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自2013年開始,華中師范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開始在大數據歷史研究以及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大數據歷史專業開設了諸多較有特色的專業課程,其中《大數據與中國歷史》系列講座系高等研究院、歷史文化學院共同舉辦,每年邀請10余位海內外在量化歷史研究、數字人文研究方面素有專長的資深教授、新銳青年學者做專題講座,其中部分學者研究成果、演講稿會結集成《大數據與中國歷史研究》一書。本輯就是《大數據與中國歷史研究》的第二輯。
付海晏主編 ·史學理論 ·14萬字
中國歷史書寫深受海洋史觀影響,導致中國歷史敘述“權重”發生偏移,以19世紀中葉以來通商開埠為基礎的東西關系“沖擊—回應”理論大行其道,直到拉鐵摩爾中國“亞洲內陸邊疆”研究恢復以南北關系為中心的“大陸史觀”之后,“過渡地帶”作為中國歷史的中心才受到重視。本書以中國西北為例,以地緣與空間視角下的農耕、游牧與綠洲互動為切入點,在“長時段”的眼光下,“西北”不僅沒有“停滯”,而且在“區域”空間尺度上發生了“巨變”,“長城—天山走廊”的形成為理解“中國”提供了新的視角。
黃達遠 ·史學理論 ·12.3萬字
本書是對宋代田賦制度進行再探討的研究之作。本書認為,作為一項正式國家稅收制度,真正意義上的田賦在宋代才最終確立。宋廷通過兩次大規模田土調查與丈量工作,首次完成了全國范圍內相對完整的土地資料登錄工作,從而建立以田土作為切實賦稅征收對象與依據的田賦制度。與此相伴,由依據田土色等、月巴瘠、高下而確定的級差稅率取代了以往的全國統一稅率,也促進了田賦制度走向合理。田賦征納流程亦在田賦制度逐步完善過程中嚴密起來,并促進了田賦稅制的向前發展。宋代以后各朝的田賦制度,基本上是對宋的沿襲挪用。宋代田賦附加稅與農民負擔是本書綜合考察的另一重要問題。綜論之,宋代田賦附加稅沉重一方面源自國家財政需求擴大與田賦征稅原額的矛盾,另一方面也與宋代國家財政分配體制過度集權有關。
田曉忠 ·史學理論 ·11.9萬字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日本天理圖書館所藏漢籍紙背宋代文獻、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所藏清代傳牌文書等新材料,以及《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等材料所見新問題的考索。第二部分則是對新近發現的濱州民間文書的整理。
付春梅 ·史學理論 ·10.9萬字
民國時期的地方自治運動是歷史研究中的重要課題,它對于研究中國早期的政治現代化有著重要的意義。20世紀20年代的浙江自治運動是當時全國自治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傅幼玲著的《孫傳芳與浙江自治運動》較全面地論證了孫傳芳在1924—1926年統治江浙期間,對浙江省的自治運動所持有的態度和采取的政策,以及對浙江自治運動所產生的影響。
傅幼玲 ·史學理論 ·10.5萬字
本書不求實證歷史事件或編年,而是致力于引導讀者的思考與探索當下歷史學的全新使命——應當如何重新認識歷史以及研究歷史?通過海洋連接在一起的歐洲、非洲、亞洲、美洲,相繼通過宗教、媒體和電子科技重新聯系在一起。作者借助當代攝影、電影、歌劇、音樂甚至漫畫等各種手段,呈現出后殖民世界中交雜文化與歷史遺產的融合現狀,以世界幾個大陸的多樣性為重新書寫歷史的依據,描繪了一個伊斯蘭與基督教之間、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文化精神交錯融通的歷史。讀者將在本書中體會歐洲殖民者、殖民地精英、殖民地土著和混血后代的不同立場、不同心態,往返于墨西哥所在的北美,秘魯、巴西所在的南美,以葡萄牙、西班牙為代表的歐洲,奧斯曼帝國的穆斯林世界以及遠東的中國、馬來西亞。從“時間”到“空間”,從“本土”到“全球”,從“現在”到“過去”,從“割裂”到“重塑”,本書將帶領讀者共同探索一個時間、空間、主體交錯的“全球史”。
(法)塞爾日·格魯金斯基 ·史學理論 ·10.1萬字
演說辭在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撤戰爭史》(以下簡稱《伯史》)中約占1/4篇幅,是其作品的特色。將演說應用到歷史作品的傳統中,修昔底德的演說辭是十分突出的。這種極具特色的寫作方式也引起了國外學者的關注和分歧。本書試圖從修昔底德《伯史》中大量演說辭的視角出發,分析《伯史》中大量使用演說辭的原因,探尋演說辭的真實性,進而闡釋修昔底德在《伯史》中大量運用演說辭的創作手法值得重視與借鑒。從而揭示演說辭所體現的那個時代政治、經濟、軍事狀況,反映了修昔底德的思想觀念,具有相當史料價值及歷史文化價值。
沈芝 ·史學理論 ·8.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