多年以來,因《周易》內容晦澀難懂,故而誤解相承,誠為可嘆!筆者數十年如一日,潛心求索易學真諦。以為理解圣人“觀象系辭”、極數而明象之成果,力求明確《周易》“觀變于陰陽而立卦”之內涵,發掘其與天文學之內在關聯。本次修訂在原版《周易注釋》基礎之上,博采先人正確注釋,正確句讀,注重音義和訓詁。旨在便于讀者通曉理解,進一步領會其真諦。于翻譯方面,本書重新參酌考校,力求信實通達,趨近古人易注本義。于注釋方面,則補充了一些古代王弼、孔穎達、朱震等易學大家的真知灼見。讀者可藉此譯注,登堂入室,一窺易學之奧妙。本書為《周易》全集,共兩冊。
郭彧 ·中國哲學 ·26.7萬字
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大師。他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源之一。《精神現象學》是黑格爾的第一部獨立巨作,黑格爾思想龐大的唯心主義體系及其辯證方法都淵源于此。
(德)黑格爾 ·理論流派 ·20.5萬字
《快樂的知識》是尼采后期的重要作品,創作于其大病初愈之后,濃縮了尼采思想的精髓,對諸如生命、個體與群體、愛情、文藝、哲學、科學、道德、法律等問題都進行了簡明而深刻的論述。語言凝練而雋永,思想鮮明而銳利。本書又名《快樂的科學》,尼采意在將哲學經由犀利的批判而升至與科學同樣嚴謹的地位,這也是他的經驗主義熱血達到鼎沸的表征。
(德)尼采 ·知識讀物 ·13.7萬字
《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過一生》是世界級哲學大師叔本華晚年心血之作,囊括一生思想精髓,一語道破人生智慧,指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獲得長久幸福的路線圖,通俗易懂又透徹實用,讓我們恍然大悟,幫助我們快速認清自己,獲得終身成長!叔本華審視世事明若觀火,人是什么、人擁有什么、別人到底怎么看你……這些曾經困擾你我的問題,叔本華都揭開了終極答案,帶給世人心靈震撼,尼采、托爾斯泰、愛因斯坦、薛定諤、弗洛伊德、普魯斯特、莫泊桑、毛姆、卡夫卡、屠格涅夫、博爾赫斯等大師,都是叔本華的忠實讀者。歌劇宗師瓦格納說,叔本華如同上蒼的恩賜般降臨到了他的孤獨之中,尼采贊嘆:“我一翻開叔本華的書,就好像馬上長出了一對翅膀。”諾獎得主托馬斯·曼稱閱讀叔本華是“絕對一流的靈魂體驗”,“這樣的閱讀,人一生中只能有一次,絕無第二次的可能”。
(德)叔本華 ·西方哲學 ·6.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