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海倫·凱勒編著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要寫了海倫變成盲聾啞人后的生活。剛開始的海倫對于生活是失望的,用消極的思想去面對生活,情緒非常的暴躁,常常發脾氣,她感覺現實生活中沒有了希望,她是多么期待能重新得到光明。在她父母的尋求下,幫海倫找到了一位老師——安妮·莎莉文,這位老師成為了海倫新生活的引導者,使海倫對生活重新有了希望,有了向往。在莎莉文老師耐心的指導下,海倫學會了閱讀,認識了許多的字,也讓她感受到了身邊無處不在的愛。
海倫·凱勒 ·文學家 ·16.6萬字
本書是沈從文前半生(1902-1948)傳記,是《沈從文的后半生》的兄弟篇,講述在中國歷史變動的1902-1948年間,沈從文生命發展的不同階段。書中敘述他的輾轉流蕩,”傳奇”與平常,”人格放光”與精神痛苦。他與時代密切相連卻持續強韌地保持緊張的”對話”--這是一個人自己的故事,也是牽涉各種社會關系,承載文學、思想與感情的重量,交織進現代中國的故事。從沈從文的成長、哀樂與創作脈絡中,也可窺見中國的文化環境與氛圍,當時的文人生存狀態。
張新穎 ·文學家 ·19.7萬字
逆旅而行,幾多困頓;飄然如風,幾多瀟灑。隱世才女白落梅慢沏一碗清茶,為你細述一代文豪蘇東坡的快意人生。他學識淵博,涉獵廣泛,堪稱千古DI一全才。他于詩于詞,于文于畫,悉入上層,并獨得妙境;于茶于酒,于食于藥,皆相知相悅,并自會佳趣。奈何仕途跌宕起伏,人生頗多坎坷,情海也波濤不息。他說“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卻又嘆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幾番坎坷,看世態變遷,河山急轉,心意闌珊,又道:“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
白落梅 ·文學家 ·9.9萬字
本書收錄了泰戈爾的自傳。書中泰戈爾記錄了自己童年、青少年時的人生回憶以及成年后經管祖傳田莊、創建學校、探望民族英雄甘地等往事,他在序言中稱本書“展現了兒童情感的快樂,是用孩子的語言寫的散文集”。本書語言清新、質樸,貼近生活與家庭,具有濃郁的印度文化氣息。
(印)泰戈爾 ·文學家 ·15.9萬字
《老舍自述》從老舍全集中遴選出來的若干篇文章組成,這些文章能勾勒出作者一生的經歷——從出生到去世的全過程。為了做好《老舍自述》,編者在遴選過程中,可謂是費勁了心思,力求選出能反映他生平的作品。
老舍 ·文學家 ·13.2萬字
本書為“大唐才子系列”中的一本,評述了實現李白豪放灑脫卻又坎坷悲情的一生,書中結合他的詩作,為讀者展現了少年意氣風發,追求夢想,游歷名山大川,廣結好友,懷才不遇,寄人籬下,狂放不羈,官場失利,報國無門,客死他鄉的過程。其間穿插了不少當代人的感慨和反思,不失為一本可讀性強的通俗讀物。
朱丹紅 ·文學家 ·12.1萬字
濟慈,浪漫主義詩人的典范;菲茨杰拉德,浪漫主義小說家的典范。兩個人的人生宿命般地充滿巧合:過早離世,嗜酒如命,飽受肺病折磨,初戀情人的身影揮之不去;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某種程度上都通過寫作引領文學前往以解放、實驗性、感性為基因的新時代。而在他們的一生中,寫作、閱讀一直是支撐他們對抗孤獨與絕望的良藥。在這本書里,作者以“平行人生”的穿插手法,將相鄰世紀兩個閃亮而充滿悲劇性的人生聯系在了一起,通過精選的一系列軼事、關鍵時刻和生動場景,直擊二人生活的本質,揭示他們藝術創作的源泉,讓人深刻感受到,美的力量、文字的力量能夠穿透時間、超越死亡,成為永恒。
(英)喬納森·貝特 ·文學家 ·18.5萬字
本書是沈從文的自傳,記錄了作者在湘西的成長歲月。作者回望從鄉野童年到投身行伍的種種經歷,真實描繪了故鄉的生活,表達了對親人的懷念,文字中充滿了生命的熾烈和真誠。這本自傳,是《邊城》等一切樸野湘西文學的源頭。
沈從文 ·文學家 ·8.1萬字
《托爾斯泰傳》是羅曼·羅蘭《巨人三傳》(又譯《名人傳》)之一,講述了一個哭泣、痛苦卻一直欲求真理的英雄——托爾斯泰。羅曼·羅蘭視托爾斯泰為精神導師,對托爾斯泰的詳盡研究,成為這部作品——《托爾斯泰傳》的堅實基石,向讀者展現了一代文學巨匠創作個性中重要的方方面面。羅曼·羅蘭的《名人傳》記載了偉大的天才在人生征途上,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獻出了不朽努力。傳記里的三人,雖然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兼畫家,另一個是小說家,卻擁有高度統一的共同特質,那就是在畢生追求上孜孜不倦,奉獻一生。
(法)羅曼·羅蘭 ·文學家 ·8.2萬字
“三島有個非常大的本領,就是使人覺得自己是他最好的朋友。他死后,每個朋友都不得不承認,他們了解的三島只限于他有意袒露的局部。”西方最早的三島傳記之一,研究三島的重要參考文獻,為讀者提供更多線索,稍稍走近這位謎一樣的天才作家,這是借三島諸多親友的眼看到的三島,也是從三島的文字里讀到的三島。國內首次引進,填補了該傳記在中文版上的空缺。我認識三島是在1964年,當時我開始翻譯他的一部題為《午后曳航》的小說。之后兩年,我經常與他見面。我在他書房一呆就是幾個小時,直到深夜他開始寫作。我常常是他聚會的客人中唯一的外國人。那是讓我興奮陶醉的時期:我二十四歲,一個東京大學文學院的學生,和日本最有名的小說家交上了“朋友”。當然我們并不是真正的朋友。從三島的角度看,他可能是喜歡和我在一起的。我可能是他遇到的唯一既擅長翻譯,又在扳手腕時能夠贏他的人。我確信這一點很重要。可是在1965年底,我讓他生氣了。在他以為我會翻譯他新出版的小說時,我卻拒絕了,他決定不再和我來往。……四年后他的死訊傳來,我決定寫一本書。
(美)約翰·內森 ·文學家 ·15.7萬字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的一生是以近乎“完人”的形象出現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后世影響深遠。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他像屈原一樣,在南宋風雨飄搖的政治環境中,一生都在為恢復中原、統一中國而歌唱。愛國者已成為他詩詞的主旋律。本書以“心之向往”作為內容的核心和驅動力,用25組短句勾勒出詩人的一生,聚富表現力。
靳國君 ·文學家 ·9.2萬字
《納蘭容若詞傳》在詳實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用優美異常的文字,帶我們回到清初,吟誦清婉的飲水詞之間,用一幀幀剪影,連綴出一代豪門公子、清朝詞人凄艷矛盾的一生。他本是平步宦海的達官顯貴,但他對仕途不屑,對富貴輕看,超然塵外。他本以為和盧氏“一生一代一雙人”,卻不想沉浮人生,只能恨天地無情……如果他是個普通人,也許會過得更幸福,然而他是文武雙全的英才,怎不讓天妒?不禁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孔祥秋 ·文學家 ·13.1萬字
杜甫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詩人,被稱為“詩中之圣”,而在近年的流行娛樂中卻成了網絡青年各種調侃的對象。我們真的了解杜甫嗎?作者憑著多年閱讀、講授杜甫詩歌的感受和經驗,鉤沉了杜甫從前代詩人,尤其是六朝詩人如謝靈運、鮑照、庾信那里繼承了哪些傳統,又在其一生的不同階段,開出怎樣的新面貌,進而又分析了杜甫所開創的詩風對后世,如韓愈、白居易等截然不同的詩人的影響,使讀者更清晰地認識到杜甫詩歌藝術的特質及其偉大之所在。書后附錄“杜甫詩”課程提綱及講授篇目,是一份簡明的綱目,可為有意概覽杜甫生平和作品的讀者提供指南。
呂正惠 ·文學家 ·13.7萬字
本書是約翰·牛頓的同事理查德·塞西爾根據他的書信編寫,是其它牛頓傳記的資料來源。前半部分是牛頓的自述,講述了他前半生的傳奇經歷;后半部分是作者根據各方資料以及自己對牛頓的了解撰寫,講述了他成為國教牧師之后事業,尤其是他協助廢奴運動的事跡。約翰·牛頓是英國歷史上著名的浪子回頭的表率。他曾是無賴一樣的人物,不學無術,放蕩形骸,后去非洲闖蕩,吃盡了苦頭。父親派人將他找回,但回國的船遇險,跌跌撞撞才返回英國。這趟旅途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他認識到人生的短暫,自己從前是多么地不堪,痛改前非。
(英)理查德·塞西爾 ·文學家 ·8.8萬字
他是清朝第一才子,兼通史、地、算、樂、文、書,尤以詩詞名冠天下;他是康熙御前侍衛,文武雙全、英姿勃發;他出身于宰相府第,卻厭倦權力爭斗、名利枷鎖;他寄情詩詞,俠骨柔情,卻天妒英才,三十即逝。王國維稱贊他:“北宋以來,一人而已。”梁啟超評價他:“容若小詞,直追后主。”乾隆看過《紅樓夢》后曾斷言:此蓋為明珠家事作也。而作為一代權相明珠公子的納蘭容若,畢生的精彩,滿腔的惆悵,至深的感情,富貴于我如浮云的境界,且聽本書慢慢道來。
曉夢 ·文學家 ·11.1萬字
一代思想家的個人小史,一個思想大變革時代的社會觀察。伏爾泰是法國啟蒙時代的代表人物,啟蒙時代又被稱為“伏爾泰時代”,后世作家如雨果、博爾赫斯都是他的忠實讀者;伏爾泰一生著作頗豐,全集近百卷,哲理小說是其所有著作中最受讀者歡迎的部分,是法國中學生必讀書目;采用傅雷先生經典譯文。《伏爾泰傳》是法國著名傳記作家、法蘭西學院院士安德烈·莫洛亞的傳記作品,從伏爾泰出生時的法國社會環境寫起,直到伏爾泰在耄耋之年回到法國,受萬眾歡呼為止,對伏爾泰的思想、創作和生活做了詳盡中肯的評述,是了解伏爾泰其人其文的重要參考。有人說,十七世紀是路易十四的世紀,十八世紀是伏爾泰的世紀。在莫洛亞的筆下,伏爾泰走下神壇,成為一個頑皮的孩童,一個反叛的少年,一個性情飛揚而不斷受挫的青年。他在成功與磨難中認識了社會與人生,在流放與牢獄中愈發堅韌。《伏爾泰傳》是一代思想家的個人小史,亦是一個思想大變革時代的社會觀察。
(法)安德烈·莫洛亞 ·文學家 ·4.6萬字
《北大的才女們》收錄了北大現代以來的十余位在各自研究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女學者,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北大的才女們》圖文并茂,十二篇文章配入照片八十余幅,時間跨度近百年。我們從中不僅可以看到才女們風華正茂的英姿、求學的勤勉、志趣的高遠、家庭的美滿,更能深切地感受她們對現代科學不懈的探索精神……《北大的才女們》選取了陳衡哲、馮沅君、趙蘿蕤、池際尚、高小霞、王穎、喜勛、石青云、許志琴等在近百年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做出了程度不同的學術貢獻的北大女性學人,旨在展示北大女性風華正茂的英姿、求學的勤勉、志趣的高遠、家庭的美滿以及她們對科學和學術的不懈求索精神。
郭建榮主編 ·文學家 ·13萬字
民國是個人才輩出,名人閃耀的時代。那個歷史時期,不但孕育了眾多可敬可嘆的文人大師,更是誕生了讓后人敬仰乃至膜拜的兩個文化旗手魯迅與胡適。他們對愛情、知識都充滿著渴望,對人類的苦難充滿著痛徹肺腑的憐憫;他們都來自文化圣地,交往頻繁,并且留學西洋;他們都從舊社會走來,同樣娶過小腳的女子……
陶方宣 ·文學家 ·9.5萬字
顧炎武說:“文之不可絕于天地間者,曰明道也。”許壽裳回憶魯迅的文字就是“明道”之文。從1936年到1948年,許壽裳斷斷續續地寫下回憶魯迅先生的這些文字,寫作跨度達12年之久,各篇自成一體,似一顆顆散落的珍珠。許壽裳講述魯迅的生平,其文言簡意賅,有點有面,有虛有實,氣象恢廓,不落俗套,字里行間跳躍著一個“鮮活的魯迅”;許壽裳追憶魯迅生平的文字,是從魯迅日常生活的細微處下手,描述魯迅的為人和為文,記錄魯迅早期歲月的遺痕,再現了魯迅早年的音容笑貌,讓人們讀到一個“純真的魯迅”;許壽裳對魯迅作品的述評,是以一個學者的眼光,來解讀來剖析魯迅博大精深的智慧和精神,從而展現出魯迅大慈大悲、憂國憂民的情懷,再現一個“思想的魯迅”。
許壽裳 ·文學家 ·15.7萬字
《卡夫卡致奧特拉及家人的信》卡夫卡,現代派文學的奠基人之一,生前鮮為人知,死后震撼世界。他終身未婚,與父親關系緊張,他的妹妹奧特拉·卡夫卡或許就是他最為親近的人。
弗朗茨·卡夫卡 ·文學家 ·7.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