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論〈惡之花〉》為學者、翻譯家郭宏安所著的波德萊爾論文集,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有關波德萊爾代表作《惡之花》的分析與論述,第二部分是有關波德萊爾詩歌、評論以及譯介的評析,包括波德萊爾的整體定位、詩歌解析及美學評賞。
郭宏安 ·文學評論 ·18.8萬字
《紅樓夢》作為中華文化的經典之作一直以來受到各個領域讀者的廣泛重視,閱讀、研究的人都比較多,許多人對其都有深刻的見解,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這些見解當中,名家大師的見解由于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號召力,是備受推崇的。學術大師們讀書與治學的方法和富于創造性的學術活動中閃耀著的智慧的光芒,對我們確實有指點迷津的作用。據此,我們設計出版了《大師解讀中華文化經典》系列叢書,將名家、名作再次對接,使其更具生命力與感染力。《大師解讀紅樓夢》以鮮明的思想、獨特的視角、犀利的文字,用大量的文字資料,多角度地重新審視歷史。
漢唐 劉英楠 ·文學評論 ·15.1萬字
《石頭記索隱》雖非鴻篇巨制,但在紅學研究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蔡元培的《石頭記索隱》是舊紅學中的主要流派索隱派的最后一部重要論著。雖然索隱派隨著新紅學的興起而日漸式微,但正是此文引發了胡適的《紅樓夢考證》一文的誕生。作者在書中逐條分析了《石頭記》中人事物等的影射內容,具有參考價值。
蔡元培 ·文學評論 ·3萬字
《詩境淺說》是一本專論唐朝律詩和絕句作法的書籍。全書分為甲乙丙丁四編和兩個續編,分別講解了五言、七言絕句和律詩,乙編和丁編還專門將一些唐詩中的經典句子摘抄下來,加以詳細品評。書中收錄了王勃、駱賓王、杜審言、常建、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等數百篇名詩,側重于分析其聲調、格律、意義、句法、字法,探討“詩境之妙”,其觀點獨特,品評精到,是了解和學習唐詩的基礎讀物。
俞陛云 ·文學評論 ·10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詩、詞、歌、賦、曲、聯額、酒令、燈謎、揭帖、乩文、神簽、偈語。
杜沛彤杜桂林 ·文學評論 ·17.5萬字
希臘文學大家,古羅馬文學大家,意大利古代文學大家,英國古代文學大家,法國古代文學大家等世界古代文學大家。優秀的文學作品能使人產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感覺,并從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是以語言為工具來塑造藝術形象的,雖然其具有形象的間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體性地展示社會生活,甚至表現社會生活的發展過程,展示人與人之間的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和人物的內心精神世界。
蕭楓主編 ·文學評論 ·8.3萬字
《談“阿Q正傳”》是作者廢名對魯迅著作《阿Q正傳》的分析和研究,從魯迅的思想開始,到阿Q這個社會人、這個典型小說,一一進行分析,恩格斯說:“現實主義是除了細節的真實之外,還要正確地表現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阿Q的性格是典型的,其所以然就因為阿Q是處在一個典型的環境之中。作者從中抽絲剝繭《阿Q正傳》所反映的時代特性,以及魯迅對辛亥革命的態度。并且重要的問題在于典型環境。典型環境的選擇取決于作家的世界觀,從而從中得出魯迅的世界觀和創作技巧。
廢名 ·文學評論 ·4.3萬字
本作品包含影評、樂評、時評和書評,我希望我所寫作的《十生評論》能被視作文化研究的實踐。馬修國的《西方文論史》介紹“文化研究”的起源、分析“文化研究”的文化背景時指出:“當時英國的精英主義的文化和文學批評傳統(以利維斯主義為代表)受到了新通俗文化的沖擊,需要一種新的立場來看待過去被精英主義所排斥的通俗文化現象,關注通俗文化中所蘊蓄的力量,分析其復雜的結構與生態。”實際上,利維斯本人在其精英主義立場下卻也說過“對文學的嚴肅興趣不應只局限在于對‘紙上文字’微小關系的細察,還應包括對人、社會及文明的興趣”。
十生 ·文學評論 ·3.6萬字
《杜甫論》是研究杜甫的為人,包括詩人一生的生活和思想。詩人杜甫是中國的極為偉大的人物,主要的原因是他接近人民,他的生活,表現在詩里的他的思想感情,都是與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思想感情交織在一起的。杜甫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他在當時那樣用功,作為千古后的讀者,我們完全可以感到他的一枝驚人的筆,讀了他的詩真喜悅,而且能夠推知他是怎樣下功夫的。杜甫的價值和杜詩的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從古及今,可以說是得到普遍的承認的,杜甫繼承而且發揮了我國民間文學的優良傳統。
廢名 ·文學評論 ·4.1萬字
書中內容原刊于1956年東北人民大學《人文科學學報》,共三篇。廢名將其拆下,重新排序裝訂,并將名字改為了《杜甫的詩》,且序號從“二”至“八”,沒有“一”,其間文字有少許更動。通過《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前出塞”、“后出塞”三“吏”、三“別”,杜甫的律詩和他的抒情詩,在秦州時寫的詩,以及入蜀和在夔州寫的詩的變化,分析了杜甫的詩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意義。杜甫說他作詩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語不驚人死不休”,不光是“語”的問題,同時包含了“語”所表現的思想感情的問題,而首先是要思想感情飽滿。作者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傳達給人,就要有一支熟練的筆,否則就不能更好地表達出來。古今中外所有的杰作都是如此。杜甫是屬于那些最用功的人中的一個,因此他的成績顯著。
廢名 ·文學評論 ·6.2萬字
亨利·詹姆斯,現代文學的先驅,作家們的老師,閱讀量驚人的老書蟲,紙質小說重度用戶。在這本書中,他化身勤奮的讀書博主,大方分享他的私人閱讀筆記。抽絲剝繭般解析小說的肌理,帶你找到閱讀小說的樂趣。犀利點評名家名作,拂去你腦海中關于人物、情節、主題思想的條條框框,直抵一本小說真正激動人心之處。掌握了小說這門藝術的人是幸福的。正如亨利·詹姆斯所說:“杰出的作家是熱情地試圖理解萬事萬物的人。”讀完這本書,你將學會像小說家那樣觀察、想象,捕捉生活中無數不可言喻的美,把每一個細微的瞬間都變成啟示。
(英)亨利·詹姆斯 ·文學評論 ·11萬字
本書精心匯集了王國維親手刪改后的六十四則《人間詞話》原本,收錄了其剔除掉的四十九則,并對原作進行注解、賞析,其中書中提及的詩詞附有出處及原文,讓讀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多幅與書中內容相應的國畫作品更是為讀者提供了更好的閱讀體驗。
王國維 ·文學評論 ·5.8萬字
本書以廣闊的視野和客觀的態度,給予這些作品深入細致的分析和評價。其中的作者如梁啓超、黃世仲,雖為人熟悉,但他們對粵語寫作的貢獻卻鮮為人知;而鄭貫公、廖恩燾、陳榮袞等,雖然在粵語寫作或母語教育方面有重要地位,卻很少引起研究者的注意,本書正好填補了這個學術空白。
李婉薇 ·文學評論 ·19.9萬字
本書的作者是清光緒年間文人俞陛云。書中收錄了王勃、駱賓王、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白居易、盧綸、柳宗元、劉禹錫、李商隱等數百篇名家名作,專論唐朝律詩和絕句的作法,從聲調,格律,意義、句法,字法入手,闡釋其精微細妙之處。作為一本國學大師的入門級圖書,無論讀者想要學習進步,還是想要鑒賞研究都能得到滿足。此次重版,除在內容上重新編輯整合,還大膽地重擬了經典書名,使經典著作更加貼近生活,拉近與讀者的距離。
漢代辭賦家枚乘以《七發》寫七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教授田曉菲披沙揀金,同以《七發》為題,解讀陶淵明、蕭綱、謝靈運、湯顯祖、郁達夫等七位作家及其經典作品,兼顧不同題材,連接不同時代——從詩歌、戲曲到小說,從六朝文學至現代文學,精華迭出,識見深邃。
田曉菲 ·文學評論 ·14.1萬字
《語文雜記》針對許多常見的問題,以隨筆形式做了深入淺出的講解。中國古代有講究用典的傳統,但現代人對于這些典故常常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將無同”是什么意思?“莫須有”指的是什么?我們常說的。一不作,二不休”意思是“不作不休”嗎?為什么還要安上個“一”和“二”呢?我們日常生活司空見慣了的一些說法是否就是正確的?報刊上經常能夠見到的“情況基本屬實”的說法對嗎?口語表達與書面語有什么不同?文學和語言有什么樣的關系……雖然每篇札記一般只有幾百字,但涉及面廣,包括語法、語義、修辭、正誤等方面。呂叔湘先生在自序稱“其中有些篇是僅僅起了個頭,要深入下去還有大文章可做”。本次出版的《語文雜記》,還收入呂叔湘先生的另一部“小書”——《未晚齋語文漫談》(1991)。書中的文章,最初是為《中國語文》雜志所寫,共計29篇。這些文章亦同《語文雜記》中的文章一樣,海闊天空,無拘無束,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將二者置于一書,想必會得到讀者的首肯吧。
呂叔湘 ·文學評論 ·10.6萬字
劉夢溪在紅樓夢研究方面著力較多,已出版多本有影響的紅樓著作。《紅樓夢的兒女真情》對《紅樓夢》的定位是“中國的愛情寶典”,它從愛的角度出發,分35節對寶黛及相關人物的情感進行解析,對“愛情”這一永恒的主題進行闡釋,對今日男女也頗有啟示。
劉夢溪 ·文學評論 ·11.9萬字
這是一本研究以武行俠的故事的書。全書共分九章,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縱向梳理俠之觀念的形成,探討唐宋以迄于20世紀武俠小說的發展;二是橫向探討武俠小說中行俠的手段、主題、背景及過程。全書將小說形態學的研究與文化發生學的探討相結合,是一部視野廣闊、研究扎實的武俠小說研究著作。本書1992年初版,從初版到現在,中文版已是第6個版本。這本書是陳平原學術著作中的暢銷書。英文版已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白俄羅斯文版入選“絲路書香工程”重點翻譯資助項目。
陳平原 ·文學評論 ·18.5萬字
《大眾文學與武俠小說研究》是抓住當下大學生閱讀的興趣點來編寫的通識類選修課教材,以大眾文學和武俠小說為研究對象,分上下兩編。上編主要內容包括大眾文學的歷史發展、與精英文學的關系,以及警匪文學、言情文學等。下編主要分析武俠小說的特征及變化,以及梁羽生、金庸、古龍、溫瑞安等人的武俠創作。
吳秀明 陳力君 ·文學評論 ·19.4萬字
有趣又好讀的詩詞入門讀本。在故事中與風雅詩意重逢,在經典誦讀中培養孩子的審美,用唐詩宋詞奠定一生的國學根基。這是一本寫給青少的詩詞經典課外讀物,精選了《詩經》、南北朝詩歌、唐詩、宋詞中的名篇經典,將水墨丹青、美學啟蒙融入一個個通俗易懂的故事中,以古典詩詞與古代繪畫結合,將其中蘊含的智慧、文采與韻味娓娓道來,令小讀者感受和理解中國古典文化獨有的美好意境。
侯兵 ·文學評論 ·10.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