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科學評價我國新型農村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效果,對于推進我國農村社會救助制度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與實際意義。本書在分析整理社會救助理論和我國新型農村社會救助制度實施狀況的基礎上,以覆蓋面、受益度和滿意度為主要評價指標,分析了當前新型農村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效果及其影響因素,并就進一步完善農村社會救助制度提出了具體構想。
劉敏 ·社會學 ·10萬字
本書立足于國家的戰略需求,從全球視角對研究型大學國際競爭力進行深入研究。在對其內涵進行深入剖析的基礎上,構建了研究型大學國際競爭力的評價標準及基本指標。
王琪 馮倬琳 劉念才 ·教育 ·19.1萬字
本書以生活品質提升為主線,結合北京市的戰略定位、發展任務、具體市情以及面臨的形勢,分析提出了研究北京生活品質的重點和難點,對生活品質提升路徑進行了探索和思考。同時,本書通過理論研究和數據分析對北京市居民生活、社會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等影響生活品質的重要方面和重點問題進行了研究和探索,對北京市的社會公共服務的若干重點領域、北京市社會治理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了具體的可操作的對策建議。
段婷婷 ·社會學 ·11.5萬字
本文以“漢語句法的認知結構研究”為題,重點選擇“把”字句、“連”字句、重動向、句法重疊和介詞衍生這五個重要的句法現象,圍繞句法的認知結構展開研究,旨在探求漢語句法的語義結構形成的認知基礎。本文對漢語句法語義機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解:(1)特定句法結構的語義來自人們把握外部世界時心理上的某種認知方式,這種認知方式制約著句法的認知結構;(2)隱性的量范疇在漢語句法的認知結構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對句法結構起著最深刻影響的語義范疇之一,深入挖掘這種隱性量范疇的語義制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研究任務之一;(3)詞匯作為語義承載的最基本單位,與句法的語義結構之間具有明確的互動關系;把握這種句法與詞匯之間的互動關系,是我們切入漢語句法研究的一個新的角度。
張旺熹 ·語言文字 ·13萬字
我國社會工作專業碩士教育起步較晚,各個大學對于社會工作專業碩士教育從課程設置到教學實踐都在探索之中。尤其是對于教學過程中的案例使用,如何使之更好地融入教材與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最大收益,是考驗每一位任課老師的核心問題。鑒于此,我們編輯了這本教學案例集。本書突出應用導向,力圖增強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書中的案例材料均來源于每位任課教師的實務經驗與科研實踐,展現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社工教育者對于案例教學方法的探索與思考。
趙一紅主編 ·社會學 ·18.5萬字
本書從小康社會建設的艱難探索,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宏偉目標、發展理念與動力、堅強保障等方面對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了研究。本書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問題與對策有機結合,是一本全面系統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著作,對于進一步深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趙軍主編 ·社會學 ·14.9萬字
整村調查問卷設計基本采用抽樣調查樣本,只是在此基礎上略作修改,以使其更加適用于人口流動數據采集的目的,同時加上了村莊整體情況的內容。為了操作方便,整村調查村落對象的選擇基本上與調查人員故鄉重合。2014年第一輪覆蓋了幾十個縣域內的近50個村落,由于內容龐雜、工作量大,相關數據資料納入抽樣調查體系中一并整理,未能單獨整理出版調查報告。同時,由于財力和人力的限制,2015年和2016年整村調查暫停了兩年。2017年重新啟動,且與抽樣調查分開單獨組織。為了取得更好的實效,2018年和2019年在全省范圍內按照純農業區和制造業發達區及靠近縣城或中心城市區和遠離縣城或中心城市區等不同類型,以800人(200戶,如果超過200戶也按200戶調查)左右為基準,選定了15個調查對象,分成5個小組,每組負責3個村落,由一位教師為組長帶隊,仍按故鄉原則選派調查人員。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無法再大規模組織多個調研團隊分散調研,因此,我們經過篩選后選擇了開封市、許昌市、焦作市、新鄉市、漯河市、商丘市和駐馬店市等地的15個村莊由一個調研團隊一行十余人開展了集中調研,共收集個體樣本數量13302個、涉及2907戶家庭。調查結束后,除了如實全信息記錄的方式形成各自的調查報告之外,還要在全部資料共享原則基礎上,梳理出若干專題,由各小組分別形成專題調查報告。
耿明齋等主編 ·社會學 ·13.6萬字
本書將圍繞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何以可能”、“何以必要”與“何以實現”等問題展開,將紅色文化作為新時代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資源和重要載體,進而促進紅色文化的時代化轉化與實際應用,為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突破口和創新點。本書首先具體解釋紅色文化及相關概念的主要內涵,其次對紅色文化傳承的動力、機制、目標、價值等一一展開分析,試圖說明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然演變;最后說明紅色文化走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然與實然路徑,在理論論證、社會調研的基礎上尋求合理對策,進一步提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與時代性。
杜向民 郗波 王立洲 ·教育 ·15.3萬字
本書第一章簡要回顧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幾個主要流派的研究,并將美國話語功能語言學家JohnW.DuBois的立場表達研究的譯文附在全書的最后。希望能使讀者借此更全面地了解功能語言學家關注的問題和研究的視角。本書的第二章簡要介紹了從詞匯、語法、語音、話語分析不同角度對漢語立場表達的探討,討論了漢語研究的特點以及與其他語言相關研究在材料、觀察視角等方面的異同。第三章概述了指稱語、述謂語、某些句式和構式以及語音手段的立場表達功能。第四章到第十一章,通過個案分析探討了立場表達在話語中的功能浮現。第十二章討論了負面立場在規約化過程中的若干規律性問題。
方梅 樂耀 ·語言文字 ·19.9萬字
陶行知先生,這位在中國教育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傾其一生為教育事業奔走呼號、躬身實踐。本書中凝聚了陶行知先生先進且極具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從“生活即教育”到“社會即學校”,打破傳統教育的禁錮,讓教育回歸生活本真,扎根于社會現實土壤,使知識不再是書本上的晦澀文字,而是鮮活于日常點滴中的感悟與成長。在書中,我們將跟隨陶行知先生,一起回顧育才學校創辦旨趣、育才學校教育綱要草案、抗戰的全面教育、人民教育運動、社會即學校、新中國與新教育等偉大的教育內涵,一起探尋教育運動實踐的普及。
陶行知 ·教育 ·3.2萬字
本書通過對寶安區慈善會十年探索進行經驗觀察,從七個方面對其進行理論梳理,包括發展歷程與路徑、內部治理改革、募捐拓展、慈善會的功能拓展與社會吸納政治、慈善救助中的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慈善文化的重構與傳播和嵌入性社會治理,描述寶安區慈善會的改革創新脈絡,最后對中國基層慈善的發展方向和具體舉措提出了一些建議,試圖為中國慈善組織的改革提供參考樣本和理論支撐。
何華兵 ·社會學 ·12.1萬字
本書主要是于蘭老師工作30年來的教育教學實踐案例、反思及經驗。其中包括于蘭老師堅持一貫的教育教學理念,課堂教學實踐實錄及經驗;班級管理實踐,自己主持或參與的課題研究實踐;學校管理實踐和經驗介紹等。同時也包括于蘭老師認為在一些重要的時間節點上,應該給與學生的建議。
于蘭 ·教育 ·13.9萬字
主要包括交通安全、用電安全、防火安全、運動安全、網絡安全、災害危險自救、防騙防盜防暴與防身自衛、預防黃賭毒侵害、飲食衛生與疾病預防、和諧相處與遵紀守法等內容,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實用性,是各級學校用以指導廣大中小學生進行安全知識教育的良好讀本,也是各級圖書館收藏的最佳版本。
李英麗 胡元斌編著 ·教育 ·7.8萬字
教育的本質是什么?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發展,教育的過程就是發掘人的天性、潛能以及潛在價值的過程。教育必須立足于培養具備健康人格的現代人,或者說教育的根本目標就是讓受教育者學會做人,從這個角度而言,培養“人”比培養“才”更加重要,教育絕不僅僅是一種技術,而應當是一種綜合人文素養,是一種大智慧。《教育是一種大智慧(第2版)》試圖從“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教育必須遵循人的發展規律”“關系第一、教育第二”“父教是不可缺少的”“和諧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沃土”“圖書和網絡”“教育的目標是學會做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厭學是世界上最大的難題”“一切教育最終都將歸結為習慣的培養”十個不同的角度來探討,并對具體的操作方法和步驟給出了76個可行性建議。所有的教師和父母都應當重新來學習兒童教育這門專業的功課。
林格 ·教育 ·15.5萬字
本書旨在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剖析現狀,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樹立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實證研究與理論研究的有機結合,對當今經濟全球化和網絡信息化條件下的大學生宗教觀現狀做出全面、具體的分析,從多學科視角深入揭示影響大學生宗教觀的主客觀因素,系統闡明了對大學生開展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必要性、內容、原則、措施,初步構建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理論體系與實踐模式。
趙子林 ·教育 ·12.8萬字
20世紀三四十年代西北高校通過人才培養、發展科學研究與開展社會服務三個主要方面作用于西北地方社會。這一時期西北高等教育與西北社會開發的互動是良好的,在戰亂頻仍的局勢下,高等教育能夠由小而大,茁壯成長,并且盡其所能地反哺西北社會建設,已經是一個奇跡。但是,在總體良性互動之下,仍然存在著不足與局限。時局動蕩與變幻、物質條件極度匱乏、圖書儀器設備缺少、師資引進困難等都極大地限制了西北高等教育的發展,帶來的直接后果是西北高等教育對西北開發建設貢獻乏力。回溯與梳理這一時期西北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在歷史與現實的關聯闡釋與分析中,有助于為當下西部大開發戰略及“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實施背景下的西北高等教育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胡君 ·教育 ·18.3萬字
書稿緊緊圍繞“學為主體”這一主題,從研究的提出,到研究的基本內涵、基本特征、基本原則,尤其以“為學服務的集體備課探索、需求導向的校本課程構建、讓教于學的活力課堂建設、表現自我的作業改革研究”為專題,始終指向普遍意義的“學為主體”思想下的教育實踐活動。
瞿梅福 ·教育 ·19.4萬字
本書稿獲得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普及項目經費資助。《家庭檔案管理一本通》分為家庭檔案面面觀、幫您建立家庭檔案、教您管好家庭檔案、教您用好家庭檔案、助您整合數字家庭檔案資源共五章。本書第一次用解答問題的方式去普及家庭建檔的知識,用盡可能通俗的語言表達專業化的思想,更易于百姓理解和接受;本書圖文并茂,直觀生動地展示家庭建檔的技巧;本書通過穿插“檔案故事”和“知識小貼士”帶給讀者更親切的閱讀感受;本書編寫了附錄和附表供建檔之用,可以直接填寫或者復印使用,特別方便實用。
倪曉春主編 ·圖書檔案 ·10.6萬字
本書是一本面向小學生家長閱讀的家庭教育圖書,作者以關注時下熱點—恐輔癥或陪讀焦慮為切入點,用在三所學校的工作經歷和十三年家庭教育研究的收獲,向家長們展示了最管用、最有趣的家庭教育輔導方案:通過轉變觀點、科學的親子教育方法緩解親子沖突,激發孩子的學習信心與熱情,幫助孩子實現從親子共學到獨立學習的轉變。
勇赫大叔 于千 ·社科總論 ·12.6萬字
本研究聚焦于鄉村公共事物治理的社區認同基礎,探討在社會轉型過程中,鄉村聚社區認同、構建村莊“共有財”、實現公共事務有效治理的可能性與困境。本文提出,社區關系網絡和社區集體福利供給是社區認同的重要支撐要件,并以社會網理論為視角,結合個案研究與社會網量化分析方法,通過NGO進入鄉村實踐的關鍵個案,探討社區關系網絡和集體福利供給的社會過程,對于社區認同的影響與形塑。以期為研究公共事務治理的社區認同基礎,提供一種中觀分析視野。
李智超 ·社會學 ·10.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