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分為上篇即意識篇:討論如何成為創業者;下篇即能力篇:研究怎樣提高創業能力。上篇三講,分別是第一講:為什么要學習創業;第二講:怎樣學習創業;第三講:怎樣成為創業者。下篇七講,分別是第四講:怎樣提高創新能力;第五講:怎樣提高思維能力;第六講:怎樣提高資源整合能力;第七講:怎樣提高溝通能力;第八講:怎樣提高合作能力;第九講:怎樣提高領導力;第十講:怎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蘭若 ·教育 ·18.3萬字
本書從倫理學的視角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進行“價值分析”或倫理透視。與其他從倫理學的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著作的不同之處在于,本書并沒有從知識論層面,對倫理學研究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進行具體分析,而是從方法論層面,利用倫理學作為一門學科的價值分析優勢,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來探討其合價值性和合邏輯性,進而追求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合價值性”和“合規律性”。
劉釗 ·教育 ·19.6萬字
本書從大學組織文化的視角分析了工程教育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積淀的文化特性及其在工科教師隊伍中的體現,總結了研究型大學工程教育對工科教師的要求,歸納出工科教師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框架;用大量的實證數據,描述了中美兩國研究型大學工科院系教師隊伍的量化結構,并以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科院系為主要案例,通過對比總結了中國研究型大學工科教師隊伍的結構特點和存在的問題,以此提出了優化工科教師隊伍結構的建議。
雷環 王孫禺 ·教育 ·13.1萬字
本書系統描述了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組織文化的基本情況,從標志性特征、制度化要素、價值傳統等多個層次和方面,由表及里、系統深入地描繪和分析了這兩所以工程教育著稱的大學的組織文化特征;引入了大學組織文化的診斷和評測工具,對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組織文化進行調查與診斷。通過對兩校組織變革情況的研究,得出了大學組織變革的方式、步驟和效果受其組織文化影響與約束的基本結論。
黃晟 王孫禺 ·教育 ·12.7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建立職業意識、職業生涯規劃、創業準備與創業實務、就業形勢與就業能力、求職前的準備、求職實踐流程與技巧、就業權益保護、職業適應與發展等,適合作為高等職業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材,也可供自行閱讀參考。
胡楠 郭冬娥 ·教育 ·7.4萬字
理想狀態的區域教育,應該是高質量的教育,應該是實現公平的教育,更應該是人民群眾普遍滿意的教育。高質量的教育,就是要教育體系完備、要素水平要高、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公平的教育,就是要實現學生上學公平,健全學生資助體系,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失學。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既要有高質量和公平,也要暢通的投訴服務渠道,良好的教育生態。本書就是作者這一教育理念的具體展現。
黨福奎 ·教育 ·9.6萬字
本書作者從教30年,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經驗感想,本書即作者這些年對教學生涯、對教育學生的積淀,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成長的蹤跡。全書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學習與積淀”,是作者的思想感悟和讀書筆記,記述了一些對作者影響較大的書籍的讀后感想和工作感悟。第二部分“愛心與價值”,是作者在教學生涯中對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的幫助教導的感想。第三部分“成長與錘煉”是作者對教師的培養和鍛煉。第四部分“充實與幸福”是作者在生活中對學生的引導教育。第五部分“探索與反思”是作者在教學工作中對工作的領悟、探索和反思,是提高工作的思想精華。教育是一種情懷,因為最溫暖的力量是情懷,最美好的教育是感染,教育也是一種味道,師生成長的味道,在我們校園里,老師和學生共同學習,一起成長。
路秀蘭 ·教育 ·18.9萬字
本書介紹美國學生事務管理的最新理論,如何將理論運用到對實踐工作的指導中,并通過案例分析研究的方式,從六個方面介紹當今美國大學校園現狀和如何有效地進行管理。該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指導學生事務的理論概述和事件場景的設置,介紹大學生工作研究的四個重要方面以及進行案例分析的操作步驟,為案例分析做準備。第二部分主要是案例,
游敏惠等 ·教育 ·16.6萬字
陜西師范大學錦園國際學校把“和”作為校園文化的核心,努力打造“和”文化品牌。近來學校進行“和”文化征文活動,并且把優秀文稿結集為《和潤錦園——陜西師范大學錦園學校“和”文化征文集》,作為“和”文化成果之一,現正式出版。本集收錄了學校教職工以及學生家長的107篇文章,圍繞“和”文化,大家暢所欲言,各有心得。書稿中既體現了學校建設“和”文化的多種途徑、多種方法,也呈現出建設“和”文化的具體過程,這對于其他學校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樊鎖強 ·教育 ·17.5萬字
成都市沙河源小學多年來開展了河流文化特色教育,提出了“善如水知如流”的河流文化教育理念,推行了“如源課堂浸潤成長”課堂文化理念。本書展示了學校河流文化特色教育的成果,彰顯了創辦特色學校的心路歷程,體現了“善行教師”的教育風采。本書是該校的老師們寫的河流文化特色教育的教育敘事。老師們講親身體驗、真實感受、深刻感悟的教育故事,感悟教育真諦,讓河流文化成為學校課堂的靈魂,成為課堂的價值體系。
胡松濤 ·教育 ·11.3萬字
本書是《大師講堂》系列叢書之一,匯集了中國近現代著名教育家蔣夢麟的教育學術主張、演講、文化感想、人物評傳等內容,所收篇目均從蔣夢麟問世的多部著作中遴選而成,共計二十余篇,蘊含其關于教育、歷史、時代、社會等多個方面的認知理念和學術思想,全面客觀地展現出一代大家蔣夢麟的學人典范。《蔣夢麟講學術文化》旨在還原其學思歷程,探求其學術關注和文化態度,為讀者揭示一個思想家的風貌,增加讀者對中國近代思想史更全面的認識。
蔣夢麟 ·教育 ·7.9萬字
本書分析中國高等藝術教育發展現狀,指出目前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從改革高等藝術院校人才培養體制、建設適應高等藝術教育需要的現代大學制度、改革高等藝術院校人事分配制度、建設高素質的高等藝術院校教師隊伍、提升高等藝術院校科學研究水平、擴大高等藝術院校教育開放、增強高等藝術院校社會服務能力七個方面,全面論述中國高等藝術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和路徑。
劉立云 宋顯彪 劉學立等 ·教育 ·15.4萬字
該書運用文獻研究、理論探討與實證調研等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學術不端影響因素與學術誠信治理對策進行了比較系統的深入研究,力圖構建高校學術誠信治理的完整體系。本書在闡述學術誠信及治理的研究基礎和實踐狀況、學術誠信及治理的相關概念和理論基礎、學術誠信的內涵和學術不端的表現形式及危害的基礎上,對學術不端影響因素進行了理論歸因和實證研究,并提出了比較系統的學術誠信治理對策。
吳宇 ·教育 ·13.7萬字
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世界的核心,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目標導向和精神動力。當前世界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中國人民吹響了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前進號角。使命呼喚擔當,新時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因所處歷史方位的變化和面臨任務的不同而具有新的時代內涵和要求。對大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與引導,使其對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的理論內涵、精神力量、道德規范樹立起無限的信服感與尊崇感,并在實踐中作為最高價值目標持久堅定地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
孫瑞婷 ·教育 ·14萬字
本書是一部通過引用、分析傳統文化理念與知識,解決當下孩子教育問題的傳統文化教育應用類讀本。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深入推進,傳統文化思想和智慧如何更好地引導家長和教師提升自身、轉變思維、家校共建,如何處理好親子關系、師生關系,是大家非常關注的教育話題。本書力圖分享解決問題的方法,溫故以解憂。所謂“溫故”,是指回顧人類歷史上有價值的文化資源,“解憂”就是要面對現實,尋求答案。作者秉持“我們應該也可以用自己的文化來解決我們自己的教育問題”的理念,用傳統文化資源為今天的教育提供養分,將教育置于更宏大的時空背景中去思考。有了傳統文化助力,很多關乎教育的憂慮自然而然地煙消云散。
徐加勝 ·教育 ·7.6萬字
本書讓我們看到課堂的詩情與厚重。這是一本散文隨筆集,它讓我們獲得更多的感動與思考。始終不輟的閱讀與書寫,任隨心性的旅行與游歷,純粹溫暖的交往與情意——她用愛與美、用情感與哲思,為我們構筑詩意、精致的語文課堂。她讓我們認識到語文不應茍且于課堂,也要有詩意和遠方。語文教師不應屈從于現實,而要心有熱情與夢想
董一菲 ·教育 ·15.8萬字
這是一冊寫給學生的小書。這個時代的教師,少見甚至未見專門為學生寫作的。心智成長中的莘莘學子,更需要心靈關懷。一個純粹的教師,以人入中年的講臺生涯、學識積累和人生體驗,講述他和他的老師的故事,記錄凡常教學中的詩意和韻致,提示大學之于人生的意義,建議學生時代的讀與思,企盼遠行學子的快樂與高貴。這個時代的教育,不能自限于專業教育,也該接續學統以薪火相傳、弦歌不輟。一個教授,超越專業局限,以口述心,情思俱付,既盼相助學生之嚴肅成長和生命高貴,也求匯力于民族福祉與文化血脈。一冊小書,恭敬地流淌純正、優雅、靈動的母語;融深情的敘述、審慎的辯思、嚴肅的發問于一;言詞直入少年心田,更是直擊一個時代。一葉菩提,愿助少年安頓性命于天理人情;與學生書,欲求挽回師道尊嚴以字里行間。
李琦 ·教育 ·14.9萬字
本書是一本系統介紹“成長”概念和成長評估模型的書。書中作者提出:對于一些基礎好的學生,實現“達標”并不一定能夠實現“成長”;對于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即使暫時“達標”有困難,仍然可以通過學習獲得“成長”。這種“達標+成長”的新的教育評估模型體現了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在內容上,本書通過介紹美國各州使用的幾種典型成長評估模型,討論了與成長評估有關的一些問題。本書可以幫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了解“成長”的概念,這對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謝小慶 ·教育 ·6.6萬字
陳平原先生從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入手,談論大學的功用、校史的力量、教授的職責、校長的眼光、課程的魅力、博士的培養、學科的建設、學生的志氣、排名的困惑、改革的代價……兼及大視野與小感觸,短論隨筆暢所欲言,不拐彎、不加註、不粉飾,直來直去,三言兩語道破天機、直指人心。
陳平原 ·教育 ·12.1萬字
在這之前,中國有點盲目地模仿外國。最初,為了學習新的,就拋棄了一切舊的。到現在,他已經逐漸認識到,舊的未必一定就壞,新的也并非一定就好。他對于一切新理論、新方法的反應不再是生搬硬套,而是先存疑、考察、實驗,然后才加以選擇。毫無疑問,這是理智的態度。話要軟說,事要硬干。——陶行知
錢理群 ·教育 ·6.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