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從唐朝滅亡到北宋建立的五十多年間,史稱五代十國。在這一歷史時期,先后出現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朝代。在這一歷史時期,還出現了十幾個割據政權,主要有前蜀、后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統稱十國。關于五代十國的年限,一般傳統說法認為唐朝亡于907年,北宋建于960年,因此五代十國存在于907年至960年期間。
金開誠 ·中國史 ·3.7萬字
在當前重建民族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梳理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區域作家作品,探討河洛文學的發生發展與中國傳統主流文學思想的密切關系;從河洛文學形式、文學思想和審美意識對河洛文化核心內涵形成的影響,探討中華民族文化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與河洛文化的密切關系,從而,彰顯河洛這個特殊區域的文學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一條主要根脈。借鑒當前河洛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在全面、系統地描述河洛文學發展歷史的基礎上,發掘新的河洛文學資料,為河洛文化研究者提供線索和思路。考察歷代河洛作家、作品及文學現象時,體現歷史意識和當代意識的結合,體現與時俱進的科學精神;以文學地理學的理論,站在時代思想高度,研究河洛文學成就對于當今中國文化建設的現實意義。
王文參 ·中國史 ·24.3萬字
章太炎配得上一部偉大的傳記,配得上那些苦難。這些苦難在他的文字中愈發純粹,從未遺失:從《訄書》、《中華民國解》到《俱分進化論》、《五無論》、《四惑論》,之后融入了《齊物論釋》,融入了魯迅的平民性、農人傲骨,在《破惡聲論》、《阿Q正傳》、《孤獨者》中,雄赳赳地聯手打敗了時間。章太炎人如其名,有一雙火眼,游俠氣質的火眼,這雙火眼是如何觀望中國的法律變革的?章太炎是謎一般的革命家,學問好,又有佛學的底子,每以道家文體,寫出佛家慈悲,這是怎樣的一種風格?章太炎迷戀舊時文化,仿佛一個落難的富家公子,隔著窗欞望見別人在自家舊宅宴樂,總懷著深刻的尊嚴感。如何看待這種中國知識人階層常有的尊嚴感?
孫德鵬 ·中國史 ·16.5萬字
書中囊括了從遠古到鴉片戰爭的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并按照朝代和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進行編寫,知識脈絡清晰、條理清楚,閱讀起來更是方便快捷。叢書在用漫畫展示歷史故事的同時,以簡短、精練的文字介紹了故事的歷史背景以及相關的歷史常識,讓小讀者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收獲豐富的歷史知識。
圖畫歷史創作室 ·中國史 ·7182字
我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呂思勉先生于1939年創作了這本書。出版后,即成為民國時期發行量很大的中國通史。直至今天,依然是眾多讀者首選的歷史入門書,這足以說明人們對呂先生和他以白話寫通史的認可。本書以時間為序,鞭辟入里地洞悉了中國歷代王朝的興替變化,脈絡清晰,簡明扼要,行文淺顯,邏輯性強,不僅可以滿足讀者了解中國歷史興替的需求,更有助于讀者對社會變遷的宏觀把握。本著保留書籍原貌的宗旨,本書僅訂正若干刊誤,對當時的概念、稱謂、術語等表述均予以保留。
呂思勉 ·中國史 ·11.6萬字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本書分為十五章,以敘議結合的散文,輔以眾多實拍照片、館藏文物圖片,主要講述了北京故宮的歷史沿革、建筑布局、主要宮殿的職能、皇權在故宮各建筑和宮內制度上的體現、整體價值等,具體涉及皇帝理政、大臣輔政參政、皇子教育、宮內各種人的飲食起居、故宮警衛、宮中所藏珍寶等知識,是一次對故宮文化的系統描述。也是對故宮建筑和宮內管理制度的歷史價值做的一次較為詳細的梳理。
張程 ·中國史 ·22.3萬字
平靜的月亮灣突現玉器坑,燕氏家人深夜挖寶。成都街頭天機泄露,燦爛珍寶在滾滾紅塵中升降沉浮,一扇銹跡斑斑、充滿了誘惑與希望的神秘之門即將開啟……20世紀二三十年代,四川廣漢縣發現器物埋葬坑,挖出大量玉石器,從而揭開了三星堆神秘面紗的一角。三星堆遺址真正大規模發掘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其內涵豐富的器物埋葬坑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向人們展示著古蜀國文化的遺存。2001年金沙遺址的發現為我們進一步解讀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可能。本書敘述了四川廣漢三星堆文化發現、發掘始末以及近年來與三星堆文化密切相關的金沙遺址的發現與發掘過程。
岳南 ·中國史 ·29.4萬字
本書試圖以東觀為中心,探討東漢時期的校書修史活動與帝制國家文化建構之間的內在聯系。作為東漢國家文化事業的核心機構,東觀對后世影響較大者約有三端:一是相關校書人員參加白虎觀會議,定著《白虎通德論》,完成帝制國家官方意識形態的理論建構;二是校定經書文本,頒布天下;三是會集諸儒,群修國史。經書文本及其解讀、本朝史的撰寫,開始由個體行為上升為國家的集體行政運作。這種轉變削弱了經師和史家的個人權威,有助于建構東漢的合法“政統”。東觀實為國家處理諸多層面知識、教育和意識形態問題的整合平臺,東漢學術的嬗變與當時帝制國家文化整合的進程基本一致。
張宗品 ·中國史 ·19.3萬字
看得我火冒三丈,如此強盛的宋朝為何屈辱求和三百年。這是一本白話宋史之作,完整描述了從五代時期趙匡胤從軍開國至南宋滅亡的三百多年歷史。圍繞宋朝十八位皇帝,展現宋朝歷代的宮廷內斗,對外征戰等一系列事件;詳細描述了皇帝、外戚、權臣之間的權力斗爭,宋朝歷代的政策,以及與夏、遼、金之間的戰爭細節。全書寫盡宋朝三百年的興衰變革與歷史謎團,生動展現了有宋一代的風流人物。
高天流云 ·中國史 ·153萬字
吳晗于1963年至1965年間組織了一批專家學者,如著名歷史學家汪篯、白壽彝、鄧廣銘、鄭天挺、翁獨健、胡厚宣、陰法魯、何茲全、戴逸等,他們一起整理、編寫了這部《中國歷史常識》,從北京猿人一直寫到北伐戰爭,幾乎囊括了中國歷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文史常識、典章制度等,是學習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經典讀物。
吳晗主編 ·中國史 ·32.8萬字
繁華盛唐,衣冠縉紳,終是狂瀾難挽。“五代十國全史”全套八部,唐末五代通俗說史類作品,以史料為本,用縝密的邏輯分析和生動幽默的筆觸,道盡這一紛爭不斷、波譎云詭的重要歷史時期。重點敘述從唐末黃巢起義,到宋滅北漢的一百多年間(875—979年)發生的各種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黃巢起義、梁晉爭雄、五代更替、十國興起、趙宋統一等,詳細解析其始末緣由,全景描繪唐宋間五代十國大亂世。全套八部,本書系第二部《萬馬逐鹿》。
麥老師 ·中國史 ·23.2萬字
全書分從民族起源開始,敘述歷朝歷代史事直至民國開創。一本書讀懂五千年中國史!大視野、通識感,不拘泥于局部細節,學習歷史頂好的入門書。兼具權威性和可讀性,錢鐘書、李敖、易中天、柏楊等大師學界推崇。濃縮中國五千年歷史于一書。《中國史》滲透著呂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來整理舊國故的精神,全書“以豐富的史識與流暢的筆調來寫通史,方為通史寫作開一新的紀元”。
呂思勉 ·中國史 ·19.9萬字
歷史學家的素養,草根的立場,面目全非的晚近中國牛人榜。三千年未有之時代大變局下,奇人物遭遇怪命運:民族英雄林則徐輕率禁煙,中興名臣李鴻章忍辱負重,狀元宰相翁同龢清談誤國,鑒湖女俠秋瑾十度遷葬,憲政之父宋教仁上海遇刺,第一總統袁世凱北京反貪,民國大公子袁克文落拓塵世,燕大副校長魯思義奔走籌款,有學問的革命家章瘋子五罵驚世,“我的朋友”胡適之溫雅待人……一口氣讀下來,似乎熟悉的人物顯得陌生,陌生的人物變得生動。
思公 ·中國史 ·18.9萬字
本書作者積三十年海軍歷史研究之基礎,以海軍軍人獨特視角,審視中日甲午戰爭,帶你走進那場以海軍決定勝敗的戰爭。本書從細節入手,分析戰爭方略,凸顯人物情感,解答前沿問題,總結戰爭啟示,啟人深思。
馬駿杰 ·中國史 ·14.1萬字
本書是陶東風教授等人主編的20多年來重新評價新文化運動的代表性論文合集。新文化運動是20世紀早期由一群受過西方教育的知識分子發起的一次社會革新運動與思想文化啟蒙運動。自1915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雜志、發起新文化運動至今,新文化運動百年反思已成為當前中國學術界的一個熱點。環繞這一熱點,不同思潮發出了不同聲音,為重新評價新文化運動提出了自己獨到的看法。本書秉持客觀中立的立場,盡可能將各種立場的代表性論文都選入其中,因此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陶東風 張蘊艷 吳娛玉編 ·中國史 ·88萬字
《資治通鑒》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史記》為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春秋》為現存最早編年體史書),按時間先后敘次史事,往往用追敘和終言的手法,說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統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內容以政治、軍事的史實為主,借以展示歷代君臣治亂、成敗、安危之跡,作為歷史的借鑒。敘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與斗爭。
司馬光編著 ·中國史 ·5萬字
商鞅、宣太后、甘羅、白起、鄭國、呂不韋、秦始皇、李斯、烏氏倮、巴寡婦清、趙佗、商山四皓等在秦史舞臺上都扮演了重要的歷史角色。《秦史人物論稿》以作者對于以上秦史人物的研究為基礎,通過對這些對秦史進程形成影響的歷史人物的分析,深化對秦史與秦文化的認識。理解這些人物的立場、思想、表現及其歷史影響,對于多視角地考察秦史,可以提供有價值的新發現。而秦文化的風貌,也可以得到更具體、更生動的說明。
王子今 ·中國史 ·29.3萬字
漢唐時代,關中地區作為首都所在地是當時社會發展程度最高的地區,漢唐關中地區自然災害對國家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而政府的災害應對策略更是攸關興亡。本書以漢唐關中地區自然災害的政府應對策略為研究對象,從漢唐時期關中自然災害概況、漢唐政府對自然災害的應對措施、自然災害與政府應對策略之間的互動關系、漢唐荒政的發展等角度展開論述,不但對于我們深刻理解漢唐歷史具有啟發價值,而且對于今天的防災、救災工作具有借鑒意義。
潘明娟 ·中國史 ·15萬字
本書通過對《晉書》等一系列史書的現代化解讀,用輕松幽默的語言向讀者講述了兩晉的那段歷史,帶領讀者走進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其間穿插著正史與小說的相互比較,并試圖通過這種對比進入歷史事件背后,深度挖掘歷史人物內在的真實情感,使讀者與其產生共鳴。本書運用三維結構,用歷史事件來展現人性的復雜和詭秘,透過歷史的迷霧,解構歷史中的人物,以人性洞察歷史,還原歷史的真相,以期幫助讀者真正地了解歷史,并以史為鑒,指導未來。
子陌 ·中國史 ·18萬字
兩次鴉片戰爭實為中國歷史之轉折,傳統的國家進入了近代的世界。作者由此考察了兩次鴉片戰爭的軍事:清朝的軍費、兵力、裝備、訓練水平,以披露西方新敵面前的“天朝”舊容;考察了兩次鴉片戰爭中的外交:廣州入城、西禮覲見、公使駐京以及葉名琛外交思想,以說明“天朝”觀念下的外交失矩;考察了兩次鴉片戰爭中的若干重要戰例:虎門之役、吳淞之戰、浙東之戰、三次大沽之戰,以測算近代尺度丈量下的實距,說明傳統國家在適應國際社會的過程中榫卯不合的種種痛楚。本書與《天朝的崩潰》構成姊妹篇,先后初版于90年代中后期,也是作者近代史研究的代表性作品。
茅海建 ·中國史 ·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