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時期的生態環境與社會文明研究
兩周時期足中同古代文化形成發展的重要源頭期,研究兩周時期的生態環境與社會文明之關系,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又有較高的學術價值。總結古代社會保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的經驗和教訓,較為準確地把握兩周時期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和變化脈絡,可以為當今政府制定相關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鑒,使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又能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通過學術影響,還能普遍提高民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使生態環境能夠得到更加廣泛的關注和保護。環境史研究又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它不僅有助于歷史學的發展和完善,有助于傳統思維方式的更新改變,還促使了新的研究方法的產生及運用。當前中國古代環境史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還存在研究較為分散、不夠系統、研究深度不夠、跨學科合作研究沒有真正實現等問題。本書嘗試從兩周時期的生態環境狀況及其變化,影響生態環境變化的社會因素,保護生態環境的思想、制度、法律及措施等方而進行一次較為全面的研究,以彌補上述研究的不足。
·19.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