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東京夢華錄》是北宋孟元老創作的追述宋徽宗崇寧到宣和(1102—1125)年間北宋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風貌的筆記體著作。全書共十卷,作者描寫了東京上至貴族、下及百姓的生活全景和都市風貌,涵蓋城市布局、河道街巷、店鋪攤肆、飲食起居、歲時物貨、典章制度、風俗禮儀等,對后世研究宋代城市布局、建筑、交通、百業、民俗、貨物、飲食、歲時、地理都有很高的價值。
(宋)孟元老著 王秀莉譯注 ·古代隨筆 ·11.6萬字
《玉笑零音》是明末田藝衡編撰的一部古籍。內容廣博,涵蓋了諸多哲學思想、歷史故事、道德觀念以及自然現象的探討。書中通過豐富的比喻、典故和哲理,展現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對世界的獨特見解。其文筆優美,語言精煉,既有對古代智慧的傳承,也有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深刻剖析,是一部集知識性、思想性和文學性于一體的古典佳作。
田藝衡 ·古代隨筆 ·5725字
唐宋八大家,即唐宋八大散文家,包括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他們用散體的句子,自由地抒寫,給駢體文主導下沉悶板滯的文壇,注入了新鮮的空氣,張揚出強烈的個性,在各自的時代,文壇為之面貌一新。明代選定八家文章,加以標舉,后代治古文者尊奉,學習效仿者較多,影響甚大。本書精選唐宋八大家精粹文章121篇,加以簡要的注釋,加以精到的點評,為當代讀者提供可信可讀、精致可賞的版本。
鄧子勉選注 ·古代隨筆 ·26.3萬字
《陶庵夢憶》是明人張岱的筆記小品集。全書共127篇(含補遺4篇)。張岱生于山陰(今浙江紹興)士族文人之家。母親為陶淵明后人,故自號“陶庵”,有清遠之志。一生淡泊功名,不求仕進,潛心著述。其交游甚廣,為人深情,熱愛生活,詩文、琴曲、飲茶、美食、金石、花藝、彩燈、煙火,無一不好,無一不通。明亡后,入山隱居,夢中憶前朝人事,情不能已,作《陶庵夢憶》八卷,為后世文人所珍愛,流傳至今,已成經典。本次出版以續修四庫全書收錄王文誥本、國圖藏粵雅堂抄本為參考修訂,收錄《張岱:自為墓志銘》《張岱的一生》(年譜),特別收錄徐建雄先生全文白話翻譯,并邀請撰寫《譯后記》。
(明)張岱著 徐建雄譯注 ·古代隨筆 ·17.5萬字
《浮生六記》是清朝文學家沈復所著的一部自傳體散文。該散文文辭樸素,情感真摯,記敘了作者夫婦間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際遇和各地浪游聞見,前人曾有“幽芳凄三角,讀之心醉”的評語。書中內容或纏綿繾綣,或閑適淡然,或凄婉斷腸,或山水陶然。情傷處令人潸然淚下,不能自己意適處使人欣然頷首,樂在其中。語言不加雕飾,質樸清新,頗得自然之趣。白話則拓展了文言的意境,簡潔如話,卻又不失原文的優雅別致,可謂相得益彰。《浮生六記》是一部水平極高、影響頗大的自傳體隨筆,在清代筆記體文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該書的特點在于真純率真,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富有創造性。
沈復 ·古代隨筆 ·6.4萬字
本書是冒襄關于愛與離散的淚筆記人之書,共四卷,一記作者與董小宛相識、相愛,終成眷屬的曲折過程;二記焚香品茗、花前月下的嫵媚時光;三記甲申之變后流離失所經歷的險難困苦;四記與姻緣相應的讖言和夢兆,全書哀感惋艷,瑣細真摯,卻也春光無限。
冒襄 ·古代隨筆 ·7萬字
《浮生六記》是中國古典散文中最美好的散文,沈復以不事雕琢的語言和純樸真摯的感情寫出了他與摯愛蕓娘平凡日子里的詩意棲居。二人一起談論詩詞歌賦,品評李杜詩篇;夜游滄浪亭賞月,感慨宇宙之大而情致不存;結伴去看廟會,蕓女扮男裝新奇快意;借住仆婦家,種菜養菊,飲酒啖蟹,布衣菜飯,可樂終生。沈復愛好游山玩水,侍弄瓶花,與友人小聚,吟詩作畫,一生淡泊名利,瀟灑不羈;而蕓娘,自制梅花食盒、活屏風,拔釵沽酒,不愛珠玉惜書畫,茶葉置于荷花心,她的生活情趣,也是獨具匠心。沈復和蕓娘這兩個中國文學史中“最深情的丈夫”和“最可愛的女子”,從談詩論畫到賞月弄花,平平淡淡的柴米夫妻,將平常的日子過成了一首詩。充滿情趣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若浮生多真趣,布衣菜飯,也是可親可愛的。這一生,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做有趣的事情,過有趣的生活。
(清)沈復著 彭劍斌譯注 ·古代隨筆 ·11.7萬字
沈復 ·古代隨筆 ·10.4萬字
沈復 ·古代隨筆 ·6.3萬字
本書是寂音尊者覺范慧洪禪師之語錄。此類文體的著作在宋代頗為流行。對此類題材感興趣的讀者,本書不可錯過。作品主要寫的是慧洪與林間勝士抵掌清談有關尊宿之高行、叢林中各種遺訓、諸佛菩薩之微旨及賢士大夫之余論等之語要共三百余篇。有人說本書為參禪學道之指南,自古時起就在禪林中廣為流傳。本書根據作者在與釋子名賢抵掌清淡時所作的札記,經過近十年的積累編成。內容充實,可讀性強。《林間錄》保存了佛教傳記、行狀、文集、語錄、燈錄以及作者言行的許多片段,也可作為編寫史傳之參考,具有極強的實用價值。本書最大特點是泛雜。所記不限于一人、一事、一時、一地、一科、一類。凡作者認為有意義的:不論是出自緇門尊宿還是出自名門士夫、本朝還是前代;不論是他人的一則故事還是本人的一段經歷;不論是見于文字的序贊偈頌還是流于口傳的行跡言談;不論是對人和事的評議還是讀經讀論的感受,均加以記錄。
釋惠洪 ·古代隨筆 ·5.2萬字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編選的古代散文選本,原是為學生編的教材。書名中的“古文”意指明代歸有光、茅坤等人提倡的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觀止”則是說所收錄的文章代表了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學習文言文,研讀本書就可以了。該書選文222篇,上起先秦,下迄明代,收錄了歷代眾多“古文”經典名篇,大體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發展的脈絡和主要面貌,所以,該書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刊行以來,一直風行不衰。該書也是當代讀者了解、學習古文的重要讀本。
(清)吳楚材 (清)吳調侯編選 ·古代隨筆 ·38.2萬字
《流年急景,守一份深情》是一本散文精選集,書稿精選《古文觀止》中韓愈、歐陽修等歷代文學家抒寫家國情懷、朋儕之誼、師友深厚情感的文字,引領讀者體驗古文之美,體會古人深情,于俗世生活中詩意地棲居,在現實生活中守住屬于自己的那份真情。
韓愈 歐陽修等 ·古代隨筆 ·4.1萬字
沈復 ·古代隨筆 ·3.9萬字
《陶庵夢憶》(共八卷)為明朝散文家張岱所著,也是張岱傳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其中所記大多是作者親身經歷過的雜事,將種種世相展現在人們面前。如茶樓酒肆、說書演戲、斗雞養鳥、放燈迎神以及山水風景、工藝書畫等等,構成了明代社會生活的一幅風俗畫卷,尤其可以說是江浙一帶一幅絕妙的《清明上河圖》。其中雖有貴族子弟的閑情逸致、浪漫生活,但更多的是社會生活和風俗人情的反映。同時,書中含有大量關于明代日常生活、娛樂、戲曲、古董等的紀錄,因此也被研究明代物質文化的學者視為重要文獻。《陶庵夢憶注評》就是《陶庵夢憶》的注評本,由林邦鈞注評。
(明)張岱 林邦鈞 ·古代隨筆 ·18.3萬字
翻開讀客版《小窗幽記》,掌握文人雅士處世智慧!明清小品集的代表作以清乾隆三十五年問心齋刊本底本,參校1853年和刊本《醉古堂劍掃》12卷。與《菜根譚》《圍爐夜話》并稱為中國名士處世三大奇書!生僻字詞注釋,掃清閱讀障礙!周作人、季羨林、鐘淑河等大師一致推崇。王家衛導演將之奉為枕邊書。《小窗幽記》是明代陳繼儒(一說陸紹珩)創作的小品文集。全書分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十二卷,呈現了文人雅士的思想境界和生活情趣,言簡旨遠,體現了高超的處世智慧,發人深省。
陳繼儒 ·古代隨筆 ·4.1萬字
世界上一部軍事著作——《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漢族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孫武 ·古代隨筆 ·21萬字
《了凡四訓》是明代思想家明代袁了凡結合自己親身的經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為了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家訓。闡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禍福休咎皆自當人掌握,行善則積福,作惡則招禍,從而鼓勵兒子向善立身,慎獨立品,自求多福,遠避禍殃。該書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立命之分”“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篇文章各自獨立成文,而義理又一以貫之。雖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內涵深刻,盡現真善美中華文化。所以數百年來歷久不衰,為各界人士欣然傳誦。時至今日,仍然是膾炙人口、滋育身心的杰作。
(明)袁了凡 ·古代隨筆 ·1.7萬字
《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作者左丘明。《左傳》是一部解釋《春秋》的著作,發凡起例,解釋《春秋》的書法和微言大義,但同時它也是一部博采史籍、檔案和口頭傳說的春秋時期的編年史,記事始于魯隱公元年(前722),訖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左傳》的文學性很強,是先秦史傳散文的代表性作品。《左傳選譯》著眼于作品的文學價值,精選原書的四分之一強的精華篇章,加以翻譯,輔以注釋,行文流暢,很適合一般讀者閱讀。
沈玉成譯注 ·古代隨筆 ·13.7萬字
《圍爐夜話》《小窗幽記》《菜根譚》并稱“處世三大奇書”。全書分為二百二十一則,以隨筆的形式闡發了安身立命的主旨,涉及人生的諸多方面,如修身養性、為人處世、持身立業、讀書立志、惜時交友等。格言式的短句中藏著的是無窮的處世智慧,猶如一位長者和后輩圍著冬日之爐火娓娓而談,教予你歲月沉淀的人生哲理。美好的書值得反復閱讀,每讀幾句,便要掩卷沉思許久。這本書勉勵讀者重拾于忙碌與慵懶之間拋諸腦后的平實道理,修身養性,成為心靜智生的人。
(清)王永彬 何攀譯注 ·古代隨筆 ·7萬字
《閑情偶寄》是一本與眾不同的著作,它分為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種植等8篇,談論的是戲曲的創作和表演、亭臺門票的布置、器具古玩的擺放、婦人女子的修容裝扮、飲食上的考究、養生方面的心得等,甚至還包括養花種樹的技巧。
(清)李漁著 孫沛編 ·古代隨筆 ·35.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