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從時間上看,中國古代武術主要是指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時期的武術活動和與武術相關的一些活動形式和內容。中國古代武術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表現出不同的發展特征,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其內涵不斷充實,形式愈加豐富。本書通過敘述中國古代武術的發展概況及運動技法如拳術、刀術、槍法、劍法、棍法等的特點及流派,全面展示了中國古代武術的發展脈絡及傳統武術項目的基本技法,對系統了解中國古代武術的歷史狀況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喬鳳杰 馮宏鵬 肖亞康 王剛 ·中國史 ·17.2萬字
記述了十九世紀末中國城鄉的各種民俗,宣傳革除陋俗,還有跟李鴻章等清末官僚見面的情節等。是一種紀實性的題材,記錄了一些在今人看來很古怪的民風,帶有獵奇性質。
(英)阿綺波德·立德 ·中國史 ·12.4萬字
何為好的歷史寫作,好的歷史寫作如何達成文景·未央致力于收錄漢語原創歷史非虛構作品,打破地區與時段,呈現跨學科、多視角的歷史書寫,與同好者一起挖掘本土歷史寫作的更可能,詢喚時光,閱讀未來。
張向榮 李碩 吳政緯 吳崢強等 ·中國史 ·268萬字
這是一本結合典籍與歷史圖片,介紹雍正至咸豐五位皇帝與圓明園關系的歷史書籍。他們中的雍正和道光就去世在圓明園內,而嘉慶和咸豐則出生在圓明園。發生在圓明園的影響中國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從一個特殊的角度講述了清朝的興衰;帝王生活中的故事,豐富多彩又波詭云譎,耐人尋味。圓明園正是這樣的歷史見證者。
劉陽 ·中國史 ·10.6萬字
先看李自成大意失江山,再看南明君臣內斗亡國!《明末農民戰爭史》: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滅亡,此時他已奮戰十六年;同年四月,李自成敗于山海關,清軍入關;次年五月,李自成犧牲于湖廣九宮山,距離明朝滅亡僅四百天。輿論失勢、戰略失誤、用人失策!翻開本書,看懂李自成為什么敗,敗得還那么快!《南明史》:內斗就要亡國,亡國也要內斗!人性的荒唐莫過于此!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攻克北京,崇禎帝自縊。在武將馬士英等人的擁立下,福王朱由崧于南京即位,改元弘光,但也由此內斗不斷。弘光、隆武、永歷政權繼立,南明君臣在不停的內耗中失去了無數翻盤良機,走向了失敗。翻開顧誠明史系列,從明朝的滅亡看透人性的荒唐!
顧誠 ·中國史 ·99萬字
本書所展示的,是由社會精英與一代名媛民的社會關系網絡編制而成的民國社交圈,作者以輕松詼諧的筆調將這個復雜到令人咋舌的社交圈全景呈現在讀者面前,沒有捕風捉影的野史,也沒有模棱兩可的臆測,有的只是一份讓“獨善其身”者汗顏的“以史為鑒”。
徐品 ·中國史 ·19.6萬字
本書收錄了基層抗戰老兵的回憶性文章六十五篇,均是從老兵們的親筆手寫稿中精選而出,是具有“親歷”“親見”“親聞”性質的獨家一手資料。所憶述的戰事,既有廣為人知的大戰,也有平時鮮有耳聞的小役,無論大戰小役,無不體現了國家危亡之際戰士們救亡圖存的鐵血愛國之情。
《抗戰:刻骨銘心的記憶》編委會 ·中國史 ·13.3萬字
《中國通史》是呂思勉先生的史學成名作,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本書從中華民族起源開始,敘述歷朝歷代史事直至民國開創,在理亂興亡的同時更系統地梳理歷史知識,濃縮中國五千年歷史于一書。無論是史學觀點還是編纂方法,都有很大的創新,突出體現了呂思勉的大歷史觀。
呂思勉 ·中國史 ·11.4萬字
金朝“異代”文士的民族認同之路貫穿大金百年興廢,推動女真北族政權由“夷狄”向“華夏”轉變,演繹了代表漢文化的“異代”文士與大金政權的主體族群——女真人的政治認同、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的歷史互動過程。“異代”文士的民族認同之路在批判地繼承“漢化”研究中成果的基礎上,更重視女真等北族接受與拒絕接受漢文化的歷史過程的研究,寓民族認同于政治、文化認同的歷史之中。
李秀蓮 ·中國史 ·19.7萬字
本書主要著眼于對“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發生的愛國游行”這一事件進行“事實描述”(這就決定了,A不收除游行之外的思想文化、罷工罷市等其他材料;B不收錄北京之外的全國各地五四情形)的“稀見材料”(與已有的相關材料“絕不重復”)進行收集整理。這部書基本內容主要由以下兩部分構成。其一、“臺灣地區”材料。居留臺灣的“五四青年”的五四事件回憶。其二、“民國時期”材料。民國報刊檔案中的五四事件敘述。
陳占彪 ·中國史 ·39.4萬字
中國史學最為發達,足稱信史。即便這樣,也仍然存在大量疑點,包括不少世人耳熟能詳的史例。本書所寫“六案”——焚書坑儒、建文皇帝結局、鄭和下西洋、王安石變法、西漢鹽鐵會議和老子其人其書之迷以及趙匡胤其人、還有對于南唐的研究——便是如此。它們涉及的事件與人物,歷史上赫赫有名,可謂家喻戶曉,然而在知識細節上其實布滿不確切以至未知的因素。許多普通讀者對此一無所知。本書博考文獻,就“六案”作顯微鏡式辨察與破解,而兼有知識性、懸疑性和學術性。
李潔非 ·中國史 ·15.4萬字
呂思勉是中國現代的歷史學家,在中國通史的構建上做出了貢獻,同時在近代史的寫作上也有開辟之功。本書從清代早期社會特征寫起,一直寫到抗戰結束,舉凡近代史的事件、人物、制度典章,無不細致入微,是讀者了解中國近代史的經典之作。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呂思勉 ·中國史 ·34萬字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每當翻開中國歷史的厚重畫卷,古老中國的滄桑與恢弘就一次次在我們面前鋪陳開來。中國近代歷史,是一部交織著愚昧與覺醒、壓迫與抗爭的歷史,也是古老的中國走向新紀元的重大轉折時期。辛亥革命一舉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開啟了中國近代歷史的新局面,而發生于1911年1O月1O日的武昌起義,則以它的勝利結束了清王朝的統治,宣告了辛亥革命的發生,其偉大的劃時代意義,直到今天仍被后人所銘記。
金開誠 ·中國史 ·3.1萬字
本書分為兩冊,是在戴逸先生1954年開始講授的中國近代史課程講義基礎上修改擴充而成的。第一冊主要敘述兩次鴉片戰爭及太平天國運動期間的史事,初版于1958年,是新中國成立后較早的全面系統而簡明的高校近代史教材;第二冊主要包括洋務運動、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等內容,寫成后由于種種原因,從未公開發行,直至2008年才與第一冊一起出版。本書敘述詳盡、視野貫通、思維縝密、見解精微,書中構建的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和研究方法,至今仍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戴逸 ·中國史 ·83.4萬字
“歷史不能忘記系列叢書”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專為廣大青少年讀者量身定做的主題出版系列讀物,旨在讓青少年藉此全面了解抗日戰爭的面貌,激發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本書是叢書的一個分冊,主要介紹了細菌(生物)武器的基本概念,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的總體組織機構,揭露了關東軍第731防疫給水—細菌戰部隊、關東軍長春第1牲畜及農作物細菌戰部隊、華北(北平)北支甲第1855防疫給水—細菌戰部隊、華中(南京)榮字第1644防疫給水—細菌戰部隊、華南(廣州)波字第864防疫給水—細菌戰部隊的滔天罪行。
郭成周 ·中國史 ·9.1萬字
《中國人史綱》從盤古開天辟地的神話時代講起,至20世紀初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為終,以100年(一個世紀)為紀年單位,是一部囊括上下五千年中國歷史的巨著。柏楊無意對帝王將相進行虛偽的歌頌,他舍棄所有無謂的謚號、尊號,把他們拉下神壇,直呼其名,視為普通的中國人去評判。同時,柏楊也把目光聚焦于被歷史淹沒的普通中國人,他同情勞苦大眾、蔑視權貴軍閥,以人性和人權作為唯一的立足點。因此,《中國人史綱》是一部有態度、有人情味的中國通史。我們能從《中國人史綱》中了解到五次影響了中國國運的重大轉折:三次黃金時代(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李世民時期的盛世大唐,入關的滿洲人建立的大清王朝)大分裂時代(大混戰的五胡十九國與南北朝)大黑暗時代(高度集權、閉關鎖國、鉗制思想的明朝)正是這五次重大轉折,奠定了中國的疆域、文化、價值觀、經濟結構、社會分層和國際地位。而通過柏楊的筆觸對中國歷史進行回顧時,我們也能發現,歷史在不斷重演,幾千年來中國也總是在吃同一種教訓:中國歷史上每一個王朝政權,當它建立后的四五十年,或當它傳位到第二、第三代時,就到了瓶頸時期。在進入瓶頸的狹道時,除非統治階層有高度的智慧和能力,他們無法避免遭受到足以使他們前功盡棄,也就是足以使他們國破家亡的瓶頸危機。歷史顯示,能夠通過這個瓶頸,即可獲得一個較長期的穩定;不能夠通過或一直膠著在這個瓶頸之中,它必然瓦解。在歷史的循環往復中,中國走過了幾千年,雖然歷經滄桑,但仍然不屈不撓,正如柏楊所言:中國像一個巨大的立方體,在排水倒海的浪潮中,它會傾倒。但在浪潮退去后,昂然地仍矗立在那里,以另一面正視世界,永不消失、永不沉沒。閱讀《中國人史綱》,了解中國的過去,再去開創屬于我們的黃金時代。
柏楊 ·中國史 ·54.6萬字
兩晉南北朝是秦漢帝國崩潰后的大亂世,其間充斥著無盡的殺戮與流離,這是任何個體都不愿親歷的悲劇時代。但這個時代英雄與豪杰層出不窮,劉淵、石勒、苻堅、王導、謝安等人攪動著歷史的風云;嵇康、陶淵明、王羲之、謝靈運、陸機等人則為這個亂世增添了精神的靈動。提及魏晉,希望你想起的不只是江山易主、中原逐鹿、衣冠南渡、五胡亂華的驚心動魄,更要知道在這亂世中,有一股潛流在涌向歷史的出口——文化在迭代,民族在融合,社會在重組,制度在新創,秩序在重建,一切都在從分裂走向一統、從異常走向常態。在民族與文化大融合的加持下,歷史以它獨特的方式蜿蜒前行,黑暗而華麗!
艾公子 ·中國史 ·31.9萬字
這是一本深入探討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生平的歷史著作。從趙匡胤的早年經歷、軍事才能、政治智慧到最終的離奇死亡,全面、真實地展現這位歷史人物的多面性。通過對趙匡胤一生的梳理,讀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宋朝的建立背景、趙匡胤的個人魅力以及他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作用。
張三遲 ·中國史 ·26.6萬字
本書是原國民黨將領關于抗日戰爭徐州會戰之親歷記錄。本書原書名為《徐州會戰》,叢書名為《正面戰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2013年1月由我社出版,原書號為ISBN978-7-5034-3704-5,現應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要求,將該書納入《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叢書重新出版,只是版式重新設計,內容不作改動。特此說明。徐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侵華日軍企圖攻占徐州,打通津浦線,使南北日軍聯成一氣,窺視中原。于是繼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和華北地區幾個戰役之后,在蘇北、魯南、皖北、豫東廣大地區,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民族自衛戰——徐州會戰。本書作為親歷記錄,再現了徐州會戰的壯烈。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25.4萬字
本書是作者申報的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的結項成果,系統研究了晚清政府對于教案(即中國民眾與基督教會的沖突)的應對和處置。本書細致探討了晚清教案發生的社會文化背景,教案對晚清社會政治危機加劇的影響,政府與民眾對待教案態度的差異,分析了清政府在應對教案時的運籌水平、決策機制、處置能力、正誤得失以及政策的實際效用,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晚清政府面對社會變革時的處境及應對危機的能力與局限。
董叢林 ·中國史 ·41.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