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對于報刊紙媒來說,頭版頭條包括其它版面頭條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鎮版之作,代表著當期的報道重點、版面語言乃至寫作水平。業內人士都明白,頭條的位置和分量有多重要。
馮誠 ·新聞傳播 ·24萬字
藍獅子一直專注于原創財經領域的寫作與出版,未來還會在這個領域里繼續耕耘,這是我們所熱愛的工作。藍獅子財經創作研修班已持續辦到10期,培育本土作者500余人?!八{獅子寫作課”是基于藍獅子研修班所出版的“財經創作”指導書系,書中詳細論述“如何創作”、“如何寫作”。在這里,吳曉波老師分享二十余年的寫作經驗。跟吳曉波老師學財經創作,看這系列就夠了!
吳曉波 ·新聞傳播 ·2.9萬字
信息爆炸的新媒體時代,傳播的底層邏輯已經改變。本書從這一原點出發,介紹了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規律,以及新媒體文案創作者應該具備的各種技能,幫助新媒體創作者不斷拓展自身能力邊界的能力。這本書將為你注入全新的寫作思維,讓你在懂文字之外,更懂用戶、懂產品、懂運營、懂增長、懂技術,成為一名復合型新媒體創作者,并熟練掌握各種類型的新媒體文案的創作技巧。本書共分為背景篇、理論篇和實戰篇三大部分。背景篇介紹了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規律的改變,理論篇著重文字技巧的打磨和文案素養的提升,實戰篇則瞄準新媒體商業寫作各種問題、各種風格的寫作技巧。從理論到實踐,全面覆蓋新媒體營銷人士多層次的需求。
蘇芯 ·新聞傳播 ·19.2萬字
圍繞中國出版“走出去”高質量發展,作者綜合運用出版學、傳播學、管理學理論,結合多年來對出版“走出去”的研究與實踐,從國家政策制定、國際化戰略布局、模式與路徑選擇、產品內容與形式創新、國際品牌營造、國際化人才培養、海外營銷渠道建設、國際物流體系建設、本土化經營管理等多個方面,對出版“走出去”的理論與策略進行了創新探索。本書特色體現在理論研究與成功實踐的深度融合,既注重理論創新,更注重實用價值,旨在為中國出版“走出去”理論研究和政策優化提供參考,為中國出版企業“走出去”戰略決策提供借鑒。
戚德祥 ·新聞傳播 ·13.7萬字
這是一本介紹傳播學大師及其思想精華的圖書。它虛擬了18堂神秘課堂,每堂課都圍繞一個主題展開,并挑選一位合適的傳播學大師講授。在授課的過程中,學生與大師們還有互動和交流。雖然,那些大師們是帶著“任務”前來授課的,但他們并不是“聽話”的嘉賓,還會時不時說些自己的趣聞、趣事,如果你喜歡聽關于傳播學方面的知識,可千萬別錯過了這本書!
王建強 ·新聞傳播 ·12.1萬字
本書從形態的概念入手,系統規范地界定了電視節目形態的概念,對中國電視節目形態予以重新分類,梳理了電視節目形態的構成要素和組合方式。在此基礎上,對湖南衛視電視節目形態演變進行不同時段、不同類別的整體梳理,對湖南衛視電視節目形態構成要素和組合方式的變化創新進行個案分析,對政治環境、社會環境、經濟環境、技術環境和媒體變革等影響電視節目形態的外部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本書從有利于電視節目形態創新的角度,向電視從業人員、電視媒體和行業管理機構等提出自己的建議。
馮曉臨 ·新聞傳播 ·14.6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了數字印刷的基本概念、數字印刷的原理、技術方法、工作流程、設備和材料等內容。本書內容豐富,圖文并茂??勺鳛橛∷⒐こ虒I“數字印刷”課程的教材使用,同時也可以供印刷行業從業人員和其他有關專業的技術人員參考。
車潤星 黃孝章 ·新聞傳播 ·2.8萬字
本書系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聞自由化與蘇共亡黨關系研究”之研究成果,對蘇聯晚期執政生態、媒介生態、公開性、輿論多元化、蘇聯報刊與其他大眾傳媒法的制定與頒布等核心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書中所包含的研究材料、主要見解、論述和結論等,有助于讀者從新聞傳播學角度,全面了解蘇聯晚期推行公開性與輿論多元化改革,以及大眾傳媒在改革過程中逐步走向失控的歷史過程。
張舉璽等 ·新聞傳播 ·32.7萬字
本書專注于解決基層新聞報道稿件難以上高端媒體的問題,也是一本從基層視角而非媒體專家角度出發的創新型實戰教材和管理人員文化讀本。本書以通俗易懂、實戰實用為原則,以作者本人精選的80篇高端媒體刊發作品為實例,從社會題材上稿、襄括高端獎項講起,以權威報刊報道為重點,輔以省級黨報報道、中央權威網絡媒體報道等,進行有針對性的寫稿、投稿過程講解,揭示了提高權威媒體上稿率的實戰攻略,以達到“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之效。
鄧云球 ·新聞傳播 ·16.1萬字
人工智能正在揭開時代變遷新篇章。本書在跨學科和跨行業的視野下,關注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的歷史發展、研發現狀以及在全球范圍內的應用前景。多位知名學者和業界專家圍繞這兩大技術的發展進行討論,呈現了多元的視角和富有見地的觀點。本書還介紹了機器人新聞和傳感器新聞等新聞業態的變革、虛擬現實技術給新聞從業者及新聞生產模式帶來的變化、新技術對媒介使用場景和受眾認知的重構以及為藝術報道領域帶來的新突破。
胡正榮 周亭 ·新聞傳播 ·16.3萬字
曹聚仁(1900-1972)是一個頗具爭議性的人物,他身為報人、作家、學者、社會活動家,與文學界、政界和新聞界諸多具有影響力的人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本書以“中間派”報人曹聚仁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報業言論活動、經營實踐、新聞思想和政治思想為考察對象,以1920至1950年代海內外現存的報紙和雜志原件為主要研究材料,參考大量中、英文檔案文獻和中外研究成果,通過個案研究、實證研究、文獻研究、內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從歷史學、政治學和新聞學跨學科視角對研究對象進行深入細致的探析。
賀心穎 ·新聞傳播 ·33.9萬字
本書以健康傳播為視角,重點分析了我國健康廣播發展的歷史、現狀、問題和發展思路。本書試圖分析和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是:在現有社會環境、體制環境、人文環境、媒介環境等多重語境下,中國健康廣播如何發揮公共服務的基本功能,以及在“以人為本”的定位指引下,如何進一步開發廣播的媒介優勢實現對廣播受眾生命呵護的有效服務。
常昕 ·新聞傳播 ·9.2萬字
在講座中,方漢奇教授首先對中外新聞史研究做了簡單回顧,并充分肯定了中國新聞史研究的成績,同時也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并對中國報紙起源、蘇共報刊史的影響、對個別報刊報人評價的偏頗以及對封建報刊態度等突出的四個問題做了分析。方漢奇先生對我國新聞史研究提出了多談深度,多做個人,多集材料的主張,而我們也從中看到了中國新聞史研究的整體提升方向。
方漢奇 ·新聞傳播 ·7304字
本書收錄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在辨析、研究和批判資產階級新聞觀方面的文章二十九篇,內容涉及西方新聞自由、新聞專業主義、新聞與民主政治等,從多層次、多角度揭露和批判了西方的新聞自由、新聞專業主義的虛偽性。編入本文選的文章,一部分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專家學者撰寫發表的文章,一部分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組織院外專家學者撰寫發表的文章。
中國社會科學院 ·新聞傳播 ·19.7萬字
藍獅子一直專注于原創財經領域的寫作與出版,未來還會在這個領域里繼續耕耘,這是我們所熱愛的工作。藍獅子財經創作研修班已持續辦到10期,培育本土作者500余人?!八{獅子寫作課”是基于藍獅子研修班所出版的“財經創作”指導書系,書中詳細論述“如何寫作”、“如何創作企業史”。在這里,吳曉波老師分享二十余年的寫作經驗。跟吳曉波老師學財經創作,看這一本書就夠了!
吳曉波 ·新聞傳播 ·1.2萬字
自《解析中國新聞傳播學2006》出版以來,此書每年在人民日報出版社出一本,已出10本,形成品牌,受到考研學子和年輕教師的極大關注。書名冠以出版當年的年號,每年1月定稿,4月出書,約20萬字。每年的《解析中國新聞傳播學》(以下簡稱《解析》)都是對前一年我國新聞傳播學各方面研究現狀和學界業界熱點問題的回顧,從作者本人一年所寫文字中選取與當前關系較為緊密的篇章,根據內容劃分為章?!督馕鲋袊侣剛鞑W2016》對2015年我國新聞傳播學研究從學術層面、熱點話題研究層面和廣播電視研究方面做了概述,“新聞傳播學與當前政治”幫助本學科研究者深刻理解黨中央關于新聞傳播工作的思路;“2015年新聞界事件分析”對前一年發生的各種新聞傳播界事件做了分析,幫助新入門的研究者學習如何在有限的時效內分析問題。
陳力丹 ·新聞傳播 ·24.2萬字
以“傳播精英文化”為主旨的文化名人訪談類節目,本書力求通過不同的側面為大家展示一個立體的,依據應用語言學和傳播學的基本原理對暢銷書作了新的理論分析,闡述了訪談類節目中傾聽的藝術與魅力、訪談類節目的主持策略與技巧;在理論分析的同時,書中搜集了大量的例證材料,包括暢銷書經典的案例分析和點評,做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張文紅 ·新聞傳播 ·14.3萬字
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明確提出“大力發展網絡文藝”,網絡文藝已經成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同時也成為中國大眾文化的重要策源地。網絡傳播的即時性、交互性、便攜性、無門檻等媒介特性已經深入文藝作品的骨髓。本書以網絡文藝為研究對象,第一次深入探討網絡文藝的性質和特點及其發生、發展的規律。本書將成為厘清網絡文藝相關概念,引領網絡文藝發展方向,弘揚新時期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理論著作。
范周 ·新聞傳播 ·11.3萬字
本書是作者從2013年起在《新聞愛好者》上發表的“新聞與文化書譚”專欄的合集,共收錄33篇文章及3篇書序,在出版之際又對這些文章作了調整、補充與修訂。書中從書籍與閱讀的視角,記錄了作者近年來的學術感悟和閱讀思考,希望為新聞媒體從業者和愛好者提供一些參考。本書恪守馬克思主義及其新聞觀,秉承清華新聞教育理念,內容廣博,底蘊深厚,每一篇文章并非是一本書的讀后感,而是作者精讀和重讀若干本經典著作后的感悟和體驗;全書結構精致,作者編排精心,按交響曲的結構,分為序曲、四個樂章、尾聲等篇;本書語言優美,旁征博引,可讀性強。用優美的語言寫作學術著作,體現了作者一貫的寫作風格。
李彬 ·新聞傳播 ·34萬字
書稿是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大眾傳媒在文化建設中的功能和作用機制研究”前期的階段性成果,作者選輯了課題組學術骨干以及參與有關研討會部分專家學者公開發表的論文共二十八篇,分為六編,分別包括:新媒體與文化生態、大眾傳媒與價值形塑、電視媒體與文化傳播、媒介敘事與國家形象、文化軟實力與國際傳播、媒介形象與身份建構,全書從不同維度闡述了傳播媒體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為傳播媒體與文化建設提供了更多新的思路。
董天策主編 ·新聞傳播 ·26.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