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集收錄文化記者李宗陶寫于2008年-2014年的17篇人物特稿和訪談,受訪者涵括作家、畫家、學者、導演、藝人等,其中不乏文化界重要人物。宗陶以她的專業、認真和沉著,細心體貼每一位受訪對象,為他們,以及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和社會景觀,留下一幀幀傳神的剪影。寫不同的人物而兼及故實,要能有料、有趣,又做到所謂“客觀”,并介入適度而隱然的評議,其實很難。
李宗陶 ·現當代隨筆 ·27.4萬字
《只有大眾,沒有文化(增訂版)》精選了2001—2019年,前《三聯生活周刊》資深主筆、作家王小峰重要的采訪、報道共53篇,收錄了對李宗盛、崔健、許巍、汪峰、王朔、賈樟柯、老狼……等近百位文化圈焦點人物的深度訪談。同時,作者還深入分析了近二十年來流行文化領域的熱點議題,既包括逐漸被人們遺忘的彩鈴、網樂,也包括至今依然萬眾矚目的春晚、選秀、音樂節,涵蓋音樂、電影、相聲、文學等各個方面。持續二十年的深度觀察,為今天的我們回顧流行文化發展歷程提供了重要的記錄,也為我們反思娛樂至死的文化狂歡提供了新的視角。
王小峰 ·現當代隨筆 ·42.9萬字
作者自20世紀90年代初兩度擔任常駐南部非洲記者,足跡遍及烏干達以南所有非洲大陸國家。本書記載了作者在非洲大陸的經歷和見聞,講述了包括創建人民日報駐南非記者站、推動中南建交、安哥拉的雷區、扎伊爾的難民營,以及在津巴布韋的中國醫生等真實事例,是珍貴的一手資料。書中還記錄了一些國家和平與戰亂的歷史進程,收錄了有關曼德拉宣布南非將與中國建交活動的獨家全記錄資料以及對“七一勛章”獲得者劉貴今大使專訪等內容。
溫憲 ·現當代隨筆 ·23.7萬字
中古文學研究中關于陶淵明的討論是熱點,已有多種專著?!短諟Y明論》從義理、辭章、考據切入,討論的內容涉及:陶淵明的思想、政治態度,對陶詩主體風格“平淡自然”的反思,陶詩外淡內奇的審美趨向及組詩的結構特征,陶詩散文化的傾向、奇絕精拔的語言特色,重要詩、文、賦的主題,陶詩對屈原的承傳以及與王羲之的書法共同體現東晉的審美風尚,陶集的自鑄新詞與辭書未收的疑難詞的考釋等?!短諟Y明論》分六編二十章,從詩藝審美、陶詩批評、陶詩書畫的傳播等多維度、多學科的理路上展開論述,呈現出與以往研究不同的新面貌。本書由魏耕原著。
魏耕原 ·現當代隨筆 ·32.5萬字
本書屬于憶舊型書籍,書中收集的文章除四篇為本人整理之外其余均是本人親歷之事。文章屬于“三親”——親歷、親見和親聞——文章,文中所描述的歷史事件是本人親身經歷的,文章中涉及到的人是本人親眼見過的,文中涉及的時間和地點是真實的,無一虛構。本書通過“烽火歲月”、“古樸民風”、“故土情深”、“廟宇遺韻”、“求學之路”、“市廛商賈”、“童年拾趣”、“忘年交契”、“園林經眼”、“早年際遇”等幾個標題追憶了作者經歷的戰亂,記述了北安河村容和廟宇,回顧了村中的風俗習慣,重溫本人求學的艱難歷程和兒時瑣事……
張連華 ·現當代隨筆 ·20萬字
本書由當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生前親力親為自行篩選而成的自選集,也是“老頭兒生前最看重的集子”(其子女語)。書中收錄的主要是短篇小說,也包括少量詩作和散文。汪老平生的精萃,大抵匯于此書,可謂全面展示了作家本人的心血之作。
汪曾祺 ·現當代隨筆 ·33.2萬字
本書為蔡德龍教授全面普查與敘錄有清一代文話著作,兼及文章學理論揭示與價值抉發的文獻學性質的作品。作者清點了清代文話作品二百五十余種,分為上下二編,上編著錄寓目的存世著作,下編著錄有目無書者。以年代為次,詳細著錄其作者信息、卷數、版本信息,著重闡發其文章學觀念、價值、時代等,揭示清代文章理論、文話撰寫的繁榮,為清代文章學研究提供文獻基礎,以期構建具本土和民族特色的文章學話語體系。部分文話并附書影以為參考。
蔡德龍 ·現當代隨筆 ·24.7萬字
《香魂女》是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周大新的中篇小說集,由其同名中篇小說改編的電影榮獲第43屆柏林電影節大獎“金熊獎”。這是一套20本《周大新文集》中的一本。這是周大新第一次出文集?!吨艽笮挛募钒ò瞬渴鹃L篇小說(其中《第二十幕》三本)、四本中篇小說、兩本短篇小說、三本散文和一部電影劇本?!断慊晏僚系南阌头弧肥侵艽笮碌闹衅≌f集。
周大新 ·現當代隨筆 ·27萬字
該書按國資委要求制作。本書收錄了國資委直屬機關團委、國資委青年理論研究會開展的2017年讀書心得征文比賽特別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文章。這些文章圍繞所讀書目,結合青年自身工作和生活實際,暢敘感想。文章內容豐富,主題鮮明,貼近時代,資料翔實,具有積極的啟迪思路、開闊視野、評品作品、共同提高的作用和價值。
國資委直屬機關黨委 國資委青年理論學習研究會 ·現當代隨筆 ·24.9萬字
本書反映了中國比較文學的復興與發展,力圖在世界的語境中,以比較的眼光,從多學科的視域面對并回答國內學者所面臨的文學與文化問題。本書集中刊載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領域最新的學術成果,反映國際國內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領域最新的研究信息。
陳躍紅 張輝 ·現當代隨筆 ·28.1萬字
本書是對《人民鐵道》報“汽笛”文學副刊從1950年創刊起到2015年創刊65年以來,重要作者、重要作品、重要事件的一次全面細致的梳理,對于鐵路文學歷程的回望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對于鐵路文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王京生 ·現當代隨筆 ·33.3萬字
本書是作者近年現代詩研究的新成果,內容涉及民國時期新月詩派、戰后新詩與現代詩、新中國以來不同路徑詩歌的發展。既有宏觀的歷時性描述,亦有對諸多重要詩人如李廣田、穆旦、蔡其驕、呂劍、牛漢、顧城的個案研究,同時作者也梳理了中國詩歌從“新詩”到“現代詩”的詩學演變歷程。作者長期致力于新文學特別是新詩研究,這些成果自有其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意義。所選詩人及話題,多是較為邊緣化的如李廣田、蔡其驕、牛漢、呂劍等,因此在新詩和現代詩研究方面有若干填補空白的意義。
張欣 ·現當代隨筆 ·24.8萬字
播種者系列一種。本書立足于作家主體的精神建構,從文學思潮的層面上,系統地梳理了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主要精神脈絡,深入淺出地剖析了各種文學思潮形成的緣由、過程、特點、意義和局限,展示了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內在邏輯結構及其變化緣由。本書廣泛吸收了中外學者的最新學術成果,具有較為開闊的學術視野和豐富的資料信息,是對中國當代文學史的重要補充。
洪治綱 ·現當代隨筆 ·23萬字
汪曾祺畢業于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文聯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在短篇小說和散文創作上頗有成就。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他博學多識、情趣廣泛、愛好書畫、樂談醫道、對戲劇和民間文藝也有深入研究。本書選入汪曾祺自述生平、交往、創作的文字,按生命時序排列,展示一代文學大家的豐富人生。是自敘傳,是回憶錄。
汪曾祺 ·現當代隨筆 ·40.7萬字
晚明小品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本書深入探討了晚明小品的文學傳統、文化土壤、作家、流派、文化品格、文體創造等方面,勾勒出其發展線索、思想情趣與藝術形態上的特點以及在古代散文與現代散文轉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歷史地位,實事求是地指出晚明小品的長處與弊端,客觀地評判晚明小品的價值。同時從晚明小品在中國不同歷史時期及海外的接受情況,考察其歷史影響。作者把歷史考察和理論分析結合起來,從個案分析逐步上升到總體的理論概括。作者頗重藝術感受,筆下常蘊詩情,深得古人小品旨永神遙之趣。本書是晚明小品研究領域的代表作,對于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史與現代文學史都有參考價值。
吳承學 ·現當代隨筆 ·30.8萬字
本書精選了鄭逸梅寫民國人物風云往事的文章上百篇,擷英采華,所選皆為鄭文精粹,其中有文人,有學者,有政客,有名伶,皆為一時之俊杰。可以合而觀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編在手,盡享快樂閱讀的陶然之感。作者曾參加南社,后從事教育工作,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因擅長撰寫文史掌故類文章而被譽為“補白大王”。本書不但將作者生前已經發表的作品集結,同時作者生前未曾發表的作者也收錄其中,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同時,對于那些想要研究鄭逸梅先生的人,本書一定不能錯過。
鄭逸梅 ·現當代隨筆 ·22.4萬字
本書精選1911年以來關于國內外知名學者撰寫的關于四川十大歷史名人之一的蘇軾研究的經典文章,匯集老中青三代學人,展現每一代學人在研究思路、方法和路徑上的推陳出新。同時所選論文涵蓋歷史、考古、文學、科技等多個學科,以此梳理和綜合多年來學術界對蘇軾的研究成果,并由分冊主編精心撰寫導讀、研究綜述和研究目錄索引,為后學研究提供指引。
譚繼和 祁和暉主編 ·現當代隨筆 ·25.7萬字
書稿內容精選自資深媒體人李楠2009開始在《香港文匯報》開設的個人專欄《網人網事》。八年間,作者每周都會揀選當下與互聯網有關的大小熱點事件記錄并議論成文,短小精悍,日積月累,至今已逾300篇,成為一部私人視角的獨特的互聯網史記。這些評論文章真實記錄了中國網民眼中的世間萬象和社會熱點,以及每一個“那么近又那么遠”的網絡熱點事件如何慢慢延伸到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也即無處不網絡、無時不網絡、無事不網絡的社會現實,清晰地呈現出當今社會互聯網如何改變了生活,又如何成就了時代的過程。
貍美美 ·現當代隨筆 ·22萬字
本書是王利明教授的隨筆集,體現了作者對法治建設的隨想和感悟。作者用其樸實、綿密的文字,分別講述了自己在法治一般理論、法治實踐、立法制度、司法實踐、法學研究和教育等方面的見解和觀點。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濃厚的人文關懷氣息,為推動立法、司法前進的積極努力,以人為本的鮮明立場態度,讓你感受到一位主張改革又不失穩健、思考理性但不乏人情味兒的法學學者鮮活的思想脈動。第二版對原書進行了修訂,增加了新的篇章,對過時的內容進行了刪減。
王利明 ·現當代隨筆 ·27.7萬字
《南僑回憶錄》是陳嘉庚先生于1943年至1945年躲避日寇、在印尼避難時所寫的回憶錄,他在沒有任何資料可供參考的情況下,憑著驚人的記憶力,以真誠質樸的筆調,詳盡地描述了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經歷,記錄了南洋華僑為襄助祖國抗戰而做出的貢獻,并陳述了他為發展教育和社會進步所進行的種種艱苦卓絕的奮斗。書中所記敘的事實,都是他親身經歷的歷史。身處南洋,心向中國,特別是抗日戰爭艱苦卓絕的日子,他領導南洋僑界籌款,抵制日貨,并動員南洋僑界參與抗日運動。
陳嘉庚 ·現當代隨筆 ·3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