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針對外向型經濟時代的國際商務人才的培養進行了相應的研究。書中通過審視當前涉外人才培養機制弊端,明晰了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將復合型人才培養作為教育教學改革的著力方向,以此針對國際商務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外語+專業”的培養方案、多元化的培養方式、課程體系設置等內容進行了相應的研究,從而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為高等院校提高國際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耦合高等教育與社會發展提供了相應的借鑒與解決思路。
陳偉 李訓 林川主編 ·教育 ·19.1萬字
這是一本是由學生、家長和教師共同撰寫的書。上海市長寧區綠苑小學的“玩轉地球”創新課程是對“家校共育”的生動詮釋,從旅游目的地的選擇、旅游景點的規劃到出行攻略的制訂,學生是主力,家長是“助攻”,學校是支撐。孩子們用雙腳丈量每一寸土地,在行路中理解地球,理解地球上多彩的自然生態和璀璨的人文歷史。學習在窗外,他人即老師,世界是教材。唯有打破空間限制,打破固有的角色定位,跨越地域的障礙,才能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有意義的學習真實發生。最好的學習在路上。
王晶主編 ·教育 ·10.7萬字
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解放區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創立了各種類型的高等學校,培養了幾十萬革命干部和各種專門人才,在抗戰和建設事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中國教育史上閃耀著燦爛的光輝。本書關注抗日戰爭時期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解放區高等教育發展的三個階段、有關高等院校的概況等三方面的內容,著重介紹了抗日軍政大學、陜北公學、魯迅藝術文學院、延安大學、并對當時辦學的若干經驗作出了一些初步的評價。
曲士培 ·教育 ·11.4萬字
《高校學生工作研究》為綜合性學術半年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新時代高校學生工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提供交流平臺、服務學科和高校學生工作發展”為辦刊理念。通過探索新時代高校學生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研究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工作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緊扣核心,突出重點,聚力發聲,為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馮正玉主編 ·教育 ·17萬字
本書從政策文本視角梳理了校長專業發展的制度體系,從政策執行視角探究了校長專業發展制度體系的實施情況;基于人力資源流程理論、權力制衡理論和組織理論等,提出了需要補充的制度;基于職業生涯發展和制度理論,提出了需要修復的制度;通過補充與修復,完善了基于政策設計的縱橫結合的制度體系;基于新制度主義理論,重構了包括規制性、規范性和文化—認知性在內的校長專業發展制度體系;通過重構,形成了體現多元化制度主體要求、符合校長專業發展特點和具有內外力量作用的制度體系。
傅樹京 ·教育 ·17萬字
本書主要包括:美育概述、高校美育概述、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概況、寓教于美——提升審美素養,實施有信度的美育、寓教于美——培育媒介素養,實施有效度的美育、寓教于美——胸懷國之大者,實施有高度的美育、寓教于美——增強社會連接,實施有廣度的美育、寓教于美——弘揚中華經典,實施有厚度的美育、寓教于美——貼合學生需求,實施有溫度的美育等內容。本書適合于高校學生工作者、輔導員、美育教育者學習參考。
譚蔚 ·教育 ·13.2萬字
在學習目標引領和學習方法指導下,幫助學生有序有效地進行學習。先自主學習,掌握基礎知識,包括文學常識、文體知識、重要字詞等,要求學生從內容、思路、作者觀點等方面大體感知文本大意,然后根據所設問題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突破重難點。最后檢測達標考察學習效果。另外通過“點滴收獲”獲得學習感悟,通過“網絡連接”進行拓展延伸。每單元附單元檢測題,另附期中、期末兩套綜合測試題,供學生鞏固提升。
河南省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研究室 ·教育 ·15.9萬字
引導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是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本書基于全國層面的大型調查數據,從學生發展的視角對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進行了深入分析。在現實層面,探討地方本科院校轉型對學生發展的影響效果和影響機制;在理論層面,實證檢驗社會階層和組織結構,尤其是院校組織結構中的技術系統對個人行為及其成就獲得的影響。
吳紅斌 ·教育 ·16.7萬字
本書是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原黨委書記、西安外事學院原院長、西安服裝學院原院長李立教授進行的訪談。李力教授從事高等教育工作40年,從教師到學校領導,親歷了中國高等教育改革開發40年,記錄了許多珍貴記憶和總結反思,成為大時代的“個性化注腳”。全書從一個共和國同齡人的個體經歷中,回顧展示改革開放40年高等教育發展的歷程,也實現了被采訪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禮的意愿。
彭宇文 劉亞敏編著 ·教育 ·16.2萬字
本書涵蓋了基層黨組織建設、后勤人力資源管理、設備設施信息化管理、媒體宣傳、服務質量監督體系建設、新校區能源應用、人才住房保障、育人資源整合、校園文化營造、餐飲服務保障、會議服務新挑戰等內容,結合北大后勤實際情況開展內部治理體系的研究探討。
張念梅 張勝群編 ·教育 ·19.5萬字
本書精選來自全國33所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基礎教育學校的35個優秀案例,分享了各單位自2013年以來,聚焦“一帶一路”,圍繞教育國際交流,在區域合作、平臺建設、人才培養、合作辦學、青年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開展的教育國際化探索和實踐。本書旨在推動各教育層次的單位、機構學習典型、全面進步,為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打造教育對外開放新高地、提供經驗分享和交流的平臺,更好地服務社會,提高推動我國教育國際化發展的能力。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編著 ·教育 ·17.9萬字
本書采用制度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的視角,討論了技能形成領域的央地互動、地方政府對校企合作的協調以及校企技能合作三大議題。本書提出,中央政府通過財政事權調整、財政投入和項目制激勵地方政府進行技能投資。地方政府通過認可、激勵、協調和參與的方式,形成了對區域層面校企合作的地方化產權保護,這種保護受到區域稟賦的調節。地方化產權保護機制和區域稟賦調節機制有可能促進作為社會治理方式的“技能合作創新的中國模式”的出現。
楊釙 ·教育 ·15.9萬字
本書以黨和國家近年來關于高等職業教育一系列重要方針政策為指導,以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為研究對象,對構建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新格局、推動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進行研究,分析了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對典型性問題進行針對性施策。
王佑華 范菊雨 ·教育 ·19.1萬字
北大微講堂是北京大學為學生開設的科普講座,邀請各學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講解內容權威卻又通俗易懂。
北大微講堂 ·教育 ·1.9萬字
本書將研究范圍確定為與目前中國大學教師發展在階段、背景等方面相似的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依據前人的理論研究和歷史資料,將大學教師發展劃分為教學發展、組織發展、個人發展和學術研究發展四個方面,較為清晰地闡釋了每個方面的目標、主要內容和有效措施,并輔之豐富案例。作者大量使用外文原著文獻,資料詳實,論證充分,較為有力地還原和展現了美國70年代大學教師發展的狀況。
秦冠英 ·教育 ·17.6萬字
本書對外國教育歷史中十位教育家流傳至今的永恒教育理念作出解讀,以歷史的、理性的視角關注每位教育家獨特的貢獻,同時也關注了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平衡。
陳鋒 王慧敏 柯詩夢 王丹 ·教育 ·18.7萬字
本書以云南芒市一所傣族中學實施“控輟保學、三級聯動”責任制為中心,研究了針對輟學展開的治理的社會實踐邏輯。作者從針對一個具體個案的輟學治理入手,反思了輟學的普遍存在到底意味著什么,如何解釋輟學現象,以及為什么要強力推進“控輟保學”工作;通過將這些問題置于中國教育下鄉的歷史進程中,并從國家與社會關系的角度審視這些問題,提出教育治理是在邊緣地帶強化權力的進程,也是漸進的國家化問題。
沈洪成 ·教育 ·15.8萬字
城市的孩子物質條件優越,憂患意識淡薄,安全話題、危機意識、自救常識對于他們就顯得格外陌生。利用2008年“汶川地震”這一契機開展主題活動,使學生增長自然災害方方面面的知識。通過親歷親為,他們的憂患意識得到增強,關愛他人、互幫互助的優秀道德品質得到了完善;面對危機,鎮定、勇敢的良好心理素質已經形成。
高永立編著 ·教育 ·6.5萬字
本專著為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一帶一部’戰略背景下湖南省高職專業與產業協同發展績效評價體系研究”(編號:XSP17YBZZ117)以及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科教聯合)項目“利益相關者視角下湖南高職院校‘創客教育’整體推進機制研究”(編號:2018JJ5067)的研究成果。主要內容如下:產教融合是產業系統與教育系統的互動或合作關系。產教融合是在校企合作探索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它要求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等利益相關者共同承擔相關責任,同時也賦予了利益相關者更大的教育權利,對高職院校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本書從利益相關者視角出發,主要從動力機制和運行機制等方面對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機制進行探索。
唐小艷 ·教育 ·14.9萬字
該書立足于古希臘文獻本身,展現古希臘人自身對詩歌及詩教的態度。研究從“詩教的權柄”著手,分析詩教為何能擔負起古風時代的教化重任。首要原因是古風時代的希臘人深信詩歌代表的是“真理”,詩為神啟,是以史詩能成為希臘人的律法及倫理依據。其次詩教包含了諸多積極因素如寓教于樂、寓教于生活、以經典文本為教材等;然后分析了古風時代詩教理念的變遷。其理念雖不斷蛻變分化,但始終有一條隱形的脈絡貫穿其中;對詩教的實踐研究主要從詩教發生的場域著手,包括蒙學階段的家庭詩教、由著名詩人帶領的“私教圈子”、制度化的城邦合唱團、夜間的會飲等,較為完整地描繪了古希臘的詩教實踐;最后探討了詩教沒落并為智者的“藝”學所替代的原因和過程。
上官劍 ·教育 ·9.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