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分為五個部分:落字成暖,一生念安;故人舊事,三三兩兩;未曾逃的,也已不回;人間百態,各有各忙;歲月疾馳,遠望當歸。收錄《豆汁》《炸丸子》《酪》《燒餅油條》《想念我的母親》《北平年景》《北平街道》《北平零食小販》《男人》《女人》《孩子》《手杖》《窗外》等68篇梁式經典散文,展現了一代文人梁實秋內在的精神世界和生活志趣以及對回不去故鄉的眷眷之情。
梁實秋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本書是繼《在峽江的轉彎處》后陳行甲的第二部自傳體隨筆,講述了他辭官轉戰公益路上關于離別的故事。陳行甲懷著最大誠懇記錄他與一個個普通人的命運交織,生動書寫了生命中的困難和為難,掙扎和努力,悲歡和離別;細膩描繪了人世間溫暖的擁抱、長流的熱淚……真實的人生比劇本跌宕起伏得多,沉郁和樂觀交織,悲欣交集。我們一代代仍生生不息,愛著,陪伴著,懷念著,哭著,笑著,把日子過下去。這些文字不僅是他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愿你能從中感受到愛與溫暖,從而獲得前行的力量。
陳行甲 ·現當代隨筆 ·13.7萬字
這是江南寫作12年來首部集結出品的敘事散文集,講述江南本人所見多年來的身邊故事。一個作者哪能寫盡世上的所有人呢?寫來寫去,寫的還是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無論孤獨還是野心,都有自己人生某個側面的寫照。這是我的局限和淺薄,但也是我的真誠。——by江南
江南 ·現當代隨筆 ·14.4萬字
《讀書文叢精選》八種之一。其餘7種爲《舊學新知集》(金克木)、《英詩的境界》(王佐良)、《在語詞的密林裏》(塵元)、《紅樓啓示錄》(王蒙)、《隨無涯之旅》(周振鶴)、《麻雀啁瞅》〔修訂版〕(陸建德)、《東風與西風》(羅志田、葛小佳)。
朱學勤 ·現當代隨筆 ·13.2萬字
這是現代繁忙社會中的一片凈土,壓力中的一絲輕愉。人們可以從這本書中放慢腳步,慢慢體會該如何過一個飽滿的人生;可以品味百種茶,體會不一樣的人生;可以看看花開花謝、潮起潮落,過有品質的生活。
畢亮 ·現當代隨筆 ·8.7萬字
都說回憶美好,回憶的甜與苦是否有誰又能體會的到呢?我們都將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你的快樂,我的快樂都不是對方給的。因為一開口,最快樂,最幸福的話語都將是對你的傷害,我們錯過了,我們錯過了相遇的時間,我們錯過了相識的時間,我們更錯過了相愛的時間,而我們還要錯過的,是彼此心底永遠的遺憾。是的,她不過是想證明他愛她的純度,只是她沒有想到,代價竟是如此的昂貴。他用自己鮮活的生命,做了愛的代價,逾越了從一顆心到另一顆心的距離。
石地 ·現當代隨筆 ·16.6萬字
作者在生命暮年,在與癌癥面對面的搏殺中,對人生、生命和親情有了很多不一樣的感悟,這部自選集可說是一生的回顧和總結。作者樂觀地在人生“終站”之前憶雙親友朋,細說往事,讀者可窺其一生意趣心志,也可感受到作者豁達、獨立而堅韌的品質。
趙淑敏 ·現當代隨筆 ·1.4萬字
倪匡絕版經典散文集《夢里的信》時間過得快,一星期兩篇的散文,一下子又積聚了百余篇,取了一百零六篇,三度結集出單行本,第一本是《不寄的信》,第二本是《心中的信》,第三本,就叫它《夢里的信》吧。這樣,如果一直寫下去的話,會有多少本呢?誰知道!
倪匡 ·現當代隨筆 ·4.4萬字
《躑躅集》是詩人、散文家李成正式出版的第五本散文,主要寫他個人生活經歷和成長故事,從回望家鄉、親人開始,寫他與同學的互動、校園生活,對外在世界的游歷探索,與文朋詩友的交往以及買書、藏書的愛好、讀書的感受,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本人的生活及性格、特點,表達了作者求學上進的傾向,文字優美、基本上都在報刊發表過。書名是作者自謙人生道路上沒有進步,實際上他對生活與人生的認知與熱愛已達到相當高的層次。
李成 ·現當代隨筆 ·14.8萬字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潛先生于20世紀20年代在歐洲留學期間,專門寫給國內青年的人生指南,圍繞青年關心的讀書、習俗與革新、愛情與道德、升學與專業、參與社會運動,以及人生煩惱與樂趣等核心議題,既提供了解決現實困惑的實用方法,又引導讀者進行對生命本質的哲學思考。本書以1987年葉圣陶、沈從文等主持編訂的《朱光潛全集》為底本,特別增補原版附錄及精選6篇青年寄語,從強健體魄到科學思維,從藝術審美到社會責任,完整呈現一代宗師“立人立心”的育人理念。
朱光潛 ·現當代隨筆 ·6.9萬字
“在塵寰”系列精選了幾位當代著名作家的短篇小說作品,集結成冊,力求打造一套極具文學價值、審美價值的文化叢書。一個故事,就是一段旅程;一個故事,就是一段人生。小故事,往往給人帶來大思考。《西風瘦》中的三十二個小故事,在平淡中瞥見人生的至味,于平凡中感受人情的溫暖。
經典文庫編委會編 ·現當代隨筆 ·7.5萬字
中國現代散文瑰寶,現代散文大家朱自清代表作,“白話美術文的典范”。《背影》是中國現代名家朱自清的第一本散文集,最初的版本1928年10月由開明書店出版。本書第一輯收入的即1928年版《背影》的篇目,“集外經典”則收入朱自清的其他代表作,如《春》《匆匆》《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溫州的蹤跡》(其中一篇為《綠》)……這些篇目廣為流傳,歷來都被作為白話美文典范收入各類語文教材(在國家統編版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中,七年級上收入《春》,八年級上收入《背影》)。朱自清在語言運用上頗下功夫,樸實中見其生動,再加上對中國古典詩詞十分熟悉,常常信手拈來,成為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富有濃郁的中國特色。
朱自清 ·現當代隨筆 ·9.7萬字
《黃裳致李輝信札》,影印黃裳致李輝信札一百余通,這批信札寫于1988年至2011年,生動具體地反映黃裳晚年與李輝的交往,書信內容涉及人物評騭、文壇掌故、文學品鑒,皆率性而談,娓娓道來,是了解和研究當代文壇的絕好資料。本書同時收錄黃裳著作題跋十一種和《談“山人氣”》原稿,有助于我們了解黃裳早年的文學創作情況。
李輝編著 ·現當代隨筆 ·1.2萬字
本文集是作者劉元舉的散文精選集,收入作品30篇。激情與浪漫是劉元舉創作的基調。他的藝術視野和文化視野很開闊,尤其寫黃河寫西部文筆汪洋恣肆,酣暢淋漓,絕無小家子氣。他具有駕馭各種不同題材把握不同文化門類的能力,在音樂在建筑方面的悟性極高,正在向學者化的創作道路邁進。他的報告文學也以其文化和知識含量而顯示著自己的獨特追求。評論界將劉元舉稱為“生命色彩獨具的作家”,把劉元舉的“行走”稱之為“審批靈魂的旅游”,把劉元舉的創作概括為“古典情懷的浪漫書寫”。
劉元舉 ·現當代隨筆 ·15萬字
這是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阿來的第一本隨筆集,向讀者全面展示了小說以外的阿來,展示經藏、漢、西三種文化熏染的阿來。另配有12頁阿來的生活寫真照片。
阿來 ·現當代隨筆 ·15.1萬字
《小糊涂蛋》是魯獎作家龐余亮“小先生三部曲”的第三部,是一部鄉村孩子如何將滿身傷疤作為獎章授予給了童年歲月的長篇散文。作為家里的第10個孩子,幾次“分家”讓作者面臨無床可睡的困境。窮家越分越小,也越來越空。只剩下了無人可要的存貯糧食的黃泥甕,也是作者每晚寄居的地方。越來越狹小的居住地,越來越強烈的生存欲望,讓童年的他無師自通地走向無邊的曠野,土地上的植物們、小動物和野果們一一成了他的啟蒙課堂。《小糊涂蛋》接續了《小蟲子》的樂觀和幽默風格,是一部童趣十足的“泥孩覓食記”,也是一部第二人稱敘述的別致散文文本。與《小先生》《小蟲子》巧妙構成了一套“你我他”文學系列。
龐余亮 ·現當代隨筆 ·8.2萬字
從北中原,到黃河兩岸。在作家馮杰用文字構建的這個文學地理空間里,以“風物”“世相”“地域”為題,盡收黃河兩岸生生不息的人物及植物、動物和器物、事物,在作家繪聲繪色的描述中,呈現著河水流動,鄉音裊裊,草木婆娑,人情往來,節俗更替,悲喜交集,于日常生活中凸現了風俗民情與中原文化的多樣貌,彌漫著揮之不去的深情眷戀與鄉愁。我們從中似看到繁雜世事中一個且雅且俗、亦莊亦諧、至真至趣的黃河赤子。
馮杰 ·現當代隨筆 ·7.8萬字
吳工不是作者的本名,因做了近二十年的工程師,總被人稱作“吳工”而得名。他跟你我一樣,有很多煩惱。煩惱全球變暖和中東局勢;煩惱兒子的學區房遙遙無期;煩惱如何照料遠在外地的父母;煩惱客戶什么時候能變得理智一些……好在一地雞毛中,總有光照進來。手工創作讓吳工暫時忘記煩惱重獲快樂。建一座童話里的城堡送給兒子,造一段微縮版的長城搬到幼兒園,做一把獨一無二的梳子送給母親,打一把劃破星空的小刀送給自己……這些手工看似徒勞了吳工,卻都有一個個小故事深藏其后,串起幸福與回憶,盡顯無用之用。書中收錄200多幅吳工手繪插畫,詳解制作過程。如果你愿意,也可依樣畫葫蘆。生活總是免不了狼狽和無奈,但有趣的靈魂讓人振作,讓人覺得這個世界并沒有那么糟糕。
吳工 ·現當代隨筆 ·9.2萬字
《蔡瀾通透隨筆集套裝2冊》:《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世間萬物,總有歡喜》《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蔡瀾親授交友之道,暢敘與金庸、倪匡、成龍、周星馳等友人的交往趣事!《世間萬物,總有歡喜》收錄蔡瀾微博高贊問答和2024年最新采訪。是八旬“頑童”蔡瀾關于人生智慧的散文精選,沒有爹味說教,四兩撥千斤,所有焦慮與困惑都能被他輕松化解,幽默豁達又不乏犀利,精神狀態優美。
蔡瀾 ·現當代隨筆 ·16.3萬字
《我的便攜式生活》是閆紅作品之一種,分為《小確幸》《小城文青在省城》《我的便攜式避難所》《日本系列》等六輯,收錄了作者在騰訊大家、在行、天天快報等平臺上的專欄作品,夾敘夾議地記錄了生活中的薄物細故、少時的求學經歷、當下的世態輿情、讀書的心得筆記、日本之行的所見所聞,以及作者由此而生發出的感悟和見解。作品多由點滴小事切入,以小見大,視角時尚新穎,分析犀利透徹,文筆風趣溫和,充滿了優雅的知性氣息。
閆紅 ·現當代隨筆 ·11.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