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海洋社會學研究》是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主辦的全國性海洋社會學學術理論集刊,集刊依托中國社會學年會中國海洋社會學論壇,在參會論文集中遴選優秀論文集結出版。本集刊辦刊的宗旨是集中刊載、轉載海洋社會學相關研究領域中具有新穎性、學術性、前沿性的科研成果。本集刊作為我國海洋社會學的連續性集刊在國內學界屬于首創,對我國海洋社會學研究有著開拓性意義。
崔鳳主編 ·社會學 ·13.9萬字
《黃海學術論壇》系山東大學(威海)組織編撰的學術集刊,本輯為2017年下半年刊,聚焦于東北亞文化多樣性與包容性。東北亞各國在長期的相鄰相處中編織了特殊的鄰里關系,各國既有多樣的個性特質,又有融通的認同性特點。東北亞正在經歷由近代形成的舊格局舊關系向具有新時代特征的新格局新關系的轉變,其中文化的轉變居于重要的地位,關注東北亞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對于東北亞區域發展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張蘊嶺 ·社科總論 ·17.4萬字
本書從社會安全、矛盾化解、社會組織、公共服務、社會公平五個維度,對河南省社會治理形勢進行分析和總體評價;聚焦于河南省十八市城市宜居度、城市社區治理發展、農民工社會參與狀況、鄭州市共享單車發展現狀等議題;研究了城鎮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供給以及農民工返鄉創業等問題;介紹和研究了河南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農村醫療貧困、五市縣脫貧攻堅成效、蘭考縣“三位一體”金融扶貧模式、以及嵩縣旅游扶貧開發中農民再組織化等問題。
鄭永扣主編 ·社會學 ·19.2萬字
過去20年,中國城市化率以平均每年一個百分點的速度快速增長,中國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從“鄉土中國”向“城鄉中國”的轉型。盡管在這期間中國的基層社會出現了一波城市暴力興起的大事件,但總體上保持了社會和經濟秩序的穩定,這在某種意義上顛覆了亨廷頓悖論:現代性帶來穩定,現代化卻滋生著動蕩。如何理解這一中國經驗?本書嘗試從基層的視角,從微觀機制的角度,探討亨廷頓悖論何以在城鄉中國的治理圖景中失效。
魏程琳 ·社會學 ·19.5萬字
崔鳳主編 ·社會學 ·15.6萬字
本書理論前沿部分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廣東的戰略地位、中國的“普遍二孩”政策等進行了研究和分析;語言探賾探究生態哲學視角下的語言生態學和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總分關系問題;財經戰線對國有企業決策文化進行了思考;教育教學探討獨立學院學生管理創新思路,對應用文寫作進行了細致的分析;文化研究涉及了蘇軾流寓人生的三個意象、愛倫·坡哥特小說中的暗恐研究、東方的“西西弗神話”。
付景川主編 ·社科總論 ·10.8萬字
在貫徹廈門市委市政府倡導的“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戰略過程中,海滄區通過社會政策的推進和實踐,在城鄉一體化、外來人口服務與管理、社區組織培育方面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各級政府引入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使“共同締造”理念變成行動,極大地激發了社會參與的積極性,推進多元治理和社會福利改革,形成了良好的社會建設格局。本書從社會建設和社會政策角度出發,解析海滄區“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戰略和社會政策的踐行過程,以期對全國社會建設有一定的示范價值。
單麗卿 李秉勤 梁晨 王晶 房莉杰 ·社會學 ·12.8萬字
本書主要討論的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任職于華西協合大學的部分學人在華西地區展開的植物研究。作者將這些學術活動置于其時的社會思想情境中考察后指出,這類研究在與同時期博物學和人類學研究的交互往來中,從一開始便與華西地區的人文-自然世界發生著較為直接和頻繁的互動。而在各種關系互動中展開的華西協合大學人類學研究,逐漸凸顯出其以博物學為底色的特征,此一特征在后來華西的人類學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延續。
李如東 ·人類學 ·15.8萬字
本書的基本立場:時間不是社會變遷的維度,也不是社會在時間中改變,時間就是社會的產物。基于此立場,本書的主旨在于根據不同的主題,在理論層面上提出論證,指出我們可以從社會發生學的角度,將時間視作在社會中形成的產物,它是一種本質上具有社會性質的、可被視作社會事實的社會時間。時間由于具有社會性,因此會隨著社會的變遷而改變,并且時間本身蘊含著需要嚴肅面對的社會問題。在此理論基礎上,本書進一步指出我們可以建立什么樣的分析框架來研究時間。
鄭作彧 ·社會學 ·18.8萬字
本書以大學生主體權利為研究對象,嘗試界定大學生主體權利的概念內涵,探究大學生主體權利的生成邏輯,進而提出大學生主體權利得以實現的路徑,構建了大學生主體權利的生成與實現的管理理論。彰顯大學生主體權利已經成為現代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靈魂與血脈。本書聚焦于“大學生主體權利的方法”和“作為方法的大學生主體權利”這個富有時代氣息的課題,有助于實現大學內部治理中的“大學生權利話語”,推動高等教育體系機制改革的縱深發展。
張振芝 ·教育 ·15.3萬字
上古漢語服飾詞匯研究屬于特定語義范疇的斷代研究,重點描寫漢語服飾詞在上古時期共時層面的靜態分布與語義差異,致力于揭示上古漢語服飾詞在歷時層面的詞匯演變與詞義演變規律。本書分上下兩編。上編為上古漢語服飾詞匯共時分類描寫,利用“詞項屬性分析表”對每個類別下的詞項進行屬性分析,以探求詞項的語義差別、詞義來源及演變情況。下編為上古漢語服飾詞匯歷時演變研究,揭示上古漢語服飾詞匯演變的特點及演變動因,探究上古漢語服飾詞詞義引申的路徑、類型、特征與動因。
關秀嬌 ·語言文字 ·16.9萬字
鄉村社會的改造是一個長期復雜而又艱巨的系統工程,它要求政府對鄉村社會的各個方面如土地制度、生活方式、經濟結構、社會教育及各利益團體間的協調等方面做出努力。本書利用1927~1937年南京政府推動的農村合作化資料,利用實證分析和歷史比較方法對其進行深入分析,描述出這一時期農村合作運動相對完整的運行機制,提供了南京政府農村合作政策的產生及演變過程,對當今解決“三農”問題、推進農村合作化健康發展有借鑒作用。
劉紀榮 ·社會學 ·17.7萬字
高校青年教師在現實社會中扮演著較為特殊的角色,他們既充當著教育者也充當著受教育者,并且具有現代社會特征,行為方式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發展和社會變遷的烙印。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高校青年教師行為方式進行了理論梳理和挖掘。同時,從政治參與行為、職業道德行為、教育教學行為、交往行為、消費行為、家庭行為等方面全面系統地實證考察和探討了高校青年教師行為方式的現狀、特點,并基于原因分析提出了行為優化的內在要求、基本原則和方法。
吳靜 ·教育 ·11.3萬字
本書在梳理高等教育生態學基本原理和規律的基礎上,分析了高等教育生態系統的結構、環境和功能,并建立了從宏觀到微觀的高等教育生態系統的層級構成,從高等教育系統的內部要素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出發對高等教育系統失衡導致的生態危機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可供參考的教育生態調控對策,最后落腳于高等教育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建構了系統的高等教育生態學的學科分析框架,對學科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貢獻。
張智雄 陳中 劉劍群 郭麗君 ·教育 ·19.4萬字
本書收錄了廣西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7名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內容涉及漢語國際教育的地位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教學、管理、實習、畢業論文寫作、角色轉換等多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建設中需要注意的主要問題。嚴格來講,這些論文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不足,之所以集結成冊,旨在拋轉引玉,促使大家更加關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建設問題,倘能如此,這本論文集的出版便有了應有的價值。
李麗虹主編 ·教育 ·12.2萬字
本書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三農人才政策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梳理,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關注了中國三農人才政策制定過程本身。本書選取了近年來運行較為成熟的“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服務”這一典型政策案例,運用托馬斯·戴伊提出的過程模型理論,對中國三農人才政策制定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了深入、全景式的分析。通過分析,本書認為當前中國三農人才政策仍然存在較大的改善空間;中國三農人才政策在制定過程中應進一步借鑒法治思路。
孫大偉 ·社會學 ·14.9萬字
作者運用R語言,分析中國綜合社會調查數據,涵蓋了初級的描述性統計、簡單的回歸模型、中階的廣義線性回歸、二值型回歸、泊松回歸模型、高階的匹配模型、主成分分析、機器學習等內容。本書通過可復制的代碼、模型原理解讀和豐富的圖表,展現了如何將R語言應用在社會科學的研究中。
謝穎編著 ·社科總論 ·1.8萬字
人口老齡化成為世界人口發展的一個趨勢,中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的社會,其中未來失能老人將持續增加,失能老人長期護理財務負擔越來越重,然而社會還沒有形成一個理性的、制度化的化解失能老人長期護理財務風險的制度。本書運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圍繞失能老人長期護理財務需求與財務供給的均衡,從財務供需數量均衡和制度供給均衡兩個維度進行研究,探尋中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財務均衡的制度安排。
曹信邦 ·社會學 ·14.2萬字
英文論文的撰寫是有很多技巧可循的,寫作和發表有一定的套路。本書的內容和架構是以一篇英文論文從無到有、從撰寫到發表整個寫作的流程和階段來展開的。本書較詳細系統地介紹了心理學英文論文撰寫與發表的規則、格式和技巧。本書為讀者提供了大量的示例。小到一個標點符號的使用,大到論文的謀篇,本書都提供了生動的示例,并對它們進行了詳細的解讀。本書在相應的章節后面給出了適當的練習題,以供讀者練習。
陳斌斌 ·語言文字 ·10.5萬字
本書是以科研人員個人學術信息管理行為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定性研究扎根理論研究方法,通過對科研人員深度訪談資料進行分析,探討影響科研人員個人學術信息管理行為的主要因素,同時構建并驗證科研人員個人學術信息管理行為影響因素模型。作者始終堅持規范分析和實證研究相結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結合,力圖為個人學術信息管理工具的構建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幫助。
占南 ·圖書檔案 ·11.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