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朱自清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學者、詩人、散文家和教育家,他畢生盡瘁于祖國的文化教育事業,堅持新文學運動的方向,鍥而不舍,嚴謹治學,辛勤筆耕。他在揚州度過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從這里邁開了他人生旅程的第一步。為此,江蘇省政協和揚州市政協文史委編輯此紀念他的史料專輯,以表達揚州人民對朱先生的緬懷之忱。
江蘇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揚州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文學家 ·16.8萬字
本書是中國現代文學學者、著名作家孫郁為張中行先生所作的傳記。他從自己與張中行先生的交往中的感性印象出發,以飽含情感的筆觸勾勒出這位有故事的老人的豐富一生。其間既有時間脈絡,也有生命體驗的線索,不僅敘其事,更畫其魂。它的別致之處也在于,作者和傳主的心靈之交,讓這部傳記在嚴謹客觀之余,更多了以情動人的力量,對于想真切了解以至理解張中行的讀者有很大幫助。
孫郁 ·文學家 ·19.1萬字
20世紀70年代,金介甫在哈佛求學期間接觸到了沈從文作品,最后以論文《沈從文筆下的中國》獲得博士學位。論文寫作期間,他專程來中國多次拜訪沈從文先生。之后,又寫成TheOdysseyofShenCongwen一書。金介甫先生由此也成為在西方世界介紹沈從文、研究沈從文的重要學者之一。金介甫先生寫作此書時,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包括一些來自西方的獨特資料,完整呈現了傳主當時的生活環境和時代氛圍,傳遞出作者清晰的歷史觀念和厚重的生命意識;在評論傳主的文學成就時,又能放諸世界文學的發展和傳播的大環境里,彰顯出沈從文的文學價值和地位。本書英文版傳到中國以后,經過蕭乾、荒蕪先生等人引薦,資深翻譯家符家欽先生翻譯了此書。其譯文精準、流暢,又得沈從文先生筆墨趣味;所引材料詳實,盡顯原著面貌。20世紀80年代以來,該書的中譯本曾以《沈從文傳》為名出版。本次更名出版,對之前的版本做了重新校訂,是近二十年來作者首次授權出版的中文版。
(美)金介甫 ·文學家 ·30萬字
紀念魯迅誕辰143周年,逝世88周年。
許壽裳 ·文學家 ·88.6萬字
本書是薩特一系列存在主義精神分析法剖析作家及其作品的第一部傳記性專著,堪稱文學批評獨創之作。他認為波德萊爾的一生都是他自我選擇和設計的,從生活作風、立身處世到詩歌創作皆擇惡取之,為惡而惡,最終達到惡的反面——善,給世人留下千古絕唱《惡之花》。薩特既不想評判波德萊爾詩歌的價值,也不想把他當成心理學領域的一個現象加以分析。他想要探求波德萊爾的內心世界,不只是考慮外部環境對波德萊爾的塑造,從而講述詩人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
(法)讓-保爾·薩特 ·文學家 ·8.9萬字
本書收錄了當代著名作家張抗抗關于文學創作的反思以及在文學創作道路上對人生、社會和歷史諸問題的思考,體裁涵蓋回憶性的隨筆散文、創作談、訪談、序跋等。
張抗抗 ·文學家 ·17.6萬字
《三作家傳》是茨威格傳記代表作之一。在這本書中,斯臺芬·茨威格從世界文壇上選擇了三位作家作為他研究的對象,從心理分析在文學作品中的表現來研究這三位作家的生活和創作,他們是意大利作家卡薩諾瓦、法國作家司湯達和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茨威格認為,這三個作家代表了三個不同的創作階段,一級高于一級。卡薩諾瓦是原始階段,他的作品無非是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白描一番,一一訴之于紙,未加評論,未作分析。而司湯達是心理學階段。到了托爾斯泰則更進一步,進入道德、宗教階段。
(奧)茨威格 ·文學家 ·17.9萬字
孫犁是一位人們熟知的作家。提起他,人們就會想起他那種“香遠益清,亭亭凈植”的“荷花淀”風格,想起文學史家稱道的“荷花淀派”。由于傳記作者對孫犁的生活和創作經歷的深刻了解,對其作品的獨到研究與藝術把握,以及作者明麗流暢的敘述筆調,這部傳記給我們生動描寫了孫犁的生活和創作道路,再現了這位作家在現代文壇上的獨具風采,揭示了他的富于啟迪、意蘊豐厚的人生奧秘。本書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迄今為止孫犁傳記作品中的佼佼者。
郭志剛 章無忌 ·文學家 ·30.9萬字
盲聾人海倫·凱勒不屈不撓的堅毅斗志曾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本書完整收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生命的故事》《三論樂觀》《在芒特艾里的演講》以及海倫·凱勒書信十封,英漢雙語對照,講述一個沒有光明、沒有聲音的傳奇人生。
海倫·凱勒 ·文學家 ·9.6萬字
在大眾視野里,弗吉尼亞·伍爾夫常常要么是一個性冷淡的脆弱女作家,要么是一個遠離真實世界、矯揉造作的唯美主義者。林德爾·戈登通過伍爾夫的小說作品以及日記和書信重構出這樣一個伍爾夫:她是強健的步行愛好者,努力工作的職業作家,更是“不知疲倦的探索者”,探索“人類處境的千奇百怪”。林德爾·戈登想要呈現的并非常規的線性傳記敘事,而是在真實性所能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詳盡地追蹤記憶和想象在伍爾夫一生中的持續流動。戈登同時論證了這種傳記方法正是伍爾夫的發明,也曾由她實踐,背后是一種全新的重視無名者的歷史觀。原書最初出版于1984年,2006年戈登在新材料的基礎上,從新世紀的女性主義視角做了修訂。本書譯自2006年修訂版。
(英)林德爾·戈登 ·文學家 ·31.2萬字
本書為“大唐才子系列”中的一本,評述了實現李白豪放灑脫卻又坎坷悲情的一生,書中結合他的詩作,為讀者展現了少年意氣風發,追求夢想,游歷名山大川,廣結好友,懷才不遇,寄人籬下,狂放不羈,官場失利,報國無門,客死他鄉的過程。其間穿插了不少當代人的感慨和反思,不失為一本可讀性強的通俗讀物。
朱丹紅 ·文學家 ·12.1萬字
本書為關于老舍的資料匯編,讀者可以通過本書可以了解老舍一生的大致經歷,可以了解到他的童年時期是何種狀態,他的青年時期又是何種狀態,在風雨縹緲的戰爭時期他怎樣堅持創作,在新中國成立后他怎樣主動改造自己的思想;通過本書還可以了解到老舍是如何進行創作的,他對文學持有何種看法。總之,本書是一本可以比較全面的了解老舍的佳作。
羅常培等 ·文學家 ·13.2萬字
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學家。他出生于我國西漢時期,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他沒有自暴自棄卻因此更加發憤著書,創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學巨著《史記》。該書不但開創了紀傳體的新形式,還被后人奉為“正史之祖”,為中國以及全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史家第一:司馬遷》再現了司馬遷傳奇的一生,使讀者看到一個全新、立體的司馬遷,并能從中獲取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深刻的人生體驗。
金開誠主編 ·文學家 ·3萬字
在中國文學史上,南唐是一個永遠不能被忽視的時代,就在這短短的半個世紀里,出現了一位足以彪炳千秋的詞壇巨匠,他就是享有“千古詞帝”蠱譽的李煜。即使時隔千年,當我們翻開書卷誦讀他的詞作時,腦海中仍然會浮現出那清新俊朗的“詞帝”形象。那么,李煜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他又是如何將自己的才情融入到詞作當中的?
金開誠 ·文學家 ·2.3萬字
王水照教授曾于中國社科院跟隨錢鍾書先生治學與工作多年,二人雖無師生之名,而有師生之實,始終保持密切的來往。王水照對錢鍾書的學術、生活有深入的了解,他在宋代文學領域取得的卓越成果,亦曾受錢鍾書啟發。王水照認為錢鍾書手稿中尚有大量相關研究未及整理發表,實為學界之憾。而關于錢氏曾被誣告的經歷、學術究竟有無體系、錢鍾書與陳寅恪觀點碰撞等眾說紛紜的問題,亦以親身見聞,結合自己對學術的理解,給出了答案。本書共分四輯,涉及錢鍾書的生平曲折、為人處世、學術成就尤其是宋詩方面的成就、對錢鍾書手稿集的解讀與探討等多個領域,既有作為學界同仁對錢鍾書學術上的精辟解讀與探討,亦有作為朋友、學生角度的溫情緬懷,多有一手材料和獨家見解,洵為研究、了解錢鍾書不可不讀的著作。
王水照 ·文學家 ·15.4萬字
本書以史實為依據,輔以合理的文學想象,以第一人稱視角展開蕭紅的人生經歷和內心世界,敘述其從童年到成年,從哈爾濱流亡到香港的全部人生經歷,詳細展開她與汪恩甲、陸哲舜、蕭軍、端木蕻良等人的情感糾葛,以及與魯迅、茅盾、聶紺弩等文化名人的交往,將蕭紅人生中存留的諸多迷案一一解開,還原一代才女的悲情一生。
葉君 ·文學家 ·25.6萬字
本書以柔軟、細膩的感情做底,用詩意的語言,寫盡三毛的早年生活、國外留學、生死愛戀、旅行足跡、大陸之行等生平點滴。可以說,本書是有關三毛的傳記作品中寫得富有詩意的一部作品,也是當代唯美作品中寫得非常好的一部傳記。在本書的字里行間,讀者可以真切體會到,作者對三毛頗有一種天涯知音的感覺,通過對三毛生平事跡及作品的大量研究,石天琦讓這本書讀來有飽滿充實之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散文式人物傳記。
石天琦 ·文學家 ·8萬字
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著有《長河》《邊城》等膾炙人口的小說,在文學史和文物研究界均占有重要地位。本書輯錄了季羨林、巴金、汪曾祺、梁實秋、施蟄存等人的35篇回憶沈從文的文章,內容豐富,從多個角度真實地再現了沈從文從一個“鄉下人”到文壇巨匠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和文學成就。
季羨林等 ·文學家 ·18.2萬字
宋亡之際,先后有四批宋人被元朝押解大都,即祈請使群體、宮室群體、崖山群體、拒聘群體,并被長期羈押、圈禁、流放在北方。這批亡宋“流人”不同于留居江南的遺民,是一個極為特殊的“流人”作家群體,他們要直面元朝的上層統治者,承受極度的身體苦痛與精神掙扎,做出了卓絕的人生選擇,以錚錚鐵骨和悲壯詩篇留刻下歷史的永恒印跡。本書梳理亡宋北解流人群體全貌,探求代表性作家王昭儀、朱美人、家鉉翁、汪元量、謝枋得、文天祥等的人生軌跡和詩文創作,揭示他們的共時性影響與歷時性價值。
閆雪瑩 ·文學家 ·26.5萬字
王維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他少年時即有詩名,十五歲赴長安求取功名,二十一歲進士及第。他的仕途之路并不順利,曾外放濟州,也曾出使塞外,在經歷了張九齡罷相、安史之亂等打擊之后,于藍田輞川別業半官半隱。王維詩畫雙絕,他的山水畫深為后世推崇,他的詩寓情于景,渾融自然,不著痕跡。蘇軾評價王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霍麗婕 ·文學家 ·4.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