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在主觀性和主觀化理論的背景下,用比較的方法對現代漢語中一些近義虛詞進行了共時的語義分析,必要時還從歷時的角度進行了探討。重要的是,對虛詞主觀化的機制,本書提出了獨特的見解,豐富了主觀化理論。本書可作為大中專院校漢語專業教師、研究生以及對外漢語教師和語法研究愛好者的參考用書。
崔蕊 ·語言文字 ·10.2萬字
本書通過分析不同寫作水準的中國內地英文教師的寫作評分,探究影響教師評分的內在因素。為此,研究者設計了兩個相互關聯的子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法對英文教師的評分重點和評分行為進行量化分析和質化探究。其研究結果強調了英文教師寫作水準在評價學生寫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期對改進教師教育培訓以及提高課堂評價信效度提供實證證據及有效反饋。
劉力 ·語言文字 ·5.5萬字
內容依托型課程作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一種方案提出后,引起許多大學英語教師對其專業能力的懷疑和專業屬性的困惑。本研究從大學英語教師面臨新的課程實踐形式產生的知識和身份困惑開始,以“教學哲學”為核心概念,探究大學英語教師對內容依托型課程教學的理解。研究采用質性研究方法,通過深度訪談、課堂觀察、文本資料,分析了大學英語教師在內容依托型外語課程教學中的三種教學形態及其深層的教學哲學。
張玉榮 ·語言文字 ·12.9萬字
本書按照生成句法框架,注重分析各語類的相互合并、移位等關系,把合并形成的任何一個結構都看成一種短語結構來對待。作者探討了名詞短語、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代詞短語、數詞短語、數量結構、時位詞短語、情態詞短語、摹擬詞短語、副詞短語、后置詞短語、語氣詞短語、格短語、復數短語、領屬短語、時態短語、體短語、輕動詞短語、形容詞化短語和副詞化短語的形成過程及其句法結構特征等。
高蓮花 ·語言文字 ·9.2萬字
托福詞匯數量繁多,難度偏大。為了幫助各位讀者積累符合自己水平的單詞,我們對托福詞匯做了嚴格的分級和歸類,以適應廣大英語語言學習者的學習規律和復習過程。本書所收集的詞匯主要有三大來源:1.TPO聽、說、讀、寫中值得記憶的高頻詞匯;2.已經出現過的托福真題中值得記憶的核心詞匯;3.圍繞主題展開的有效口語表達詞匯和TPO核心短語。對于以上詞匯,本書將它們主要分為3大類:基礎類(LevelA)、強化類(LevelB,LevelC)。各類詞匯嚴格按照單詞的難度以及出現頻率來編排,所有詞匯的注解、例句均來自托福真題,并且安排三輪復習計劃,保證托福核心詞匯在35天內記完,讓你的托福復習更有針對性、更有計劃性。
Testcrackers團隊主編 ·語言文字 ·22.5萬字
《增廣賢文》作為歷史上的啟蒙讀物之一,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大成,是人生諸多方面的結晶,是中華傳統文化領域里的璀璨明珠。本書以上海昌文書局印行的《繪圖增廣賢文》(1946年版)一書為底本,在原文的各話題基礎上,分立出話段,該話段視被為一個單元,選出了此單元中的重、難點詞語和較為特殊的句式,對它們展開現代漢語注譯,然后對那些關鍵詞、句也配以簡易的英語譯釋,對原文句式、話題作必要的闡釋的同時,給出翻譯建議,最后呈現出完整的英語譯文。
李英垣 ·語言文字 ·8萬字
本書以“滿足學習者的學習與發展需要”為取向。全書由口才訓練、應用寫作訓練和職業漢語訓練等三大板塊構成,分展示類口才、功能類口才,學業類文書、申述類文書、事務類文書、禮儀類文書、常用黨政公文,以及職業漢語模擬測試等8個學習單元和2個附錄。
張藝 ·語言文字 ·13.9萬字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主要收錄民俗學、語言文字學、典籍與文化等方面的學術文章,關注學術交融過程中產生的邊緣學科和新課題。本輯設有“特別轉載”“民俗學”“文獻與考據”“詞匯語義研究”“音韻研究”“海外中國學研究”“民族語言文字研究”“博士生論壇”欄目。
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語言文字 ·24.4萬字
全書由五章組成:從公文的基礎知識入手,逐步進入到公文寫作與公文處理的深層;從公文諸多共性問題的闡述到每一個具體文種寫法的講解;從公文處理的原則要求到每一個具體程序的介紹;從宏觀原理到微觀事項,可以說應有盡有。恕我“王婆賣瓜,自賣自夸”,這可以說是一部全面的、規范的、實用的、新穎的有關公文寫作與文件處理的“全書”。
張保忠 ·語言文字 ·23.5萬字
元話語是一種常見的語言現象,其組織語篇、引導作者/說話者與讀者/聽話者之間互動的功能為研究者們所普遍接受。以往的元話語研究主要集中在功能、認知、語用、修辭等視角,而從交往行為理論這一語言哲學視角進行的研究卻很少。為了進一步拓寬元話語研究的理論范式,本研究旨在從哈貝馬斯提出的交往行為理論出發,以學術語篇中的元話語為研究對象,借用Hyland關于元話語的人際分類模式,并結合主體間性認識論的相關理論和學術語篇體裁的相關理論,嘗試構建一個包含交往行為理論中關于有效交往的四個普遍有效性要求(可領會性要求、真實性要求、真誠性要求、正當性要求)的分析框架,以此探究元話語在英語學術語篇中是如何通過滿足交往行為理論的四個普遍有效性要求來構建主體間性,從而促進語篇信息的有效傳遞,進而能夠揭示元話語的本質。
王強 ·語言文字 ·10.7萬字
雖然早就有學者注意到漢語相互義有特殊的編碼形式,但由于相互范疇邊界的模糊性,學界對何為相互義還沒能形成統一認識,對相互義編碼結構的研究也缺乏系統性。通過對語料事實的考察,我們發現漢語中相互義的表義結構主要有三種,即隱性相互詞匯結構、顯性相互詞匯結構和句式相互結構。本書運用視點理論(PointofViewTheory)和認知語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相關理論,探討了這三種結構的句法、語義、語用表現形式;同時分析了各種相互義表義成分的同現與互斥情況。本書在漢語研究的基礎上,通過與其他語言的對比,對漢語相互義表義結構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整理,進一步描寫和解釋了相關的語言現象,有利于相關內容的對外漢語教學和語言信息處理。
周曉君 ·語言文字 ·10.4萬字
作者在海外檔案館深入挖掘了一批未被歷史學者使用過的關于馬禮遜生平、詞典編纂以及出版的原始文獻,勾勒出詞典作者的漢語學習、詞典編纂的背景過程及出版的歷史。為了以古鑒今,本書解析了世界上第一部針對以英語為母語的漢語學習詞典的需求及相應的設計特征,結合漢字、漢語文化譯義等方面的翻譯實踐,以具體個案來指導21世紀外向型漢英學習詞典的編纂。
楊慧玲 ·語言文字 ·21萬字
《翻譯史研究(2015)》為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研究中心的學術論文集,以“翻譯史研究”為專題,收錄了眾多學者在該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翻譯史研究(2015)》主要包括7世紀初中國土人在西學譯作中“演”的角色——從李應試演刻《兩儀玄覽圖》到畢懋康演《乾坤體義》、1816年阿美士德使團的翻譯問題、《澳門新聞紙》的版本、底本、譯者與翻譯、早期來華新教傳教士的中文作品與翻譯策略——以米憐為中心的討論等內容。
王宏志主編 ·語言文字 ·28.9萬字
你會寫“字”嗎?“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聽寫的“字乳”一詞,可是有95%的人寫錯。漢字橫豎是故事,撇捺有乾坤。認識漢字要目無全牛,才能游刃有余。為了讓鮮活的文字跳躍在我們的生命里,“老崔說字”一說重點部首,不了解部首“羊”和“鹿”,就不會深刻地感知“美”和“麗”。二說相近部首,它們看似親兄弟,實是兩家人,“冫”是冰,“氵”是水,“灬”是火。三說拆字與拆詞,“人那一撇一捺的堅守,傳奇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偉岸成中華民族的圖騰!”四說換字與換位,“得意,失意,切莫在意;順境,逆境,切莫止境”。拆一拆,換一換,就會煥然一新。用心品漢字,開心學語文,《老崔說字》邀你一起說文解字。
崔治峰等 ·語言文字 ·11.1萬字
公文寫作概述、行政公文、事務公文、公關公文、經濟公文、法律公文、商務公文、傳播應用文8個常用公文應用方向、100多個精細化公文分類詳列于此。既包括公文的一系列基本知識,又含有寫作技巧與文件處理的操作方法;既有機關及事業單位使用的各種通用公文,又有各級機關公務人員使用的文書、社會商務人士的必備公文寫作技巧。
譚小芳 焦盈鑫編著 ·語言文字 ·10.3萬字
為了揭開漢語和角色的關系,作者根據日本學者相關的研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漢語角色語言:第一、方言和角色;第二、中國傳統的角色語言;第三、非語言行為(體態語)和角色;第四、非語言(體態語)成語和男女,好人壞人角色;第五、命名和角色;第六、網絡上的角色語言現象;第七、我們探討作為“角色語言”來源的小學語文課本。
(日)河崎深雪 ·語言文字 ·10萬字
本書共分7章。第1章重點介紹了新媒體與自媒體的區別與聯系、主流自媒體寫作平臺及變現途徑,引導讀者全面認識新媒體寫作平臺的營銷價值;第2章介紹了簡書的運營技巧和手法,讓讀者不僅了解簡書的基礎操作,也能學到具體的實戰策略;第3章介紹了頭條的運營技巧和策略,便于讀者學到頭條的基礎操作及具體的實戰策略;第4章重點介紹了大魚號和企鵝媒體平臺基礎操作及運營策略;第5章重點介紹了搜狐自媒體和百度百家號基礎操作及運營策略;第6章重點介紹了豆瓣和知乎基礎操作和實戰策略;第7章介紹了領英專欄的寫作技巧及具體的運營措施。
哈默 ·語言文字 ·9.8萬字
《國際漢語教育史研究》由世界漢語教育史研究學會創辦,于2020年正式創刊,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在此之前,已由商務印書館分別出版了兩輯試刊(《國際漢語教育史研究》,2017,2019)。研究學刊的創辦將進一步推動世界范圍內對各國漢語教育史的文獻發掘整理和研究進展,開辟一個展示本領域研究動態與最新成果的學術陣地。目前設立歷史研究、文獻整理、教材研究、語法研究、詞匯研究、語音研究、詞典研究、國別漢語教育史等欄目。計劃每年出版兩輯。
張西平主編 ·語言文字 ·15.7萬字
本研究屬于話語理解的研究范疇,聚焦動態語境中的委婉語解讀,從社會—認知語用視角提出分析框架,梳理委婉語的解讀結果、解讀路徑及影響因素。研究發現,影響委婉語解讀的因素有記憶知識、當前交際情境和上下文。解讀的路徑呈現出三種范式:不經過情境評估的單線條直接通達模式、經過情境評估的雙線條通達模式以及不完整解讀模式。本研究能夠幫助交際者更加有效地通過委婉語建構人際意義,并對其他相關話語現象的研究具有啟示。
鄧兆紅 ·語言文字 ·12.7萬字
本書將東漢以前文獻中出現的全部漢字(包括異體字)提取出來,標注上古音,是郭錫良先生上古音研究最新成果的集中反映。書稿分四部分:字表、諧聲表、韻表、說明。字表部分按開合四等詳細列出每部所有字,注以國際音標、現代漢語拼音,部分字有簡單訓釋;諧聲表詳列聲符和代表字,以及單字;韻表部分則窮盡形地詳列《詩經》《楚辭》的韻譜和合韻譜;說明部分則對一些學界有爭議的字的歸屬,一些例外字進行說解,并采用統計學的方法將各字在《詩經》《楚辭》的出現頻次予以說明。后附索引,方便讀者檢索。本書作為《文獻語言學(第八輯)》專刊初版于2018年,2020年作為單行本出版。本次,我們依據郭先生在單行本上所做的手校(主要涉及變更個別字的韻部歸屬、開合等第,補充完善訓釋及切語,修改了音標和字形訛誤等等),改訂原版,復校文字,并加入雷瑭洵等同志所做《部首索引》,出版此增訂本。
郭錫良編著 雷瑭洵參訂 ·語言文字 ·7.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