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從秦代至清朝兩千多年的歷史中,有案可查的宰相共有一千多位,本書從中精選出了七位,多方位、多視角地向讀者介紹了他們治國安邦的智慧。全書以自秦至清的朝代先后為序,每代的宰相也以任職先后為序,一相一傳。每篇小傳的內容包括宰相的家庭情況、政務作為、性格嗜好、趣聞軼事以及死亡原因等,均基于史實,以政事為主,兼及經濟、文化、生活,熔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爐,希望能為現代人的修身明志與施展抱負起到一定的借鑒、啟示作用。
劉行光 ·歷史人物 ·25萬字
講述了秦、漢、隋、唐、宋、元、明、清這八個大朝代的開國皇帝在制定朝綱、駕馭群臣、發展經濟,以及他們在政治謀略、軍事手段、思想文化、民族關系等方面所實行的一系列政策。時光荏苒,讓這些開國帝王依然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朝代變更,他們的歷史地位以及功過,也在史書中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楊雪舞 ·歷史人物 ·25.1萬字
真實地展示了孔子所生活的時代,客觀地講敘了孔子生活中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如實地記錄了孔子落魄的出身、艱辛的起步、壯志未酬地做官、滿懷希望地教學與整編典籍,深刻地揭示了孔子一生追求的王道理想及無法實現的原因和遺憾,反映了他憂國憂民的高尚人品和達不到目的一直堅持到死的驚人毅力,還原了一個真實生動、充滿情趣、感人至深的孔子。
楊雪舞 ·歷史人物 ·27.9萬字
16世紀后半葉,法國陷入宗教戰爭(又稱“胡格諾戰爭”),新教胡格諾派不斷遭受天主教派的迫害,社會動蕩不堪。為平息內戰,信奉天主教的法國宮廷將瑪格麗特公主(即瑪爾戈王后))嫁給新教徒首領納瓦爾國王亨利。然而在1572年8月24日婚禮當夜,一場針對新教徒的血腥大屠殺卻全面發動,一夜間七萬余人喪生,史稱為“圣巴托羅繆慘案”。瑪爾戈王后雖被迫嫁與胡格諾派教徒領袖亨利,卻在殘酷斗爭中與之結為同盟,力阻天主教派的迫害,并助其緩步登上皇位。本書以瑪爾戈王后的政治聯姻為主線,為圣巴托繆節慘案撰寫了一部生動的史詩,呈現出宗教改革時期法國宮廷斗爭的復雜與殘酷……
(法)大仲馬 ·歷史人物 ·38.5萬字
曾國藩,沒有顯赫的家世,天賦堪稱晚清同時代大人物當中最差,卻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在復雜的時代變局中超越眾人,成就最大,被譽為大清“中興第一名臣”,且最后全身而退。他的人生經歷,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給人以特別的啟示。
張宏杰 ·歷史人物 ·30.7萬字
本書為暢銷書《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的全新修訂版。是國際陽明學大師岡田武彥先生寫給大眾的王陽明通俗傳記。岡田先生于六十八歲高齡提筆撰寫此書,九十三歲完成,花費了二十五年的心血。作者在窮盡中日兩國史料和研究成果、歷經六次陽明遺跡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岡田先生以心學發展的脈絡為線索,史料互證,張弛有度、夾敘夾議地詳述了王陽明的傳奇一生及其悟道的心靈軌跡,探討了王陽明的人生經歷和師友交往對其思想形成的深刻影響。岡田先生尤其注重從王陽明的詩文中探尋其當時真實的內心,并由此補充了許多不為眾人所熟知的細節,解開了有關王陽明生平和思想的諸多謎題。
(日)岡田武彥 ·歷史人物 ·20.1萬字
本書以杜月笙為人處世原則及智慧為切入點,以其生平為線索,通過對其一生歷程的娓娓道來,涵蓋了發生在其人生每一階段的大事要事,以及其應對這些事的技巧、心態、解決方法等,展示了杜月笙高超的為人處世智慧,亦體現了其性格、心理,以及其在特殊境遇下表現出的愛國主義精神、救世情懷,堪稱迄今為止杜月笙傳記的上佳之選。
霧滿攔江 ·歷史人物 ·33.9萬字
百萬暢銷書《知行合一王陽明》系列全新續作。用108個有趣的歷史故事解讀《傳習錄》,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個心學要點。在輕松的閱讀中掌握《傳習錄》中的“心即理”“事上練”“致良知”等心學概念,不知不覺領悟“知行合一”的心學真諦。《傳習錄》是王陽明的語錄和書信集,是了解心學不可不讀的傳世經典,但因其文字博大精深,理解起來十分困難,很多心學愛好者望而卻步。本書作者度陰山,研究《傳習錄》數十年,始終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釋深奧難懂的心學理念。在本書中,度陰山通過108個有趣的歷史故事,將《傳習錄》中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學概念解釋得十分透徹。
度陰山 ·歷史人物 ·35.5萬字
《太平草木萌芽錄》,十六卷,由北洋政府第一任民選總理熊希齡題寫書名,完整記錄了易翰鼎從十六歲到七十多歲的人生軌跡。如今該書被分別收藏在湖北省圖書館、湖南省圖書館、上海市圖書館。1925年,易翰鼎在75歲時寫了最后一篇文章,其中說:“自敘平生至愿,榮華富貴皆在所后,惟望子孫留心正學,他年得蔚為名儒,則真使吾九泉含笑矣,群孫勉乎哉!”這既是對子孫的殷切期待,也是對所有后輩的激勵與鼓舞。
易翰鼎撰 項旋校訂 ·歷史人物 ·26萬字
本書是一部人物傳記,全書共45章,以章回體的形式形象生動地記述了辛亥革命時期歷史人物劉公的事跡。作者以樸實的語言和翔實的史料敘述劉公一生高舉孫中山革命大旗,高風亮節,無私無畏,奔走于革命。他舍家為國,從家里籌集款項,組織和領導了震驚世界、開創歷史新紀元的武昌起義;他積極參加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護國戰爭”、“護法戰爭”等,直至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劉發武 ·歷史人物 ·48.5萬字
沈家本(1840—1913),字子惇,又作子敦,號寄簃,浙江湖州人。晚清著名法學家,光緒九年(1883年)進士,歷任天津與保定知府、刑部左侍郎、修訂法律大臣、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資政院副總裁、法部左侍郎等職。出身刑部的沈家本,舊律素養極深,在晚清的大變局中,擔起法制改革的大旗,放眼世界,致力鍛造融會中西、古今的新法制。本書通過探尋沈家本的生活、學術、思想軌跡,還原他在晚清這一特殊的歷史背景下所作出的功績,如何引領時代,影響后世,成為“中國法制現代化之父”。
李貴連 ·歷史人物 ·28.8萬字
毛澤東具有深沉的歷史情懷和濃烈的歷史人物情結。本書對目前出版的浩如煙海的與毛澤東相關的圖書和論文,鉤沉索引,廣泛搜羅,將毛澤東對歷史人物的品評集中化、系統化:將毛澤東對同一歷史人物跨度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不同評論,集中于同一章節;對毛澤東重點品評過的歷史人物,按照開國帝王、中興英主、庸主昏君、亡國之君、起義領袖、謀士說客、歷代名將、濟世能臣、誤國奸佞、思想巨擘、文學大家、隱逸高士,進行了科學分類,從而構成了全書嚴密的邏輯體系。
盧志丹 ·歷史人物 ·22.9萬字
盧志丹 ·歷史人物 ·22.3萬字
盧志丹 ·歷史人物 ·24.2萬字
為胡適、唐德剛所敬重,權威體制下最值得重讀的斗士雷震唯一傳記。在戰后臺灣民主憲政運動發展中,雷震是一位承前啟后的關鍵人物。他與胡適等人一手創辦《自由中國》半月刊,以宣傳民主自由與憲政理念為主旨,使一大批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在臺灣有了重新集結的機會,并以公共論壇的方式臧否時政,發表建言,將中國知識分子傳統的“書生議政”在那個時代發揮到了極致。作者以第一手資料,透過雷震的風雨一生,敘述一代知識分子與民主政治的互動關系,并以其個人政治生命的沉浮及歷史背景為考量,著力表述這位骨鯁之士從堅守“自由”、“民主”等理念,到付諸實踐的精神風貌,彰顯那個時代的困局及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在現實中的艱難處境……
范泓 ·歷史人物 ·35.8萬字
他曾是一個失敗的商人、一個膽怯的士兵,一個瀆職官員,最終卻成為匡助齊國稱霸諸侯的一代名相。他就是管仲,第一位彪炳春秋的改革家。本書以詳細的史料,流暢的筆觸,講述了春秋名相管仲傳奇的一生。他憑借自己的大智大勇,把齊國一步步推向霸主之位。他是中國歷史上治國安邦、富國強兵第一人。同時也展現出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幽微曲折、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
余耀華 ·歷史人物 ·31.9萬字
五百年前,在中國的明朝,出現了一位傳奇人物王陽明。母親懷胎十四個月才降生,五歲還不會說話,十二歲就口吐狂言欲做圣人,十五歲離家出走考察三關,新婚之夜與老道士徹夜長談……他的一舉一動,特立獨行,與現實世界格格不入。之后步入仕途,更是起伏跌宕,因仗義執言被廷杖入獄,貶謫赴任的路上死里逃生,在龍場這個蠻荒之地,他經歷了一系列的生活困境和生死考驗,終悟出了一直苦苦尋求的圣人之道。龍場悟道,不僅讓王陽明活得了內心的豐富與安靜,還獲得了一種覺醒的力量——知行合一。正是憑借這種力量,身為一介儒生,屢屢用兵如神、奇招迭出,多次平定叛亂,只身改變了大明王朝的命運。他的一生,盡是傳奇。但是,在建功立業的情況下,為何請求棄甲歸田?臨終時只遺“吾心光明,亦復何言”八字,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深意?本書完整而深入地講述了王陽明的傳奇一生,帶您領悟陽明心學和知行合一的精髓所在。
梅寒 ·歷史人物 ·29.5萬字
中國的黑幫大哥都差不多,唯有杜月笙被稱為“三百年幫會第一人”、“上海皇帝”。在很多人眼中,他靠煙土發跡,專于玩弄權術,殺人越貨,心狠手辣;而在另一些記載中,他又是一個溫文爾雅的儒者,愛國懷鄉,慷慨疏財。他一生叱咤風云,闖得猛,玩得火,斗得兇;涉足領域之廣,結交關系之深,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他勢傾一時,風光無限,最終又黯淡落場。在坊間,流傳著他的種種傳聞。他的故事,在銀幕、舞臺上,被演繹成各種版本。可至今,他仍是一個無法被定性的人。
一寸山河一寸金 ·歷史人物 ·35.8萬字
王陽明,本名王守仁,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后世亦多以“王陽明”稱之,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軍事家。本書是一部內容詳實、史料豐富的傳記文學,記述了王陽明的文韜武略、學術學說、哲學思想、教育理念以及秉持“致良知”、“心即理”、“知行合一”、“知易行難”處世為人的態度,展現了王陽明從一名不諳世事的不羈少年成長為一代圣賢的曲折歷程,塑造了王陽明這位全能圣才的光輝形象。
富杰 ·歷史人物 ·22.4萬字
不及格的政治家——王春榆點評李自成;他為中國古代隱逸史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何鳴看黃宗羲;投機分子: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柏楊眼中的吳三桂;伊非尋常女,境界堪絕倫——閻崇年眼中的孝莊;慎之又慎解難題——閻崇年解讀康熙;疏于哨鹿,勤先天下——樊樹志談雍正;積極進取的儒士與驚世駭俗的狂怪——孟楨評鄭板橋;他掌舵的朝代,盛世與危機并存——范文瀾評乾隆……本書收錄百篇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國歷史名人的評論。
李顏壘 于海英 ·歷史人物 ·21.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