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寫作與1929-1931年間,涉及四次大規模的旅行考察,合計路程兩萬里,足跡至今,占中國北方的大部,而大半又是邊荒偏僻的地方。書中所記不僅是具有專業視野,而且細致生動地記錄了那個時代中國西北偏遠地區的風土人情,作者本人濃濃的人文情懷亦滲透于字里行間。
楊鐘健 ·文集 ·12.6萬字
《我心中的北大精神》收集的征文以北大學生的作品為主體,這些文章全部出自北大青年自己的筆下,體現了北大青年自己的心聲。他們從不同的年代和視角,用不同的筆法勾勒和演繹出了每個北大青年內心中的北大精神。《我心中的北大精神》在組稿過程中,立足普通學生的視角,旨在透過同學們各具特色的語言,對新一代北大青年內心的北大精神有一個全景式的客觀陳述。全書分為五個部分,共同構成對北大精神的真實解讀。
韓流主編 ·文集 ·18.1萬字
本書提煉的散文不僅是被公認的上乘之作,更分門別類,意蘊寬廣。它們或謳歌自然,或解析社會;或贊頌真善美,或鞭撻假惡丑,其優美文辭的背后,總是蘊蓄著或闡釋著深刻的哲理,給人以思想上的啟迪和行為上的觀照。此外,每一篇散文更是加入了編者的心路花語,與讀者分享。一篇美文就是一道獨特的人生風景,讓你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則故事就是一泓深邃的哲理清泉,幫你開啟生命的智慧之光……優美的散文,教會我們用心去擁抱生活,用愛去燃點希望。期望讀者在品味這些優美的文字時,既可以欣賞到這些名家們獨特的藝術視角和表現手法,又可以領悟到作者真實的精神世界;既能夠提升自己的寫作和鑒賞水平,又能夠培養和陶冶自己的藝術情操。
南懷蘇 ·文集 ·14萬字
本書收錄了魯迅所有的散文名篇,并收錄了一部分精品雜文,根據文章寫作內容和特點共分為五個專輯。這些散文記錄了魯迅幼年到青年時期的主要經歷,追憶了多位家人、伙伴和親友,展現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生活畫卷。這些篇章主要繼承了中國傳統散文的特點,文筆親切耐讀、深沉雋永,是現代散文中的經典之作。書中收錄的雜文摹寫世相、描述見聞、評說人事、言志抒情,體現了魯迅博大精神的思想內涵和獨特完美,處處體現著魯迅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
魯迅 ·文集 ·13.5萬字
本書為田曉菲自選論文集,收入田曉菲教授近年發表的論文共11篇,內容涉及別集、類書、子書、中古與晚清文學的歷史主義解讀、物質文化等諸多方面,研究方法不拘一格,研究視角新穎獨特,是一部極具啟示性的學術研究著作。
田曉菲 ·文集 ·18.8萬字
本書稿是王金嶺先生關于文學、藝術的選集。內容包括、畫論、雜文、詩詞及部分評論文章和作者的畫作。
王金嶺 ·文集 ·4.1萬字
《牛浪湖畔:時光里的章莊》是一部以公安縣鄭公籍作家為主體創作的文集,他們懷著對家鄉的熱愛,以一顆赤子之心,滿懷激情,將章莊鋪的自然風光、人文歷史、民俗風情、發展成就、美好未來等一一納入筆端,使得這塊神奇土地上的歷史、人物、風物、文物、非遺等,第一次多側面乃至全方位地展現在世人面前。本書作品多為原創,文學性、歷史性、地域性、資料性兼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章莊大觀,也可視為一部內容豐富、思想深邃、予人啟迪、激人奮進的鄉土文集。
曾紀鑫 楊先金 胡祖義主編 ·文集 ·19.2萬字
《吶喊》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收錄魯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說,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單行本系在《魯迅全集》編訂基礎上普及化的讀本。魯迅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魯迅 ·文集 ·8.2萬字
弘一法師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門之前,他已在文學、律學等等各方面都頗有造詣。人生的一個轉折讓悟性極高的李叔同出家歸隱。從此佛門多了一位修為甚高的法師。弘一法師的智慧與超然讓世人敬仰,他的定力與慈悲讓世人敬重。
弘一法師 ·文集 ·8.9萬字
這是一部原創散文集,收集了作者近年所創作的散文作品53篇,包括域外采風、神州素描、人生廣角、書香春秋四個部分,從山川風物中尋找人文歷史和民俗風情,在“行走”中體悟人生意義。
吳定芝 ·文集 ·10.9萬字
本書介紹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屆同學(1946年級)在校以及離校后6070年間的學習、工作情況及互相間的情誼。內容包括:浙大醫學院;浙大醫學院1946年級同學(15人的小傳,個人及集體照片)。這班同學在2003年寫的“回憶浙大”。這班同學15人離開浙大后,從1993—2010年間延續寫的近20輪“連環信”中選取的3輪“連環信”的掃描件。這班同學相約兩次回訪母校的記實。這些記述都出自同學們親自執筆,同學與浙大,同學與老師,同學之間又感情深厚,所以具有人情、親情的真實感。
陳宜張 ·文集 ·5.8萬字
本書體現了作者對遼寧音樂發展的深入了解,對中國歌曲創作的深切洞悉,對那些與遼寧結緣的音樂人的深厚情感。
徐橫夫 ·文集 ·9.8萬字
我們特別編輯了這套《感悟文學大師經典》叢書,主要收錄了魯迅、鄭振鐸、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魯彥、梁遇春、許地山、蕭紅、瞿秋白、聞一多、繆崇群、穆時英、丘東平、滕固、蔣光慈、葉紫、劉半農、鄒韜奮、李叔同、蘇曼殊、朱湘、柔石、廬隱、戴望舒、章衣萍、錢玄同、彭家煌、劉云若、洪靈菲、石評梅、夏丏尊、胡也頻等作家的一百部有影響的作品,既有詩歌、散文、雜文,評論,也有長、中、短篇小說,還有戲劇等作品,這些不同體裁的作品,大多取材于現實生活,對當時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斗爭和其他種種社會生活,做了現實主義的真實描繪,是現代文學史上重要的代表作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本套叢書選文廣泛、豐富,且把閱讀文學與掌握知識結合起來,既能增進廣大讀者閱讀經典文學的樂趣,又能使我們體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圖書格調高雅,知識豐富,具有極強的可讀性、權威性和系統性,非常適合廣大讀者閱讀和收藏,也非常適合各級圖書館裝備陳列。
蕭楓編著 ·文集 ·5.2萬字
兩千年前的愛情在田園牧歌里生根發芽。不妨當個手搖木鐸的采詩官,奔走于千頃沃野,彎下腰,采摘著屬于自己的快樂、憂傷,生活的每一個片段,不加修飾,都能吟出動人的樂章。2010年度“世界最美的書”評選日前揭曉,中國古籍經典《詩經》一舉奪魁。沒有直白的文字,對不起《詩經》原初的情感沖動,沒有含蓄的表達,難以讓《詩經》的愛情委婉動人。本書以清新的筆調優游于《詩經》的田野中,采擷兩千年前田園牧歌里的快樂與甜美,那里有純真無邪的愛情,直抵人心的男女相思,回到《詩經》,找回自然的和美與生活的快樂。
李顏壘 ·文集 ·12.2萬字
本書是迄今唯一一本以圖文形式記錄季羨林百年人生歷程的自傳作品,作者從“我的童年、十年回顧、一個老知識份子的回憶、我和書、在病中、我的學術總結、我的人生感悟”七個方面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了一次徹底總結。本書收錄了近百幅獨家珍貴照片,可以說是季羨林從私孰孩童到百歲老人的全記錄。
季羨林 ·文集 ·19.8萬字
蕭楓編著 ·文集 ·6.3萬字
《我的寧夏時光》是王慶同教授講述自己自1958至2018年在寧夏生活的60年間(22至82歲),經歷了寧夏日報編輯、記者,鹽池邊外(古長城外)荒村油坊梁“監督勞動”者、沙海勞力,鹽池中部青山公社生產干事、文書、公社黨委委員、副主任,中共鹽池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寧夏大學中文系中共黨總支書記(一屆)、中文系新聞學教研室主任(11年半)、新聞傳播學講師、副教授、教授,寧夏大學退休干部(已24年)等身份的轉變。
王慶同 ·文集 ·12.4萬字
本書在編排上主要以撰稿者的生年為序,為了便于閱讀,大致每十年列為一個分編。在設計上采用紀念文章與孟先生藝術作品雙向并行排列的構思:左頁為紀念文章,右頁為孟先生作品。巧合的是每個分編紀念文章的體量基本平衡,更為巧合的是,各分編的紀念文章與為孟先生提前選取的各類作品(影存、書法、篆刻、題跋、詩詞)也基本等量:即先排的左頁紀念文章每分編與后排的孟先生每類作品的篇幅相當,且書末紀念文章的最后一頁與孟先生詩選的最后一頁竟幾乎“持平”。
賀中祥 趙夫青主編 ·文集 ·19.3萬字
二十九篇激情演講,數百個生活難題。朱國華教授鎖定了一些高難度的人生逼問,把自己拋入一片片古老的思想戰場,關于生命的意義,關于知識的可能,關于道德與事功,關于幸福與死亡……這些追問歷經數千年人類文明而仍無最終謎底示眾,于是在一個工業化和市場化時代里,如果沒有被人遺忘,就可能致人茫然。
朱國華 ·文集 ·6.4萬字
我們特別編輯了這套《感悟文學大師經典》叢書,主要收錄了魯迅、鄭振鐸、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魯彥、梁遇春、許地山、蕭紅、瞿秋白、聞一多、繆崇群、穆時英、丘東平、滕固、蔣光慈、葉紫、劉半農、鄒韜奮、李叔同、蘇曼殊、朱湘、柔石、廬隱、戴望舒、章衣萍、錢玄同、彭家煌、劉云若、洪靈菲、石評梅、夏丏尊、胡也頻等作家的一百部有影響的作品,既有詩歌、散文、雜文,評論,也有長、中、短篇小說,還有戲劇等作品,這些不同體裁的作品,大多取材于現實生活,對當時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斗爭和其他種種社會生活,做了現實主義的真實描繪,是現代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本套叢書選文廣泛、豐富,且把閱讀文學與掌握知識結合起來,既能增進廣大讀者閱讀經典文學的樂趣,又能使我們體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圖書格調高雅,知識豐富,具有極強的可讀性、權威性和系統性,非常適合廣大讀者閱讀和收藏,也非常適合各級圖書館裝備陳列。
蕭楓編著 ·文集 ·4.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