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這部文筆優雅、極具可讀性的著作中,著名莎士比亞學者斯蒂芬·格林布拉特以獨特的視角,探討了莎士比亞筆下的暴君及其暴政——他們可怕而自戀的愚蠢行徑,他們的篡逆、瘋狂和殘忍,他們的傲慢自大和缺德少才,他們的偏執與邪惡,他們的虛偽欺騙和對諂媚的渴求。在此之前,那些滿身血腥的人物幾乎從未這樣活靈活現,如在目前。
(美)斯蒂芬·格林布拉特 ·文學評論 ·10.1萬字
本書是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T.S.艾略特的部分文學評論合集。艾略特以詩享有盛名,是英國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詩人。其詩作,在現代文化的背景下重現了人性的荒蕪和對人類困境的永恒追問,曲折而有節制地表現了人文精神的復蘇。與此同時,他亦是位卓越的文學批評家,在西方產生過重要影響。艾略特的文學批評著作可歸結為三大類:一類主張詩歌必須增強它的客觀性,再一類討論詩歌形式和風格,尤其是對某些作家或作家集團進行重新評價,又一類則是論文學和文學批評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他的文學批評態度謙遜而條理清晰,非常言之有物。任何讀者通過他的批評都能學會理解一首詩或一篇散文。
(英)T.S.艾略特 ·文學評論 ·18.1萬字
本書是一部文學(評論、研究)類圖書,講述了中國俠文學史的發展和流變脈絡與圖譜(早期歷史之俠,古代俠義書寫,百年武俠小說,網絡奇幻武俠),通過對中國之俠(歷史上的俠)基本問題的梳理與分析,提出一種從理想人格的角度(俠介于“圣賢”和“英雄”兩大理想人格之間)來重新認識俠的思路,進而探尋俠文學由古代到現代再到當代發展和演變的軌跡、脈絡(由史傳到散文到詩歌到小說,由古代俠文學到武俠小說到網絡小說),從而對2500年間中國俠歷史、俠文學進行綜合研究和把握。2023年是武俠小說誕生百年,2024年是金庸、梁羽生百年誕辰。值此之際,對中國俠文學史進行整體書寫和研究顯得特別有必要,而目前學界及市面上尚無一本此類兼具學術性和科普性閱讀的著作,作為個人第一部獨立署名的著作,也是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以期為中華優秀文化傳統——俠義文化傳統和俠義精神的當代建構和重構提供借鑒和參考,也是武俠文學、網絡文學研究的一種有益補充和推進。
侯向學 ·文學評論 ·16萬字
《寂靜生長,默然閃亮》是一部文學評論類作品合集,包括《寂靜生長,默然閃亮》《在喧囂中寂寞前行》《莫為浮云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以愛的名義》《尋覓一盞燈》共5個作品,里面包含網絡文學綜述、網絡作家狀況調研、書評等內容。
天下塵埃 ·文學評論 ·3.7萬字
你知道一本書是“文學名著”,但你是否知道它何以成為名著?“荒島種田流”始祖何以成為名著?人變成蟲的荒誕事何以成為名著?“三觀不正”的出軌故事何以成為名著?……本書針對大眾讀者閱讀名著的常見問題,以深入淺出的講解,幫助讀者更新文學認知,構建起品讀名著的閱讀體系,從而真正領略文學名著的魅力,重拾閱讀樂趣。當你合上書時,那些曾被貼上“枯燥”“難懂”標簽的經典,將成為你丈量文學世界的標尺。
凱鵝 ·文學評論 ·12.5萬字
《怎樣學習古文》是一部深入淺出的古文研習指南,是一把開啟古文學習的金鑰匙。全書以找問題、比較、辨流別三大方法論為主線,系統剖析了從春秋三傳、《史記》、《漢書》到唐宋八大家、桐城派等歷代經典名篇的創作特色與藝術得失。作者創造性運用劉勰《文心雕龍》“六觀”理論,將艱深的古文鑒賞之道轉化為可操作的學習路徑,帶領您由表及里地掌握古文閱讀的核心要義。全新版本,編校精良,配有二十余幅精插圖,圖文并茂,裝幀雅致。
周振甫 ·文學評論 ·11.1萬字
美國漢學界知名學者蔡宗齊教授積四十年研究之功,集三十年教學之經驗,推出凝聚畢生功力的普及之作《唐詩所以然》。全書精選72首經典唐詩,對律詩、絕句、古詩三種體裁進行對比分析,系統闡釋不同詩體的形式特征與藝術特質;創新性地將詩歌劃分為13個主題類別,通過同主題作品的對比解讀,清晰呈現聞名的詩人們在題材處理上的獨門絕技;運用現代語言學分析方法,從字法、句法、章法進行層層剖析,揭示每首詩“所以好”的內在肌理,揭示詩歌創作的藝術規律。作者以深厚的跨文化詩學修養,打破傳統鑒賞“就詩論詩”的局限,堪稱當代唐詩鑒賞的又一典范。
(美)蔡宗齊 ·文學評論 ·13.2萬字
“空間何以呈現?以流轉的物,挽結的音和逸出的行為。”在好奇心的引導下,到達有趣地方、理解別樣經驗在對未知的執著探索和敏銳覺察中時時開闊視野,領受豐厚饋贈。這部評論集是作者學術研究中“漫游”與“追跡”體驗的部分呈現。全書共三輯:前兩輯是評論選編,既包括對格非、徐皓峰、林白、弋舟等作家作品的具體分析,也含有對非虛構寫作在事實建構等問題上的整體思考;第三輯收錄的是作者沈從文研究初期的成果:沈從文小傳。
丁茜菡 ·文學評論 ·12.3萬字
“我不喜歡需要被批評賦予意義的創作,更不喜歡攀附作品延存的批評。”這是一部有關文學與偶然的批評集,將文學主體重置于由“偶然”掌舵的歷史時空。黑格爾看到世界精神騎著馬迎面而來,我看到的是懸在馬背上的一張蛛網,縛住日出日落的世界機制。文學場也一樣,是個大蛛網。每個人的寫作、行動都不是偶然,都在精神追逐和名利驅動的邏輯框架里有條不紊地運行。只是文學本身預設了更多主體性,所以我們總期待一些奇跡般的、偶然的瞬間,能重新劃亮生活與生命。
顧文艷 ·文學評論 ·9.8萬字
“文學是特別個人化的具體勞作,無數個具體的勞作的匯聚也抵不過未知發生的那一刻。”《時間是一切事物的后記》系《思南文學選刊》主編的“述而批評叢書”(第二輯)之一。文叢聚集了目前上海最具影響力和潛能的批評寫作者,力求成為一套能夠全面反映當下上海青年文學評論整體風貌的精品文集。本書為作者移居上海三年來的整理成集的評論集,共分三輯。第一輯側重于中短篇小說分析;第二輯則是長篇小說的文本細讀;第三輯是隨筆,稍微比前兩輯多些趣味;附錄則是用札記的形式記錄了一些想法。
方巖 ·文學評論 ·13.6萬字
先鋒派在今天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穿越歷史之霧,使自己重新成為那個陌生人。本書主要聚焦中國先鋒詩歌在八九十年代間的演變與九十年代詩歌的兩種精神面相。作者從尋根詩和海子的文化史詩開始,探討了詩歌如何通過改造“傳統”概念來傳達文化反思。繼而又以王家新、歐陽江河、多多、韓東、于堅、臧棣、張棗、肖開愚等人的詩作為例,重新反思有關“純詩/純文學”問題,描述九十年代詩歌的“敘事”轉向。作者意在探究八九十年代先鋒詩歌的轉換和分化過程,也更關注詩歌意識在兩個時代既相異又匯通的蹤跡。
賈鑒 ·文學評論 ·11.8萬字
《現實的重力》系《思南文學選刊》主編的“述而批評叢書”(第二輯)之一。文叢聚集目前上海最具影響力和潛能的11位年輕批評寫作者,請每一位作者精選自己最有代表性的文學評論文章,力求成為一套能夠全面反映當下上海青年文學評論整體風貌的精品文集。本書是青年作家、評論家王輝城的第二部評論文集,繼2020年出版的《佳人愛我乎》后,這部作品集結了王輝城為沈書枝、項靜、文珍、三三、張怡微、錢佳楠、張定浩等青年作家作品的評論文章。在點評作品之外,還講述了作者自己對小說、散文等文學創作的理解。
王輝城 ·文學評論 ·14.2萬字
誰說文學評論一定要皺著眉頭寫,一定要吃藥一樣讀?長長短短的“小評論”既深入文本細處,也縱觀文壇全景,談黃永玉妙不可言的《無愁河的浪蕩漢子》、魏微宛若清風的《流年》,閑話茅盾文學獎,叩問文學批評的“第三條道路”……35篇文章力圖以生氣淋漓的文字重塑文學批評的活力。
周立民 ·文學評論 ·17.1萬字
從張悅然的“藝術情結”到黃錦樹的“青年狂想”,從林棹筆下的烏有之蛙,到張怡微、路內小說里的舊日工廠,24篇深入淺出的閱讀札記,帶我們走出文學批評的框限,在當代中文小說的多樣面貌中尋獲嶄新的驚喜。
劉欣玥 ·文學評論 ·15.2萬字
全書分為“‘情’的功課”“與他人聯結”“跨越邊界”三輯,既探討評述具體的小說與詩歌作品,也關心當代詩的走向、譯者在數字時代的使命等更宏大的議題。從穆蒂斯、本雅明、辛波斯卡到穆旦、張忌、劉麗朵,作者的筆觸輕盈穿梭于古今中外,勾勒出一位文學創作者兼研究者的閱讀地圖與思考路徑。
胡桑 ·文學評論 ·15.2萬字
“批評”必須“決斷”,正如“成為人,依舊是一種決斷”。這是一部非典型批評文集,批評者在意的與其說是作品,不如說是人生。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生,如若說有什么共性,那就是都失敗了,而時代的奧秘正在這失敗中。看看吧,我們周圍多少人視“旁觀”為“失敗”,在不甘寂寞中急于粉墨登場啊。如果說,“旁觀者”是詩人的讖緯,那也是他心甘情愿承受的。因為,在“旁觀”生涯中,“知識”是“旁觀者”唯一的酬勞。但——我們的好人兒,千萬別誤會,“旁觀者”可不是“受難者”。而“旁觀者”的“知識”也不是“寶貝兒”或“方腦袋”的“知識”。記住這一點吧,不然,還沒上道兒,我們就已陷入時代的“恍惚”了。
金戈 ·文學評論 ·13.7萬字
在晚清的語言與政治間尋找“中介”,在盧卡奇《小說理論》的棱鏡中追索當代中國長篇小說的“形式”之“內容”,迷戀于《狂人日記》里“吃人”的不可轉譯性,試圖為《繁花》的“不響”提供別一種解釋……這部文集收錄的8篇文章,既回溯“新文學”演進的重要時刻,也考掘當代文學中的歷史“幽靈”。
朱羽 ·文學評論 ·14.5萬字
本書是臺灣學者、作家楊照解讀遠藤周作其人其作的文學評論集。在本書中,楊照從遠藤周作天主教徒的特殊身份入手,講解了他青少年期間在母親的影響下被迫受洗、與父親決裂等生平經歷,并以他的幾部代表作《沉默》《母親》《海與毒藥》《影子》《深河》《武士》為例,剖析遠藤周作對于戰后日本社會中“罪感”“恥感”的反思,對于天主教會價值觀的質疑。文稿質量較好,知識型強,有大量文學資料作為依托,語言流暢易懂,讀者可以借由楊照的講解,了解遠藤周作這位在中國知名度尚且不高、在日本文壇卻絕對占據重要地位的重磅作家。
楊照 ·文學評論 ·7.4萬字
所謂“誰解其中味”,《紅樓夢》中許多“味”都從小物中來。著名紅學家鄧云鄉從書中的小物說起,以小識大,匯釋難懂之物、費解之事,涵蓋經濟、交通、民俗、物產等各方面,構筑起一座別致的博物館,將《紅樓夢》的物質世界細展于我們面前。
鄧云鄉 ·文學評論 ·8.6萬字
本書甄選古典詩詞中的經典作品,分析探究其文學審美價值和思想文化價值。全書分為三個部分,從個人修養、社會大德、人與自然三個層面設立專題,甄選古典詩詞作品以突出相應的主題思想。第一部分主要探求古典詩詞中的個人美德與人格修養,從自強不息、仁者愛人、明心示志、矢志不渝、赤子之心五個主題展開。第二部分主要探求古典詩詞中人與社會的關系,以及人在社會中應具有的大德,從愛國情懷、光榮夢想、感時憂國、敬業樂群、思鄉懷遠五個主題展開。第三部分探求人與自然的關系,從天人和諧、道法自然、物我合一三個主題展開。本書一方面通過對古典詩詞的分析鑒賞,闡述詩詞的審美意義:另一方面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探求古典詩詞的當代價值。本書可作為普通高校人文通識類教材,也可供對古典詩詞感興趣的讀者使用。
張萍 魏耕原主編 ·文學評論 ·13.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