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1934年,一個明媚的仲夏清晨,洛瑞·李只身離開了英格蘭的故鄉。他19歲,仍然十分稚嫩,但堅信未來的好運。帶著一把小提琴、一個行囊,他徒步去看海,前往倫敦打拼,因一句短語遠航至西班牙。海一程,山一程,浪漫驚奇之旅亦是生命的蛻變之行。然而,西班牙內戰的硝煙卻打斷了這一切……
(英)洛瑞·李 ·外國隨筆 ·13.3萬字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是村上春樹與夫人村上陽子游覽蘇格蘭艾萊島、愛爾蘭的游記,配有陽子拍攝的彩色風景照片40幅,讓你看到村上春樹在蘇格蘭玩滾球游戲的身姿。因為游記中所記述的地方都是兩人共同游歷的。這些照片使村上春樹的文字更增添了一分生動美妙的色彩。這對夫妻的搭配真可謂是“珠聯壁合”。內容除描繪風光外,重點講述了當地特產的純麥芽威士忌的原料、生產以及品嘗、飲酒風習。村上春樹用他的文字帶著我們踏上他獨特視線的異國之旅。那異國的風土人情,遠方香醇的威士忌,在他的筆下緩緩流出,流入讀者心中,沁人心脾。
(日)村上春樹 ·外國隨筆 ·1.4萬字
這是瑪格麗特·杜拉斯晚年的一部隨筆集,一九九三年出版。雖題名為“寫作”,但并不局限于寫作本身。作家的點滴回憶與感受:孤獨、酒精、情人、獨居的鄉村別墅、電影、乃至對小哥的愛都融入其中。全書收錄了五個短篇,分別為《寫作》、《年輕的英國飛行員之死》、《羅馬》、《純潔的數字》、《畫展》。
瑪格麗特·杜拉斯 ·外國隨筆 ·3.1萬字
梭羅美國作家、哲學家,他一生共創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其文簡練有力,樸實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國19世紀散文中獨樹一幟。直至現在,仍然為大家所喜歡。本書記載了梭羅三度流連于緬因森林,他曾呼喚“要永遠住在這里,永遠活在這里,永遠長眠在這里”。這幾次愜意的緬因之旅也化為真摯而樸實的文字,記錄在《緬因森林》一書中,讓每個讀者從中學會欣賞自然、尊重自然、融自然。本書融入了作者的真摯情感,抒發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
(美)亨利·戴維·梭羅 ·外國隨筆 ·18.8萬字
一八四四年,狄更斯從辛苦的小說寫作中抽身出來,帶領家人赴法國和意大利旅游度假,本來打算休息幾個月時間,實際上在意大利待了將近一年。他們游覽了意大利那些最著名的景點:熱那亞、羅馬、那不勒斯(當時維蘇威火山仍在悶燃)、佛羅倫薩和威尼斯。在他的游記當中,狄更斯描繪了一個具有巨大反差的國度:宏偉的建筑與城市的凋敝,在古代的遺跡旁邊當代人的日常生活。令他大感興趣的是意大利那豐富多彩的街市生活,尤其是羅馬狂歡節上的著裝、易裝以及勃勃生機。
(英)查理斯·狄更斯 ·外國隨筆 ·15.2萬字
村上文學的全新打開方式!在《斯普特尼克戀人》中體會西語的魔力,在《挪威的森林》中感受畢加索的“藍色時期”。在《海邊的卡夫卡》中回望戰爭的傷痛,在《且聽風吟》中傾聽巴塞羅那海邊的風聲。西班牙極富魅力的文化吸引著全世界的游客,也吸引了村上春樹。他自青年時代起就十分喜愛西班牙文化,并將這份喜愛融入到了自己的諸多作品中。毋庸置疑,這將是一場生動有趣的村上文學之旅,也是一次別開生面的西班牙之行!
(日)小阪知弘 ·外國隨筆 ·7.3萬字
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文學家,“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鼻祖”。他不僅在文學、哲學方面成就顯赫,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里同樣建樹頗豐,被譽為“法律之舌”、“科學之光”。培根的《隨筆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總共五十八篇短文,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成為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散文作品之一。英國大詩人雪萊曾在他著名的《詩辯》中稱譽道:“培根勛爵是一位詩人。他的語言有一種甜美而又莊嚴的節奏,這滿足我們的感官,正如他的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滿足我們的智力那樣;他的文章的調子,波瀾壯闊,沖擊你心靈的局限,帶著你的心一齊傾瀉,涌向它永遠與之共鳴的宇宙萬象。”
(英)弗蘭西斯·培根 ·外國隨筆 ·13.5萬字
一八四二年一月到六月,只有三十歲的狄更斯接受美國著名作家華盛頓·歐文等朋友的邀請赴美游歷,長篇游記兼特寫《游美札記》就是狄更斯此次訪問美國的主要成果。這次游歷,他曾訪問東海岸的波士頓、紐約和費城等大城市,向南到過里奇芒德,向西一直到圣路易,向北一直到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在歷時半載的游歷當中,年輕的作家通過參觀、訪問、公眾集會和私人會晤,廣泛接觸了上至總統下至車夫的美國各階層人士,逐一記錄了作家的經歷、見聞和觀感。對于這個生機勃勃的年輕共和國,狄更斯既有嘆賞又有抨擊,尤其是對于美國式的粗糙、庸俗風氣,過度濃重的唯利是圖氛圍以及野蠻的蓄奴制度、對印第安人的殘酷征服,狄更斯處處給予了顯微鏡式觀照和批判,這和那位致力于描繪鍍金時代、同樣尖酸刻薄的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如出一轍。北美之行也成為長篇小說《馬丁·瞿述偉》的重要靈感來源。
(英)查理斯·狄更斯 ·外國隨筆 ·23.4萬字
追逐融雪中動物的足跡、閱讀橡木年輪的歷史、傾聽大雁遷徙的長鳴……在這部作品中,奧爾多·利奧波德描述了自己在遠離現代生活的簡陋鄉舍中的所見所聞,以及他在美國大陸各地的游歷經歷。在此過程中,他也持續思索著人類與他們生存其上的大地之間的關系,試圖重新喚起人們對自然應保有的愛與尊重。
(美)奧爾多·利奧波德 ·外國隨筆 ·13.7萬字
《沙鄉年鑒》以四季為順序,記錄了利奧波德在美國威斯康星州一個農場進行生態修復工作的經歷,以及在各個州工作和游歷過程中的思考,從哲學、倫理學、美學及文化傳統的角度深刻闡述了人與自然應該具備的關系。“土地倫理”代表了利奧波德生態思想的精髓,至今依然受用。這體現出利奧波德思想的前瞻性,他也因此被稱為生態主義的“先知”。
(美)奧爾多·利奧波德 ·外國隨筆 ·14.5萬字
是胡言,還是真相?是偏見,還是犀利?村上龍最具有影響力的隨筆集,文筆犀利明快,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天才式的獨辟蹊徑,孩子氣的口無遮攔;人有各種各樣,想法也五花八門,而這些都應該被允許存在。本書是村上龍出版于1993年的隨筆集,在日本社會引起劇烈反響。每一篇文章的標題都相當抓人眼球,用評論家的話來說,完全就是“廣告文案”的水平。此外,村上龍在文章中,對當下的社會里的男女關系(父權衰弱、女權崛起等),通過嬉笑怒罵的方式,提出了犀利明快、具有前瞻性的點評,常常令人拍案叫絕。與小說作品一樣,他的隨筆集也屬于同類作品中獨樹一幟、驚世駭俗之作,反映了“文壇才子”村上龍迷人的才情,相當具有“觀賞性”。
(日)村上龍 ·外國隨筆 ·6.9萬字
這是里爾克在其三十歲左右時寫給青年詩人的十封信。雖是寫給“青年詩人”,里爾克卻不止于談論創作和詩藝,他在信中談及青年人內心面臨的諸多疑惑和愁苦:詩和藝術、兩性之愛、悲哀和懷疑、生活和職業的艱難,揭示了審美、信仰、寂寞、愛、悲哀等論題的深奧本質。里爾克向身處困頓中的青年人訴說詩人對生命的體驗,希望他們能以更大的耐心對待成長中苦悶,向平凡的生活尋求更深沉而本真的意義。這些永恒的話題以親切平易之語娓娓道來,展現出優美雋永的風格。每個人都是“青年詩人”,都在閱讀中分享著一種永恒的流動。
(奧)萊內·馬利亞·里爾克 ·外國隨筆 ·6.2萬字
人們憧憬著美好的愛情,可到底什么是“純愛”?“純愛”如何定義?渡邊淳一以人性為原點,展開一系列對“純愛”的探討,從文化、經濟、社會生活等多方面深入挖掘人們內心深處的價值判斷,從而解答兩性關系中那些令人困惑的問題。風趣機智的感性隨筆,博讀者一笑之余,也帶給人們無限思考。
(日)渡邊淳一 ·外國隨筆 ·7.3萬字
《培根隨筆全集》由弗蘭西斯·培根所著,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文學家,《培根隨筆全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總共五十八篇短文,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成為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散文作品之一。英國大詩人雪萊曾在他著名的《詩辯》中稱譽道:“培根勛爵是一位詩人。他的語言有一種甜美而又莊嚴的節奏,這滿足我們的感官,正如他的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滿足我們的智力那樣。他的文章的調子,波瀾壯闊,沖擊你心靈的局限,帶著你的心一齊傾瀉,涌向它永遠與之共鳴的宇宙萬象。”
(英)培根 ·外國隨筆 ·14萬字
英國18世紀“富閑紳士”、博物學家懷特,以書信體描繪家鄉的自然風物,以其閑適的心境、嚴謹科學的態度,觀察并記錄了塞爾伯恩的鳥獸魚蟲。懷特質樸、率性的行文,將塞爾伯恩描繪得宛如畫卷,同時展現了18世紀的英國鄉紳生活,充滿了牧歌般的趣味。塞爾伯恩更因此成為自然愛好者的朝圣地。
(英)吉爾伯特·懷特 ·外國隨筆 ·14.5萬字
《古希臘神話與傳說》包括《諸神的傳說》《英雄的傳說》和《俄底修斯的傳說》三部分,作者引人入勝而又娓娓動聽地講述了宙斯、阿波羅、雅典娜、普羅米修斯、阿佛洛狄忒、阿伽門農、俄底修斯、阿喀琉斯的腳踵、帕里斯的蘋果、木馬計以及塞壬女仙的歌聲等故事。這些古希臘神話與傳說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德)古斯塔夫.施瓦布 ·外國隨筆 ·20.9萬字
本文集共有十七卷,收錄了列夫·托爾斯泰最具有代表性的各類體裁和題材的作品,包括中短篇小說、長篇小說、戲劇、文論、政論、書信、日記等,力求客觀全面地反映列夫·托爾斯泰的創作思想和藝術特征。第一卷:童年少年青年;第二——四卷:中短篇小說;第五——八卷:戰爭與和平;第九——十卷:安娜·卡列寧娜;第十一卷:復活;第十二卷:故事;第十三卷:戲劇;第十四卷:文論;第十五卷:政論;第十六卷:宗教論著
(俄)列夫·托爾斯泰 ·外國隨筆 ·461萬字
從秋天到春天,在英格蘭東部一片平坦的濕地上,J.A.貝克追逐著游隼的身影。他沉迷其間,癡癡地追隨這種鳥,觀察它們——在天空中,在地面上,追逐、捕殺、進食、休憩……在日復一日的追逐中,他作為人類的意識逐漸消融,無可避免地被一種鷹的意識所取代……這并不是一本關于觀鳥的書,它是一本關于如何成為一只鷹的書。關于一個人,渴望成為人以外的存在。
(英)J.A.貝克 ·外國隨筆 ·12.4萬字
《給媽媽的信》描述了1910年至1944年間圣埃克絮佩里寫給的信箋是最美麗的文字,揭示了圣埃克絮佩里鮮為人知的一面。
圣·埃克蘇佩里 ·外國隨筆 ·8.4萬字
在這本被格雷厄姆·格林稱譽為毛姆最佳作品的《西班牙主題變奏》中,毛姆為探索西班牙這個他為之心醉神迷的國度獨一無二的精神真諦,帶領我們重新回到她的黃金時代,一一檢點她的宗教信仰以及流浪漢小說、戲劇、繪畫等最具代表性的藝術文化門類,回顧了羅耀拉、德·維加、塞萬提斯、格列柯、圣特雷薩修女等塑造了這個民族精神面貌的那些偉人的人生故事和心路歷程,描繪出黃金時代西班牙人的真實形象,揭示出為什么堂吉訶德、桑丘和唐璜成為最能代表西班牙人的精神面貌的三個不朽形象,并由此得出這樣的結論:“在西班牙,人就是詩歌,是繪畫,是建筑。人就是這個國家的哲學。這些黃金時代的西班牙人生活著,感受著,行動著,但他們并不思考。他們追求并發現的是生活,是騷動的、熱烈的、多樣的生活。激情是他們生命的種子,激情也是他們綻放的花朵。……他們的卓越之處……在于不同的方向:那是一種性格的卓越。在這一點上,我想無人可以超越他們,只有古代羅馬人才能與他們匹敵。這個精力旺盛的民族似乎將它所有的活力和獨創性都投入了一個目標,一個唯一的目標:人的創造。他們并不擅長藝術,他們擅長的是一個比藝術更加偉大的領域——人。”
(英)毛姆 ·外國隨筆 ·12.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