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一本優秀的圖書館學入門讀物。本書共分十章,在書中列出了十個問題:1.圖書館學是不是一門科學?2.圖書館學到底研究什么以及范圍多大?3.學了圖書館學對我們有什么用處?4.圖書館學是怎樣產生和發展起來的?5.圖書館學的大家和重要思想有哪些?6.圖書館學有哪些主要研究方法?7.書籍的發展和未來的命運是怎樣的?8.圖書館的發展和今后的命運是怎樣的?9.圖書館員是不是一種有前景的職業?10.未來圖書館學發展趨勢與研究重點是什么?全書圍繞著這十個問題來討論。
王子舟 ·圖書檔案 ·18.4萬字
本書強調翻譯的準確性,通過學生具體的翻譯作業,以改錯、講解、提問、加注的方式,把公文翻譯中常出現的錯誤或其他問題提出來,并加以解決。
蔡力堅 ·語言文字 ·18.4萬字
訓釋詞義是訓詁的基本工作,也是核心工作,歷史上積累了大量的實踐成果,但作為訓詁學的研究課題,成果并不充分。迄今沒有一部關于該題的理論著作,沒有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具體表現在:一、現有成果大都重局部,輕整體,重個案孤立分析,輕宏觀理論概括。二、“釋義之訓詁”的研究,在方法上重視本體性,輕視文化性和跨學科性。三、忽視訓釋語言的研究。基于此,我們對訓詁釋義進行研究,以通釋語義的專著及古注等文本為主要材料,以構建訓詁釋義理論體系為目標。考察訓釋詞語與被訓詞兩個不同的詞語結構系統,界定了訓詁釋義的概念。結合詞義的文化特性,分析語文義和文化義的訓釋;結合詞義的模糊性,分析確切意義和模糊意義的訓釋。從詞訓、語訓、綜合訓、類比釋義這四部分論述了訓詁釋義的方法。借鑒詞典學元語言研究的最新成果,探究了漢語釋義元語言的本源與傳統。
王建莉 ·語言文字 ·18.4萬字
《中國海洋社會學研究》是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主辦的全國性海洋社會學學術理論集刊,集刊依托中國社會學年會中國海洋社會學論壇,在參會論文集中遴選優秀論文集結出版。本集刊辦刊的宗旨是集中刊載、轉載海洋社會學相關研究領域中具有新穎性、學術性、前沿性的科研成果。本集刊作為我國海洋社會學的連續性集刊在國內學界屬于首創,對我國海洋社會學研究有著開拓性意義。
崔鳳主編 ·社會學 ·18.4萬字
本書以課堂教學中的有效交往語言(“真語言”)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概念、特質、生成機制和評判標準等的探究,揭示了課堂教學中有效交往語言的基本規律。本書延續了知識論、技術論、藝術論等語言取向教學研究的積極之處,拓展了關注生命個體的語言取向教學研究的領域,提出了具有完整意義的語言取向的教學研究理論。
唐露萍 ·語言文字 ·18.4萬字
本文集收錄教學論文共38篇,涉及海峽兩岸教科書以及與國外歷史教科書的異同,地圖如何在歷史研究中發揮的作用,歷年高考題策劃的應對方法,新的教學法在歷史課堂中如何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以及如何跳出歷史教學框架,反思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公民教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本文集的出版將有利于歷史教師們教學技能的提高和相互交流。
馬丁 周東華主編 ·教育 ·18.4萬字
本書從浙江紹興安村展開,以國家、市場和社會的視角去分析安村社會秩序的變遷過程,揭示不同力量的運作機制。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安村從典型的傳統中國村落演變為區域性經濟開發區,既是國家力量治理的結果,也是市場機制運作的結果。而在國家力量與市場機制推進的這個轉變過程中,安村傳統的社會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只有防衛,鄉村秩序從而呈現一種不平衡的狀態。
張秀梅 ·社會學 ·18.4萬字
詞匯場的歷史演變研究是建立完整漢語詞匯史的重要內容,顏色詞則是其中一個具有較強系統性的詞匯類聚。本書在《上古一中古漢語顏色詞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厘清唐宋至元明清漢語顏色詞的歷史演變過程。先對近代漢語紅、黑、白,綠,藍、黃、紫、灰、褐、棕十大范疇的單音顏色詞和復音顏色詞進行了全面收集,再以不同的造詞類型為立足點,從舊詞承用、新詞產生的角度說明近代漢語顏色詞怎樣從上古、中古顏色詞演變而來,又如何進一步演變為現代漢語的顏色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漢語顏色詞的演變歷史與規律、漢語各時期的基本顏色詞、近代漢語顏色詞的釋詁、漢語顏色詞研究對辭書編撰的意義以及漢語顏色詞的方言比較等專題問題。
趙曉馳 ·語言文字 ·18.4萬字
本書立足于嚴肅的學術理論,卻完全顛覆了理論書給人的生硬枯燥印象,全書都像故事敘述一樣,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來表達理論觀點,深入淺出,既適合普通閱讀的需要,又能輔助旅游專業學生更清楚地學習相關課程知識。雖然有單獨一章用來介紹理論,但是無論是理論介紹章節還是其余五個章節,都深度融合了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方便各種學科背景和文化程度的讀者更好地理解本書想要傳遞的信息。
李罕梁 羅曾 ·社科總論 ·18.4萬字
本書基于范疇理論,初步構建了漢語的取舍范疇系統。范疇有典型成員和非典型成員之分,作為取舍范疇的表達形式,漢語取舍句式也有典型和非典型的區別。本書對漢語取舍范疇的典型成員——“與其”句式和“寧可”句式進行了考察,對該范疇的非典型成員——“非得”等標記的句式進行了探討。另外,還對“不p,而q”等其他取舍句式和各類取舍句式間的異同進行了討論。在以上討論的基礎上,大致勾勒出現代漢語取舍句式系統的整體面貌。
王天佑 ·語言文字 ·18.4萬字
本書從人類學的視野深入研究了日本歷史上的婚姻、族譜、王位繼承、財產相續、養子制度等。對照中國傳統社會,作者指出,日本社會不存在中國宗法制度這樣的儒家文化載體。同為“東亞文化圈”的中日兩國在應對西方近代化時出現不同的應對結果,對此學界眾說紛紜,作者在論證家族血緣結構的差異中,解析東西方異文化沖突的原因與融合的條件,并嘗試以此為視角進一步探討社會變遷的前提條件。
官文娜 ·社會學 ·18.4萬字
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李秋零主編、主譯的《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以普魯士王家科學院本(通稱“科學院版”)為底本,全部直接從德文譯出,原文為拉丁文的則直接從拉丁文譯出。科學院版《全集》包含了康德生前公開發表的所有著作和文章,并且經過了德文編輯者的詳細校勘。中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參考了已有的各種譯本,同時也對一些名詞、術語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中譯者以其在西方哲學、宗教學、語言學方面的深厚學養,以及十年如一日的苦心孤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信、可讀的康德著作文本,對康德翻譯與研究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德)康德著 李秋零譯注 ·社會學 ·18.4萬字
該論文集是從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研究中心收集的研究成果中精選了35篇,結集成冊,分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理論與實踐、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建設與培養、文化藝術教育與傳承、文化產業與經濟發展四個部分,系統探索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諸多理論與實踐問題,旨在對我國當前的公共文化服務事業起到有益的借鑒和促進作用。
劉瑤瑤 楊田華 王黎 ·社科總論 ·18.4萬字
本論文集是跨學科、跨國人類學詩學團隊三十余年間的田野研究成果集錦。本書的核心議題是如何在人類學及田野工作中呈現與文學詩學不盡相同的觀察。諸作者從人類學著述的文化寫作、歌謠與詩作、電影與戲劇、樂舞與繪畫、數字新媒體運用,以及在跨學科、跨專業和跨方法的合作人類學實踐中,展示他們和地方人民長期田野互動的人類學詩學特征,探討何以能將詩性智慧進一步引申至社會詩學觀察與本體追索之中。不同以往的是,本學術論集首次將幾位中國人類學家的田野詩作放在開篇,對比、隱喻、深情、性靈與直覺均源出于文化多樣性的心底感觸,以饗讀者。
莊孔韶主編 ·社科總論 ·18.4萬字
隨著我國當前社會發展進入新時期,如何實現高質量的社會發展成為學界的關注重點。對于社會發展水平的測量,以往一些指標雖然在一定程度體現了社會進步的部分層面,但是卻沒能全面對社會是否實現高質量發展進行有效評價。本書使用“社會質量”概念,充分考量了社會學意義中“社會”的內涵,完整表現了“社會”作為“公共領域”與“國家”、“市場”的不同邊界。借助社會質量理論,本書以“2019年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數據為主,并結合往期CSS調查數據以及其他來源數據,從社會經濟發展、社會價值觀與社會凝聚、社會包容與社會整合、社會政治參與等方面,對當代中國社會發展質量進行研究,并討論了社會質量不同維度之間的關系,全面反映了中國社會發展水平,并提出相應政策建議。
鄒宇春 崔巖主編 ·社會學 ·18.4萬字
本書以提升科學思維能力為切入點,融合唯物辯證法、結構化思維和刻意練習理論,為撰寫總結匯報材料、經驗交流材料、調研報告等常用綜合文稿提供“幼小銜接”式指引。
何劍文 ·語言文字 ·18.4萬字
這本書則是第一本書的延續與補充,所匯集的各篇調查報告從不同觀察角度反映出翁牛特旗這個半農半牧、蒙漢混居基層旗縣近些年來發生在不同層面的社區變遷。
馬戎 ·人類學 ·18.4萬字
《留學文書寫作指導》內容簡介:作為留學行業中最早引入境外專家咨詢團隊和寫作團隊的機構,很早就意識到文書寫作是留學申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02年起,威久成立了境外專家寫作團隊,成為首家推出中美雙顧問服務的專業留學機構。這些境外專家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學習、工作、研究、教學多年,具備豐富的留學申請和海外生活經驗。他們熟知熱門專業的對口院校、專業設置、入學要求、就業方向等,并參與或曾經參與美國大學錄取和獎學金審核。在他們的幫助下,威久連續十余年為近萬名學生獲得了近20個國家的名校錄取函。威久也因此贏得了很好的口碑,被學生和家長譽為“名校申請專家”。十幾年來,我們有機會接觸到不同背景的學生,通過近萬個成功案例,威久在文書寫作和包裝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威久希望能幫助更多學生實現自己的留學夢,因此萌發了出版此書的想法,這樣不僅威久的客戶能從我們豐富的經驗中受益,DIY的申請人也可以通過《留學文書寫作指導》了解更多文書寫作知識和技巧。在出書之前,我們做了充分的市場調研,發現市場上現存的關于留學文書寫作的書大多數是出于老師、自身有過留學經驗的人或是專門從事英語寫作和研究的人,但普遍基于少數人群的申請經驗而缺乏大量真實案例為基礎。《留學文書寫作指導》作者擁有海外名校的成功留學經驗,再結合威久的數萬案例,為讀者詳細講解如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寫文書,使得文書不僅符合國外大學招生老師的要求,而且能突出申請人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此外,《留學文書寫作指導》在內容上力求客觀全面,不僅介紹了個人陳述、推薦信、簡歷及其他文件的寫作要求與技巧,還列舉了一系列經典范文,并結合范文進行分析,總結出寫作留學文書時的成功經驗。我相信《留學文書寫作指導》能最直接的把我們多年經驗和技巧傳達給學生,并希望能為夢想留學的讀者提供真正有用的幫助。
瑞木棟林 ·語言文字 ·18.4萬字
本書統籌考慮人口老齡化和養老服務業發展,全面系統地研究了養老服務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以及政府養老政策落實難點,結合對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遠景展望,提出進一步促進我國養老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建議,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研究支撐。為進一步加強研究的針對性,本書專門設置了三個分報告,分別對養老保險體系和養老服務業發展國際經驗、養老產業發展、醫養結合政策與實務開展深入分析。
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 ·社會學 ·18.4萬字
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的勞動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也催生出大量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經濟學研究成果。縱觀過去40年的發展,中國勞動經濟學的研究內容不僅完全涵蓋了勞動經濟學的傳統領域,如勞動力需求、勞動力供給、勞動力市場規制等,還拓展到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的關系、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的協調、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貿易與就業、人口紅利、劉易斯轉折點、營養與健康等諸多新興領域,并逐漸從微觀走向宏觀,逐漸走出一條貫穿微腳宏觀經濟分析的路子。本書以中國勞動經濟發展的實踐為主線,從就業與經濟增長、勞動力轉移、工資決定、工資差距、人力資本投資、勞動力市場運行等方面,綜述改革開放40年以來學術界對這些領域的研究成果,描述相關研究的進展、創新及未來的研究方向。
楊偉國 高文書主編 ·社會學 ·18.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