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朱執信著作集,收集了目前所能見到朱執信的全部著述,較為全面地展現了這位民主革命家的歷史功績。該書*初由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歷史研究室編,是中華書局“中國近代人物文集叢書”之一種。2012年曾出版增訂本,但限于當時條件,僅將新發現的文獻附收書后,并未行統一的時間排序。今據新發現的文獻行增訂,并重新編排,分論著、函電、文藝、雜著及其他四部分,定名為《朱執信文存》,出版單行精裝本以為紀念。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編 張磊主編 ·中國史 ·57.2萬字
本書是抗日戰爭時期上海淪陷為“孤島”后,為適應當時大學的教學需要而編寫的。通過敘述中國社會、經濟、政治制度與文化學術的歷史發展狀況,以探求中國歷史發展的規律及對現實的裨益,考證翔實、論見獨到,且行文通俗流暢,為文化史中難得的佳作。為適應當時的教學需要,相對簡略,然貫通精當、一氣呵成,將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清晰地展現給讀者。
呂思勉 ·中國史 ·5.5萬字
呂思勉編著的《兩晉南北朝史》一共四冊,集中闡述了兩晉的政治形勢、南北朝朝代的更迭以及這一時期的社會組織、人民生活、文化、學術和宗教。呂公以嚴謹之精神、專業之筆觸、高尚之情懷將兩晉南北朝史娓娓道來,旁征博引,一氣呵成。個中滋味,令人掩卷深思。稱其為斷代史中的之作、精品之作絕不為過。
呂思勉 ·中國史 ·32.6萬字
《中國歷史通俗演義》上迄秦漢,下至民國,兩千年的中國歷史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它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全面敘述中國歷史的通俗演義。作者在寫作的時候秉承“主本信史,旁征野史”的理念,取材審慎,觀點平實,內容豐富,敘述有法,用語雅潔,自評自注,理趣兼備,洵為通俗史著的經典。本書是《中國歷代通俗演義》系列書之一的《清史演義(下)》。本書講述從“第五十一回林制軍慷慨視師琦中堂昏庸誤國”到“第一百回舉總統孫文就職遜帝位清祚告終”的歷史。自康乾盛世之后,清朝又開始走向下坡路。西洋異族船堅炮利,屢犯國門,泱泱大國今天割地、明天賠款;國內太平天國起義、義和團運動等累得清朝君臣顧此失彼,國勢也漸漸衰退下去。直至武昌發難,各省響應,竟把大清朝生生地推翻了……
蔡東藩 ·中國史 ·30.7萬字
本書收錄史學名家樊樹志教授近十余年間所撰有關晚明史的要文十三篇,既娓娓解讀了晚明重要歷史事件和社會現象,如萬歷年間的朝鮮戰爭、六君子之獄、魏忠賢崇拜運動、文人結社等,又剖析了晚明著名文人士大夫,如徐階、張居正、文震孟、鄭鄤、倪元璐、吳應箕、黃道周、劉宗周、吳偉業等人的仕宦與心路歷程,這些主題幾乎涵蓋了晚明史的重要方面。書中配有六十余幅圖片,包括人物肖像、書畫作品、典籍書影、檔案資料及其他歷史遺物等多種類型,以期形象生動地還原歷史場景,圖文相彰,是研讀晚明史乃至明史的優秀讀本。“人世事,幾完缺”,選自清吳梅村《賀新郎·病中有感》,最能代表耄耋學者樊教授數十年研究晚明史的感慨心境。
樊樹志 ·中國史 ·20.7萬字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每年召開一次青年學術研討會,并將與會者提交的論文集結出版,自2000年至今連續出版,可謂近代史所青年學者成長的一個記錄。本書系2015年卷,內容涉及整個中國近代史的研究領域,是近代史所研究所青年學者一段時間的研究成果展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 ·中國史 ·20.9萬字
本書采用橫向分類的方式從政治、軍事、經濟、人物、思想文化、民族等六個方面介紹了東周的兩個重要階段:即“禮壞樂崩”的春秋時期和“百家爭鳴”的戰國時期。作者以點概面,通過一人、一事、一場戰役、一部著述、一個民族等講述了東周一代的風云詭譎。整部書稿圖文并茂,將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政治、經濟、軍事、人物、文化等等面貌展現在一幅幅或泛溢著青銅光澤、或勾勒溫潤容顏的圖片之中。
閆志 ·中國史 ·8.3萬字
《匈奴帝國七百年》是一本關于匈奴的信史。作者陳序經本著嚴謹的考據態度,研究、整理了各類有關匈奴的史料,不僅包括以《史記》《漢書》為代表的中國歷代史書,還涵蓋了《羅馬帝國史》《編年史》等外國學者的研究成果。作者沒有簡單的對史料進行羅列,而是加以分析,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閱讀參考。《匈奴帝國七百年》描繪了從公元前3世紀頭曼時代到公元5世紀阿提拉去世約700年的豐富歷史。史學大師陳序經以時間為線索,從頭曼單于建國,冒頓單于弒父自立,呼韓邪單于降漢,郅支單于西遷,直到上帝之鞭阿提拉再造輝煌,同時巧妙細致地勾畫了匈奴帝國700年社會發展歷程,內容涵蓋白登之圍、匈漢百年戰爭、中亞建國、阿提拉征服歐洲等。
陳序經 ·中國史 ·34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史可法死守揚州、少年英雄夏完淳、鄭成功收復臺灣、康熙囚鰲拜、三征噶爾丹、四皇子胤禛登上皇帝寶座、紀曉嵐妙諷南方書客、紀曉嵐巧答乾隆帝、“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乾隆帝寸土不讓等內容。
李楠編著 ·中國史 ·4.4萬字
本書主要講述了隋唐時期的歷史事件及重要人物,其重點主要在隋朝后期和初唐時期。隋朝后期,隋煬帝暴政,導致民不聊生,百姓大規模歧義,內憂外患,由此出現了眾多英雄好漢,他們共同演繹出一場精彩的隋唐英雄傳。作者通過幽默詼諧的語言向我們娓娓道來,讓我們在輕松愉快中快速了解隋唐歷史。
七哥侃歷史 ·中國史 ·11.3萬字
本書是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學部委員專題文集之一種,全書收錄的基本是作者在21世紀頭十年中所寫下的有關中國古代政治史的論文18篇,其內容涉及以宋代為主的政治傳統、臺諫制度、清官名節、官場黑幕,其中還有一部分以史為鑒的對現實社會的觀照,其文風犀利,切中時弊,且史料翔實,有大家風范。
王曾瑜 ·中國史 ·27.5萬字
《歷史不忍細看(精編版)》搜集大量被人遺忘、誤讀的歷史資料,去偽存真、去蕪存菁,掃去歷史的煙塵,點亮真實的色彩。本書從權位斗爭到文人私密,從宮闈秘史到市井軼事,重重迷霧用通俗輕松的講解一一撥開,流傳多年的誤解用生動風趣的說明糾正,將那色彩紛呈的悠悠歲月一一展現,將那不能說的秘聞趣事一一袒露。多少年的旖旎與荒唐、殘酷與深沉、哀怨與癡狂、壓抑與放蕩,集結成一部史,醞釀成一部書,呈送君前。
趙越 ·中國史 ·20.8萬字
本書在大量挖掘、利用清代檔案史料的基礎上,對乾隆朝大規模常平積貯養民政治進行了系統研究,詳細探討了常平積貯養民政治的緣起、發展與變遷,對其涉及的存儲、平糶、采買等環節具體的運轉情況進行了深入考察。本書研究努力跳出單純制度史研究的束縛,通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雙重視角,著重探討了乾隆朝政府政策與國家制度在地方的實際運作狀況,具體分析了體現道義責任的皇權政治之下地方官員的利益訴求和具體行為,以及地方官員行為對政府政策和國家制度發展演進產生的深刻影響,并對乾隆朝奏報、題報的常平積貯數據的真實性及其意義進行了系統、深入的考證、分析,從而為深入認識乾隆朝乃至我國傳統社會的政治生態提供了重要參考,是對清代政治史研究的一種新探索。
和衛國 ·中國史 ·28.9萬字
本書以農業互助合作運動為視角切入對中國革命根據地群眾性經濟運動的觀察、思考與闡釋,圍繞中國共產黨的生產動員與革命策略考析農業互助合作運動何以成為群眾運動。以此視角考察革命根據地群眾運動的發生發展、復雜面相、微觀機制、運行機理和黨群互動關系,一方面有助于從群眾運動角度深化對農業互助合作運動的認識。另一方面,這可以為深度理解中國革命、中國共產黨如何“獲得群眾”與“贏得鄉村”、理解中國革命現代性提供實證基礎,對繼續深化中國革命研究,整合革命史范式、現代化范式與后現代范式,構建革命社會史研究范式也具有理論創新價值。
魏本權 ·中國史 ·20.6萬字
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寫于抗日戰爭危急關頭的1938年,為對國家前途關心的民眾和青年撰寫。作者從以史為鑒出發,由外交內政的關系入手,重點論述了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為抵御外敵入侵而改革內政的各種方案,表現了尋求救亡之道的使命感。全書敘事脈絡清晰,沒有枝蔓,行文情至感人,好讀易懂,引人入勝,讓人欲罷不能。本次整理出版,還收錄《中國與近代世界的大變局》《最近三百年東北外患史》等四篇文章,有助于讀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國近代史。所以書名也改為《中國近代史新編》。
蔣廷黻 ·中國史 ·17.5萬字
本書是原國民黨將領關于抗日戰爭閩浙贛三省抗戰之親歷記錄。本書原書名為《閩浙贛抗戰》,叢書名為《正面戰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2013年1月由我社出版,原書號為ISBN978-7-5034-3699-4,現應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要求,將該書納入《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叢書重新出版,只是版式重新設計,內容不作改動。特此說明。閩浙贛抗戰,指抗日戰爭時期內,在福建、浙江、江西三省(區)內所進行的各項戰役。從一九三七年九月初,日本侵略軍炮擊廈門起,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宣布投降,本書包括了抗日戰爭期間的閩海抗戰、南昌會戰、上高會戰、浙贛會戰及浙江省內諸戰役。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31.1萬字
本書為著名軍史專家劉統教授的又一部軍事力作,全面敘述1946-1949年國民政府審判日本戰犯的過程,全書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從1942年倫敦成立聯合國戰爭罪行審查委員會開始,敘述日本戰爭罪行調查的兩個階段以及戰犯確認和逮捕的過程;第二部分分10章詳細介紹十個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的過程;第三部分為五個重要戰犯和上海集體審判日軍將領案的審判經過;第四部分介紹了四個重要涉外案件的審判;第五部分探討了審判的相關問題;第六部分附錄日本重要戰犯名錄和審判日本戰犯統計表。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成果。
劉統 ·中國史 ·85.1萬字
《民國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專刊,主要刊載關于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相關史實與理論的研究文章。現為CSSCI來源集刊。本輯(第33輯)的“民國政治”“日本侵華研究”“教育史研究”“經濟與社會”“學術綜述”“史料視窗”較有特色,相關論文堪供學術界參考,其他文章亦有相當的學術價值。
朱慶葆主編 ·中國史 ·19.7萬字
《明史研究論叢》由中國社會科學院l歷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編輯,包含15篇學術論文,2篇書評。其中“文化、外交、政治”類的論文有8篇,分別是張兆裕通過《司銓奏草》對萬歷初年書院整頓的研究,陳時龍對陽明后學陳嘉謨的生平、著述及思想的研究,陳曉珊對成化十九年林榮、黃乾亨出使滿剌加王國的研究,龐乃明對利瑪竇在華交游人物做了補正,解揚對南皋書院和鄒元標講學都勻做了分析,秦博則對王守仁新建伯爵位的冊封、停襲、復嗣的情況做了梳理分析,美國學者魯大維用全球史的視野對明朝尚武行為作了研究,劉永霞對王船山《龍舟會》雜劇的研究也很有新意。“文獻、史料”部分,幾位學者分別對萬歷朝宗藩立法、黃景昉《宦夢錄》點校、張福臻年譜、《明儒學案》的點校辯誤、以及《武職選簿》與《明太祖實錄》中所見衛所設置時間的差異、錢海岳《南明史》的校讀等方面做了文獻學和史學的分析。“動態研究”方面則有彭國翔對袁黃研究的述評。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 ·中國史 ·23.2萬字
中國少數民族孝文化是具有中國少數民族特色的孝文化。本書以蒙古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錫伯族等為主要研究對象,從三個主要方面挖掘了中國少數民族孝文化的因素:各少數民族的人生禮儀、節慶活動、人際交往、起居祝福等風俗習慣真實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的孝文化精髓,民間文學和作家文學中存在著大量孝文化的精彩傳述和描寫,各級學校教育中保存有豐富的孝文化素材。
包朗 ·中國史 ·27.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